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19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邱鸿振有些听明白了。

  这些人聚在这里,为的是庆祝文盛安致仕、文党树倒猢狲散一事。

  邱鸿振不是这场宴席的主角,他刚到场时,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也有不少人过来与他打招呼、给他敬酒。

  但打过招呼,敬过酒,众人又都奔着霍世鸣去了。

  “要不是有承恩公领着我们,斗倒了那文盛安,现在哪儿能有我们的好日子过。”

  “是啊,文盛安在朝中得意了那么多年,还不是被承恩公解决了。”

  还有人面露可惜:“承恩公才回京数月,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要是承恩公早几年就回京,哪儿能让文尚书风光这么久?”

  “哎——”另一人道,“邵兄,你还叫什么文尚书。”

  “对对对,是我嘴快。我自罚三杯,诸位莫要生气。”

  有人恭维,也有人道:“承恩公,我有一位同窗好友,想要与您结识一二,不知您愿不愿意赏个脸,让他下回跟着我一道赴宴?”

  还有人向霍世鸣打听:“如今朝中官员调动频频,承恩公可有打听到什么内幕?”

  霍世鸣脸上的笑容就没下来过。

  邱鸿振看得暗暗咂舌。

  他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不见刀光剑影、却比刀光剑影更为血腥凶残的争斗,所以对于这一幕,终究有点儿不适应。

  好像知道丁景焕那么喜欢喝酒的人,为什么宁愿舍了满桌酒水,也要下楼透气了……

  这场宴席,邱鸿振颇有些格格不入。即使有意融入,也不如其他人表现热络。

  等丁景焕再次出现在宴席上时,宴席已过了大半。

  “丁大人……”邱鸿振幽幽看了丁景焕一眼。

  丁景焕一脸无辜:“邱大人这是怎么了,来来来,我敬你一杯。”

  邱鸿振到嘴的话语,都被丁景焕这杯酒堵了回去。

  他还想再说些什

  么,但环顾一圈满堂宾客,还是笑着饮下美酒,将话题转到丁景焕身上:“丁大人在京兆府待了八年,也该动一动位置了吧。”

  丁景焕惬意地品着美酒,用十分讨打的语气道:“不急,不急。我在京兆府待得很自在。”

  邱鸿振叹息,一点儿也不掩饰自己的艳羡:“也就只有丁大人,才能开口说自己不急着升官了。”

  娘娘对丁景焕的信任和倚重,只要是长眼的人都能看到。

  有着这样的恩宠,自然无需急切。

  丁景焕哈哈一笑,伸长胳膊去搭邱鸿振的肩膀:“邱大人羡慕我,我还羡慕邱大人呢。副都御史才刚调走,你就高升回京了,可见你在娘娘心中的份量。”

  邱鸿振被说得眉开眼笑。

第133章 祝女官,祝青云。……

  这场宴会,勉强称得上宾主尽欢。

  随后几日,刚刚在工部报道完的邱鸿振,又一次收到了宴会的邀请。

  邱鸿振抹不开情面,也不想得罪霍世鸣,再加上他确实有段时间没有回京,需要多和同僚走动走动,便再次欣然应邀。

  到了地方以后,他才发现一些不同。

  上回还来坐了坐的丁景焕,这回连面都没有露。

  不过少了一个丁景焕,丝毫不影响宴会的热闹。放眼一看,就知道参加宴会的人比上回多了不少。

  其中几人,要是邱鸿振没记错的话,他们以前好像是文盛安一派的官员。

  ……这是看文盛安倒台了,就想办法钻营到了承恩公面前?

  连着参加了三场宴会,这天上朝时,邱鸿振趁着丁景焕不备,抓着他的胳膊,将他拉到一旁,问他最近怎么都没去参加宴会。

  丁景焕道:“京兆府最近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

  邱鸿振对这番解释,只信了一半:“丁大人,你我都是娘娘的人,你可不能这么不讲义气。”

  丁景焕装糊涂:“邱大人这话,我不明白。承恩公请你去参加宴会,让你多结交一些朝中官员,还能害了你不成?”

  邱鸿振自问不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但他能稳稳当当走到今日,也有自己的政治智慧。

  可能是他没有亲眼目睹到承恩公一呼百应,联合百官弹劾文盛安的场景吧,他总觉得承恩公的作派有些不妥当。

  太高调,太张扬了。

  说得好听点,那叫结交朝臣。

  说得难听点,那就是笼络党羽。

  邱鸿振悄悄张望四周,低声向丁景焕打听:“娘娘知道这件事情吗?”

