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1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端王问:“这永安县内,可有什么有名的酒楼。”

  霍翎道:“燕西最出名的酒楼,都未必能入贵人的眼,何况这小小永安县。不过永安县有一样东西,是京师都未必有的。”

  “是何物?”

  “陌上花。”

  陌上其实只是这花的别名。

  但时间一长,大家都渐渐忘记这种花原来的名字,只记得它的别名。

  这花并不矜贵,也不好看,明明生命力十分顽强,在荒凉贫瘠的燕西都能常开不败,却无法在其它条件更好的环境里存活。

  端王顿了顿,语气有些微妙:“霍姑娘是想带我去赏花?”

  霍翎忍不住笑了:“这个时节,这个时辰,我是没有雅兴赏花的。就是不知贵人是否有这个雅兴去品一品陌上花酿的酒水,再尝一下用陌上花瓣做的糕点、泡的茶水呢?”

  端王也笑了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陌上花能酿酒。”

  “梅花、梨花可以酿酒,陌上花为何不能酿?”

  霍翎为他领路:“只是这种酒喝起来不够醇厚,入口又带着一股青草的苦涩,很多人都喝不习惯,这才不出名。但喝多了,也有一种别样的趣味。”

  端王问:“这酒叫什么名字?”

  “贵人不妨猜一猜。”

  陌上花的典故,端王不至于不知道:“故人归?”

  霍翎颔首:“酒名离人归。”

  她带着端王一行人来到永安县最好的酒楼。

  说是最好,这环境在端王看来,也算简陋了。

  酒楼没有包厢,端王的亲卫直接包下整层二楼,分散坐在各桌。

  霍翎和端王走到靠窗那桌坐下。

  无墨顶着亲卫们的注视,犹豫再犹豫,还是没敢过去和霍翎坐一起,只挑了张离霍翎最近的桌子。

  酒水和糕点都上得很快,端王喝了一口酒水,又尝了一块糕点:“确实颇有趣味。”

  言外之意,味道一般,只占了个新奇。

  霍翎也不意外他的评价,亲自给他斟了杯陌上茶。

  端王这回倒是喝完了,食指贴着杯沿轻轻转动:“说起来,我这回来燕西,还与霍校尉有些关系。”

  霍翎不会刻意在端王面前提到她爹,但若是端王主动提及,她也不避讳:“贵人前来燕西,是为了羌戎叛乱一事。那道羌戎疑似要叛的折子,确实是我爹最先上的。”

  端王眼中漫出一点笑意:“折子是霍校尉第一个上的,但第一个发现端倪的,未必是霍校尉吧。”

  霍翎喝茶的动作一顿。

  她放下茶杯,黑白分明的眼眸凝视着端王。

  这是她第一次认真打量端王这个人。

  其实端王的年纪并不大,今年不过二十又六。与他同龄的青年,多是刚刚成家立业。

  但他远比同龄人要沉稳,举手投足间,满是无尽权势与无边富贵蕴养出来的矜贵从容,总让人下意识忽略他俊美的容貌。

  此刻,他着一身天青色锦衣,除腰上坠着的玉佩、束发的玉冠,再无其它装饰。

  这样简单的打扮,让他看起来比实际还要年轻些。

  半晌,霍翎垂下眼眸:“贵人为何会这么说?”

  端王任她打量,见她长睫垂落,反倒轻笑出声:“我到常安县后,仔细看过霍世鸣的折子。”

  “折子里,霍世鸣说,他最早起疑,是因为家人告诉他,家中店铺的青盐、茶叶成交数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涨。”

  如果不曾巧遇霍翎,端王未必会注意到这句话。

  就算注意到,也未必会上心。

  但在见过霍翎以后,再看这句话,端王几乎是下意识断定:这个最早发现不对劲的人,就是霍翎。

  这个下意识冒出来的念头,让他有些诧异,又让他对霍翎更添几分兴趣。

  这种兴趣,也许会随着时间推移、战事频发而变淡,偏偏前段时间,他在永安县令的折子上,又一次看到霍翎的名字。

  永安县的赈灾工作做得极好。

  端王本不必来此地巡视,但他还是来了。

  ……

  霍翎眸中划过一抹亮光,仿佛有一团火焰自她眼底开始灼烧:“不错,确实是我最先发现了端倪。”

  端王回神:“我能否了解一下,霍姑娘是如何发现不对的?”

  霍翎唇角微弯,那双极漂亮的眼眸也跟着笑弯:“说书人讲故事,都能从听众那儿讨来赏钱。贵人难道还想从我这里白白套了话去?”

