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笑佳人
筠儿满月时她的身子就完全恢复了,一身清爽,但自称略通医理的惠王爷认为她还需要再休养一段时间,这是为姚黄着想,他愿意忍姚黄自然也乐得配合,没想到一养就养了二十多天,昨晚惠王爷才终于放下顾虑,小心翼翼地抱着她,小心翼翼地来了一场。
春风细雨似的,依然让姚黄睡了一个十分舒畅的好觉。
惠王爷的视线早就落在床边了,只道:“起来吧,去院子里走走,别让父皇母后看出你才打扮过。”
刚睡醒跟醒了一个时辰还是有差别的。
说完,惠王爷推着轮椅调转方向,准备回前院等着王妃。
刚转好轮椅,赵璲推动细轮时却感受到了阻力,回头一看,竟是王妃不知何时悄悄探出一条腿,染着石榴红蔻丹的右脚指头险些碰到他偏过去的脸,脚跟则紧紧地抵着轮椅靠背。
赵璲:“……”
他看向前方,问:“为何拦我?”
姚黄:“王爷来都来了,不如你伺候我晨起沐浴?”
赵璲:“……”
他垂眸回头,抬手去挠王妃的脚心,再趁王妃缩回脚的时候推动轮椅出了拔步床。
身后传来王妃的轻笑:“我数到三,数完王爷还没出门,我就去抓你回来,让你帮我洗头。”
惠王爷很愿意帮王妃洗头,但王妃洗头、沐浴是一起的,光天化日,丫鬟们都在外面守着,他做不来这种事,以前歇晌至少还有个“歇晌”的幌子。
尽管不信王妃真的会过来“抓”他,惠王爷还是稍稍加快了速度。
庆王府在皇城东边,帝后二人陪郑元贞母子只坐了两刻钟就出来了,但还是将近午时才到的惠王府。
姚黄已经陪着惠王爷在第一进院等着了。
永昌帝这次来就是为了看皇孙的,所以夫妻俩把吃饱睡足的小家伙也带上了,没让乳母跟着,就让惠王爷抱着小家伙,反正惠王爷坐在轮椅上攒了一身的力气,抱个快十斤重的小娃娃肯定累不着他。
惠王府的大门两侧分别蹲坐着一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姚黄把惠王爷推到这边,然后一手撑着膝盖,一手指着石狮子的眉毛、眼睛、大嘴给筠儿看。
小家伙也不知道能不能听懂,一双乌溜溜的眼珠倒是娘亲指哪就看哪。
这时,帝驾到了,一家三口正好恭迎。
永昌帝先下车,刚露面就见儿媳妇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指着他,笑盈盈道:“这是你皇爷爷,天底下最厉害的皇爷爷!”
只被康王家的三个孩子喊过皇祖父的永昌帝:“……”
不过,皇爷爷听起来确实比皇祖父要亲!
“来,给朕抱抱朕的小皇孙。”
站好了,永昌帝便来接筠儿。
姚黄把孩子递过去,再去扶周皇后下车。
待到祖孙三代进了厅堂,姚黄就见筠儿的小胖手里多了一枚莹润剔透的羊脂玉佩,皇爷爷又散财了!
用过午饭,离开惠王府时永昌帝的心情还很好。
然而一回宫里,汪公公就递了一封四百里加急的折子来。
凡是地方官员的加急折子,都必须第一时间呈递中书省,若逢休沐日,便直接送到永昌帝这儿。
永昌帝接过来,视线扫过“凉州青峡知县狄献”等字,打开。
汪公公躬着腰站在一旁,因为不知道折子是报喜还是报忧,他屏气凝神的,然后就注意到皇上握着折子的手指蓦地攥紧,那一下,汪公公的心仿佛也被皇上攥住了,大气不敢出。
不知过去多久,他听见皇上道:“传叶上林。”
叶上林,御前军下戍守皇城的禁卫统领,官职正二品,是永昌帝的心腹外臣。
很快,年近四旬的禁卫统领叶上林就站到了永昌帝面前。
永昌帝扫眼扣在书桌上的折子,缓缓道:“安排两队禁卫,换上常服秘密进入长公主府、济宁侯府,两府所需饭菜由禁卫采买,没有朕的旨意之前,两府任何人不得踏出一步,对外暂称长公主、侯爷染疾,谢绝见客。”
叶上林:“臣领旨!”
