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06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霍翎花了点时间,一条条看下来,大体是很满意的。

  只有一个问题——

  “祝婉的情况符合哪条律法?”

  丁景焕道:“祝婉的情况得从她娘那里入手。祝氏商铺是祝老爷子留给祝娘子的,祝婉又是祝娘子唯一的孩子,理应获得祝娘子大半的遗产。”

  霍翎问:“为什么是大半?”

  丁景焕道:“祝娘子去世有十二个年头了。这十来年里,商铺都是由邹天翊和祝氏宗族共同打理的,而且邹天翊是祝娘子的丈夫,虽然是入赘的,但这里面还有得掰扯,不能简单粗暴地将所有东西都划分给祝婉。”

  霍翎微微一笑:“这就很好。”

  稍作沉吟,霍翎的目光落在“户绝”二字上。

  想到那些无子家庭或者是独子亡故的家庭,霍翎道:“我记得前朝有一项制度,是允许家中没有男丁的家庭立女户,让女子继承户

  主的身份,可以在徭役方面给予她们免役和减税的方便。”

  丁景焕愣了愣,才道:“确实是有这种情况。不过一般来说,立女户的,都是无夫无子的寡妇。这也算是朝廷对她们的优待。”

  霍翎问:“那祝婉这种情况,你觉得能立女户吗?

  “还有祝娘子,她留在家中招婿,虽不是寡妇,却也比入赘的丈夫更名正言顺,是一家之主。这种情况,又该怎么论呢?”

  丁景焕一时间被问住了。

  无论是祝娘子还是祝婉,情况都比较特殊,不好完全按照律法条文生搬硬套,还得细细斟酌。

  丁景焕苦笑:“我是做足了准备才来面见娘娘的,没想到还是被娘娘问倒了。”

  霍翎也没有苛责。

  过去一年里,丁景焕除了负责修订律法外,日常的公务也从未耽搁过,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丁景焕道:“我想请娘娘给个恩典,到时若是重审祝婉告父案,就继续由我来主审。我一定会将这个案子办得漂漂亮亮。”

  霍翎:“你不嫌麻烦就好。”

  丁景焕:“图个有始有终。”

  霍翎和丁景焕仔细讨论许久,提出不少修改意见。

  丁景焕回到衙门以后,带着手底下人又熬了大半个月,才算是将新一版草案拟写出来。

  新一版草案,丁景焕给霍翎送了一份,又往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各送了一份,请他们过目并提出修改意见。

  反正不大修上个五六次,是绝对不可能颁布出去的。

  季衔山来给霍翎请安时,说丁景焕整个人都憔悴了。

  “眼里都是红血丝,眼底下一片青黑,好在精神头还足,不然我都想给他几日假期,让他留在家中好好休息了。”

  霍翎被季衔山这话逗笑了。

  “他一向如此。平日瞧着不太正经,一旦遇到正事,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值得信赖与倚重。”

  季衔山苦着脸:“反正对着我,就没个正经样。”

  霍翎笑道:“他这是把你当孩子来逗了。”

  季衔山不高兴:“宋老师就不会这么做。”

  霍翎哄他:“所以你才和你宋老师最合得来啊。”

  季衔山一下就被哄高兴了,吃着霍翎特意让人给他做的甜汤,开口道:“母后,今年是你三十岁千秋节,丁老师问你是否有意大办。”

  霍翎道:“去年各地遭了灾,国库的银子大都拨下去赈灾了,还是别大办了。”

  季衔山放下碗,认真道:“整寿难得,还是得好好办一办。”

  霍翎道:“我听你这话,是有主意了?”

  季衔山道:“母后就交给我来办吧,保证不会劳民伤财,又能热热闹闹的。”

  霍翎眼眸笑弯:“那我就等着瞧了。反正要是用到太多钱,你别想来找我报账,也不得去户部要账。你从你自己的小金库拿。”

  季衔山一口应下。

  就在季衔山热热闹闹为霍翎准备千秋节,各地官员为太后娘娘置办的贺礼也都陆续送抵京师时,一件令整个朝廷震动的大事发生了。

  这件事情也让霍翎彻底没了过寿的心情。

  天狩八年五月,距离太后千秋节不过半个月的日子里——

  吏部右侍郎上书,弹劾承恩公霍世鸣以权谋私、拥兵自重。

第126章 燕羽军。霍家军。……

  大燕朝最重要的三个日子,分别是春节,天子的千秋节和太后的千秋节。

  单论身份之尊贵,霍太后是先帝的中宫皇后,今上的嫡亲生母。

  若论权势之高低,这位可不是待在慈宁宫里养尊处优的吉祥物,而是和天子一样,有史官跟随左右记录言行,执掌天下最广袤疆域的摄政太后。

  这样一位人物过寿,过的还是三十岁的整寿,大家只恨不能更面面俱到,根本不敢有丝毫怠慢。

  礼部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筹备此事。

  霍太后不愿意铺张浪费是一回事,要是底下人会错意,不将她的千秋节放在心上,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一日,大朝会上,礼部郎中宋叙立在大殿中央,代表礼部向太后和陛下介绍起千秋节的一应安排。

