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 第32章

作者:顾青姿 标签: 天作之合 正剧 古代言情

  赵诚刚睡醒,还一脸睡意,莫名问:“大嫂怎么来了?”

  杜从宜:“给我讲笑话来了。”

  赵诚:“什么笑话?”

  杜从宜白他一眼:“我不告诉你。”

  一个男人,惯的你。

  杜从宜看着一匣子珍珠,颗颗圆润饱满,比上次连颂送的珍珠尺寸要匀,但也颗颗饱满。

  上次连颂送的珍珠,她才刚做了珍珠项链,加上一对珍珠耳钉,她回房间里试了下,配上浅色的褙子,还挺好看。主要是张娘子好看,杜从宜生的也好看。

  赵诚就很有意思,哪也不去,就那么盯着她试衣服,试首饰,最后还品评一句:“珍珠的好看。那座红珊瑚做耳饰,肯定也好看。”

  话虽那么说,但是完整的珊瑚,杜从宜还是舍不得。

  赵诚见她肉疼的样子,都想提醒她,这时候的珊瑚,和从前不一样。杜从宜换衣服也来了兴致,问:“你说,我过几天去都亭侯府赴宴,穿哪件好看?”

  赵诚:“粉色吧,配珍珠好看。”

  杜从宜真是服了他的眼光。

  最后挑了一件浅绿色的,她个子高挑,皮肤也白,戴珍珠是真的好看。

  赵诚挑好了,赵诚才问:“府里到底出什么事了?”

  杜从宜诧异:“你不知道?”

  见他茫然,杜从宜好笑:“听说二伯母到祖母那里哭诉,二伯又要纳妾了。”

  赵诚挑眉,煞有介事点头:“好事。”

  杜从宜似笑非笑;“好事?好在哪里?”

  赵诚伸手勾了勾她脖子上的项链,年轻夫妻,一个眼神就明了了。

  杜从宜年纪小,从前被管束的太严苛,骨子里是渴望刺激和冒险。但赵诚已经过了冒险的年纪,两个人的性格有着不一样的时差。

  尽管她伪装的好,赵诚还是能察觉她偶尔的调皮。

  知道她偷着出门,知道她爱逛,也乐得配合,一直都装作不知道。

  杜从宜同样对他有很多看不上的地方,但他能不用规矩规训她,她就觉得他还不错。尤其是脸和身材好,她暂时还是比较满意。

  至于婚前想的,等哪天两人闹崩了,她就南下去杭州的计划,反正暂时不考虑。

  等杜从宜再起床已经傍晚了,她还顺带睡了一觉,赵诚硬是等她睡着了才出门,去了趟正院。

  老太太这里终于清静了,赵诚带了点沉香,老王妃见他来,就笑着问:“这么热的天,怎么到我这里来了?”

  赵诚细细端详她,见她气色还好,并不像是被气着了。

  “中午听大嫂说他们闹你,我过来看看。正好新得了块沉香,顺道给你带来,用了安眠。”

  老太太对他挺好的,他要立足,就必须要孝顺。至亲已经没有了,只能孝顺这个明白老太太,但是最重要的原因,他是奶奶带大的孩子,老太太和他奶奶有点像。

  老太太和邬嬷嬷说;“看吧,我就说小五最有心。”

  邬嬷嬷也笑说:“那肯定的,这罗汉床您不是躺着就不挪地方了。”

  赵诚劝她:“他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处,您就当没听见。”

  老太太听得呵呵笑,感慨:“你呀,就数你最明白。话是这么说,关起门来,自然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可若是打开门,传出去了,他这样不知礼义廉耻,你让你们的弟弟们怎么娶亲?让人家怎么看咱们家?咱们家出嫁的姑娘,在夫家还怎么过?”

  说完后,并不避讳说:“你二伯自小就混账,你大伯和你爹爹都十分勤奋,你爹爹更是。你二伯自小不爱读书,和房里的女婢们厮混惯了,这次居然混到儿媳房里去了……”

  赵诚听的皱眉,公媳?

  他确实不知道,只以为赵宗回是贪花纳妾。

  老太太说了一句,也不再说了。估计也是被闹的烦了,这才作罢了。

  赵诚本也不是为了这事,他喜欢和老太太聊天,因为老太太年纪够大,能给他讲明白汴京城的人事关系。

  等晚饭的时候祖孙两人还在说都亭侯府,老太太笑着催:“你不管你媳妇陪我一个老婆子有什么意思?”

  正说着,赵敬带着陈氏来了,平日里老太太这里都是邹氏照看。

  今日邹氏走不开,赵敬回来听说家里的事,就来看祖母了。

  见赵诚在这儿,陈氏就调侃;“五弟不在家陪弟妹,怎么来看祖母了?”

  赵敬皱眉:“别说胡话。”

  陈氏偷笑,也不恼,只管冲老太太去了。

  老太太笑着问:“你回来了?”