叶上林退下后,永昌帝将批复好的折子交给汪公公,同样是四百里加急送回凉州。
作者有话说:
接下来先写京城这边的其他事哈,因为两个死士从凉州快递过来要二十天左右,快递到了才能审长公主
第154章
出嫁的公主可以自行决定住在公主府还是夫家。
福成长公主跟驸马济宁侯年轻时也有过两三年的恩爱,只是就算贵为公主,一旦成了谁家的儿媳妇,外人自会将一些孝道规矩用在她身上,福成长公主若是在公婆面前趾高气扬,免不得被人议论两句,若是为了人言真把驸马的爹娘当自己爹娘一样敬重,福成长公主又不愿意勉强自己。
所以她带着孩子搬回了自己的府邸,与驸马的家人保持距离,见不到面自然无需讲究虚礼。
当济宁侯犯了大多数男人的通病开始背着福成长公主偷丫鬟,福成长公主便也给自己物色了一个俊秀的面首,自此,夫妻俩之间就只剩明面上的姻缘关系了,基本都是各过各的,福成长公主把两个儿子丢给了夫家,女儿她亲自抚养。
可夫妻就是夫妻,如今福成长公主有了派人毁渠之嫌,永昌帝便把两府众人同时幽禁了起来。
毫无准备的福成长公主根本还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叶上林就亲自带着一队常服禁卫登门了,拿着御赐的令牌请长公主配合。
福成长公主勉力维持镇定:“不知皇兄此举所为何事?”
叶上林:“微臣奉皇上口谕行事,别的一概不知。”
说完,他安排带来的禁卫分别看守长公主府的各处大门小门,日夜轮值,另有两人守在长公主的寝殿外门,无论长公主要见府中何人,都要有一个侍卫在场旁听。
禁卫统领铁面无私,福成长公主心情沉重地回了寝殿。
她想到了派去凉州的两个死士。
如果二人差事办得顺利,丰延渠毁,凉州加急的折子确实会比两个死士先到京城,但光是毁渠没有抓到人的话,皇兄不可能一下子就怀疑到她头上。
所以,两个死士至少被抓到了一个,他们供出了杜家,但皇兄觉得庆王、四皇子两党都有嫌疑,所以两边同时禁足,待凉州把犯人押解进京后再交给宗正司审问清楚?
两个死士的妻儿都握在她手里,福成长公主不信他们敢背叛。
这么一想,福成长公主的情绪又稳定了下来,只希望女儿那里不要露出马脚。
今日郑元贞的心情很不错。
永昌帝竟然带着周皇后来探望她跟儿子了,尽管帝后还会去惠王府,这至少说明凉州那边目前还没有出任何问题,喜上加喜的是,下午庆王从灵山送了信来,发泄完一通对康王的抱怨后,庆王预估他二十五日傍晚可以归京。
郑元贞倒没怎么想念庆王,但庆王在信里说得越苦,越说明他这次的差事办得够尽心,哪怕是被迫的也做到了跟康王一样的勤勉,且徐东阳圈出来的五千亩荒林已经有四千亩经巡查确实适合开荒,这么一桩同样利在千秋的大政绩,庆王就算只分个巡查之功,也值得皇上高看他一次了。
庆王在外面跟着康王爬山奔波,郑元贞悠悠哉地在家陪三郎。
近一年的庆王府一直都少有宾客,庆王这边,自打去年六月他挨了永昌帝的一番训斥,官员们不敢来巴结他了,庆王也不敢再主动传见哪位官员,免得越发被父皇不喜。郑元贞呢,因为当初悔婚惠王的事她早就断绝了跟大多数京城贵女的走动,庆王落了脸面后,还愿意逢迎她的那些女眷也都减少了往来。
唯二的两位常客,一是郑元贞的母亲福成长公主,一是郑元贞父族这边的二婶母,长公主与济宁侯府不亲,济宁侯府又不敢公然冷落长公主母女,只好派侯府二夫人来与郑元贞维持明面上的和睦。
二夫人一个月会来三次左右,三郎出生后,母亲三五日便会来一回。
到四月二十四黄昏,福成长公主便是一连七日没来了。
心中有鬼,郑元贞忽然不安起来,难道凉州那边出了差错,母亲被绊住了?
