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02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聊到正事,景元帝也不再闹她了:“那你先说。”

  霍翎牵着景元帝去了秋千架:“陛下一下大朝会,就过来凤仪宫,想来心里很高兴。臣妾猜,那些大臣今天肯定表现得很乖顺。”

  景元帝颔首:“不错。”

  霍翎坐到秋千上,下巴微抬,露出小小的得意之色:“那这一回,陛下要怎么赏赐臣妾?”

  景元帝耐心十足:“想要什么赏赐?”

  霍翎主动开口向景元帝讨的赏,从来都是些无关痛痒的东西,这一回自然也不例外。她认真思索了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赏赐。

  “方才陛下过来的时候,臣妾正在书房里重新翻看何泰的罪证。他有一条罪名,是用劣马来替换军中良马。”

  “邱鸿振曾对臣妾说,光是这项罪名,何泰就死不足惜。”

  景元帝安静听了片刻,开口道:“你是不明白这项罪名为什么会这么严重?”

  霍翎摇头:“战马是军事战略的重要物资,何泰敢以次充好,偷换军备物资,当然罪该万死。”

  “臣妾想不明白的是,何泰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从中获得的利润,值得他铤而走险吗?”

  景元帝思索了下,才道:“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我朝的马政了。你若是感兴趣,朕与你好好说一说。”

  从春秋战国期间,骑兵这一兵种就出现了。铁骑飞扬,驰骋疆场,来去如风,转战千里,骑兵拥有着步兵所不具备的灵活。

  历朝历代,都不会疏于培养骑兵和战马。

  正如霍翎所言,战马是军事战略的重要物资,它不仅能用来装备骑兵 ,在大战起来时还可以驮运后勤粮草,提高后勤的补给能力。

  可是,大燕自开国以来,就存在一个很尴尬的情况——

  自从前朝丢了燕云十六州后,大燕在北方一马平川,无天险可守。

  为了防守北方的大穆,大燕只能人为制造一些阻碍,以此来守卫京师。

  想要解决这种尴尬的处境,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培养出一支能与大穆抗衡的骑兵是重中之重。

  因为处境是相对的,当大燕在北方一马平川时,也就意味着,当大燕想要北上燕云时,同样是一马平川。

  想要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首要的,当然就是拥有良马。

  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因为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大燕就没有了适合养马的肥沃草场。

  养马非常耗费土地,硬要在中原圈出草场来养马,不仅会浪费大片肥沃的良田耕地,引发农牧争地的矛盾,精心培养出来的马,十匹里可能只有两三匹适合当战马。

  投入如此巨大,收获却不能令人满意。这就是大燕马政一言难尽的地方。

  为了解决这种窘迫处境,大燕只能向外谋求帮助。

  羌戎是游牧民族,又占据了牧场肥沃的贺兰山,还主动向大燕俯首称臣,所以这些年里,大燕在燕西的榷场,用官茶来和羌戎换取马匹。

  霍翎恍然。

  “燕西榷场素来由何泰的心腹掌管,当我朝用官茶从羌戎那里换来好马以后,何泰就将一部分好马换成次马,再将次马投进军队里。”

  “因为那部分好马从头到尾都没进入军中,而是直接从榷场流到了外界,才没人察觉到何泰在里面上下其手。”

  景元帝道:“你自幼生活在燕西,那里不说好马遍地不是,但只要有心去寻,总能寻到几匹良驹。”

  “但是出了燕西,大燕各地都很难见到良驹。”

  霍翎琢磨了下,发现确实如此。

  她被自己过往的认知束缚住了,光想着燕西那边的情况,却没有放眼关注整个大燕的马政。

  “陛下,一匹汗血宝马,在京师能卖出多少银两?”

  景元帝笑问:“这是在考朕吗?”

  笑过之后,景元帝还是答道:“汗血宝马有价无市,但若真的在市面上流通,绝不低于一万两。”

  “遇到勋贵哄抬价格,卖出个大几万两都有可能。”

  霍翎道:“我在燕西骑的那匹马,花了我足足四百两银子。若是在京师,应该能卖出一千两。”

  也难怪何泰铤而走险了。

  供给军队的战马,只会比她骑的那匹马还要好。

  日积月累之下,其中利润十分惊人。

  景元帝握着霍翎的手,遗憾道:“依靠着茶马互市,在三十年前,大燕总算培养出了两支能用的骑兵。”

  “一支驻守在燕西,一支驻守在燕北。这也是先帝敢在朝中推动北伐的原因。”

