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6章

作者:孺人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古代言情

  话虽未明说,可彼此心里都清楚,韩彻是将两季稻的栽种功劳全权赠予了府州。

  唐刺史得了这巨大好处,便也对韩彻投桃报李。

  至于韩彻自己为什么不要这份大功劳,实在是他才遭贬谪,又得圣上那般厌恶。便是此时将他报上去,只怕圣上也未必会多高兴。

  毕竟他前脚才下令贬谪,后脚韩彻就在地方做出有利民生的大功绩。这岂非是要说,太子当初才是对的,反而是他这个圣上有眼无珠,不识良臣?

  既如此,韩彻还不如老老实实先在这安南待着,做他的小小县令。

  “藕粉被上贡了?”赵四郎心变得火热起来。

  那可是贡品啊!

  一旦藕粉真成为今年新献上的贡品,身价何止暴涨,那得叫一个翻天覆地!

  “当然。”韩彻还道:“我还愿再赠送昨日餐桌上的那些菜肴方子。”

  “加上方子?”赵四郎动心了。

  韩彻笑道:“对,藕粉仍按之前所说的价钱售卖。菜肴方子白送你,用以换取此次耕牛交换与我些,可好?”

第19章

  赠礼

  赵四郎这次原是带足了耕牛而来,可架不住被藕粉吸引,最后只得拿出三十头与韩彻做了交易。剩余的耕牛,他还是要拿去交易沉水香的,总不能空手而归。

  在进行交易之前,韩彻还又去请了县城老大夫过来,让赵四郎好生了解了一番,藕粉的食疗效果。

  赵四郎方才知晓,之前说书先生所讲并无夸大,这藕粉是极适合老人,婴孩,病者的滋补品,完全当得上一句“服食轻身益年”。(1)

  “大人,剩余藕粉全卖与我,价钱我可再加一倍。”赵四郎不死心道。

  “今年我只要耕牛。”韩彻很干脆的摇头。

  虽被拒绝,赵四郎眼睛却一亮。他早知晓韩彻这次是为着要给农户们发放耕牛,才这般坚持交易。但等到明年,岂不是就能以银钱做交易了?

  他心里这般想,也直接这般问了出来。

  “明年应是可以。”韩彻笑着回答。

  虽说在赵四郎这里只交易到三十头耕牛,但因沉水香而来安南的,也不止他这一支商队。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韩彻先后又用同样的方法,与不少商队们都分别交换到了些耕牛。

  另一边,安南县的商户们听说有商队到来,一个个的翘首以盼,彼此间又互相警惕。结果没想到同行还没出手,韩彻先一步截胡。

  但事实上,耕牛虽被韩彻截胡去了不少,却也并未影响他们的生意。要知道韩彻出手狠归狠,可商户们的日子反而比郭杨二人在时更好过。

  其根本原因,在于韩彻不贪。

  韩彻这里不接受任何孝敬,上行下效,衙门里其他的人也不敢去伸手。更别说之前大抄家那一出,被韩彻的雷厉手段吓坏的可不止是他们商家,更是衙门里的人。

  商户也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之前孝敬给郭杨等衙门里的银钱,他们就必定会从买卖上找补回来。

  如今省了这份对官府的孝敬,买卖里的利润空间变大,也可退让的余地自然变多。

  先前大清理时韩彻还清除掉了不少商户,这便使得剩余的这些商户也少了好些同行竞争。于是最后这般算下来,不管是香农,还是商户,入账的银钱竟还比往年多。

  *

  一转眼,年底将至,商队们也开始准备返回。

  在赵四郎带领商队离开这天,韩彻还去亲自送了他。顺便他也把柳氏她们给大娘准备的平安信和一些安南特产,一并拜托给赵四郎,托他转交。

  当初原身被流放到安南时,大娘因已出嫁,不在受牵连之内。

  去年韩彻自己都受困,柳氏因担忧他,也就根本分不出精力去记挂大娘。

  待到今年情况好转,柳氏又从韩彻口中得知赵四郎为京中来的大商户,便来寻韩彻,可否让赵四郎帮忙一二。

  交易做完,耕牛也全都交换成了更为值钱又轻省的其他货品,韩彻拜托转达的物品对赵四郎这一百多人的大商队来说,也不过是顺手之事。本着来年还需得再来安南做交易,赵四郎一口便答应,还郑重表示:“韩大人放心,我必替您将东西送达。”

