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落尘网 第12章

作者:长歌未语 标签: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天之骄子 古代言情

第15章 借条

  姜予微猛然怔住,回响起以往的点滴,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每次都会中杨氏那拙劣的圈套,原来原因竟是自己。

  “身处弱势而又勃溪相向,实乃下策。你如今是双拳难敌四手,以后切记千万别在与他们发生冲突。需知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我和则谦到底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你需自己立得住。”

  姜予微垂眸,甘心受教,道:“伯母教训的是,予微记下来。”

  温氏心疼的看着她,也不忍再说下去,道:“是我把话说重了,你别往心里去。”

  “怎会?我巴不得伯母能多说些。”

  她亲娘死的早,根本没人会教她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杨氏又是个惯会装的人,早年她可吃过不少这样的暗亏。

  后面要不是温氏将这些东西一点点掰碎说给她听,她也不会有今日。

  更何况温氏若不是把她当成了自家人,有何必来苦口婆心的来说这些话?

  身处迷津能得人指点,不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温氏拉过她的手放在自己掌心,轻轻拍了拍,道:“放心吧,等成亲之后便好了,你再忍忍。”

  她眼角湿润,重重点了下头,“嗯,多谢伯母。”

  那些不堪的流言传到温家,可温氏自始至终都没有问过她半句。这份信任,她实在不知该如何回报。

  温氏道:“你快回去吧,我也该走了。”

  “伯母慢走。”

  银屏去唤来素秋,两人将温氏送至垂花门外。待人走远了,姜予微才回到自己院中。

  经此一事后,以姜嘉月高傲的性格估计无论如何都不会再答应嫁给温则谦了。

  姜益平没有别的路可选,只能按照原来的安排,为了保住他自己与姜家的名声势必会想办法遏制那些流言蜚语,所以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知道温家的态度后,她其实松了一口气。倒也不是不相信温则谦的为人,而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她并不是一个乐观的人,很多事情先想到的都是它的坏处。

  如今只需再等成亲便可打赢与陆寂的赌约,她和温则谦也可以继续过上平淡安宁的日子。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姜府上下种植的都是芍药,只有姜予微的院中是山樱。

  春风拂来,粉白色的花瓣卷上半空,好似满天的花雨。有些还从窗户漂亮进来,落在她刚写好的《巫山帖》上。

  从屋内望去,方寸天地,如梦如幻,好似不在人间。

  城西倒塌的仓库还没有修好,过几日恐还有大雨。姜益平一大早又带人去忙碌了,眼下城中的百姓都在夸他诸事亲力亲为,是个好官,暂时没空搭理她。

  姜予微也落个清静,闲闲地倚靠在黄杨木玫瑰椅上看书,旁边的黄泥炉上煮着茶。水咕噜咕噜作响,白烟袅袅,茶香四溢。

  正读到《酉阳杂俎》中祸兆那一段时,银瓶从外头进来,额头上冒着细汗,道:“姑娘,温太太已经回去了。”

  她放下书,问:“如何?”

  银瓶摇了摇头,眉头皱在一起,“温太太已经连着三日上门,可太太还是没有答应将婚期提前到下月初八。昨日说是人手不足,今日又说给您的嫁妆中有一张拔步床还没有打好,所以不能提前......”

  她嫁妆里的那张拔步床,她娘在世时便已经帮她准备好了,何需杨氏来操心?

  姜予微沉眸,对此颇为不解。按理来说,像姜益平这般好面子的人来说,温家伯母三次登门,他早该同意了才对,怎会如此?

  银瓶撇了撇嘴,道:“姑娘,您说太太是不是有意在为难您,所以才一直拖着不肯同意?”

