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06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阿爹,还要吗?”俞荷把这一锅捞出来,笑问。

  “不了。吃多了怕腻。”

  晚上,俞有粮唐大丫成武先后磨了一百斤成米,成义帮着中院厨房做米皮。

  清晨,大家一起出摊,俞老头马三面把俞荷俞梅送到摊位,看着她们摆好摊,拿着板凳去戏场等着看戏。

  俞有钱赵娟摆烧鸡摊,李二娘看着俞梅俞荷摆摊,等会也要去看戏。

  朝山的老人们,专门找着来吃热米皮,俞记正宗烧鸡很快就卖完,有的人也顺便买十几个糖油糕拿回去吃。

  “她大姐,你这两个姑娘水灵,手巧。”杜婆子站在摊位前看了半天,笑着道。

  “大嫂子,过誉了。孩子们闹着玩儿的。”李二娘见两个人能应付过来,自然高兴。

  可这个杜婆子人品不好,做媒的口碑也不太好。就不喜欢她扯上自家孩子。

  糖油糕卖完,俞梅俞荷收摊,去戏场看戏,她们听不懂,旁边有人讲戏,听了一会,说戏唱的是《三娘教子》。

  见爷奶和阿娘三婶看的津津有味,俞荷俞梅干脆回码头开杂货店。

  舒服的躺在自制的棉花沙发上,俞荷枕着胳膊,看姐姐理货,收拾卫生。

  “妹儿,你看店,我到楼上缓一缓。”

  “你去,今天都看戏,没有人来买东西。”俞荷笑着说,她也要休息一下。

  下午散戏,俞荷忙了一个时辰,俞有地李二娘成文龙龙等着一起回家。

  “俞荷,这样闲,是不是不太习惯。”

  “没有,闲有闲的好处。”

  俞荷跑着牵住李二娘的手,“阿娘,你明天要帮我们做糖油糕吗?”

  李二娘看眼俞有地,笑着说:“帮忙。”

  摆摊看戏的人多,乱的很,他们不放心,明天还要看着。

  “谢谢阿娘。阿娘,你真好。”

  成文俞梅纳闷,妹妹这么直截了当的夸人是和谁学的,他们怎么就说不出口。

  早上李二娘帮着俞梅俞荷一起和面,唐大丫锅里蒸米皮,早饭做的豆浆泡油饼。

  花椒叶和盐鸡蛋做的油饼,又软又香,豆浆浓稠。

  “二婶磨的豆浆分外好吃。”俞荷一边吃油饼,一边夸人。

  “俞荷,吃热米皮吗?”唐大丫笑问道。

  “二婶,你和二哥做豆花热米皮。”俞荷摇头,道,“还能做豆花面皮。”

  “忙不过来。”

  “请个人帮忙蒸米皮,二哥也有时间缓一缓。”

  “俞荷,你吃快点!”俞梅见二婶变了脸,催俞荷吃饭。

  “好。”

  唐大丫在思考要不要真的请个人蒸米皮,家里做好米浆,拿到店里,一边蒸一边卖,岂不是更好。

  三月二十八,俞荷和俞梅没摆摊,早上在小吃摊逛,买了十几种吃食,又去看哄娃娃的把戏,买了糖葫芦和麦芽糖,和她们家相仿的头花卡子也有人在卖。

  下午跟着爷奶看了一会戏,两个人觉着没意思,又来码头杂货店。

  看过戏,唐大丫做豆花搭配着米皮卖,很受欢迎,又免费送豆浆。

  码头上的人一多,通过吴大汉介绍雇了吴越两口子帮忙蒸米皮卖米皮,店里只成武看着,唐大丫俞有粮回家种地。

  俞荷的辣椒苗因为施肥好,勤浇水,有一尺高,完全可以移栽了。

  俞老头带着俞荷,去村里请勤快的妇女帮忙把她那五亩放了水的田,都栽成辣椒。

  趁着傍晚,又带着俞荷把辣椒苗给李青山送到家里。

  栽过旁边这两亩地,俞荷剩下的辣椒苗都被马三面拿来种到了房后,以及后坡里。

  俞荷带着俞有粮俞有才开始做霉豆瓣,晒干了,等辣椒下来直接做豆瓣酱。

  一共做了八千多斤霉豆瓣,成本要四十几两,喜得俞有才干脆搬进酱园住,俞荷又联系南湖订了五百个装三百斤水的大缸。

  马三面去酱园转了一圈,回来就和俞老头说:“俞荷藏私。照豆瓣和辣椒各一半的配方,我们自己种的七亩辣椒根本不够用。原来,她多种七亩辣椒竟要做这么多的辣椒酱。”

  “她不是让你种十亩辣椒吗?”俞老头笑着说,你没种怪谁。

  五月,油菜籽长成,俞荷家的油菜半人高粗枝条挂满了豆荚。

  俞老头摘一个豆荚,搓一搓,张贵在旁边笑着说:“叔,你这菜籽完全能割了。四斤菜籽换一斤油,你可一定要和我换啊!”