  丁景焕打了个哈哈。

  邱鸿振不依不饶,想从丁景焕口中问出一句准话。

  丁景焕被烦得不行。

  眼瞅着再纠缠下去,就要耽误上早朝的时辰了,丁景焕只好给了句准话:“连你都觉得承恩公的行为高调,娘娘又怎么会没有耳闻。”

  邱鸿振心中一凛。

  虽然他还不清楚娘娘对此事的态度,但看丁景焕一副不想沾手的模样,邱鸿振觉得,自己下回再收到承恩公的请柬,能推就推了吧。

  心下有了决定,再次收到霍世鸣的请柬时,邱鸿振称病推辞了。

  府中管事回去向霍世鸣禀报时,霍世鸣也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邱鸿振不来就不来吧。

  如今想要出席宴会、与他攀上交情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少邱鸿振一个也没什么。

  ***

  丁景焕跟邱鸿振说他最近很忙,这话并非借口。

  大朝会上,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和京兆府联名上书,表示《新刑统》已修订完成。

  这本全称为《燕天狩详定刑统》,简称为《新刑统》的法典,于天狩八年十一月彻底修订完成,由太后和天子一同诏令颁行天下。

  所有参与修订刑统的官员,皆有嘉奖晋升。

  在京兆尹这个位置上连任三届的丁景焕,成为刑部左侍郎。

  在礼部郎中一职待了六年的宋叙,被调往吏部,接任吏部右侍郎之位。

  同月底,祝婉从苍州城赶到京师,敲响京兆府外的那面登闻鼓,再次状告自己的亲生父亲,锦州商铺掌柜邹天翊。

  这起被搁置两年的子告父案,随着《新刑统》颁行天下,再次回归世人的视线。

  还未离任的丁景焕亲自接下祝婉的状词。

  丁景焕还特意进了一趟皇宫,希望霍翎能宽限他一些时日,容他开堂审理完此案,再去刑部报道。

  霍翎自然恩准,并对此案做出垂询。

  季衔山刚好也在寿宁宫,他对祝婉印象很好,特意叮嘱道:“祝姑娘总算能了却心结了。丁老师,你一定要好好审。”

  丁景焕笑着答应,又道:“祝姑娘见到我的时候,还托我问一问娘娘和陛下。不知道她有没有这个荣幸,进宫来给娘娘和陛下请安。”

  霍翎道:“她将苍州城慈幼局打理得很好,我还没有来得及奖赏她。等此案结束,你带她进宫。”

  ***

  有太后和天子的垂询,这个案子的影响就更大了。

  对于如何审理此案,丁景焕早就打好了腹稿,没有急着开堂,不过是为了造势。

  等到此案闹得沸沸扬扬,从朝廷到民间,都有许多人在议论此事,丁景焕才不慌不忙开堂。

  祝父邹天翊虽然是入赘祝家的,但这十几年里,锦丰商铺都是由邹天翊打理。而且祝家的资产,相较于祝母去世那年,也有了不少变动。

  丁景焕没有一味偏袒祝婉,而是选择秉公执法。

  不过三天,这起拖了许多年的案子,终于尘埃落定。

  祝婉没能拿回祝母留下的所有财产,但最重要的祖宅和商铺,都被判给了她。

  捧着这张墨迹崭新的判决书,祝婉泪流满面。

  她终于能够告慰祖父和娘亲的在天之灵。

  ……

  丁景焕给了祝婉一晚上的时间,让她平复心情。

  次日一早,丁景焕带着祝婉进宫。

  祝婉满心忐忑,被带到霍翎面前时,有种说不出来的紧张。

  她不敢抬头直视霍翎的容颜,视线垂落在那条拖曳的玄色裙摆上,又被那繁复华丽的花纹所吸引。

  上首传来一声轻笑,与记忆里一般无二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

  “在苍州城那会儿,不是挺大胆的吗。起来说话。”

  祝婉恭敬起身:“那时候不知者无畏,让娘娘见笑了。”

  霍翎道:“行了,坐下吧。都是熟人,不用讲究这些虚礼。”

  祝婉坐到丁景焕下首。

  无墨亲自给祝婉端来一碟果子,在祝婉抬头看她时,笑着与祝婉打了个招呼。

  祝婉由衷欢喜:“无墨姐姐,好久不见。”

  霍翎也给自己剥了个果子,不急着聊正事,而是问起祝婉到京师后,有没有去哪儿逛过。

  祝婉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容:“去了大相国寺,樊楼,还去了慈幼局看看。”

  大相国寺和樊楼,都是京师数一数二的地界。但凡外乡人到了京师,基本都会先去这两个地方逛逛。

  相较而言,祝婉会选择去慈幼局看看,就让人有些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