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36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他压低声音,只有离他最近的霍翎能听清他在说什么。

  “你以为到了京城以后,端王还能像在常乐县一样处处庇护你,处处向着你吗。我倒要看看,你到时拿什么和我斗。”

  霍翎:“这就不劳烦何大人费心了。”

  何泰冷哼一声,还要继续放狠话。

  就在这时,城门外响起一阵激烈的马蹄声。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有人在马上举起令牌,高声喊道:“内务府办事,闲杂人等速速避让。”

  正在排队进城的百姓们纷纷让出一条道路。

  自称为内务府的一行人来到城门口,为首之人刚要将令牌递给城门守卫检查,余光突然扫见不远处的阵仗。

  “内务府崔弘益,见过端王殿下。”

  端王不认得崔弘益,但算算时间,他大概猜到崔弘益一行人的来意了:“崔内侍可是来宣旨的。”

  “不错,不知霍姑娘现在可在常乐县。”

  端王笑着朝霍翎示意,霍翎来到崔弘益面前,学着端王方才的称呼:“崔内侍,臣女正是霍翎。”

  内务府的消息十分灵通,关于端王没有回京过年的风言风语,也早就传进了崔弘益的耳里。

  如今见到霍翎本人,崔弘益眼里划过一抹惊艳,暗道难怪端王殿下会为此女留在燕西,单这副风姿气度,就是他生平仅见。

  “那就请霍姑娘接旨吧。”

  这是霍翎第一次见到圣旨。

  而且这张圣旨,还是单独为她一人拟写的。

  这么一块小小的料子,记录下寥寥几句话语,却承载着无与伦比的份量。

  霍翎听着崔弘益宣旨的声音,却觉听不大真切,只能偶尔听到一些夸奖她

  才华彰显、含章秀出的句子。

  漫长的赞美声后,霍翎听到崔弘益说:“……从即日起,封为襄安郡君。”

  襄安……

  郡君?

  霍翎下意识扫向一旁的端王,却见端王脸上也有几分诧异之色。

  如霍世鸣这些知情人,同样是惊喜中夹杂着疑惑。

  何泰更是郁闷得有些吐血。他方才还威胁说霍翎进了京城会孤立无援,结果陛下直接封她为郡君。

  虽然只是一个正四品封号,放在权贵遍地的京城依旧不够看,但也不再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了。

  也许场中只有无墨是纯粹的高兴,没有考虑其它。

  崔弘益还在继续宣读圣旨:“另赐黄金百两,江南上贡的绫罗绸缎十匹,西域进奉的红宝石一匣,东海珍珠一匣……”

  霍翎低头望着眼前的白雪,脑海里却在快速思索着。

  端王没必要骗她,而且看端王的样子,她被封为郡君一事,应该是出乎他意料的。

  也就是说,在折子里,端王确实只为她请封了县君。

  但朝中有人看完折子后,将县君提了一个品阶,还为她拟了“襄安”这个认可她功绩的封号,并赐下一堆赏赐。

  能做到这一点的……

  应该只有那个在位二十年,恩威莫测的景元帝了。

  他明明可以按照端王的意思敷衍过去,又为何要额外提高对她的赏赐呢。

  面前的崔弘益已经念完圣旨,霍翎暂时压下疑惑,双手接过圣旨:“崔内侍舟车劳顿,接下来可要在常乐县修整一段时间再回京?”

  崔弘益道:“陛下已恩准,宣完旨后,我们可以在常乐县待到大年初二再返京。”

  霍翎看向端王,端王道:“那崔内侍就与本王一道住在县衙吧。”

  犹豫了一下,端王还是问道:“除了这道圣旨,陛下可还说了什么话?”

  崔弘益道:“这倒是没听闻。”

  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圣旨上,早已无人关注何泰。

  何泰冷冷扫了一眼霍世鸣和霍翎,最终还是拂袖离去,带着他的家眷,浩浩荡荡出了常乐县。

  崔弘益看着这副排场,好奇问了句这是谁家的车队,听说是何泰家的,也没有再多理会。

  ***

  景元帝赏赐的宝物如流水般送进县衙西院。霍翎随便挑了个匣子打开,里面装着的是以堆论的粉珍珠。

  珍珠外观饱满圆润,大小更是完全一致。

  霍翎一边把玩着珍珠,一边思索着景元帝的用意。

  还是无墨想得简单。

  “也许没什么用意呢。”

  “也许陛下就是一个大方的人。”

  “他坐拥四海,想赏赐什么就赏赐什么。他觉得小姐配得上郡君,于是就给了小姐郡君的封号。”

  霍翎笑了下,也不再纠结:“说不定还真是你说的这样。”

  不管景元帝这一举动背后有何深意,真正受益的人都是她。

  ***

  仿佛只一晃眼的功夫,除夕就到了。

  霍翎不方便去军营,所以这天中午,霍世鸣、孙裕成和方建白三人一起来县衙找霍翎和无墨吃团圆饭。

  饭桌上,方建白问起话本的事情。

  霍翎道:“燕西各县城的乐棚和戏班子都联系妥当了。”