  知道朝中有两支能用的骑兵,霍翎原本还很高兴,但听到景元帝后一句话,她心下一沉,已经猜到了那两支骑兵的结局。

  果然,景元帝后面的话语证实了霍翎的猜想。

  北伐兵败,耗费无数国力才培养出来的骑兵,也因那一战倾覆。

  “一场战争的失利,引发的后果是方方面面的。”

  景元帝叹息一声:“一方面,燕北那边,大燕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兵力去防备大穆。”

  “另一方面,没有骑兵威震燕西,所以羌戎前任首领李向笛上位后,一直蠢蠢欲动。”

  “他不愿再像前几任羌戎首领那样,乖乖和大燕交易战马,总是要玩些猫腻。”

  朝中对李向笛早有不满,但燕北那边牵扯了太多国力,一直腾不出手来收拾李向笛。

  也就是这些年休养生息,国力恢复,燕西也重新培养出了能用的骑兵,才能在不损耗太多国力的情况下,深入七百里瀚海沙漠,直攻羌戎王帐,生擒住李向笛。

  说到这儿,景元帝才重新振奋起来。

  “燕西平叛之后,大燕从羌戎各部落那里收缴来了上万匹战马,还要求他们每年都要与大燕交易一定数目的战马。”

  “有了这些战马,总算可以缓解我朝对马匹的需求了。”

  这也算是平定羌戎叛乱最大的收获。

  与霍翎说完马政之事,景元帝又在凤仪宫用了午膳,小憩过后,这才去御书房处理上午没批复的折子。

  霍翎闲着无事,干脆去了书房,将景元帝和她说的那些情况,一一记录在纸上。

  放下毛笔,霍翎拿起纸张,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突然生出一个疑问——

  何泰用次马换出良马后,他是如何处理这些良马的?

  这些良马在燕西卖不出高价,想要卖出高价,必须将良马运出燕西。

  难道他是自己组建了一个商队,让商队来帮他处理良马?

  但自己组建的话,闹出的动静未免太大。

  如果不是自己组建,那就是寻找一个可靠的商队来合作。

  想到这儿,霍翎心念一动。

  莫非,何泰合作的对象,是柳国公府?

  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说得通了。

  何泰手里极可能有一份记录了详细交易内容的账本,他当初就是靠着账本威胁了端王,让端王改变了心意。

  看来有必要让燕西那边的人,顺着这条线往下查一查,也许还能查出一些意外之喜。

第60章 “这江山,是皇帝的责任,自……

  如果何泰与柳国公府有合作,那他们之间的合作一定很隐蔽。

  尤其是现在何泰以劣马换良马一事东窗事发了,柳国公府的人只要不蠢,都会想办法将自己的尾巴打扫干净,防止有人沿着这条线查到他们头上。

  如果柳国公府真的这么做了,调查结果估计不会太乐观。

  霍翎没有因此就放弃追查,却也不打算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追查上。

  她重新拿起何泰那沓罪证,思索着里面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

  看着看着,霍翎的视线还是落回了“用劣马替换军中良马”这项罪名上。

  “马政”这个词,霍翎以前偶尔听说过,但直到今天景元帝说起,她才对“马政”有了清晰的认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之事中马政为重。

  很多时候,马政的好坏,甚至可以和军队实力直接挂钩。

  所以马政治理从来都是军政治理中的重要一项。

  如今大燕官府想要获得马匹,方法无非三种:进贡,采买和官营牧厂。

  让那些依附于大燕的小国进贡马匹;从小国手里采买马匹;大燕本身也设立了多个监牧区来养马。

  即使知道大燕的环境不适合养马,但从太祖皇帝到景元帝,都必须咬着牙硬撑,往里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因为大燕本土养出来的马再不好,也好过大燕无马可用。一味依赖小国进贡和采买,遇到如羌戎叛乱这种事情时,就会被敌人掐住命脉。

  如此一来,马政涉及到的钱财数额就十分巨大了。

  何泰和柳国公府的人,出身都是一等一的,但连他们都眼红马匹的利润,朝战马下手,其他官员真的不会动心吗?

  如何泰这样的人,只是个例吗?

  霍翎从来不是一个多么看重钱财的人,只要能吃饱穿暖,再多的银子,都只是她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如今她成了皇后,只要朝廷安定,江山稳固,日子都会越过越好,所以她是盼着朝廷欣欣向荣的。

  但对于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员来说,朝廷有不如他们自己有,能肥了自己的口袋,损了朝廷的利益又何妨?江山又不是他们家的。

  一想到这儿,霍翎就有些坐不住了。

  她起身在殿内转悠,思考着该怎么把这些蛀虫揪出来。

  ——整顿马政贪污。

  这六个字,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跳出了霍翎的脑海。

  可行吗?

  霍翎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