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牙牙牙
霍翎道:“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季衔山心中微动。
他们所认为的大燕的优势,有不少都是建立在大穆永庆帝中风晕厥的基础上。
如果永庆帝是在装病,那大燕的所谓优势,就只是敌人让他们以为的优势。
实际上这一切都在敌人的算计之中。
霍翎将事情说得如此清楚,季衔山一边下意识信任着霍翎的判断,一边又舍不得这样千载难逢的时机:“如若这并非大穆的阴谋呢?”
霍翎问:“安儿,大燕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难不难?”
“难。”
这是大燕几代人都没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它才会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世之功。
“这样一个历经几代人都没能完成的伟业,你为什么会认为它能在这个时候就完成呢。这些年里,大燕的国力确实是在不断增长的。但大燕的国力,已经强大到能够直接和大穆拉开差距了吗?”
季衔山带着这个问题,又重新看了一遍奏折。
奏折上所罗列的条件,确实都是大燕的优势所在。
但是这样的优势,真的足够拉开两国间的差距了吗?
“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收复燕云。不能收复燕云,北伐就是在空耗国力。”
霍翎的声音再次将季衔山的思绪拉了回来。
她看着季衔山,语气一如既往地温和,话中含义却令季衔山心头大震。
“与承恩公一起联名上折的朝臣,未必想得那么深远。他们的过错可以放在后面再追究。但你觉得,第一个提出北伐、写出如此详尽殷实的奏折的承恩公,有没有意识到仓促北伐的问题?
“如果他意识到了,却依旧一意孤行,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视作朝堂博弈的筹码,还妄图联合朝臣,绑架君意,又该当何罪?”
第144章 求见。
季衔山从霍翎的话语里感受到了一种坚决。一种绝不会轻飘飘揭过此事的坚决。
承恩公敢算计母后,就要做好承担母后怒火的心理准备。
甚至于,在承恩公给他讲述霍家的百年历史,讲解大燕与大穆的恩怨纠葛,介绍大穆的夺嫡之争时……是不是也存着几分对他的算计?
“我都听母后的。”
季衔山再一次表明态度。
母子两就北伐一事达成共识后,霍翎命人去传召陆杭。
这位老大人是三朝老臣,又顶着辅政大臣的名头,在朝中要威望有威望,要人脉有人脉,她得先和对方通个气。
陆杭来得极快。大朝会结束后,他就知道太后娘娘一定会召见他商议北伐一事,所以根本没有离开皇宫。
霍翎开门见山:“哀家绝不同意在此时发动北伐。”
季衔山跟上:“朕亦然。”
陆杭神情一凛,拱手道:“臣明白了。”
霍翎微微颔首。
不管霍世鸣私底下鼓动了多少朝臣上书,只要她不同意,皇帝不同意,陆杭这位辅政大臣不同意,朝臣便没有置喙的余地。
陆杭问:“娘娘要直接出手,将这股请战的风波压下去吗。”
霍翎下意识抬头,眺望着远阔的北方:“必须尽快将这股声势压住。再耽搁下去,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她可以防范住敌人的阴谋算计,却无法防范住人心莫测。
陆杭刚想开口询问,无墨匆匆走了进来:“娘娘,丁大人和宋大人在外头求见。”
霍翎道:“请他们进来吧。”
给霍翎和季衔山一一行过礼后,丁景焕又与陆杭打了声招呼:“陆尚书也在。”
陆杭笑道:“你二人怎么一块儿过来了。”
丁景焕看了看霍翎,见霍翎没有阻止的意思,才开口解释:“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安插在大穆的人手就传回了一份情报。起初我们也以为这是上天赐予大燕的天赐良机,但娘娘疑心这是大穆的阴谋,永庆帝极有可能还清醒着,因此并未轻举妄动,只是派人在暗中推波助澜,加剧大穆的动荡。”
宋叙跟着道:“大燕能在大穆安插人手,大穆自然也能在大燕安插人手。今日大朝会上发生的一切瞒不住人,要是传回大穆,只怕会正中大穆下怀,让他们借题发挥。”
陆杭心中一动:难怪方才在大朝会上,太后看到承恩公的奏折后会如此震怒。
他原以为这是因为承恩公冒犯了太后的威仪,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原因在。
在夺嫡愈演愈烈的关键阶段,就算是永庆帝想要发兵攻打大燕,其他贵族和官员也未必会乐意。
尤其是那些支持其他皇子的人。
镇守燕云十六州的大将萧国英是十皇子的舅舅,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兵大燕,不是给了十皇子和萧国英可乘之机吗!
但是,如果先提出开战的一方是大燕,上书请战的人还是大燕的承恩公兼兵部尚书呢?
大穆要不要防守,要不要反击?
