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笑佳人
面圣的时候姚黄就发现了,永昌帝长了一张长方脸,很有一国之君的端正大气,却绝不是叫女子一眼心动的英俊,而后妃四人,周皇后温婉似水,刘贤妃端庄贤淑,只有杜贵妃、沈柔妃姿色过人。
眼前的康王,就长了一张酷似永昌帝的长方脸,眼睛鼻子更像刘贤妃。但同样偏细长的眼睛安在刘贤妃的小脸上并不显小,最多普普通通,再加上刘贤妃通身的书卷气,她的眼神很显睿智,可当这双眼睛安在康王的脸上,就真的是小眼睛了,亦没有刘贤妃的聪慧神采。
简言之,康王的容貌实在不出彩,唯独这挺拔的身形还能夸上两句。
三个孩子已经来到了康王身边,最大的小世子刚刚五岁,两位侧妃分别给他添了一个四岁的弟弟、三岁的妹妹。
三个打扮得都很精神的孩子先是好奇地打量轮椅,再被二叔苍白死气的脸吓到,或紧张或怯怯地唤了二叔二婶。
赵璲微微颔首,姚黄挨个夸了夸。
康王再给她介绍他的两位侧妃,长了一双桃花眼十分美丽的侧妃姓顾,笑起来会露出两个梨涡的姓阮。
想当初康王大婚的时候,姚黄还跟着母亲去看过热闹呢,知道前康王妃乃镇国公府的千金,两位侧妃也都是高官之女,譬如顾侧妃的父亲如今已经升到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阮侧妃做过帝师的祖父虽然已经寿终正寝,阮家依然是江南望族,家族男丁大多都在朝为官。
娘家如此,两位侧妃见到姚黄这个惠王妃也毫不露怯。
见过礼,要进宫了,康王是个好哥哥,坚持要帮二弟推轮椅,赵璲劝了一次就不再劝了。
姚黄只得跟着康王的两个侧妃并肩而行,孩子们各有乳母跟随。
当飞泉取出折叠木板搭在高高的宫门门槛上,康王点头赞许道:“这板子好,省了不少事。”
姚黄就在旁边看着康王爷绞尽脑汁跟二弟说话,他的好二弟却最多嗯那么一声。
王爷与家眷们要先去给帝后请安,康王始终握着轮椅,拒绝让飞泉或青霭接管,然后就一直将轮椅推到了永昌帝与后妃们的面前,好一派兄弟和睦的景象。
看到二儿子,永昌帝眼里的激动装不了假,直到飞泉再次展开木板往门槛那里搭桥,永昌帝才停下准备迎接儿子的脚步,上了年纪的长方脸上陆续闪过错愕、懊悔的情绪——怪不得儿子不愿意进宫,宫里那么多门槛,儿子的轮椅走着不方便啊!
虽然现在儿子自带木板了,可每过一次槛都得叫儿子自己搭一次,那算什么事?
永昌帝当即吩咐身边的公公:“传朕口谕,命皇宫各门都常备一套木板,以后每遇惠王进宫,守门宫人务必提前铺好木板,方便惠王通行。今日且算了,三日后必须派发齐全。”
此话一出,大殿内安静了足足好几个呼吸的时间。
还推着轮椅的康王下意识地看向刘贤妃,刘贤妃面带笑容仿佛很替惠王高兴。
二十岁的庆王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惠王搭在轮椅脚踏上的脚,想到父皇再如何宠爱二哥二哥都已经彻底与东宫断了缘分,他便也不必羡慕或嫉妒。
杜贵妃瞅瞅养子再瞅瞅自己的四皇子,心想要是皇上也如此偏爱她的老四该多好。
众人各有心事,惠王稳坐轮椅,开口朝父皇道谢。
永昌帝摆摆手:“怪父皇疏忽,今日才想到这些,对了,你这板子的主意是谁想出来的?朕也要赏他。”
赵璲看向自己的王妃,还是那副万事皆与他无关的淡漠神情。
永昌帝就很高兴了,二儿媳虽然出身低,可这儿媳既有姿容又会照顾儿子,只要她能劝动老二多出门,早点洗去老二那一身死气,她就是皇家第一有功的好儿媳!
“去,把交州刚进贡的另一张象牙簟送去惠王府。”
酷暑将至,交州官员特意送来两张用象牙丝编织的凉簟进京给永昌帝,整张凉簟纹理细密洁白如玉,触之如丝柔软舒适,更有一份远胜草席、竹席的清凉。因象牙珍贵且制成凉簟的工序极其复杂,永昌帝登基三十余年也才一共得了五张象牙簟,一张孝敬太后,一张自己用,一张赐了周皇后。
这次的两件刚到手,永昌帝自用一件替换旧的,另一件正好借此事赏给二儿子小两口。
他大方,杜贵妃、福成长公主却都变了脸色,一个仗着自己在妃嫔里最受宠爱,早把另一张象牙簟看成了囊中之物,一个自负皇帝哥哥疼爱自己,正打算在端午宫宴结束后跟皇帝哥哥开口讨要,结果眨眼的功夫,永昌帝居然把那么珍贵的象牙簟赐给了一个六品百户之女!
