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 第61章

作者:顾青姿 标签: 天作之合 正剧 古代言情

  桌上放着盒子。

  她不明所以,问:“什么?”

  “你打开看看。”

  上好的天山玉籽料,色泽温润。还有一套上好的刻刀。

  可见送礼物,是认真研究过的。

  她回头看他,赵诚:“你不是喜欢篆刻吗?我见你书房有雕刻的工具,要是练手,就送我一个小物件吧。”

  老男人道歉都这样,什么肉麻的话说不出来。

  反正直男就这个德性。

  杜从宜摸着籽料,思考了几秒钟,选择原谅他。

  她自己都觉得惊讶,她曾经性格是真的十分任性,因为男朋友约会迟到,或者失约,她就会分手的人。

  那天被他冷处了,她生气了几天,也就这样了。

  居然真的会在意怎么经营婚姻,可能是赵诚这个人真的没有触犯到她的雷区,又或者是她已经被这个世界改造的分不清自我了。

  反正不得而知。

  赵诚见她依旧不开心,只好继续哄:“麻二的商队雇用了很多退下来的老卒,以后出门记得带着人。有什么想要的,和来复说一声,让他们商队的人出去找一找。”

  自己的老婆,还是要哄,生气归生气,但是夫妻过日子,对对错错,过去了就不能翻旧账。

  杜从宜则是好奇:“他哪找来的那么多老卒?”

  赵诚:“田庄俑户里就有,只要找到一个,另外的都不难。当年党项人叛乱,西南叛乱,都是经历过大战的。”

  杜从宜想想不得不承认,他们男人在外面走动的多,遇到的麻烦多,自然经验就多。

  反正肯定不是她的问题。

  她问:“从汴京城出发,水路到南京需要多久?”

  赵诚也没去过,要是有机会,他也想出去。呆在汴京城是非就多。

  “在汴水顺水而下,不下船五日。”

  杜从宜又问:“到扬州呢?”

  “三日。”

  赵诚提醒她:“入冬,船上不好受,要出发也到等明年开春。”

  杜从宜问:“明年开春有什么说法?”

  “明年开春,我可能要南下一趟。到时候带你去。”

  杜从宜想问,但又住嘴。

  “行吧。”

  夫妻两人一夜无话,京中关于骇人听闻的案子,谁也不敢多问。官场上早已经沸反盈天了。

  赵敬自从那日出门,就一直没回来,陈氏找不着夫君都追到三房院子里来了。

  杜从宜一问三不知,因为她确实不知道,也不能像陈氏那样感同身受。

  在她眼里,她始终不属于这里。

  陈氏和她讲了一中午那晚的惨案,杜从宜只知道死人了,发生了踩踏,但不清楚怎么处。

  她听着陈氏细说,还是觉得太惨,踩踏致死就是恶性治安问题,这种事情性质太恶劣了。

  陈氏感慨:“寒窗苦读十几年,这是闹什么?安安分分等着张榜不行吗?”

  杜从宜问:“二伯娘应该知道,三哥不是在京府衙门当值了?”

  陈氏笑说:“说到这个,也是老五心细顾念着兄弟,居然不声不响就替老三谋到那个职位。那刘家的家主,死在狱中了。”

  杜从宜皱眉:“怎么好端端又死了?”

  陈氏:“我也不清楚,昨儿我娘家姊妹打发人来给我送花,她夫家和刘家连着亲,说是去刘家吊唁,总归是人死了,犯的事也了了。就是可怜了女眷。”

  杜从宜听着,有种迫切感,好像所有的事情越来越真实,原本故事里的人,如今渐渐和她有了关联。

  “怪不得二伯娘前几日特意给我们送了礼。”

  她可能觉得刘家那边没指望了。

  陈氏低声说:“三弟的亲舅舅如今躲在福建,迟迟不敢回京。按照二婶以往的性子,海船回来她早就四处赴宴,兜售她的好东西了。这大半年她闭门不出,可见是知道事情严重了。”

