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41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每经过一处驿站,都有当地大户人家的管事等候在里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给桑家人请个安,再送上一份贵重的贺礼,结交个善缘。

  桑家人以前就是平头老百姓,何曾受过如此礼遇。

  他们既不知道如何应付这样的场面,也不知道这份贺礼能不能收,收了以后会不会惹来麻烦。

  最后还是祝青云点了头,他们才战战兢兢收下礼物。

  等客人离开后,祝青云道:“现在这只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大场面,还得等你们回到京师。”

  桑家人都忍不住倒抽冷气,这样居然还只是小打小闹,那真正的大场面该是何等壮观。

  “祝女官。”为首的老人小心翼翼道,“你能教教我们该如何应付这种场面吗。”

  祝青云自是欣然应下。

  她心里清楚太后将她派来的真正用意。

  她需要在这段时间好好调、教桑家人,让他们明白何为分寸。

  只要他们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身份,进京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泼天的机缘。即使只是为了立起一块牌坊,太后都不会亏待了他们。

  桑家人就这么一路高调着进了京师。

  当他们看到那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桑府”时,即使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生出受宠若惊之感。

  “祝姑姑,我们直接进去吗?”桑家年轻一辈里,唯一的女孩子桑玄清问祝青云。

  祝青云刚才已经和宫里派来的内侍沟通过了。听到桑玄清问起,她解释道:“你们初入京师,身边怕是没什么得用的人手,这府中的仆从都是直接从内务府调过来的,月俸也都是由内务府出。这一路舟车劳顿,你们先好好休息一两日,待娘娘有空了,自会召你们进宫。”

  桑玄清问:“祝姑姑要不要进去喝口茶歇会儿?”

  祝青云笑着婉拒了:“我还得回宫向娘娘复命。”

  桑玄清给祝青云行了一个大礼,这个礼数还是祝青云亲自教给她的:“那我就不留姑姑了。”

  祝青云连忙回了一礼:“当不起姑娘的大礼。”

  “姑姑当得起。”桑玄清笑意盈盈,“这段时日,我们一家人都承蒙姑姑照顾。姑姑的恩情,玄清铭记于心。”

  祝青云确实是奉了太后的命令才来教导桑家人的,但桑家人能记下这份情,她心里自然也更慰贴。

  桑玄清站在原地,目送着祝青云上了马车。

  她转身时,正好看到隔壁的承恩公府门庭冷清,门口还有两排禁卫在看守。

  祝青云能够教给桑家人的东西还是有数的,毕竟这一来一回也就半个月左右,更多的还得等桑家人到了京师后慢慢摸索。

  但承恩公府的情况,祝青云或多或少都给桑家人讲过——当成反面例子来讲。

  虽然祝青云没有明说,桑家人也能猜到,他们的风光与承恩公府的没落有很大关系。

  “承恩公府的现状,就是我们家需要警醒的未来啊。”

  ***

  皇宫里,霍翎一边看着燕北守将周嘉慕的信件,一边听祝青云汇报桑家人的情况。

  桑家辈分最高的人,是顾声雨的表哥,也就是霍翎血缘上的表舅。

  这位表舅生了两子一女,两子一女成亲后,又各自生下孩子。如今这些孩子也都长大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

  霍翎随口问道:“里面有什么机灵孩子吗?”

  祝青云道:“毕竟与娘娘有着一丝血缘,都挺机灵的。要说资质最好的,还是桑家二房生的那个女孩。”

  霍翎来了一些兴致:“她叫什么名字?”

  “桑玄清。”

  霍翎想了想道:“明日下午,我在宫中设家宴,请表舅他们来宫里坐坐,也让安儿见一见他们。”

  霍翎和桑家人的见面很平淡,并没有太多亲人相见的热切与激动。但她说了这是一场家宴,就证明她是承认这份亲戚关系的。

  除了给几个小辈都备了贵重的见面礼外,霍翎还对桑表舅道:“我与表舅乃是血脉至亲,表舅在京中若是有何不便之处,只管往宫里递信。”

  桑表舅心下一暖:“娘娘对桑家的恩德,已经让草民、我无以为报。”

  霍翎道:“都是自家亲戚,表舅说这话就外道了。”

  桑表舅搓了搓手,有些局促道:“眼下我确实有一个不情之请。”

  他瞥了眼坐在下首的桑玄清,这是进宫之前,桑玄清给出的建议。

  “明日我想带着家中的孩子们,去姑姑墓前祭拜一番。这些年我们远在老家,一直没机会给姑姑上柱香。”

  桑表舅口中的姑姑,就是霍翎的外祖母。

  霍翎不免多看了桑表舅一眼。

  她与桑家的联系都来自于外祖母,桑家能想到第一时间去给外祖母扫墓上香,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为了讨好她,都是一步不错的棋。