  端王讶然,玩笑道:“我请姑娘吃饭?”

  霍翎亦讶然:“我给贵人倒了姜汤,又为贵人带了路,贵人请我吃饭不是应该的吗?”

  端王失笑:“是我失言。”

  霍翎拿起一块糕点,慢条斯理道:“就算没有前面种种,难道贵人不愿为我破费?”

  要说不愿,面前的姑娘绝对能立刻起身,如那日一般拂袖离去。

  况且,端王也做不到睁眼说瞎话。

  他解下腰间玉佩,推至霍翎面前:“区区一顿饭,还谈不上破费。这块玉佩是我心爱之物,赠予姑娘,还请姑娘不吝赐教。”

  霍翎轻轻望他一眼,在他右手撤走后,指尖按住鹿形玉佩,随手系到自己的腰带上。

第8章 霍世鸣重伤昏迷。

  赶在所有人之前,察觉到羌戎的动向。

  阻止不了这场注定爆发的危机,便借助这场危机帮爹爹谋划到了好职务,让行唐关提前做了防备和应对。

  这一连串事情,称得上是霍翎最得意的手笔。

  霍翎原本以为,自己是个更看重结果的人。

  只要她的目的能够达成,那有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她都是不在意的。

  所以,除了无墨问起时,霍翎开口说了,就连弟弟霍泽那边,霍泽没有主动问过,她也就没有主动提及。

  直到今日,听到端王说,他能猜到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霍翎才意识到,其实她还是想要炫耀的。

  还是想要被他人正视自己的才能。

  在端王的注视下,霍翎露出一个明艳的笑容。不同于那些礼貌的轻笑,愉悦几乎从她的眼角眉梢满溢出来,连带着她叙述的声音都多了几分轻快。

  霍翎手里有一间茶叶铺子和一间杂货铺子,都是生母留给她的。经过这些年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她

  习惯每两个月查一次账,今年四月底,两家店铺的掌柜一块儿过来找她。

  霍翎看完账本后,发现过去两个月里,铺子出售的茶叶数量,居然抵得上过去一整年的数量。

  在她问起时,掌柜说,店铺最近来了个大顾客,一口气把店铺里的茶叶包圆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交量。

  端王:“你那时就发现不对了?”

  霍翎摇头:“我那时并未起疑,甚至还有些高兴。开门做生意的,谁不喜欢大顾客大单子呢。”

  “那你是如何发现不对的。”

  “是在看杂货铺子的账本时。”

  霍翎抿了口离人归,这酒度数很低,不容易喝醉。

  若能习惯这股略带涩意的酒香,反倒还有提神效果。

  “杂货铺子卖的商品很繁杂。这些商品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时常会因为某些原因出现波动。”

  “我每次看账本时,都会顺带看一看这些商品的价格,弄清楚它们价格波动的原因。”

  多年养成的好习惯帮到了她。

  因为她发现,青盐的价格,居然比以往低了两文钱。

  自羌戎归顺大燕后,大燕就设了榷场与羌戎进行交易。

  只是,羌戎物资稀缺,能够与大燕进行贸易的商品并不多。

  在这为数不多的商品里,最受大燕百姓青睐的,就是羌戎的青盐。

  青盐不仅比大燕官盐要细,还比大燕官盐要便宜。

  为了不冲击大燕官盐市场,青盐的贸易量一向是有限制的,决不能超过规定的数量。

  当然,规定是规定,只要其中有利可图,就挡不住源源不断的私盐贩子。

  但无论如何,青盐的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大燕百姓的需求,所以几十年来,青盐的价格只有往上涨的,从来没有往下降的。

  这几十年来出现的第一次,总不会是平白无故。

  端王被霍翎带起了兴致:“只降了两文钱,要说多也不多。”

  “但青盐价格会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短时间内市面上出现了大量青盐,青盐的供应高出了百姓的需求。”

  霍翎颔首,又继续道:“我店铺的茶叶,多是从南边运过来的,除了少量卖给本地父老乡亲,大多数都是卖去羌戎。”

  一边是有人大量囤积茶叶,一边是有人大量抛售青盐……

  只要榷场一直开着,羌戎根本不会缺茶叶,也根本不用担心青盐的售卖。

  偏偏他们有了这种担心……

  是不是说明,他们在担心,大燕会关闭和羌戎交易的榷场?

  他们为何会有如此担心?

  霍翎:“我当时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却不敢直接下结论,就让两位掌柜多去外面打听,看看其它店铺是不是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