盛唐小女官 第65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轻松 古代言情

  中年文士显然也是个疏放洒脱之人,闻言也没有拒绝,迈步跟着三娘入内。

  三娘命人去与祖父他们说了一声,邀中年文士到会客的堂屋说话。

  一聊之下,三娘才晓得中年文士名叫殷璠,是丹阳人士,早年中过进士,但吃不了当官的苦头,辞官隐居去了。

  唐代人隐居当然不是纯粹隐居,大伙都还是会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有人爱写诗,有人爱习字,反正隐居期间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人还真不少。

  殷璠也有自己的兴趣,他积极收集开元年间流传的诗文,想从中挑选适合编纂成集的佳作。他对自己这项伟大事业的期许,是比照着昭明太子那套《文选》去的。

  书名他都想好了,就叫《河岳英灵集》。

  所谓“河岳英灵”指的就是黄河五岳孕育出来的杰出人才。

  殷璠已经陆续筛选出一批适合入选《河岳英灵集》的诗人,比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常建之类的,那都是名作频出的诗坛风骚人物。

  结果这几年出了本《两京文选》,殷璠一开始远在丹阳整理诗稿还不知道这回事,知道以后那是越看《两京文选》越郁闷。

  崇文馆那么多博士参与选诗选文,还真不是他一个进士比得过的。

  别看大伙提起《文选》想到的都是昭文太子,实际上昭文太子也是广招天下文士一起来编纂《文选》的,并不是靠他自己一个人把那么多诗赋从文山文海里扒拉出来!

  殷璠这次因事到长安走了一遭,看到了京师读书人抢购《两京文选》的热闹,忍不住前来拜访三娘这位和《两京文选》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创刊人之一。

  三娘没想到殷璠还有这想法,看过殷璠带来的诗稿后笑眯眯地道:“我们国子监也曾有个与你一样想法的师兄,如今正在崇文馆参与每期的诗文择选,不如殷兄也去试试看。”

  三娘说的这个师兄叫芮挺章,这几年还在太学那边读书,也算隶属于国子监。

  他选文章眼光很独到,国子祭酒很喜欢他,经常让他负责筛选时下流传的诗文给自己和国子博士们看。

  现在芮挺章已经被推荐到崇文馆跟进《两京文选》的选稿工作,私底下还被国子祭酒委派编纂一本《国秀集》。

  眼下朝廷已经彻底掌握了雕版印刷法,到时候要是能争取印刷出来,国子监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代表刊物。

  殷璠这个《河岳英灵集》的想法其实和《国秀集》差不多,既然他有这个能力和这份心思,大可以去崇文馆那边试试看!

  将来说不准也能蹭一下朝廷的雕版印刷,把自己的《河岳英灵集》刊印成书呢!

  殷璠听后苦笑道:“我哪里来的门路?”

  他就是有点不甘心,才来看看三娘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人家芮挺章是走国子监那边的推荐才去了崇文馆,他虽是进士出身,却从未有过一官半职,哪有门路去东宫的崇文馆?

  三娘已经看过殷璠筛选出来的书稿,感觉殷璠于选诗方面很有些独到天赋。她含笑邀请道:“今年我准备考文辞秀逸科,你要不要也留下来一起考?若是考上了便能立刻授官,到时候想去崇文馆还是比较容易的。”

  进士出身这东西,说有用也算有用,说特别有用吧,其实也不见得。

  像殷璠这样考上进士却没选上官的情况并不算少。

  按照朝廷的规定,进士守选期一般是三年,而规定吏部必须给授个官的期限则是“五选”。

  也就是你选了五次都没选上,就可以去吏部递个名牒,获得个边远地区县尉之类的“安慰奖”。

  你真倒霉起来,十年八年没官当也是有可能的。

  殷璠就是连守选期都没熬过就选择隐居去的人。

  三娘想要参加文辞秀逸科,也是听了颜真卿的劝。

  颜真卿当初守选期结束以后当了校书郎,这是进士入仕的首选官职,非常适合新科进士在京师积攒人脉。

  不过颜真卿没当多久校书郎就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去了,今年才出了孝期回到长安。

  三年孝期过去,颜真卿就开始备考制科考试了,制科考试在职官员也能考,考过了就能选调到其他岗位上。

  颜真卿给三娘当了一段时间的书法老师,如今对三娘的仕途也颇为上心。

  三年守选期对男子可能不长,他们有三五十年可以慢慢往上爬,可三娘到底是个女孩子,以后要是成亲生子也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所以趁着她年纪还小,可以考虑参加制科考试尽快正式选官积攒资历。

  考完制科可是马上授官的。

  哪怕只是当个校书郎这种九品小官,也比白白守选三年要强。

  三娘听后自然特别心动。

  至于考完科举马上又考制科会不会太出风头,她觉得自己已经算是“木秀于林”了,不差这么一点!

  所以三娘最近读书越发勤快了,争取能和颜真卿一起考过今年的文辞秀逸科。

  要是侥幸再登科,她说不准能再多几个同年!

  当然了,制科考试有很多像颜真卿这样的厉害人物参加,她想拿第一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制科考试也不分什么第一第二,只要登科就能立刻授官!

