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牙牙牙
但这件事情,霍泽又不好跟他娘说。
不是他口风紧,不愿意告诉他娘,实在是他娘那性子……病还没好呢,要是知道这件事情后病得更厉害了怎么办?
***
一场初雪过后,燕西气温骤降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不仅加剧了前线局势的紧张,也让一些在战乱中苦苦煎熬的村镇彻底崩溃。
被天灾人祸夹击的村民,放弃了自己的家园,成为流民,向后方奔逃。
端王第一时间下令,要求各县城尽快安置流民,稳定人心。大战在即,后方决不能乱,如果谁管理不好自己的地盘,导致后方生变,事后就以叛国罪论。
短短两日,永安县外聚集了五六百名流民,永安县令暂时将这些流民安置在城门口处。
霍翎得到消息后,立刻去见方氏,说起捐赠银粮的事情。
方氏早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这会儿听到霍翎的建议,也没露出异色。
只是,在她听到霍翎要捐的钱粮数目后,还是忍不住失声惊叫:“
你说你要捐多少!?”
继女这是要为了做善事把家底都掏空吗!?
方氏断然道:“不行,绝对不行!”
就算丈夫在临行前,让她多听听继女的意见,也不是这么个听法啊。
霍翎按住方氏的胳膊,请方氏重新坐下,又给方氏递了杯热茶,让她平复一下心情。
“母亲莫急,我话还未说完。”
她在来之前,就已经猜到了方氏的反应,也知道爹爹不在,她费尽口舌也未必能说服方氏拿出这么多钱粮。
所以这笔钱粮,霍翎不打算全都让家里出。
方氏蹙眉:“不让家里出,你还能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钱粮。”
霍翎冷静道:“我手里的银子,恰好够出这笔钱。”
她报出的银子数目,实际上是自己能承受的上限。
方氏错愕,愣愣看着继女,下意识想说一句“你疯了”,但看着继女平静的脸庞,方氏觉得疯了的人分明是自己才对。
不然她怎么会出现幻听呢。
霍泽一直在门外探头探脑,听到这里再也站不住了,推门冲进来阻止:“阿姐,怎么能动用你的私房呢。那是大娘留给你的体己,还有你这些年经营店铺田产的利润啊。”
“要是爹知道了这件事情,也绝对不会同意你这么做的。”
方氏也回过神来。
天地良心,她她她,她真没觊觎过继女手上的钱啊。
毕竟她总想着撮合侄子和继女,婚事要是成了,继女嫁妆丰厚些也是好的。
霍翎莞尔,摸了摸霍泽的头,才继续道:“母亲,阿泽,我是真心愿意出这笔钱的。这样吧,你们先来听听我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粮。”示意霍泽坐到她下边。
霍翎先说了自己对战局的预测。
经过最初的试探阶段,羌戎和大燕进入僵持状态,双方交战有输有赢。总的来说,大燕胜多输少。
但事情不能这么看,羌戎在不久前还依附于大燕,视大燕为宗主国,如今大燕出兵平叛,不仅没能在短时间内拿下羌戎,还与羌戎僵持住了。
对大燕来说,这个战绩绝对算不上好。
而羌戎那边,也拖不起。
双方都有意打破僵局,在不久后的将来,前线一定会爆发一场规模更大的战役。
端王要求安定后方,就是为了开战时能毫无后顾之忧。
霍翎捐出这笔钱粮,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向端王示好。
“这种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第一个做。”
“还要做得足够好,做得足够漂亮,务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打动方氏的,是霍翎最后这一番话:“爹在前线表现出色,我们在后方也不能拖了他的后腿。若能凭此获得端王好感,爹在前线也能得到更多立功机会。”
在全家人的前程面前,钱粮不过小事。
第4章 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方氏最终还是被霍翎说服了。
她也知道了丈夫为什么会屡屡被霍翎说服。
这个继女的口才,实在不是一般的好。
只是,还有一件事让方氏很犹豫。
看了眼儿子,方氏咬着牙,忍着肉疼:“你爹临行前,让我在大事上多听听你的意见……”
“既然这件事情是为了你爹的前程……你、你手里的钱还、还是自己留着吧……”
这话她说得十分磕绊吃力,以至于脸上表情都显得扭曲,仿佛下一刻就会反悔般。
但她终究还是说了出来。
霍翎心下轻叹。
这就是她无法讨厌方氏的原因了。
生母在生她时难产身亡,等生母孝期一过,她爹就在同僚的介绍下,娶了方氏为续弦,生下儿子霍泽。
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方氏对霍翎这边自然就疏忽了许多,但要说苛待也犯不上。
该配的丫鬟,该有的衣裳首饰月钱,都不会少。
生母留给她的东西,方氏也都陆陆续续交还到她手上。
继母做到这一步,也没什么好苛责的了,霍翎总不能希望方氏待自己好过霍泽。
——别说方氏了,就连身为亲生父亲的霍世鸣,不也没做到一碗水端平吗?
