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牙牙牙
结果霍泽的动作比乐平、阳安都快多了。
参加完几次赏花宴后,霍泽就进了宫,说自己相看中了一位姑娘。
霍翎简单问了一下,发现两人确实有些缘分。
第一次赏花宴上,关娘子的马车坏了,霍泽刚好骑马路过,帮忙搭了一把手。
后面几次赏花宴,两人也都有过一些接触和交谈。
等霍泽离开后,霍翎寻了靖国公夫人,托靖国公夫人去探听一下关家小娘子的口风。
总得知道人家小娘子乐不乐意才行。
靖国公夫人和安远侯夫人交情不错,得了霍翎的吩咐后也没耽搁,很快就将安远侯府的态度打听清楚了。
虽然霍翎看自家弟弟,总觉得他性情有些浮躁,行事不够稳妥,和安儿一块儿玩闹的时候更是显得呆头呆脑的……
但霍泽作为她的亲弟弟,无论家世还是样貌,都算得上一等一。
官职在同龄人里不是最拔尖的,但也不错,而且能够行走御前。
从各方面来说,都算得上是佳婿。
既然两边都乐意,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霍翎命人拟旨赐婚。
赐婚旨意发下去没多久,方氏就进京筹备霍泽的婚事了。
方氏抵达京师的次日,还进宫给霍翎请安了。
霍翎留方氏用了一顿午膳,命无墨送她出宫。
看着方氏远去的背影,
霍翎轻轻摇头。
方氏算不上一个多会掩饰情绪的人,虽然她尽力表现得和以前一样,但霍翎还是能明显感受到,不一样了。
以前的方氏,待她谈不上特别亲近,但言行举止间是不生疏的。
如今却是透出几分生疏与礼貌的客套。
方建白之死,终究是在方氏与她之间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隔阂。
……
除了这些亲近之人的近况外,这四年时间里,朝堂上发生的变动更多。
天狩二年八月,第一场武试以相对圆满的方式结束了。
吸取了第一场武试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周嘉慕和兵部一起对武试的章程重新做了调整。
一直到天狩四年八月,朝廷又开了第二场武试。
经过整整两年的酝酿和宣扬,武试的消息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就连一些比较偏远的镇子上的百姓,也都听说过武试。
不同于第一次举办时,因为时间太过仓促,只有京师及周围城镇的人能赶过来报名参加。
第二次举办时,朝廷留足了时间,让更多有志参加的人能够赶上比试。
为了让武试彻底形成一项制度,周嘉慕提议,从第二场武试开始,武试不再由他个人主持,而是交由兵部来主持。
考试科目也从原来的骑射、摔跤、举石、拳脚比斗,又增加了舞刀和步射两项。
六项都合格以后,还要考策论兵法。
不管策论兵法答得好还是不好,都不会被刷下去。
只是策论兵法答得好的人,名次会较原来有所提高。
策论兵法答得不好的人,名次会较原来有所降低。
这主要是考虑到大多数武人都不通文墨。
能文能武的终究是少数人,武将还是应该更侧重武艺。
报名第二场武试的人出乎意料的多,足有三千多人。
经过为期几天的比试,最终选出了五十六人。
这五十六人里,勋贵武将出身的还是占了大多数。
但让周嘉慕高兴的是,出身贫寒却能入选的人选也开始变多了。
尤其是比试的头名,名字叫秦虎,来自苍州某个小县城,父亲只是一名铁匠。
他能胜过所有人成为头名,不是因为他的策论兵法答得好。
相反,他在文试上的表现很糟糕,在五十六人里都是垫底的。
可是他在武试上表现得实在太好了,就算策论兵法拖了后腿,头名依旧颁给了他。
排名公布后的第二天,兵部设宴款待这些考生。
排名公布后的第三天,霍翎在宫中设宴。
见到秦虎本人后,霍翎笑赞:“果然是一名猛将。不,应该说是一名虎将。”
命人给秦虎赐了一身明光甲,以及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