  杜从宜:“关系到三哥前程,她这么小心也是应该的。明日放榜,大哥肯定会回来的,我早上去看祖母,听说伯父已经托人在查榜了。若甫也说大哥必定会高中的。”

  陈氏听的喜笑颜开。

  “那就是承你们的吉言。”

  她是心满意足的,夫君人品正直,人又上进,不贪恋女色,她什么都好,就是没孩子这一点让她遗憾。

第061章 杜从蕊

  陈氏这段时间显得很焦躁,因为赵敬备考,她连八卦的都不传了,也不串门了。

  这会儿和杜从宜说完,心情变得很好,焦躁也少了,心里反而多了夫君高中的期待。

  她前脚回了院子里,后脚她的奶妈妈就说:“隔壁院里的吴嬷嬷送来的吃食。说是宫里的。”

  陈氏还在笑,好奇问:“宫里的?她们哪里来的宫里的吃食?”

  嬷嬷偷偷说:“她和二房的六哥媳妇这段时间交往很密,听说六哥媳妇带着她送的礼佛图,回了娘家,让安平郡主献给宫中了。这才重新得了宫中信任。六哥媳妇对她挺好的,这些日子日日有礼送给她。”

  陈氏听的气死了,赵敬、赵恒、赵昭容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她又是长嫂,自从吴氏进门开始,她就护着吴氏,只因为夫君说的那句,母亲去的时候二弟和妹妹还小,你是做嫂嫂的,多替我护着他们。她从来得了好东西,先给吴氏和赵昭容送一份,一丁点都没落下过。

  没想到,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吴氏,遇上高门贵女,就这么巴巴去别人家送礼去了,真是可笑。

  她冷笑:“没想到,咬人的狗不叫,我说她整日闭门不出,拜神求佛,原来是挑棵大树好乘凉,也不怕被雷劈树,自己受牵连。”

  嬷嬷见她说气话,赶紧劝说:“姑娘可不能这么说话,让人家听见笑话。她们怎么样,那是她们的事情,咱们过自己的日子,大爷这是马上就放榜的关键时候,若是高中了,将来前程自不可估量,姑娘你呢,就要抓紧时间,求个一儿半女,做好当家娘子。”

  陈氏的气势一瞬间就扁了,丧气说:“这么多年了,就是没有,我能怎么办。”

  嬷嬷哄她:“好了,咱们再想想办法。”

  杜从宜给老夫人送庄上送来的秋梨,没想到在正院里遇见刘氏。

  老夫人是老了,但老夫人的娘家哥哥还在,娘家两个侄儿,侄孙都很有出息。第一个孙女赵昭容就嫁给了侄孙。

  今天就是老太太娘家侄女来看她,侄女是富安长公主的儿媳,十分的好性。

  杜从宜进了院子,院子里的女婢就和她说了,院里今日有客人。

  杜从宜好奇进了堂屋,面露好奇,而且刘氏也在,她一进门就见了礼,先说:“田庄上给我送来一些秋梨,还有些北面对岸的特产,我给祖母送一些尝尝。”

  周氏笑着说;“这是小五媳妇?这还是我第一次见,生的和小五一般,都是好相貌。”

  周氏说着就褪下手腕上的镯子,当面给了杜从宜,杜从宜也不知道说什么,看了眼老夫人,老太太笑着说:“你姑姑给你的就拿着,她是长辈,给你是应该的。”

  刘氏笑着说:“我们家小五俊秀,汴京城都有名。这不,小五媳妇生的比小五还出众。”

  杜从宜听的惊悚,真觉得刘氏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就算赵诚帮赵炎寻到了差事,但那也只是一个差事,刘家有钱,将来自然可以谋到更好的,不至于让她态度反转成这样。

  周氏笑着说:“是啊,姑姑府上的小辈都伶俐,我昨日回家和母亲还说起。”