  这是她的亲长孙,自然不一样的。

  赵敬:“今日出门看先生了,母亲忙着处家里的事情,我来陪您用晚饭。”

  他是个敦厚性格,虽然有点古板,但很有当大哥的样子。

  赵诚见他看自己,就赶紧说:“我衙司无事,回来的早。”

  赵敬:“你是宗室出身,又得官家宽任,得了御赐出身,当要谨记言行规矩,不可丢了三叔的脸。”

  赵诚认真说:“我记下了。”

  赵敬也觉得赵诚乖觉,亲弟弟赵恒都不听他的。更别说二房的三个堂弟了。

  冯嬷嬷今天开心,女婢们陆陆续续来上菜,老太太今天也有兴致了,两个孙子陪着,一家人坐在一起,也不用讲规矩,老太太向来不需要儿媳们服侍,都是坐在一张桌上吃饭的。

  等晚饭后,几个人才出来。

  赵敬要去看书,赵诚和他分别,一个人回了院子。

  杜从宜本以为他出门和人鬼混了,见他这么早回来还奇怪。

  赵诚还在盘算那些错综姻亲关系,尤其是文武集团和南北籍贯的那些人的生意。

  见她盯着自己,就解释:“我到祖母院子里用了晚饭。你睡醒了?”

  杜从宜装作没听见,一个人进书房去了。

  他只管笑,小姑娘,气性挺大。

  第二天一早,张九郎就和他说:“大人,那家酒楼着实奇怪,白日里没什么生意,但一到了晚上,人还不少,后面院子里收留了不少学子,不过都不是常住。”

  赵诚略微思索:“我知道了,你继续盯着。”

  副手当值,他在处这几天的文件,有些是上头发下来的,午饭时候,除了宋门遇上巡检司的都头康渤,康渤是从底层升上来的,和他这种出身不一样,所以为人豪爽却又多有奉承。

  见了他只管奉承:“赵统制。”

  他笑问:“城里最近人多,不好管吧?”

  康渤叹气:“两头受气,真是遭殃。那些个学子,很能闹事情,整日谈风论月的惹是非,好好看书等着考试不行吗?还没高中,就开始议论朝政,争论不休,这不昨天几个东南的学子又去太学闹事,让我们捉回去了,御史台的大人们又问我们要人……”

  康渤一直抱怨,赵诚只管听着,等两人进了酒楼,那掌柜见赵诚进来,只管招呼,笑着说:“大人今日来的有些晚。”

  赵诚:“是比平日里晚一些。你们店里有什么好酒?来一壶。”

  康渤:“我下午当值,不能喝酒。”

  赵诚:“只准喝一壶,不可贪杯。”

  赵诚的口味固定,照例是那几个菜,康渤一直在街上当值,和内城门的人很熟,谁好说话,谁脾气大,谁爱财吃拿卡要,一清二楚,他也知道赵诚是个好说话的,尤其是城内已经都知道赵诚为人义气出手阔绰,对手底下的兵痞们十分大方。

  赵诚的名声,比他自己的想象的要好得多。

  康渤:“还是你们好,轻松,也不得罪人。”

  赵诚轻笑:“你们得罪什么人了?”

  康渤诉苦:“您是不知道,前几日抓的那几个闹事的学生,几路人马管我要人,上峰训斥,人家辱骂,御史弹劾,跟孙子似的,真真是夹板气。”

  他发着牢骚,喝着酒。

  赵诚点头,慢条斯说:“也是,出身好,有人护着,有恃无恐。”

  康渤喝着酒忿忿:“不过是上下一气,包庇相护,将来东华门唱名,都是同僚,上下一气,可恨我们这种人出身低微。”

  说完一口干了又说:“好没意思!”

第032章 她这个人

  康渤这几天过的太窝火了,受得夹板气没出撒,正郁闷呢。

  赵诚安慰他:“你也别到处叫屈,现在没人敢给你们出头,因为时机不对。你呢,做好你的事情,这次各衙门,谁来提人,你就让人准备好条陈,定下你的规矩,签字提人。将来这些人再闹出什么大乱子,谁保的人,谁负责,再怪不到你头上。”

  康渤张大眼睛茫然看着他,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眼睛一亮。

  “也是个办法。”

  赵诚用筷子在桌上轻轻点一点:“谁来提人,将来出什么事,谁找你,自然有凭据。再说离大考没几个月了,越发小心才是。”

  康渤:“我自然知道,不过是气不过那些相公们欺人太甚……”

  赵诚哄他:“咱们是守护东京城百姓安危,其他的是非与咱们不相干,有人闹事就拘捕,谁要来领人就白字黑字,签下大名。这没什么的。”

  康渤也是发牢骚,起码赵诚这个王孙愿意听他抱怨,反而心里舒服一些了。

  两人一顿饭聊了很多,从市井里的馆子,到城门里的住户,再到城外的热闹,总之康渤讲什么,赵诚都听着附和几句。

  等午饭后,赵诚照例和伙计吩咐说:“和之前一样,饭送过去。”

  掌柜的笑着答:“您放心好了,和往常一样,都准备好了。”

  康渤吃了个肚饱,一边感慨:“还是大人知道体恤底下的弟兄们。都骂兵痞恶霸,其实他们都是些苦出身,只是……”

  他说到最后,叹笑一声:“嗐,不说了。”

  赵诚出了门回头看了眼,笑说:“兄弟们都是苦出身,都是为国效力嘛。”

  康渤虽被人笑话出身,但他父兄其实都是军旅出身,他长在市井,名声和泼皮一般,名声也不好,所以经常被人诟病。此刻听了赵诚的话,只觉事意气相投:“大人这话说的舒坦,为国效力。”

  赵诚:“行了,咱们改日接着喝尽兴。今日各自当值。”

  康渤回头和他抱拳,多余的话没必要说。

  他一回去,站岗的队长林骏正在门内,见他来了,就说:“章舍人正等你。”

上一篇:误落尘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