至于其他考生,霍翎只赐了刀,并未赐甲。
就连周嘉慕私底下都向霍翎感慨。
“武试能选拔出一个秦虎,就不枉朝廷花费这么多气力了。”
不过有人欢喜,也有人恼怒。
在武试结束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上,有朝臣上书,表示武试太过劳民伤财。
三千多名考生从外地赶来京师,这一路上的吃喝就是一大笔开销。
如果能考上搏得一个功名,自然是皆大欢喜。
如果考不上,那他们回去的吃喝也是一大笔开销。
周嘉慕暗骂这些人没个消停,都连着办了两场武试了,这些人还在喋喋不休。
霍翎被人扫了兴致,却也没恼。
虽说这个上书的朝臣是在故意挑刺,但他提出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大多数考生的拳脚功夫其实都比较一般,六项考核里,顶多只有一两项能合格。
这种水平来参加考试,确实没什么必要。
“这位大人言之有理。”
霍翎道:“那就这样吧,以后再举办武试时,要先在各州进行初试,让所有有意报名的考生先在当地报名参加比试。
“等到初试过了以后,再让他们进京参加总试。
“他们进京的花销,由当地州府承担一部分。他们一旦考中了功名,也是当地州府的一项政绩。
“进京路上,可以借宿沿途驿站,由驿站提供住宿和饭食。如此一来,既不会劳民伤财,也不会给朝廷造成太大负担。”
立在大殿之下的官员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得讪讪退了回去。
“诸位对于武试,还有什么看法吗?”霍翎微微一笑,对众人道,“如果还有什么看法,都可以提出来议一议,这样也能让第三届武试办得更周全,为朝廷选拔出更多的将才。”
其他同样想要上书挑刺的人,闻言都默默止住了步子。
太后都说了还会继续办第三届武试,他们还站出来反对,又有什么意义呢……
口子已经开了,就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轻易堵回去的。
大朝会结束后,霍翎再次召见周嘉慕。
周嘉慕一见到霍翎,就高兴道:“娘娘英明。”
旁边的无墨没忍住笑出声来,对霍翎道:“娘娘,有没有觉得周将军这话很耳熟?”
霍翎故作回忆:“确实耳熟。几天前刚听过一次。”
周嘉慕噎了一下,仔细回忆,好像还真是。
周嘉慕努力为自己找补:“可见娘娘在微臣心目中,是真的英明神武,神采盖世。”
霍翎说:“这话听着倒新奇不少。”
笑过以后,霍翎正色道:“周将军在京师待得还自在吗?”
周嘉慕道:“自在。”
“那是京师更好,还是边境更好呢。”
周嘉慕先是一愣,旋即,他眼中燃起一缕希冀的火光:“娘娘,您的意思是……”
霍翎从来都不打算闲置周嘉慕,她将周嘉慕放在京师,放到辉武阁大学士的位置上,只是想多观察一下周嘉慕。
在武试一事上,周嘉慕表现得很符合她的心意。
所以霍翎觉得,火候已经到了。
霍翎打算任命周嘉慕为燕北副将,让他带着一半的考生一起赴任。
周嘉慕立刻道:“娘娘,这一半的考生,包括秦虎吗?”
他也算是悍不畏死了,每次打仗都会冲锋在前。
但他个人气质不够勇武,就缺像秦虎这样的猛将,随他一起冲锋陷阵、杀敌破军。
霍翎笑道:“自然是包括的。这样的虎将,就应该用在燕北这样的地方。”
……
有关武试的推行和落实,算是霍翎和文盛安之间少有的默契。
霍翎想提拔寒门,文盛安也乐见勋贵武将被打压。
但在武试之外的很多朝政上,霍翎和文盛安的冲突从未断过。
比如说霍翎有意放一些低阶太妃出宫,允许她们归家自由婚嫁,文盛安不知道从哪儿收到了风声,和陈浩言一起反对。
有他们两个辅政大臣带头,反对的声势十分浩大。
上一篇: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