  “能成。”

  “叔,毛驴听话吧!”

  “好使唤。”

  “都是乡邻乡亲,可不敢骗人。”

  “等菜籽打了,都在你这里榨油。”

  听这口气,是十亩地的菜籽都要榨成油,吃的完吗?

  俞老头回家就请人割菜籽,晚上和俞有粮睡在地里搭的棚子守着。

  等几个大太阳,菜籽完全干了,全家老小齐上阵,背来晒席筛子簸箕麻袋,直接在地里打,傍晚赶了牛车来拉。

第112章

  张贵每天来看俞家收菜籽,他家菜籽比别人家的满,心里计算着菜籽产量,越算越惊心。

  这俞家一亩地要打两三百斤菜籽,都快比别人多一半了。

  一斤菜籽油50文,一亩地能挣五两,收了菜籽他们还要种黄豆,还能收两千多斤秋黄豆,这又是四两多。

  这精明没谁了。

  全家出动把菜籽杆拉回家。

  俞有粮架牛耕地,俞老头马三面俞梅俞荷赵娟换着跟牛扔黄豆籽,草草的翻一遍,就算把黄豆种好了。

  接着收了一亩地的麦子,一转眼到了六月。

  “我这又红又香的水蜜桃,终于能吃了!”俞荷提着篮子,带着小兰花,一天天看树上串串的水蜜桃。

  因为稀奇,第一年挂果,俞荷就没疏果,一条枝头挨个儿挤着一串白粉粉红

  彤彤鸡蛋大的桃子。

  俞荷自己一个,给小兰花一个,用树叶子擦了擦桃毛,咔,咬一口,没想到,又脆又甜!

  “妹,好吃吗?”

  “好吃。”小兰花猛点头。

  俞荷捡着两棵树一共摘了十九个桃,树上也就剩下六七个了。

  “走吧,回去让大家都尝一尝。”

  “走。”小兰花前面走,跑着给阿奶说,桃熟了,好吃。

  在家里歇晌的马三面李二娘赵娟跟出来看。

  “你这桃长的好。”

  “阿奶,一人一个,我去洗。”

  大家吃桃,俞荷拿了三个去邓郎中家让师父尝鲜。

  “师父,师娘,邓虎,我给你们送我种的水蜜桃来了!”俞荷进了大门就喊人。

  “真的?你栽的桃树真的结果了?”邓三婶笑着出来看,旁边是长高一截的邓虎。

  “是啊,还挺好吃,师娘,你们快尝尝。”俞荷左右看师父不在,想着可能去看病人去了。

  俞荷挑的三个都是最大好的,邓三婶尝一口觉得还挺好吃。

  “不错。这桃子品种还行。你师父去临县看病人去了,要两天才回来。”

  “师娘,那这桃你吃,家里还有,师父回来我给他摘新的。”

  俞荷提着篮子往回走,邓三婶给她装了一匣子干果和一包杏干。

  俞荷请小兰花吃干果,等太阳没那么毒,去旁边地里摘辣椒。

  青色的线线辣椒长势喜人,现在红的少,一颗辣椒能摘两三个,两亩地找下来能有多半背篓。

  七月,红辣椒一天天下来,俞荷自己的一斤辣椒算10文钱成本,请村里人一天20文,摘了洗干净,在后院做好辣椒酱,再背到酱园门口给俞有才和俞有粮装缸。

  俞荷种的花椒不够,又买了三十斤汉源花椒,齐环子和俞有森也跟着来打短工。

  张贵看着一桶桶鲜榨的菜籽油搬上牛车,由俞有钱送到俞家村。

  俞老头从头至尾看着榨油,三斤多菜籽榨一斤油,张贵一斤油要拿一斤菜籽。

  辣椒酱入缸,倒上金黄的菜籽油拌匀,搅匀后大缸盖上盖,每天翻两遍,十五天后闻着香,辣椒酱醒了。

  菜籽一共榨1000斤菜籽油,工费按一斤五文钱给的钱。

  这油先存在作坊紧着做辣椒酱用。

  八月中旬,乡邻的稻谷都收了,俞老头马三面才请乡邻帮忙收稻。

  成文几个顶多半个壮劳力,看着秋收,地里帮着摔稻,割稻,抱稻,架着牛车把收好的稻谷运回家。

  连帮忙的俞耿都觉着成文几个长大了。

  “重啊,你这些孙子齐唰唰的长起来了,怎么今年你比谁都忙?辣椒酱能出了吗?我见顾掌柜的马车了。”

  “俞荷说早一批的辣椒酱能出,酱油要到九月中旬。”

  “那给我来五斤,尝鲜。听说顾家用辣椒酱炒菜,尤其是麻辣豆腐堪称一绝,我也试试。”俞耿数了数钱,递给俞老头一两银子。

  “自家人要不了这么多,一斤一百八十文,没有零钱,下次一起算。”俞重把钱还给俞耿,笑着说:“晚上,我给你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