二十五日早上,郑元贞派了身边的一个丫鬟去长公主府瞧瞧。
丫鬟离开大约两刻钟后,宫里的柔妃派人来接她们母子进宫说话。
柔妃是三郎的亲祖母,疼爱孙子有此邀请乃是人之常情,郑元贞没有多想,收拾收拾就带上三郎与乳母出发了。
柔妃住在延福宫,郑元贞跟着引路的宫人过来时,意外地发现永昌帝竟然也在,正笑着陪柔妃赏两盆芍药。
郑元贞觉得奇怪,上午该是永昌帝最忙的时候,怎么有空过来了?
行过礼,柔妃笑着解释道:“皇上想三郎了,特意叫你抱过来瞧瞧。”
郑元贞下意识地看向乳母怀里的三郎,三郎是早产的,出生时才五斤多,还好这两个月照顾的好,现在都有九斤重了,小脸白白净净的,是个非常漂亮的小皇孙。
郑元贞并不怀疑永昌帝对三郎的疼爱。
乳母将三郎送到了永昌帝的怀中。
永昌帝左手抱着三郎,右手捏了捏三郎的小拳头,跟柔妃夸道:“跟老三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
柔妃笑,她就是个美人,儿孙的容貌当然差不了。
永昌帝再目光和蔼地看向郑元贞,一字一字地道:“凉州的渠决堤了。”
郑元贞先是错愕,随即瞳仁紧缩,脸上的血色几乎在一瞬间消失殆尽。
永昌帝再看向周围的一圈人,包括柔妃在内,都是因他话题变得太快而露出来的茫然之色。
柔妃还问呢:“凉州的渠?刚修好的那个丰延渠?”
永昌帝:“不是,别的县的一条小渠,还好发现的及时,没酿成大祸。”
柔妃松了口气,若地方真出了大灾,皇上的心情肯定又要不好了,她们这些后妃就得跟着胆战心惊。
可是,好好的,皇上怎么突然提到了此事?
柔妃看向脸色不对的儿媳妇。
这时,永昌帝让身边的宫人以及三郎的乳母都退下。
柔妃慌了,离开席位问:“皇上,究竟出了何事?”
永昌帝看向郑元贞,握着三郎的小手道:“你若说实话,朕还会继续认这个孙子,否则……”
帝王之威如泰山压顶,郑元贞再也支撑不住,哭着跪了下去,哽咽道:“舅舅,都是母亲她一人的主意,她一直都想让我做中官娘娘,二表哥没机会了她就让我嫁给三表哥,后来三表哥剿匪不利,我跟着忧心忡忡,母亲怕我腹中的孩儿出事,就说她会派人去毁渠,渠毁了父皇就会迁怒验渠的大表哥,就会看重三表哥,我还有机会。”
“舅舅,我不敢肖想什么中宫娘娘,更害怕渠毁酿成灾情,我哀求母亲不要这样做,母亲却说,她会挑一段不太重要的渠道动手,最多淹没一片田地,绝不会伤及百姓,后来不管我怎么劝她都不听……”
郑元贞的眼泪越流越凶,根本都看不清前面的永昌帝与三郎。
一哭事情败露,二哭她为了自保不得不跟母亲撇清关系,三哭母亲不知会得到什么惩罚,四哭她能否保住自己与孩子。
她哭得真心,她说的那些话听起来也自然真实无比,而且除了她没有死劝母亲,别的话确实都是真的。
永昌帝面无表情地审视着面前的外甥女。
郑元贞哭着爬到永昌帝面前,拉着永昌帝的衣摆道:“舅舅,母亲被鬼迷了心窍,丰延渠真若决堤了,您怎么惩罚她都行,如若丰延渠还好好的,没有酿成水灾,舅舅您至少留母亲一命好吗,她是您的亲妹妹啊!”
她不想母亲死,不想母亲死。
柔妃早已僵在了一旁,虽然福成长公主犯下的事跟她无关,可长公主这般是为了推她的老三上位……
察觉永昌帝朝她看来,柔妃腿一软,马上也哭了,哭着求永昌帝明鉴。
永昌帝没管她,继续问郑元贞:“此事,庆王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