  倒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杨氏和姜益平自觉在她这里丢了面子,总想要找回来。不过温伯母上门也并非真的想将婚期提前,所以她没有银瓶那么急躁。

  “不妨事,也差不了几天,总归是要嫁过去的。”

  银瓶嘿嘿一笑,“温太太说她明日还来,奴婢瞧着太太的脸都快绿了。”

  姜予微失笑,像杨氏这般说话恨不能拐十八弯的人来说,对付她最好的办法便是同温伯母这样直来直去的方式,估计她此时想拒绝的理由都快要想破脑袋了罢。

  “好了,别贫了,去帮我把那只粉青色鸡心杯拿过来。”

  “是姑娘。”

  两人正说着话,忽闻外面传来喧哗声。姜予微看了一眼银瓶,放下手里刚提起的铜壶,朝门口走去。

  才掀开珠帘,迎头撞上扫洒庭院的小丫鬟环儿和钱婆子。

  钱婆子原是厨房的管事,资质颇老,柳氏在时她便已经在姜家做活了。后来因为得罪了杨氏被赶去外院管园子,她的儿子便是全福。

  姜予微有些奇怪,“钱妈妈,你怎么来了?”

  钱婆子脸上堆笑,行了一礼,道:“打扰大姑娘了,我是来替我家那小子来给姑娘回话的。”

  “哦?”

  她挥手让环儿先下去,然后把人请到了里面,道:“妈妈请说。”

  “我家那小子说这几日在三元茶楼传得最多的仍是关于那位新来的陆大人,再有便是一些污七八糟的轶事,丝毫没有提起过姑娘。此前老爷说在邻街铺子那听到过一些流言,但我家那小子去打听后却并无发现。”

  银瓶拍手笑道:“太好了,这下姑娘可以放心了。”

  姜予微闻言,脸上却并无喜色,沉思了一会儿,忽然问:“妈妈可是还有别的话要对我说?”

  钱婆子颇为诧异的看着她,“姑娘如何得知?”

  “若只是方才那几句话,全福大可让个小丫鬟来传个话即可,何必还要劳烦妈妈亲自跑一趟?料想应是出来别的要事,一两句说不清楚,交给旁人又不放心,所以全福才会特意去请妈妈前来。”

  钱婆子敬佩道:“大姑娘聪慧,确实是有件事要向大姑娘禀告。”

  姜予微蹙眉,心里已经有了一股不详的预感,“还请妈妈直说。”

  钱婆子神色复杂的道:“我家那小子说,他自三元茶楼出来时正看到王麻子带着一群人围在温家的宅子外面,说是温家欠了他三百两银子,还扬言温则谦如果今日不能还请,他便要告到官府去!”

  “三百两银子?”

  姜予微一愣,温家有外债,温则谦早就详细跟她说过。当年温家伯父突感恶疾,温伯母为了给他治病变卖了所有家产,还借了不少银子,只可惜最后还是没能把人留住。

  但是这几年,温伯母已经将银子还得七七八八,只剩下温则谦表婶家的十五两以及二堂兄家的十两银子还未还清,从何处又冒出来三百两?

  银瓶又惊又急,“三百两,都够咱们花好几年了!”她们存这么久,也才堪堪存到三百两而已。

  姜予微问:“全福可看到那人的手里是否拿有借条?”

  “有!说是温老爷在世时为了去江淮做生意找他借下的。这些年来,他见温家贫苦十分不易,所以才一直没来讨要。”

  钱婆子顿了顿,担忧的道:“那王麻子是城里有名的恶霸,带去的人也个个凶神恶煞。温举人一介书生,恐怕难以招架.......”

  “他们带了多少人?”

  “约莫有十五六人,将前院后门都堵住了。温举人请他们入屋详谈,他们也不肯。一个劲的嚷嚷温家忘恩负义,借钱不还,惹得周围看热闹的百姓议论纷纷。”

  温则谦碰到他们,那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说不清。

  银瓶急急的道:“姑娘,这些人一看便不好惹,咱们快带上银子先帮温公子渡过眼前这关吧。去晚了,温公子怕是要吃亏的!”

  “不可!”姜予微秀眉微颦,慢条斯理的道:“这是温家的家事,我若去了,温家颜面何存?”

  银瓶急得直跳脚,“那咱们该如何是好?总不能任由他们欺上门来吧?”