只要大穆的军队开始调动,大燕就算再不想打,也不得不应战了。
季衔山的脸色也渐渐沉下:这就是母后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吗。
敌人早就巴不得与他们开战了,只是因为种种掣肘,一时间找不到一个好的开战理由。
如今一个现成的开战理由送到了对方手上。他们可以压下朝堂请战的声音,却无法阻止敌人的行动。
在场之中,唯有霍翎神情不变。
丁景焕道:“看来娘娘也想到了这一点。”
霍翎叹了口气:“我倒宁愿自己猜错了。”
宋叙劝慰道:“娘娘,从来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大穆想要与我们开战,即使没有这件事情,也会找到别的借口与我们开战。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压下朝中这股北伐的声势,然后去信给周嘉慕周将军,让他提前做好防范。如果大穆真敢动什么歪心思,就要狠狠挫一挫他们的威风,让他们有来无回。”
霍翎颔首:“周嘉慕那边,早在一个月前,哀家就去信提醒过他了。如今朝中起了风波,确实也该再写一封信告知于他,让他做到心中有数。”
大穆要开战的话,应该就是这段时日了。
在此之前……
霍翎轻轻垂下眼眸,密如鸦羽的睫毛遮住了她眼中的晦涩。
在此之前,有些事情,也该先做个清算了。
***
大朝会结束后,霍世鸣在不少人的簇拥下离开金銮殿。
簇拥着他的人,大都是那些和他一起联名上折的勋贵武将。
还有一些没有联名上折,却有意掺和一脚的官员。
霍世鸣一边应付着众人,一边默默等待太后的召见。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管怎么样,太后都一定会宣他去对峙的。而他也早已打好了腹稿,在心中模拟过和太后的对话,知道该如何将此事糊弄过去。
只是霍世鸣左等右等,一直等到他离开皇宫,等到他回到兵部,等到兵部下了衙,都没有等来太后的传召。
原本还踌躇满志的霍世鸣,在发现事情居然开始脱离掌控后,不免心浮气躁起来。
他深吸口气,开始收拾东西,打算再去一趟安府拜访安鸿羽。
他想要请动安鸿羽出面,让安鸿羽和他一起进宫劝说太后和陛下。
以太后的脾性,未必愿意耐下性子听他解释。但安鸿羽说的话,太后总该要听一听吧。
要不是燕北距离京师太远,霍世鸣担心路上会走漏消息,他都想在暗中联络周嘉慕,请周嘉慕跟他一起联名上书了。
……
从安府出来时,天边只剩最后一抹余晖。
盛夏时节,天黑得晚,霍世鸣回到承恩公府的时候,已是戌时过半。
方氏和儿媳妇关氏都还在厅堂里坐着。
看到霍世鸣回来,方氏松了口气:“老爷怎
么这个时辰才回来?”
北伐之事只在朝堂上传开了,并未散播到民间。方氏和关氏又一直待在府里照看孩子,压根不知道霍世鸣背着她们办了一件大事。
霍世鸣从下人手里接过热帕子,随意擦拭手掌:“衙门有些事情耽搁了。已经这个时辰了,怎么还不回后院休息,阿兴这孩子都在打盹了。”
关氏笑了笑,没说什么。
方氏白了他一眼:“迟迟没等到你和阿泽回府,又没见你们派个小厮亲卫什么的回来报信,我们哪里放心就这么回后院休息。”
霍世鸣微愣:“阿泽还没回来?是不是麒麟卫那边出了什么事情,他要在宫中值夜。”
关氏温声道:“今早出门前也没听他提起过。”
而且若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临时要留在宫中值夜,霍泽都会派人跑回家说一声,免得她担心。
霍世鸣眉心拧起,突然问关氏:“他今早是去了皇宫,对吧。”
这个问题实在有些古怪,关氏不解地应了声是。
霍世鸣的神情渐渐凝重下来。
关氏求助地看向方氏,方氏催促:“老爷,你想到了什么你就直说啊。突然阴沉个脸一言不发,这不是在吓人吗。”
霍世鸣抿了抿唇,面色难看道:“我也说不准。不过,如果阿泽是去了皇宫,他应该是被太后留在了皇宫里。你们先别担心。”
就冲霍世鸣这副模样,要说方氏和关氏不担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是……
可是被太后留在了皇宫里,又会出什么事呢……
方氏看了看面色慌乱的儿媳妇,又看了看儿媳妇怀中的小孙子。
许是感受到娘亲的焦躁,方才还困得直打盹的孩子,这会儿正在母亲的怀里闹腾,以至于关氏不得不分出心神去哄孩子。
方氏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温声劝慰关氏,让她先带着孩子回后院休息。
上一篇: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