  老太太笑着问:“你母亲如何了?中秋的时候,我懒得动身,也没回去。你母亲给我来信说你爹爹病了,想去看看。”

  周氏看着个刘氏年纪差不多,但生的更好看,整个人的气质很从容。

  笑着说:“都好着呢。爹爹只是感了风寒,天气也暖和,已经好了,这不就要回来了。”

  周氏是来请姑姑回娘家。她父亲,也就是老夫人的哥哥周崇要回京了。

  老夫人的哥哥任成都路经略多年,总领一切事务,其实当初就是替官家去蜀中筹措钱粮,周家老爷已经年过六旬,依旧是官家信重的相公,是其他人不可比的。

  老夫人笑着怀念说:“你爹爹在蜀中已经十年了,自官家登基,他就去了蜀中。”

  刘氏凑趣笑着说:“这么说舅舅这次回来就稳稳的了。舅舅上了年纪,也该享享清福了。”

  周氏:“爹爹是个闲不住的。”

  听意思,不是回来致仕,而是官家另有安排。

  老太太面上都是喜色,也不多说,为即将亲人相逢的的事情喜悦。

  周氏留的时间很短,本就是午饭后来的,待了会儿就走了。

  周氏走后,刘氏也走了,杜从宜就知道,她可能是冲周氏来的。

  老太太笑着问;“这段时间不见小五,可见是当差上心了。”

  杜从宜不来正院,但东西是不断,来安是个稳妥的性格,所以经常提醒她。做不到早请示晚伺候,那么其他方面就不能落下话柄。

  杜从宜想了想说:“他外面朋友多,这段时间,京中不太平,时常有任约他出门,我也不太清楚他忙什么。”

  老太太见她并无抱怨,就安慰她:“男人出门在外,当能扛得住事,女人在家里能稳得住内宅。家业必然能兴旺。人这一辈子,沟沟壑壑那么多,偶尔失意不算什么。”

  杜从宜不知道老太太什么意思,突然说这个,也跟着附和:“是这个道。”

  老太太:“小五,给他三哥谋得差事,你二伯娘心里是很感谢的。”

  杜从宜并不清楚赵诚是怎么帮赵炎谋得差事,是不是花钱了,她只知道赵诚没有找杜良镛。

  她只好说:“那是他们兄弟的事情,我并不过问。二伯娘其实不必如此感谢,兄弟之间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处,其他人说了反而不美。”

  老太太欣慰笑起来,“是这个。”

  杜从宜走后,邬嬷嬷看了眼东西,笑着说:“这上好的阿胶,小酥枣,酥梨,都是好东西。五郎媳妇有心了,自进门,三五不时,东西就没断过。”

  老太太笑说:“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府里的事情是一点都不沾。连她二伯娘的人情都不领。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老二媳妇也不容易,刘家出事了,她不敢指望,才转头求着五哥给三哥寻的差事,如今刘家那边风头过去了,没料到亲家那边又起势了,她又担心得罪了亲家。妇道人家前怕狼后怕虎也正常,要怪就怪老二不争气,她是当娘的为儿子,怎么都说得过去。”

  邬嬷嬷也说:“是,二夫人性子有些掐尖,但为人处事大方。”

  老夫人不再说这些,笑说:“明日就放榜了,咱们敬哥若是能高中,等他舅老爷回来替他某个好差事。”

  邬嬷嬷笑说:“敬哥的亲舅舅也是在北面,咱们敬哥、恒哥是有后福的孩子。”

  老夫人叹气:“他们哥两早早没娘了,我是千挑万选,生怕继母进门,苛待两人。敬哥是个稳重性格,他又是长兄,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敬哥媳妇泼辣一些是好事。恒哥性格跳脱,有些疏懒,爱玩乐,将来不上进,只要不捅娄子就好了,他媳妇乖一些也是好事。”

  邬嬷嬷安慰她:“大娘子是个正直的人,咱们家里太太平平,儿孙孝顺,您就不用操心了。”

上一篇:误落尘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