  王麻子带人围住温宅,既不进去也不离开,分明是故意要把事情闹大。温伯母为人和善,断不会与这样的人扯上关系,这背后定然还有隐情!

  “则谦哥哥有功名在身,王麻子纵使有十个胆子也不敢真的动手。”

  姜予微思忖片刻后,沉声道:“银瓶,你去报官。就说有人在温宅门前聚众闹事,请他们即刻前去。”

  银瓶不解,“报官?他们手里有借条,就算是报官,温公子也不占理啊?”

  在如今的世道,理字甚至大过于天,一旁的钱婆子也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姜予微冷笑,道:“那张借条定然是假的,钱妈妈,我有一事还需再劳烦全福跑一趟。”

  “大姑娘请说。”

  “温伯父也通晓笔墨,曾经作过一幅《秋月花霰图》,被城北的卢员外买了去。你让全福去卢员外家把画借出来,比对上面的字迹是否一致。”

  姜予微又道:“另外,麻烦妈妈你将里长也请去,让里长帮忙拖延时间,好让全福能将画借来。”

  银瓶恍然大悟,“是,奴婢明白了,奴婢这就去办!”

  说完,她和钱婆子急匆匆的走了。

第16章 偶遇

  姜予微独自坐在桌边等消息,书摆在面前半晌连一页都未翻。那种心情无法言喻,既焦急又担忧,总怕自己思虑不周,温伯母和则谦哥哥会有闪失。由爱生怖,关心则乱!

  好在银瓶去的快,回来的也快。才一个时辰她便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神情兴奋,眸中里亮晶晶的,“姑娘,那、那些人都已经离开了。”

  姜予微倒了杯茶递过去,道:“喝口水,慢慢说。”

  银瓶端起来,一口气喝了个干净,缓和些后滔滔不绝的说起了方才的经过。

  “奴婢报官后害怕被人认出来,就没敢跟官差们一块去,而是悄悄跟在了他们后面。那王麻子一见到官差来了,立即换了一幅嘴脸,奴颜婢膝,点头哈腰,还满身肥肉,真是让人作呕。”

  民不与官斗,王麻子倒是能屈能伸。

  她失笑,问:“后来呢?”

  “王麻子跟官差也仍坚持说是温家欠了他三百两银子,还说他老子娘正卧病在床,急需这笔银子救命。官差让他拿出借条,结果一看,上面还真是温老爷的字迹。”

  “哦?”姜予微颇为意外,她还以为那上面的字迹定然是假的。

  “官差让温公子将银子还清,奴婢当时还真为温公子捏了一把汗,不知为何好多人都在起哄呐。”

  银瓶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口,似乎还没从刚才的气氛中回过神来。

  姜予微催促道:“那后面又是怎么回事?”

  银瓶嘿嘿一笑,“这时里长来了,里长说温举人重诺守信,若真欠了银子绝不会推脱。他还说三百两不是小数目,让王麻子将当日的情形一一说来,可王麻子支支吾吾的,竟说自己忘了!”

  时间久了,有些细节记不住也合常理。但大致的经过应该还记得才对,王麻子此举实在惹人怀疑。

  “温举人提出要自己亲自查验借条,结果您猜怎么着?”

  姜予微失笑,配合她反问:“如何?”

  银瓶眉飞色舞的道:“温公子看后发现上面的墨迹居然还是新的,而且纸张的成色也不像是放了十几年的样子。温公子说这种宣纸,只要放个四五年光景便会微微泛黄,而王麻子手里的根本就没有。”

  果然如此,“那后来呢?”

  银瓶愤愤,“王麻子咬死不承认,非说这就是温老爷亲笔所写。温家没有温老爷的笔墨留下,一时间难以证明。”

  她话锋一转,又道:“但是此时全福拿来了卢员外所藏的那幅画,经过对比发现,温老爷在落款时习惯将最后一笔往上翘,王麻子那张借条上却没有。”

上一篇:醉卧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