包括身份尊贵却没享用过象牙簟的二公主、郑元贞,看姚黄的眼神也都带了明火或暗火。
姚黄感受到了,能引起公主贵妃都嫉妒的东西,一定是比宝石还珍贵的大宝贝!
她内心如火,只觉得接下来的宫宴都不重要了,就想回府去看看象牙簟究竟长什么样。
.
龙舟竞渡在皇宫的护城河上举行,这时姚黄已经跟自家王爷分开了,与女眷们跟在后妃身边。
她远远地望见了贵妇人堆里的母亲,父亲与哥哥应该在男客那边,这里瞧不见。
民间的赛龙舟,看客们可以在岸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心仪的队伍助威,宫里这场赛龙舟因为过于讲究礼数反倒失去了趣味。
东张西望的,倒是让姚黄撞见了陈萤小心翼翼偷看康王的视线,于是姚黄也往坐在永昌帝另一侧的四位皇子望去。
惠王是自家男人,康王也仔细看过了,庆王双十年华长得很俊,完全继承了沈柔妃的美貌,四皇子一看就是杜贵妃生出来的,才十三岁就有了撩拨少女芳心的好皮囊。
四位皇子齐聚一堂,光看脸,康王竟成了最泯然众人的那个。
姚黄再看向坐在她旁边的郑元贞,康王既是长子又有了一批妻族势力支持,郑元贞偏要去嫁只有沈家支持的庆王,除了不想给康王当续弦,跟康王的长相也有关系吧?而她之前看上惠王,除了惠王受永昌帝重视,惠王爷的俊脸肯定也功不可没。
忽地,郑元贞朝她看来,似乎已经忍了她很久,用眼神质问姚黄究竟在瞅什么。
姚黄装傻一笑。
她才不会告诉郑元贞,她究竟错过了一个多好的夫君。
第34章
护城河边杨柳依依,龙舟赛结束后,射柳就要开始了。
能够在永昌帝面前展现武艺的,都是御前军、四大营年轻武官中的翘楚,另有以康王、庆王为首的王室公侯子弟。
康王、庆王离席去场中做准备时,两位王爷不约而同地都看了眼轮椅上的惠王。
康王想的是,如果二弟腿没受伤,今年肯定还是二弟夺得头筹。
庆王想的是,之前被二哥压了好几年,今年二哥不下场了,终于轮到他出回风头。
两道身影在赵璲面前一晃而过,而他只是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不知在看远处的树还是天,直到对面的女席那边突然响起二公主的一声“二嫂”,赵璲静止许久的睫毛才微微动了动。
二公主似乎只是想跟姚黄显摆她二哥的神箭法,欢快的声音里带着满满的骄傲:“二嫂,二哥从十五岁起开始参加每年的端午射柳,除了去年宫里没办还有他不在京城的时候,二哥一共参加过五次,你猜他拿过几次头筹?”
姚黄看着二公主天真的娇美笑脸,想的是这公主怎么这么恶毒,明着在夸惠王,实则故意往他伤口上撒盐。
她能看出这份恶毒是因为单独相处时杜贵妃母女俩并没有掩饰过她们对赵璲的无情,可看永昌帝先是骄傲再是遗憾的神色,姚黄便猜到二公主平时在永昌帝面前绝对是另一副面孔,所以老皇帝根本没多想,没准还以为二公主真的只是在夸惠王。
姚黄:“妹妹这么高兴,难道王爷五次都得了头筹?”
二公主:“哇,二嫂真聪明,一猜就准!”
十五岁的小姑娘与有荣焉地望向她的二哥,眼中的光彩这才黯淡下去,低下头,伤心道:“可惜二哥……”
杜贵妃:“有何可惜的,你二哥只是伤了腿,手还好好的,只要他愿意下场,今年照样能得头筹,皇上说是不是?”
杜贵妃朝永昌帝眨眨眼睛,一副想用此法激养子振作要皇上配合她的慈母样。
永昌帝知道杜贵妃对二儿子没多少情分,早些年只能指望二儿子时,贵妃把他当宝,自打有了四皇子,二儿子在杜贵妃那里便成了可有可无,但永昌帝没听过杜贵妃对二儿子的奚落嘲讽,此时只当杜贵妃在想办法弥补二公主的失言。
无论如何,贵妃这话已经说出来了,永昌帝不接,便显得他不信儿子还能保持之前的神箭法。
他只能看向二儿子,商量着问:“去试试?”