  “多谢四郎,但怎好让你白帮忙一场。我这有一赠礼,还望勿要推辞。”韩彻说着,将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递了过去。

  正是一本手抄本——《芙蕖救亲》。

  赵四郎一看这抄手本,便一脸欢喜:“多谢大人赠书。”他正琢磨着,待回京后便去找人,定要将这故事复述出来,好给新品藕粉做一波大的推广呢!

  韩彻还道:“我这书中用的是白话文书写,这样便是不通文墨的寻常百姓,也可轻易听懂。”

  时下通用语言有两种,一种是雅言,也就是韩彻穿越前课本学的文言文。雅言多为文人墨客和贵族阶级爱用,因此若是不懂雅言,是会受到歧视的。

  另一种,就是寻常百姓交流时用的口语,称之为白话文。

  韩彻完好的继承了原主的记忆,用雅言去交流和书写完全没有问题。可若想藕粉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知名度,显然将白话文用于说书中效果更好。

  这些话,韩彻并未明说出来。可赵四郎是何人,作为一个商家,还会看不懂这些。当下他便拱手朝韩彻道谢:“有劳韩大人费心了。”

  藕粉知名度打得越开,赵四郎从中能得的好处也越多。想到这,赵四郎还不禁有些感叹,只觉得韩彻果然不愧是曾经的状元郎。

  这些时日,赵四郎自己也另外又对藕粉去做了一番了解。然后他才发现,安南以前可从不知什么藕粉。就连这莲藕,也只有少数百姓会偶尔种植些许食用。

  是直到去年,韩彻这位新到任的县令,突然免费给乡民们发放藕种和莲种,教授大家种植,还又以市价将乡民们所收获的莲藕全数购买。

  赵四郎还知晓,便是这藕粉的制作,也是韩彻教授乡民的。

  所以,所谓的安南民间神话故事,那不过是韩彻为着推销藕粉,自己编造出来的。便是这做生意的手段,那位韩县令也是一套一套的。让即便出身大商户家族的赵四郎,也不禁为之叹服。

  当然,赵四郎并不知晓的是,韩彻不止给他一人送了手抄本和菜肴方子。

  而且是但凡与韩彻做耕牛交换的商户,临走前都收到了他这份赠礼。

  “大人,这般好的菜肴方子,怎就全白送了这些商户啊!”

  对于韩彻赠书,韩老三没什么想法。

  但对于韩彻这般舍得的赠菜肴方子,韩老三十分不解。

  要知道在时下,谁家里若有个独门秘方,那都是恨不得捂着藏着,坚决不会对外透露一丝一毫,只做传家宝去传承给子嗣后代的。

  “你家大人我又不能行商贾之事。”韩彻说道。

  “那也没必要白送给他们啊,多好的菜肴方子,都能拿来做招牌菜了。”韩老三一脸惋惜道。

  便是真要给,也该只给予藕粉相关的菜肴方子啊!

  “无妨。”韩彻笑道。

  菜肴方子放他手中,甚至是放在安南,也不过是满足当地人几分口腹之欲,作用并不大。可给了赵四郎他们这种商户,对莲藕和藕粉的推广可就大了。

  “凡事有舍才有得,今日他们商户得了这些菜肴方子,来日农户们便可多得一样经济农作物。”

  要知道农业推广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农民收入。至于是哪里的农户,又何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呢!