斟酌片刻,霍翎还是道:“公中未必能一下子挪出这么多现银。”
“不如这样,这笔钱暂时由我出着。等爹爹大胜归来,得了朝廷封赏,再把这笔银子补给我就是了。”
方氏长舒口气,立刻顺着霍翎给的台阶答应下来。
***
与此同时,县衙。
邱县令正在与师爷商量赈灾之事。
“这才过去了两天,城门外就聚拢了六七百个流民,接下来可如何是好。”
衙门仓库里还有不少存粮,短时间内足够支应,但时间一长,流民数量增加,这些存粮就完全不够看了。
师爷提醒:“大人,今年受灾的可不止流民,还有我们县城的老百姓。我们这两天在城门施粥,来领粥的人超过了八百之数。”
那多出来的,都是永安县本地人。
县衙赈灾,总不能只救济从外地逃亡过来的流民,不救济自己的父老乡亲吧。
朝廷的赈灾粮粗糙干砺,咽下去时会将嗓子磨得生疼,要不是家中生计艰难,也不会有人来领这些赈灾粮。
所以就算明知道那些来领粥的不是流民,衙役们还是派发了米汤。
邱县令愁眉不展,来回踱步:“还是得找县中大户帮忙。”
师爷点头应是,心里却不看好。
他家大人才刚上任一年,与县中大户的关系很是一般。真要求到县中大户头上,他们估计只会出个三瓜两枣来埋汰人。
而且——
“近段时间,永安县的粮食价格一涨再涨。您别忘了,那些粮铺背后站着的可都是县中大户。”
“您要他们捐粮,和要他们割肉无异。”
邱县令一咬牙,眸中有凶光一闪而过。
“端王是朝廷派来的督军,身份尊贵,又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是他来到燕西后,亲自下的第一道政令。”
“谁敢推诿不上心,谁赈灾不力导致后方生变,不仅会丢了官,还有可能丢了命,本官可不想成为端王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师爷听出了邱县令的言外之意。
不过,非常时刻,确实要行非常手段。
正要再说些什么,大门突然被人敲响。
是县令夫人身边伺候的下人,说有重要的事情,请县令回一趟后院。
“夫人说,是有人上门捐赠粮食银两。”
邱县令眼眸一亮。
他和师爷正打算明日设宴款待县中大户,结果宴帖还没来得及写一张,就有人主动寻了过来。
师爷脸上也浮现喜色:“这是哪一家,居然有这么快的反应。看来大人今日要有大收获了。”
邱县令一时没明白师爷话中所指,直到他听见方氏捐赠的数额,方才恍然。
果然是大手笔,大收获!
如果不是男女有别,邱县令都想握住方氏的手狠狠摇晃几下。
哎呦,霍府这一慷慨解囊,真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啊。
邱县令嘴里连连夸奖,夸得方氏脸上有光,这才问道:“不知这笔钱粮,何时能够交付?”
方氏下意识看向身侧的霍翎。
邱县令心中一动,也看向霍翎。
霍翎向邱县令行了一礼:“大人容禀。这笔钱粮,霍家一时间很难全部拿出来。”
上一篇: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