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王爷站起来了 第58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甜文 爽文 轻松 日常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姚黄没动,探头瞅瞅铺子的门槛,随口道:“我们这轮椅进出不方便,劳烦您把最好的几匹料子拿出来吧。”

  赵璲只觉得骨血一凉,周围挑选布匹的妇人们也起了骚动,纷纷朝他与王妃看来,落在他脸上的视线更多,好像在说:好大的口气,居然这么有钱?

  赵璲:“……”

  女摊主看赵璲的视线还多了一种探究询问之意:你娘子说得算数吗?真拿出来你舍得给她花钱吗?

  遍及赵璲全身的凉意便在这些视线中消失了,扫眼王妃搭在轮椅上的手,赵璲朝女摊主点点头。

  女摊主叫众人稍等,喜滋滋地跑去里面,过了一会儿抱了一个小箩筐出来,箩筐里面还算整齐地铺了一圈裁剪成丝帕大小的绸缎小样:“这就是我们店里所有的绸料了,两位看看喜欢哪个颜色,选好了我再抱整匹绸子出来给两位细看。”

  赵璲看向箩筐,姚黄问价钱。

  女摊主:“这都是京城卖得最好的绸,在京城一匹要卖八钱银子,我有门路,进价便宜些,所以只卖大家七钱银。”

  姚黄以前虽然舍不得常做绸缎衣裳,对京城绸缎庄各种料子的卖价却很是了解,女摊主拿出来的都是最寻常的绸,在京城其实也只卖六钱银一匹,按理说拿到镇上小地方卖该降价才是,八成把她跟惠王爷当成了冤大头来吆喝。

  因此,姚黄收了笑,一脸犹豫的模样。

  赵璲根本没把这个价钱当回事,故而没去观察王妃的神情,先后取出一块儿淡青、一块儿桃花粉、一块儿素净的白绸小料,朝后问道:“这三种,你喜欢哪个?”

  东西太普通,暂且买一匹满足王妃的要求,回京了再让京城的绸缎庄送上等的绫罗绸缎给王妃挑。

  姚黄扯他的袖子:“都挺好的,就是太贵了,算了吧。”

  王妃的声音娇滴滴的,想要又舍不得买的眼神也跟真的一样,惹得周围的妇人们将他看得更紧。

  赵璲:“……三匹都要了,送去桥南新搬来的廖郎中家。”

  左右身后一片吸气声,王妃也跟着凑热闹,弯下腰抱着他的肩膀一阵“夫君真好”。

  赵璲只管从荷包里往外拿碎银。

  在他递给女摊主之前,姚黄一把抢过来,笑着讲价道:“我们一口气买了三匹,您给便宜点?多了我也不砍,一匹减一钱,三匹共一两八钱,如何?”

  女摊主算是看出来了,秀才郎很大方,这貌美的秀才娘子却是个精明的!

  六钱一匹也够她赚的,女摊主赶紧说些看两人投缘的场面话,同意了姚黄的价格,并保证会将三匹绸送去廖家。

  姚黄痛快给了银子,离开的时候还在跟自家夫君说贴己话:“青白那两匹你我都能用,到时候给我做一套绸料的襦裙,给你做一套绸料的衣衫,你我夫妻,当然要穿一样的料子,那才叫般配。”

  赵璲就听见身后有人念叨:“小娘子嘴真甜,怪不得她夫君舍得给她买那么贵的料子。”

  逛完主街,夫妻俩来了主街北头,这里聚集着一群来贩卖山货野味的村民,贩卖的货物有貂皮兔皮、野菜野果以及一些药材。

  姚黄先买了一只柳条编的篮子,让惠王爷抱着,她挑了两样瞧着还算新鲜的野菜。

  路过一个黝黑老农摆在地上的长条筐,姚黄瞅瞅里面一块块颜色酷似生姜却比生姜圆胖的根茎,好奇问:“这是什么?”

  老农一开口,带着浓浓的村音:“鸡头参,灵山里的好东西,既能当药材又能吃,生吃甘甜爽口,还能带回家炖汤熬粥,不信我削一个给你尝尝?”

  姚黄瞅瞅老农带着黑泥的指甲,忙道不用,不过确实很感兴趣:“能当药材,管什么的?”

  老农瞅瞅轮椅上的小白脸,憨笑道:“管得多嘞,健脾润肺、强健筋骨、养阴补肾,基本身体有啥不舒服都可以吃它,要不怎么叫鸡头参呢,真不比人参差!”