赵璲都这样了,他不怕扫了父皇的兴致,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觉得他怯战不敢比,只要他不想,没人能强迫他。
他只好奇,他的王妃是希望他下场为她争光,还是希望他老老实实留在这里,别再因为他的下场引起众人更多关于惠王夫妻的议论。
因为座位的关系,赵璲并不方便去看女席那边,就在此时,三位公公端来了射柳赛的三份彩头:头名可得黄金百两,第二名黄金五十两,第三名黄金十两。
为了让彩头好看,三份用的都是五两的元宝,第一个托盘就被二十个金元宝摆得满满当当。
那一瞬,赵璲好像看到了王妃笑弯的亮晶晶的双眼。
“愿为父皇献丑。”赵璲道。
青霭立即推着轮椅往外走,飞泉抱着木板跟在后面,这边门槛多,与其不停地收收拿拿,不如一直抱着。
永昌帝目送二儿子的轮椅,视线居然模糊了,愿为父皇献丑,二儿子是为了哄他高兴才去的!
另一头,赵璲这一下场,姚黄坐不住了,离席走到前方的护栏前,眺望下方的护城河岸,当熟悉的轮椅出现,姚黄的视线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把轮椅。
杜贵妃见了,揶揄道:“看把你急得,连规矩都忘了,也不怕妹妹们笑你。”
姚黄直接看向永昌帝,紧张忐忑的模样:“父皇,王爷是我的夫君,我想亲眼看到他射箭的英姿,这样也算坏了规矩?”
永昌帝只觉得二儿媳率真可爱,笑道:“想看就看,今日算是咱们的家宴,哪来那么多的规矩。”
他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让美人们看自己展现英姿,更何况名正言顺的小夫妻。
说完,永昌帝也走到了护栏这边。
皇上一动,周皇后、刘贤妃等人就都跟了过来,杜贵妃闹了个自讨没趣,暗暗瞪了姚黄好几眼。
姚黄已经继续看下面了。
护城河宽约四五十步,上百只葫芦绑在对岸的柳条上,都是同样的高度。今日晴朗无风,但塞在葫芦里的鸽子偶尔会挣扎,就导致一些葫芦也在小幅度地晃动着,十分考验射箭者的眼力。
本来由康王、庆王占据了离阁楼最近的两棵柳树,青霭推着轮椅下去后,康王见了,主动将他的位置与弓箭让给了二弟。
赵璲知道康王不擅箭法,顺水推舟地应了。
阁楼上,福成长公主同刘贤妃开起玩笑来:“康王箭法一直都不太行,惠王倒是给了他退场的好借口。”
刘贤妃欣慰道:“难得他有这个自知之明。”
福成长公主的一拳头就像打中了棉花,白白落个自己怄火。
杜贵妃幸灾乐祸地看着下方的庆王。康王长得不讨人喜欢,也没什么才情,做什么都要靠刘贤妃从背后给他出主意,皇上老早就瞧不上大儿子了,故而康王不足为虑。惠王废了腿后,庆王才是四皇子争储的最大对手。
杜贵妃激惠王下场,就是要让庆王丢脸,连一个废了腿的二哥都比不过,他有什么可傲的?
趁着现在皇上还怜爱惠王,不如让惠王再占几年皇上的宠爱,等四皇子长大了,惠王才真正没了用处。
这个时候,沈柔妃、福成长公主、郑元贞也都看出了杜贵妃怂恿惠王下场的真正用意。
沈柔妃是最紧张的,很怕儿子真的输给惠王,在皇上、长公主、未婚妻面前无光。
上次惠王参加射柳时儿子才十六岁,输给二哥也能推脱年纪小,今年儿子已经长成,二哥又废了一年的腿没动过弓箭了……
想到惠王的情况,沈柔妃忽然又有了信心,惠王消沉了一年,还是坐着不便发力的姿势,今日儿子胜算还是很大的。
姚黄并不担心自家王爷的臂力,她担心的是他的准头。
岸边,青霭固定好轮椅,再放下椅背,如此才不会妨碍王爷拉弓。
庆王瞅瞅这边,用余光瞥眼阁楼之上,好意道:“二哥一年没碰过弓了吧,不如你先空放两箭,找找手感?”
赵璲:“也好。”
真的一箭取胜,老三会更没面子,老三最多气一场,就怕柔妃、长公主迁怒到姚黄头上。
对着远处的护城河水面,赵璲连射五箭,因为前面四箭都射空了,众人判断不出他是否有瞄准什么,直到赵璲的第五箭竟射中了一条被惊动朝远处游窜的野鱼,还是一条只有拇指粗细、一掌来长的鱼苗。
鱼苗被射翻,布满鳞片的鱼身被阳光照得亮如银带,然后才随着箭的力量缓缓下沉。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