  三娘也和吕諲他们这些进士同年们聊过,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碰碰运气。

  吕諲他们婉言拒绝了。

  不是他们不想立刻当官,而是情况实在不允许。

  ……接连参加了几个月期集活动后,他们的身体和脑子都已经被掏空了。

  不是谁都像三娘这么奇葩,每天应酬完回去还能静下心来读书习字的啊!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第78章

  三娘一点都不知道自己给进士同年们的印象已经是“恐怖如斯”, 还和殷璠惋惜起不能和同窗们一起应试。

  于是殷璠的第一想法也是“恐怖如斯”。

  这家伙真是太可怕了。

  他这次来长安可不是为了考试而来的,这种考试哪可能想参加就马上参加?

  何况他和颜真卿他们不一样,他虽考上了进士, 却着实不算才名远播,和颜真卿他们同科考试恐怕是去垫底的。

  殷璠说道:“我先去吏部投个名牒试试看,以后有机会再考制科。”

  至于要参加制科考试, 那怎么都得准备个三五年吧?

  殷璠能不执着于求官,自然是因为他算是家境殷实的那类人,他真要想留在长安还是有办法的。

  三娘听他这么说也没再多劝。

  第二日殷璠就辞别了三娘,琢磨着怎么给东宫投名牒去。

  即使时不时接到点应酬邀约, 三娘依然是每日潜心读书备考。

  说起来制科考试也不是想考就能考的, 须得有人举荐才能应试,颜真卿的考试资格就是扶风郡太守举荐来的。

  举荐这事儿可大可小。

  要知道当初张九龄就是因为举荐的监察御史抨击牛仙客惹了李隆基不快, 被李隆基以举荐不当为由罢了相。

  一般来说你推荐的人要是出了什么事, 你可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这也是为了让一些人别光顾着拉拔自己人。

  三娘的制科考试资格就来得挺容易,贺知章把她给保举上去的。

  王维现在官还小, 没资格举荐人;而贺知章就不同了, 他虽然啥事不干,但一直挂着秘书监的名头,品阶贼拉高,推荐个人自然没问题。

  反正他早就该致仕了,是李隆基把他挽留下来的,大的人事任免他可能左右不了, 这点小事对他来说可太简单了。

  贺知章还打趣说,将来三娘要是闹出什么幺蛾子, 圣人估计得去泉下才能找他算账了。

  到了他这个年纪,说起生死之事来那是一点都不避讳。

  要知道他都八十多岁了, 这岁数真要没了,搁谁家都得叫喜丧。

  何况他还修了半辈子道,他们这些修行之人可不兴说什么死不死的,他们管这叫“羽化登仙”。

  三娘虽然知道贺知章是怕她不接受举荐才这么说,却还是听不得这样的话。

  要说这么多人之中谁提携她最多,那肯定要数贺知章。若是没有贺知章牵线搭桥,她哪里能认识那么多厉害人物?

  从她开始习字起,教她教得最耐心的就是贺知章了。

  等她开始读书了,贺知章不仅把家里的藏书借给她抄,还带她去看禁中藏书。

  她这个进士出身不管从哪方面看都离不开贺知章的教导和帮助。

  这让她怎么能听贺知章说什么“到泉下找我算账”之类的话。

  光是为了不辜负贺知章的举荐,三娘就准备得特别用心。

  今年的文辞秀逸科安排在兴庆宫考。

  外人不知道的是,改元以后只要不需要早朝,李隆基基本都住在兴庆宫。

  以前吧,宁王他们还在,这边算是他们兄弟几个寻欢作乐的大本营。如今那几个亲厚的兄弟全没了,李隆基时不时就待在兴庆宫缅怀昔日兄弟。

  高力士他们见李隆基总是落落寡欢,就悄然把杨氏接了过来。

  杨氏名玉环,今年不过二十三四岁,正是最年轻貌美的年纪。

  她本来就天生丽质,又精通歌舞与文辞,正是带李隆基走出丧兄之痛的最佳人选。

  甭管是不是真痛,反正李隆基是很享受杨玉环的抚慰,感觉自己五十好几再次遇到了真爱。他时常流连于杨玉环所在的兴庆宫,还让宫人们喊自己“郎君”,喊杨玉环“娘子”,沉迷于扮演民间的寻常夫妻。

  到了李隆基这个年纪,什么事都比不上自己舒心最重要。

  有了这么一位“娘子”,六宫粉黛于他而言已经没多大意义了。

  李隆基这日难得从兴庆宫通过城墙复道回到大明宫,就听人来报说武惠妃病了。他皱了皱眉,想说“朕又不是太医找朕做什么”,想了想还是摆驾去看望武惠妃。

  这一看,可把李隆基吓了一跳。

  武惠妃怎么会变成这样?

  武惠妃是真的病了,而且病了好些天,派人去找李隆基,得知李隆基流连兴庆宫,只觉得心头郁结,于是病情越发严重。如今她形容憔悴,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几岁。

  这就让刚从杨玉环那边回来的李隆基感受到了极大的落差。

  往日的种种美好都因这次病中相见消散无踪。

  李隆基自认不是刻薄寡恩之人,不过武惠妃既然病了,那就好好养病好了。他要是时常过来,反而会折腾到武惠妃。

  没错,他就是这么体贴的人。

  李隆基匆匆地来了一趟,又匆匆地走了。虽然他嘴上叮嘱底下的人好好照看武惠妃,可大伙都从他的态度看出了一件事:武惠妃是真的失去了往日的盛宠。

上一篇:锦鲤娘子

下一篇:金枝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