  赵璲:“……”

  姚黄觉得她可能需要补补,只是怕惠王殿下误会,赶紧推着轮椅走开了。

  主街来回走了两趟,两头的散集也都逛完了,回到新宅稍加休整正好吃午饭。

  飞泉、青霭端来午饭,两荤两素加一道鸡汤,鸡汤里配了红枣枸杞还有一样姚黄辨认不出来的,她也没在意,先给王爷舀了一碗不带红枣枸杞的,再给自己舀一碗堆满红枣的,炖汤的大枣吸满了汤汁,又甜又烂,姚黄很好这口。

  喝惯了高娘子的鸡汤,姚黄品出这顿鸡汤里多了一种新味道,待飞泉、青霭来收拾桌子时,姚黄指着几乎被喝光的汤盅问:“你们可知道这是什么?”

  两个公公探头瞅瞅,青霭道:“黄精,廖郎中在集市上买到的新鲜山货,让张岳送回来的,说可以给二爷夫人炖汤喝。”

  姚黄:“黄精?”

  赵璲看她一眼,淡淡道:“药名黄精,百姓习惯称为鸡头参。”

  姚黄:“……”

  廖郎中怎么回事,惠王爷如此生猛,哪里需要补了?

  整个下午,姚黄都没往前院凑,带着金宝去西院跟高娘子、阿吉说话了。

  黄昏暑气散去,姚黄将惠王爷推到家门口的河边,自己也提着一张小板凳,然后她坐在树荫里,将轮椅停在能晒到夕阳的地方。

  夕阳过于灿烂,赵璲不得不垂着眼帘,问模样解气的王妃:“为何?”

  左右无人,姚黄瞪着他道:“那老农为何当着你的面夸他的鸡头参能补肾,廖郎中为何要买鸡头参给你炖汤?都是因为你整天待在书房看书把脸捂得太白,趁早晒黑些,免得别人再这么误会。”

  赵璲:“你怕别人误会?”

  姚黄咬牙:“我不怕外人误会,我怕廖郎中高娘子天天给你炖汤,最后受累的还是我!”

  王妃没晒到夕阳的脸也红了起来,赵璲闭上眼睛,感受着阳光落在脸上的微灼暖意。

  少年时他便略通医理,双腿出事后也曾自己研读各种医书,所以赵璲非常清楚,人如花草庄稼,日头晒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

  以前他不在乎,因为不会有比废掉双腿更严重的问题,现在,他身边多了一个王妃,假以时日,王妃还会怀上他跟她的孩子。王妃身子康健,倘若孩子有什么不足,那一定是他这边的问题,甚至,肤色苍白的他未必能让她成功受孕。

  长堤下河水潺潺地流动着,被夕阳淹没的惠王殿下大婚后第一次想到了子嗣之事。

  他于王妃已经是拖累,又怎能再给她一个身体同样不足的孩子?

  忽地,身边传来王妃离开的脚步声,赵璲睁开眼睛,看见王妃跑向院子的身影。

  赵璲保持侧头的姿势,看着王妃一路跑去后院,没多久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条青色的……裙带。

  “这样眼睛不舒服吧?我给你系上。”回到轮椅前,姚黄笑着提议道。

  赵璲望向对岸,远处有几个等着家中饭好的男子坐在一处,不时朝他们这边张望。

  赵璲面朝他们,王妃背对夕阳坐于树荫,不会被他们看得太清楚。

  他默许了王妃的提议。

  姚黄站在他后面,将青色的裙带覆于他的眼前,再在脑后打个结。

  重新落座后,姚黄看到的就是一个虽然遮住了眼睛却越发显得俊逸出尘的惠王爷,眉如春山。

  姚黄试着挥挥手。

  赵璲转过来:“虽然模糊,但我能看见你的动作。”

  姚黄:“刚刚有只蚊子,我帮你赶走了。”

  惠王爷唇角微扬。

  姚黄瞧见了,惊奇道:“原来二爷也会笑!”

  惠王爷的唇角立即恢复了原样,人也偏向河面。

  姚黄随手折了一截柳条,悄悄地探向他的脖子。

  赵璲压下柳条,提醒道:“对岸有人。”

  姚黄没去看有哪些人:“有就有,你我正经夫妻,闹一下怎么了?”

  赵璲便松开手,由着王妃轻戳了两下。

  他木头一样,姚黄指着最东边的那座石桥道:“十九上午,我去桥上站着,你给我画幅画?留着当纪念。”

  赵璲:“为何是十九?”