  “再者,我这方子可不是白给的。”韩彻对着韩老三,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你且等着看,要不了多久便会懂,这世上越是免费的东西,才越是昂贵。”

第20章

  耕牛

  最终,韩彻一共换取到耕牛两百九十六头,然后这几个月忙碌所制成的藕粉也所剩不多。

  瞧着这换取到的耕牛好像是不多,但没办法,农产品在时下是真不值钱。这还得亏莲藕在北方售价历来不错,另藕粉又是才面世的新鲜好物,还得了贡品的身份后,身价才得以上涨。

  再者,时下牛一头作价又约2至7贯。其价钱区间之所以这么大,其一是因为每个府州的缺牛情况不同,其二则是牛的用途不同。

  朝廷律法,无故不得宰杀耕牛。

  这里得注意,是无故才不得宰杀。事实上,除了安南这地方信重巫医,杀牛治病外,其他的一些地区一样有杀牛祭祀的习俗。

  于是,朝廷为了减少耕牛被宰杀,便规定凡做祭祀而用只得选用纯赤黄色牛犊,作价也为最贵。

  通常情况下,祭祀所购牛价,便约为5-7贯。

  商户们赶着大批的耕牛来到安南,不会也不敢以祭祀专用的名义。但在售价这块,还是多为4-5贯。

  这价钱其实是属于偏贵的,可没办法,安南这种偏僻地方,商户们大老远的运来耕牛,耗费的精力也不小。

  最后韩彻用藕粉换取到的这批耕牛,还需得衙门以等价银钱购置,做账录入府库后,方可分发给农户。

  衙门在做完最后一次数据核对,经确认无误后,钱县丞拿着文书前来汇报:“大人,渠家村共计九十三户,均需分发耕牛。”

  “其它村子所需耕牛呢?”韩彻问道。

  “扣除渠家村,全县总共还有一千零二十七户。其中县城三十五户,乡镇各村合计九百九十二户。这里面只两百一十六户,不在需发放耕牛之列。”钱县丞说着,都忍不住叹气。

  还差近六百头耕牛的缺口,便是年年都能似今年这般,那也还需得两年才能办到。

  其实要钱县丞来讲,韩彻大可不必如此。要知道便是富庶如京城,也不可能做到辖下每一户农家皆能有耕牛助劳作。

  只是钱县丞也看出来,韩彻是下定决心要做这事。他一个才刚调任而来的下属小吏,便不好在此事上言词过多。

  韩彻思忖良久,才道:“这样,你再安排人去通知各乡镇的乡长和里正,选出各村最为贫苦人家。”

  *

  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渠家村的藕粉作坊宣布休假一日,因为今日衙门里的人要过来给大家发放耕牛了!

  于是放假后的渠家村非但没冷清,反而变得更热闹起来。有其他村的农户们跑来了,甚至还有一些山间土着也跑来了。

  其实这些山间土着倒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他们只是躲避官府,躲避赋税厉害。但平时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也时常跟山下的村民们购置或交换。

  更甚至渠家村的藕粉作坊,这次同样也混进一些山间土着在里面做工。

  韩彻在知晓此事后,却依旧权当不知。

  在韩彻看来,这些山间土着即便没有被衙门登记在册,可他们终究是生活在安南这片土地上。

  迟早有天,韩彻会让这些山间土着心甘情愿下山,接受官府管辖。

  然后待到韩彻带领衙役们,赶至渠家村发放耕牛时,迎接他们的便是乌泱泱的一大群乡民。

  “渠家村的乡民们请往中间靠拢!其他村的乡民们麻烦让让,往四周散去……”

  刘县尉扯着嗓子边喊,边带着衙役们将秩序维护好。

  这边,韩彻也懂乡民们想要领取耕牛的急切心情,也就没费什么话,让韩老三拿着钱县丞给出的名单,每喊出一家户主,另一边看守耕牛的衙役,就从中牵出一头交于对方。

  “多谢大老爷!多谢大老爷!”

  领取到耕牛的农户兴奋又激动的大喊着,就连牵着耕牛绳索的手,都因情绪太过激烈而忍不住在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