  霍翎道:“礼部尽心了。”

  显然是很满意礼部的周全。

  宋叙对着上首恭敬一礼,转身退回队列。

  吏部右侍郎与宋叙擦肩而过,站到了宋叙方才的位置上,然后——

  仿佛于无声处落下一道惊雷,吏部右侍郎的这道弹劾折子,可谓石破天惊。

  要知道,这可是在大朝会上。

  这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在距离太后千秋节不过半个月的节骨眼上,弹劾承恩公以权谋私、拥兵自重……

  一时之间,满朝俱寂,连呼吸声都微不可闻。

  这种微妙的死寂,就像是冬去春来之际,河面上依旧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坚冰,但坚冰底下,早已是暗潮涌动。

  许多人隐晦地望向文盛安。

  吏部可是文尚书的地盘。

  虽然不是文尚书亲自站出来弹劾承恩公,但吏部右侍郎出面,和文尚书亲自出面也没什么区别了。

  还未走回队列的宋叙也愕然止步。

  何至于此啊。

  就算老师当真拿捏住了承恩公的错处,也不应该选在这个时候弹劾承恩公。

  难道就连半个月都等不了吗?

  在这个时候弹劾承恩公,确实是狠狠下了太后娘娘的颜面,却也必然会狠狠得罪了太后娘娘。

  不少人也和宋叙想到了一处去,悄悄抬起眼眸,想要看看太后娘娘对此事的反应。

  就连季衔山都忍不住动了动身子。

  御座之后,垂落的幔帐纹丝不动,隔绝了所有人的窥探。

  即使是离霍翎最近的季衔山,也都瞧不见霍翎此刻的神情,只能听到一道平静得毫无一丝波澜起伏的声音,从御座之后传出。

  “许侍郎当众弹劾承恩公以权谋私、拥兵自重,想必是已经掌握了确凿罪证。”

  吏部右侍郎应是。

  “将折子呈上来。”

  吏部右侍郎默默将折子递给内侍,似乎也不打算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读折子里的内容。

  要是这么做了,那就真的是要和太后娘娘撕破脸面了。

  霍翎翻开折子,一目十行,神情始终没有变过,仿佛吏部右侍郎写的不是弹劾折子,而是一道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请安折子。

  余光扫见季衔山好奇又担忧的神情,霍翎朝他轻轻摇头,示意他重新坐正——满朝文武都在下面看着呢。

  随后,霍翎的目光,隔着幔帐,落到了文盛安身上。

  文盛安一身紫色官服,腰间缀着金鱼袋,手执象笏,眼眸微垂,老神在在,仿佛没有察觉到周围一众人的打量和窥视。

  霍翎唇角微微绽起,露出一抹冰冷的笑意。

  自从陈浩言和崔明相继离京后,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霍翎忙着关注《刑统》的修订,忙着处理各地的灾情,忙着批阅各地的折子。

  偶尔得了空闲,也多是花在教导季衔山上。

  再余下的一些零散时间,就是自己练练字、下下棋或去马场跑几圈,免得技艺生疏。

  因为文盛安表现得很安分,即使偶尔与她意见相见,也多是以他的退让而告终,时间一长,霍翎对他的关注和提防不免就少了一些。

  哪成想,文盛安不动则已,一动就给她来了这么大的惊喜呢。

  “折子上的内容,吏部是如何探知的?”

  吏部右侍郎道:“回娘娘话,是吏部去年年底考核官员功绩、评定官员品级时,无意间发现了此事。

  “因为事涉承恩公,不敢鲁莽行事,派人细细查证数月,方有了这道折子。”

  霍翎合上折子。

  “这道折子,哀家自有定夺。退朝吧。”

  满朝文武如潮水般退出金銮殿,黑压压一片,除了脚步声和衣物摩挲声,再无一丝窃窃交谈。

  一直到离开了御前侍卫的视线范围,才有人按捺不住,小声攀谈起来。

  宋叙环顾四周。

  “你在找谁呢?”

  一只手掌按在宋叙的肩膀上,丁景焕的声音从身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