  霍翎直接应下:“明日一早,我让内侍去给你们领路。”

  在桑家人离宫时,霍翎还赏下了好几车东西,都是他们能够用上的。

  季衔山也跟着赏赐了不少好东西。

  不管是祝青云和邱大郎去接桑家人,还是太后赐下府邸,都是大张旗鼓着来。

  桑家人还在半路上的时候,有关

  他们的消息就已经在京师传得满天飞了。

  满朝文武没有第一时间上门拜访,是因为他们还在做最后的观望。如今看着桑家人进宫一趟就得到了满满几大车的赏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太后娘娘明显是要抬举桑家,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该递拜帖递拜帖,该准备贺礼准备贺礼。

  桑府门前,一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与隔壁的承恩公府形成鲜明对比。

  有一名年轻官员在外头排队候着的时候,随意往隔壁瞟了几眼,不免唏嘘:“不久之前,这样的热闹还是属于承恩公府的。”

  “噤声。”与年轻官员关系不错的同僚提醒道,“太后娘娘圣明烛照,她的心意,岂是我们能够置喙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承恩公府,这是失了圣眷啊。

  桑府门前的热闹只持续了几天就消停了。因为就在九月初,一封来自燕北的战报,打破了京师的宁静祥和。

  ——大穆主将萧国英、副将冯信,奉永庆帝之命,以自卫反击为借口,兴兵二十万南下攻打大燕。

  随着这封战报一起传回来的,还有源源不断的情报。

  永庆帝确实是被儿子逼宫的行为气得中风了,但他并未晕厥过去,而是被太医用针吊住了一口气。

  萧国英支持十皇子,冯信支持二皇子,两人明面上的关系确实不对付,私底下却都效忠于永庆帝。他们的争权夺势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场戏。

  萧国英也确实领着一队兵马悄悄离开了燕云,但在离开燕云后不久,他们就改头换面,在冯信的掩护下,重新回到了燕云。

  他们故布疑阵,巧设陷阱,为的就是引诱大燕主动发起北伐。

  只可惜左等右等,大燕军队都毫无动静。

  一直到大燕承恩公上书请战的事情爆发出来,永庆帝抓住机会,以此为借口说动了大穆的贵族高官支持他发兵。

  ……

  消息传到霍世鸣耳里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虽然霍世鸣从始至终都认为,这是大穆狼子野心。没有他上书请战这件事情,大穆也会找到别的借口开战。

  他所要背负的责任,只有极小的一点。

  但他是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后是怎么想的。禁足三月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狂风骤雨还未落下。

  安鸿羽在收到前线的消息后就病了。他本就上了年纪,早年在战场上还留下了不少暗伤,如今这一病,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去了大半。

  但他还是强撑病体写了一本请罪折子,让自己的长孙代自己送进宫里。

  霍翎打开请罪折子,随意扫了几眼,对一旁的祝青云道:“安老将军倒也知趣,没让哀家为难。”

  祝青云勉强笑应了一声,不知该如何接这话。

  安老将军不过是跟着联名上折,都连夜写了一本请罪折子送进皇宫。那不知趣的,令太后为难的,还能是何人。

  “既然承恩公不愿体面,哀家就帮他体面吧。”

  霍翎招来崔弘益,轻声吩咐了几句。

  次日,久病刚愈的方氏正在庭院里散步,一名禁卫快步走到她的面前。

  “承恩公夫人,娘娘在宫里等着您。还请您立刻随属下走一趟吧。”

第150章 “还请娘娘,重罚父亲。……

  方氏已经很多年没有被霍翎单独召见过了。

  以前还在燕西的时候,母女间的关系称不上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也还算亲近,在外人看来也是不错的一家人。

  方氏这个人,细数起来有不少小缺点,偏心娘家,行事糊涂,还总有些拎不清,但大问题是没有的。

  即使有些小心思,也只停留在小心思的阶段,没有真正做过什么伤害霍翎的事情。

  一个继母,能做到这一步,也实在没什么好苛责的了。

  这种平淡温馨中略有磕绊口角的日子,才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

  霍翎和方氏的关系开始恶化,还要从方建白战死沙场说起。

  理智告诉方氏,方建白战死一事怨不得霍翎。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生死由命,谁也不能幸免。

  但理智是理智,情感是情感,如果这世间所有人都能完全地用理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不理解了。

  方氏不能也不敢去怨恨,只能选择避开霍翎。

  这么多年过去,再浓烈的悲伤,也会被时间冲淡。

  对于方建白的死,方氏已经能用平常心看待,但她还是不太习惯与霍翎面对面相处。

  平时有什么事情,都是让儿媳妇关氏代她入宫。

  偶尔遇到一些避不开的场合,周围也有很多人在。

  如今突然被霍翎召见,方氏是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的。

  在走进寿宁宫之前,她的心情十分忐忑,为自己接下来可能的遭遇而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