  姚黄再戳他一下:“少装傻,明明记得比我还清楚。”

第60章

  姚黄很喜欢惠王殿下的画,但这次她将作画地点选在灵山镇的石桥上,为的是让惠王更习惯置身于人群之中,更习惯来自周围的视线,所以第一次带惠王出门那日,姚黄便先跑到石桥上问他桥上的景色好不好看,如此她真的开口求画时,才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姚黄十七岁了,在此之前,都是她的亲友想方设法地哄她开心,惠王殿下是唯一一个让姚黄费了这么多心思的人。

  可谁让惠王是她的夫君,是要与她同住一个屋檐下几十年的枕边人?

  她的荣华富贵来自惠王殿下,单单这点就值得姚黄在他身上下功夫,而惠王殿下对她的宽和纵容、惠王殿下脸上终于出现的短暂笑意,都让姚黄在帮惠王爷找回活气这件事上变得更有动力、干劲十足。

  “怎么不说话了,到底帮不帮我画啊?”

  姚黄定好了画画的日子,偏惠王爷迟迟没给答复,只好扯了扯他的袖子。

  赵璲眼前蒙着青色的裙带,却依然能看清王妃央求的眼神。

  片刻后,他点了头。

  惠王殿下喜欢待在书房,从京城出发时就带了两箱书一箱文房四宝,其中还包括作画可能会用到的一匣子颜料。

  十八傍晚青霭、飞泉就把颜料、画架、小几等物件准备好了,次日吃过早饭,姚黄推着惠王爷出发,小堂弟飞泉提着东西跟在后头。

  日出东方,站在桥上朝西看的姚黄晒不到日头,惠王爷的轮椅停在岸边的一棵垂柳后,既能让他看清王妃的衣裙面容,又能在日头升高时免了他被烈阳暴晒。

  飞泉先帮王爷支起画架摆好颜料,姚黄一边在桥上活动身体,一边琢磨摆什么样的姿势。

  六月中旬并非农忙时节,两岸闲散的街坊还是挺多的,被廖家秀才夫妻的阵仗吸引,陆续凑了过来。

  “廖秀才,你们这是要作画?”

  飞泉笑着应道:“是啊,我二嫂特别喜欢咱们镇上的风景,正好我二哥擅长作画,便来画上一幅。”

  镇上读书有出息的儿郎都不多,更别提作画这种更需要技巧与财力支持的雅事了,街坊们兴趣更浓,有人还特意跑回家提了板凳过来,一副要看廖家秀才画完全程的架势。消息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街坊朝此聚集而来,且男女老少都有,再不是单单妇人。

  赵璲看向桥头的王妃,今日王妃穿了一件浅蓝色的上襦、一条素白的齐腰长裙,蓝色很显端庄沉静,适合这样被人围观入画的场合。王妃的脸也是微微低垂的,一手扶着旁边的护栏顶端,像是在赏鱼,又像是藏了什么心事。

  守在周围的街坊们见廖家秀才拿起了画笔,在飞泉的示意下都停止了交谈。

  赵璲先画王妃所立之处的一段石桥。

  镇上卖文房四宝的胡掌柜看了一会儿,低声夸道:“妙啊,廖秀才这几笔看似轻描淡写,却能让石桥的久经风霜跃然纸上,这等技艺,要么廖秀才天赋过人,要么至少有十几年的潜心雕琢方能练成啊。”

  不懂技艺但觉得廖秀才确实画得很好的街坊们都跟着点头。

  画完一小段石桥,赵璲开始画桥上的美人,从颈部开始。

  画画需要耐心,观画同样如此,有的街坊看久了失去兴趣走开了,有的街坊要去看铺子或是忙别的营生,来来走走的,最后紧紧站在惠王爷身后近距离观画的,竟是新宅东西两头的邻居,一边是朱氏与何文宾、何文绮兄妹,一边是黑发掺了银丝的齐员外与他的续弦妻子吕氏,以及夹在这两家人中间因为好风雅而舍不得离去的胡掌柜。

  胡掌柜一会儿一夸,在他的讲解下,街坊们越发明白了廖秀才的画技有多精妙。

  胡掌柜:“我在京城字画店看过一幅价值百两的画,仔细想来,竟也要逊色廖秀才三分!”

  街坊们一阵吸气!

  姚黄在桥上听得,心里暗笑,惠王殿下的墨宝,千两白银一幅拿出去也有的是富商抢着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