  “从明天开始,一直到元宵节那天,每天上午和下午,戏班子都会在乐棚演上一场。”

  除了戏文表演外,还有说书人会在酒楼茶馆评说这一出话本。

  而在各县城里,推广力度最大的不是其它地方,正是常乐县。

  毕竟之前有关霍翎的谣言,在常乐县传得是沸沸扬扬,深入人心。端王想要彻底帮霍翎澄清谣言,就得多多砸钱。

  “我现在被朝廷册封为襄安郡君,这个封号比县君更有份量,想来澄清也会更容易些。”

  吃完团圆饭,霍世鸣三人匆匆离去。

  霍翎和无墨一起贴春符、贴窗花。

  春符是霍翎题的,窗花是无墨剪的,两人来来回回忙碌了半个时辰,终于把西院前后都贴了个遍。

  瞧了瞧天色已近傍晚,霍翎先去沐浴,换了身新做的衣裙,正站在铜镜前梳头,就听院外传来一阵轻灵的琴音。

  她披着长发,穿上那件火红色狐毛做成的大氅,走到院门口,却不急着推门出去。

  琴音不高不低,不疾不徐,像是潜入夜色的一场邀约。

  也许是连着谈了两首曲子,都不见院中人有任何反应,琴音突然一停,随后再起,竟是一曲《凤求凰》。

  霍翎提着挂在门边的灯笼,推开院门,走向正在不远处凉亭里抚琴的端王。

  端王今天穿了一身月牙色长袍,外披天青色大氅,头发并未像平日那般用玉冠束起,只是随意用一根木簪松松挽起。

  天上星光黯淡,凉亭四周却挂满了各种样式的灯笼。

  融融烛火映照下,端王周身的矜贵仿佛都消融了,只余俊美翩然,别有一番风流。

  等他一曲弹完,霍翎迈上凉亭的台阶,一手提着灯笼放到端王面前,一手按住那把名贵的古琴。

  “让我好好瞧瞧,这是哪儿来的登徒子,竟学那司马相如,在我院门外弹《凤求凰》。”

  端王哑然失笑:“瞧清楚了吗?”

  “瞧清楚了。”霍翎眼眸一弯,满意地点点头,“难怪敢上门来当登徒子,确有几分姿色在身。”

  堂堂一位亲王殿下,来她院门外弹琴取悦她,确实很难让人不满意。

  端王失望:“只有几分姿色在吗?”

  霍翎在他对面坐下,反问道:“那殿下觉得我有几分姿色?”

  端王瞬间猜到了她在这句话里挖的坑,却还是乖乖顺着她的话答:“十分。”

  霍翎又是一笑,扫见一旁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精致的酒水点心,右手支着下颚:“所以殿下是来找我一起守岁的吗?”

  “是,我不方便让你去我的院子里,也不方便进你的院子里,只好将你请来此地。”

  凉亭周围放置了一圈屏风,里面又摆了几个炭盆,只要穿得够厚,不会担心夜间着凉。

  霍翎来都来了,当然也不可能直接起身走人,随手一指梨花白:“我要喝这个,殿下给我温吧。”

  端王任她指挥,一边温着酒水一边道:“我命乐棚留了位置,明日一早,我们一同去逛逛庙会,再顺便看看那出戏吧。”

  霍翎欣然应邀。

  两人对酌许久,霍翎还让人去取来围棋,打算跟端王下一局棋打发时间。

  霍翎只学过围棋的皮毛,她那三板斧,根本不是端王的对手,好在两人也不是为了追求胜负,见霍翎感兴趣,这棋下着下着,端王顺带还教了她一些围棋的技巧。

  临近子时,县衙上方突然亮起一团团烟火。

  霍翎丢开棋子,走出凉亭,仰头望着漫天烟花。

  端王走到她身后,与她一起欣赏这场专门为她点燃的烟花。

  足足持续了一刻钟,县衙上方的天空才再次陷入黑寂。端王将手搭在霍翎的肩膀上,温声道:“阿翎,除夕快乐。”

  与端王互道了声除夕快乐,今晚的守岁就算是彻底结束了。霍翎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和端王出门去逛庙会,看那出名为《清燕西》的戏剧。

  不得不说,端王请来的戏班子还是很有实力的,虽然只排练了短短几天,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戏剧效果十分好。

  这年头的娱乐活动本就不多,如今有这么一出免费好看还精彩的戏剧,顿时传遍整个常乐县。

  在听说这出戏要在乐棚连着演上半个月,不少还没来得及看的百姓都打算拖家带口一起去看看。

  崔弘益一行人在县衙休整了几天,还顺便在县衙过了个除夕,初二一早,他们去向端王辞行。

  离开常乐县时,崔弘益路过那处人山人海的乐棚,突然对身后的侍卫招了招手,吩咐道:“去买一本《清燕西》带回京师,陛下应该会很喜欢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