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13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和地点,陈御史立刻就回忆起来了:“那时我还不是左都御史,奉命巡查南边,路过甘城时,看到路边有许多饿死的灾民,细查之下,发现甘城县令伙同县中大户侵吞赈灾粮,就命人拿下了那伙人,将粮食重新分发下去。”

  崔弘益语气感激:“奴才就是甘城人,要不是陈御史惩治了那伙恶人,奴才早就饿死了。”

  陈御史一怔,倒是没想到会这么巧:“不过是职责所在,这位崔内侍不必多礼。”

  霍翎赞道:“好一句职责所在。这朝中,就需要多一些陈御史这般秉公执法的朝臣。”

  以皇后娘娘的身份,当然能如此居高临下地点评他、夸奖他。但一想到这里是御书房,陈御史就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好在霍翎也没有逮着他一个人说,扭头对旁边的景元帝道:“三位大人留守京师,他们的家眷也因此不能随驾去行宫。”

  “三位大人那边,陛下肯定少不了赏赐。臣妾就凑个热闹,给三位大人的家眷也赏赐一些东西。”

  景元帝笑了下:“你看着安排吧。”

  陈御史愁得啊,那叫一个食不知味。点心是甜的还是咸的都没能尝出来。

  等到退出御书房,周围也没什么宫人跟着时,陈御史走到文盛安身边,压低声音:“文尚书,这是不是有些不合规矩啊。”

  文盛安道:“陛下觉得这合规矩,你觉得呢?”

  陈御史一噎,依旧不赞同:“陛下对娘娘,恩宠太过了。御书房是何等重地啊。”

  文盛安道:“皇后娘娘在御书房,言行间并无一丝僭越之处。”

  文盛安与陈御史交情一般,丢下这句话,拱手一礼,上了自家马车。

  一旁的崔明也在下人的搀扶下走上马车,陈御史见状,赶紧也跟着钻了上去。

  崔明吹胡子瞪眼,看着坐在他对面的陈御史:“你跟过来干嘛。”

  陈御史只是性格正直,行事板正,人却不傻:“你和文尚书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崔明也没想瞒着,主要是方才没找着机会说。他将上回的事情也一并说了:“上回可以说是巧合,这回呢?”

  陈御史眉心紧蹙:“难道就这么纵容着?皇后娘娘在御书房侃侃而谈的样子,你没看到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崔明无语:“……皇后娘娘在御书房侃侃而谈,都谈的是谁?”

  陈御史嘴巴微张,突然反应过来了。

  皇后娘娘在御书房里,除了与陛下说话外,其余时候都是在与他说话啊。言谈间不乏对他的赞誉和欣赏。

  “你的意思是,娘娘在向我示好?”

  崔明拍了拍陈御史的肩膀:“不错。以皇后娘娘的性子,极有可能是先礼后兵。”

  身为一众御史头头的陈御史:“……”

  要是他带着手底下的御史一起弹劾皇后娘娘,确实会折损皇后娘娘的脸面。所以皇后娘娘这是在未雨绸缪,暗示他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崔明道:“眼下,陛下让皇后娘娘出现在御书房里旁听,只是想加深皇后娘娘在朝臣心中的份量,你别急切。”

  陈御史意味深长:“你也说了,这只是眼下。”

  在御书房里听政,这只是个开始罢了。

  崔明反问:“那你能如何?”

  但凡陛下现在有个亲生儿子,陛下都不会将精力花在培养皇后娘娘身上。

  当陛下开始培养皇后娘娘以后,她在陛下心目中的份量,就已经超出了妻子和皇后这两重身份。

  过继过来的宗室子,是朝廷的继承人,是江山的继承人。

  而皇后娘娘,更像是陛下为自己选中的,可以延续他的政治理念的继承人。

  崔明正是想到了景元帝的这层心意,才没有站出来唱反调。

  公开唱反调,既得罪了陛下,又得罪了皇后。

  陛下性情宽仁,对他们这些老臣也素来优待,估计训斥两句就过去了。皇后娘娘的话……他们这些老臣,和皇后娘娘可没什么情分啊。

  崔明用帕子擦擦汗:“反正你回去再想想吧。”

  陈御史不知是不是也和崔明想到了一处,没有再吭声。过了好一会儿,他提高声音,对外面的车夫道:“前面左拐,到了都察院停一下。”

  当天下午,霍皇后留在御书房旁听的消息就传遍了各部衙门。

  吏部沉默,刑部沉默。

  陆杭所在的礼部沉默。

  六部衙门一下子哑了三部。

  户部、工部瞧见这架势,立刻也跟上了他们的步伐,将下属们压得服服帖帖。

  有心浑水摸鱼,也跟着发表一些看法的兵部尚书柳国公:“……”

  他要是站出来发声,那就不是浑水摸鱼,而是成了出头鸟了。

  国子监江祭酒也默默加重课业,让国子监监生们沉迷学业,无心议政。

  端王也沉默了。

  从那道册后圣旨颁布,再到何泰被下令处死,他就已经明白自己输在了哪里。

  但如今听到这个消息,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输得如此彻底。

  他所能给的,不及皇兄能给的十分之一。

  肃亲王回京后小病了一场,听说此事后,长叹一声,彻底明白了帝后的心意。

  他对两个儿子道:“陛下短时间内不会送走大公子的。”

  如果陛下打算重新选一名宗室子好好培养,不会如此费心为皇后铺路的。

  要说最群情激奋的,还是都察院的御史们。

  副都御史也过来找陈御史讨主意。

  陈御史还在惆怅着呢,一听这话,猛地坐直身子:“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事?”

  副都御史不明所以:“是,属下过来的时候,消息已经在都察院传开了,就连各部衙门也都听到了风声。”

  陈御史叹气:“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我上午进的宫,中午出来,消息下午就传开了,你怎么想?”

  那里可是御书房。

  副都御史脸色微变:“大人是说,有人在故意传这些消息。”

  陈御史直接下令:“压一压我们的人。”

  副都御史道:“未必能全部压下去。”

  陈御史道:“那些自作聪明的邀名之辈,还有一些被收买的人,不用理会,只要如你我这样的人不出面弹劾,娘娘不会误解的。”

  副都御史暗抽一口冷气。什么叫“娘娘不会误解”?

  莫非那个故意散出消息的人,是皇后娘娘?

  余光扫见副都御史脸上的神色,陈御史低咳一声。

  他不是怕了皇后娘娘,也不是担心什么敬酒不吃吃罚酒。

  主要是陛下心意已定,多说无益,都察院接下来的精力还是都放在调查马政上吧。

  ……

  霍皇后在御书房旁听君臣奏对一事,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

  数日后的大朝会上,除了一些中层官员和低阶官员站出来弹劾外,三品以上的高官里,只有翰林院掌院出列表示了反对。

  多少人将满含期待的视线落到陈御史头上啊,陈御史那叫一个泰然自若,岿然不动,半天下来,脚步是挪都没挪一下。

  好不容易挪了一下,还是因为站累了,要换一个姿势。

  消息传回凤仪宫,霍翎正拎着一个长木勺,在给面前的垂丝海棠浇水。

  和煦的阳光落在她身上,霍翎被晃得眯起眼眸。

  过来报信的崔弘益微微抬头,瞧见这一幕,又敬畏地深深低下了

  头。

  霍翎将手里的长木勺递给崔弘益,顺势扫了眼自己的掌心。

  她没有疏于练字射箭,但有宫女日日为她涂抹香膏,养护双手,她手掌上的茧子变淡了许多,只有早已变形的无名指还如记忆一般。

  从今往后,她要学习的东西,不再只是书法、棋谱、骑射。

  她的地位,是真正不可动摇了。

  她顺利迈出了从后宫到前朝的第一步。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会这么默默坐在陛下身边,旁听他与朝臣奏对,一点点熟悉朝政,一点点发表自己的政见,一点点学会如何运用权力、执掌权力。

  ***

  朝臣们明面上不敢反对,心底还是颇有不满的。但很快,他们就没心思理会霍皇后的事情了。

  半个月后,吏部、刑部和都察院联名上折,弹劾大燕十七个监牧区存在严重贪污渎职的情况。

  这道折子,揭开了景元二十三年最大的一起案子。

  十七个监牧区背后,牵扯到的大大小小官员多达数百人,一时间满朝噤声。

  有些官员还在被调查,有些官员却已经罪证确凿。

  景元帝从禁卫军里点了一批人手。

  无锋和靖国公世子郑新觉都在其中,他们各领着自己手下的人马,护送朝廷派遣的钦差前往监牧区,将罪证确凿的官员拿下。

  这些被选中的钦差,大都是刑部、吏部和都察院出来的人。

  但也有例外。

  身为公主师的崔原也被点为了钦差。

  这道任命让崔原十分意外,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

  因为就在任命诏书下来的次日,他如往常那般,去天章阁给两位公主上课。

  刚一上完课,就见到了霍皇后派来的内侍。

  “崔翰林,娘娘有请。”

  内侍将崔原带到了距离天章阁不远的御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