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15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第120章

  “哈哈……”

  俞荷当母鸡,带着两个小孩子一个当小鸡,一个当老鹰,院子里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笑声震耳欲聋。

  小谭看的眼热。

  等俞荷跑累了,换小谭当母鸡,三个人又一阵跑,一阵追。

  “小鸡快蹲下,老鹰就不能抓了!”俞荷眼看着小念要被小云抓住了,笑着提醒。

  小谭和小念一起蹲下。

  “犯规!母鸡不可以蹲,小谭,你输了,换小云当母鸡,你当老鹰。”

  小谭当了老鹰,撒丫子追,连小云都没有逃过她的魔抓。

  小谭把小念抱在手里,掂了掂,“小姐,这娃娃也太轻了,只有十几斤。”

  “你挣了钱,给小孩儿买好吃的。”

  “小念,让你小谭姨姨把你养胖胖,好不好?”俞荷笑着说,这两个孩子跟着她娘长得好看。

  小念嘿嘿的笑。

  累了,俞荷给三个人拿了小草凳,在她身边排排坐。

  小旋风窝在俞荷脚边,嘶呜叫。

  暖阳从院墙里照进来。

  人要越懒了。

  “来吧,我教你们认字。”俞荷进屋,包袱里取出笔墨纸砚回来,教小谭怎么开笔,怎么研磨,怎么选纸。

  知事的朝云比小谭和朝念听得都认真。

  俞荷教他们从一到十的大写数字,看他们拿着石片地上比划,才埋头给家里写平安信。

  简单的介绍了延州的情况,给爷奶父母报了平安,又另外给三叔写信和陆家联系,写了开年她要的货,在哪里接收怎么联络等。

  俞荷越写越严肃,小谭就带着小云和小念去厨房烤火了。

  朝云拿个火炭头,地上继续练字。

  下午顾嬷嬷带着一车的年货回来,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张全知带着宋大河杀羊小谭带着两个孩子看热闹,顾嬷嬷桂英香婆子丹慧厨房里收拾猪肉,准备明天吃的菜。

  “小姐,给张家一条羊腿,两条猪肉,还是请他们来吃饭?”顾嬷嬷拿着花销进来问。

  “该给的给,该请的请。我们的马帮要靠张叔张罗,礼重情义重。”

  “好。我知道了。”这是两样都给,宋大河这几家与张家又不同了。

  “你看看菜单,还要添菜吗?”

  俞荷拿过菜单,一共有十道菜,减掉两道,一道红烧肉,一道炒羊肉片。

  “羊汤管够,萝卜丸子算一道菜,梅菜扣肉,排骨烧萝卜,肉片炒白菜,再用猪油炒个素菠菜,葱炒鸡蛋,凉拌一个萝卜丝,我掌勺做一道麻辣豆腐。菜定量,杂粮馒头管饱。”

  “是。”顾嬷嬷划掉了只有自己知道的菜单,把这些菜一一添上,这样的话,猪肉羊肉她们能吃到二月。

  “准备六席饭菜。把你拿手的梅菜扣肉留六碗,给宋叔他们带回家。”

  “是,我现在就去准备。”

  吃过饭,送走宋大河张全知,顾

  嬷嬷带着丹慧留过明天待客的肉,把剩下的肥肉瘦肉油炸了做臊子,倒进新买的坛子里。

  “除夕,我们包羊肉葱饺子。”顾嬷嬷看着切出来的羊肉,笑着说。

  “剩下的挂着风干,慢慢吃。”

  “我们这里,冬天长着呢!”杜婆子笑着说,“羊肉汤好喝,喝多了也上火。”

  她们还担心猪肉羊肉明天就吃完了,还是顾嬷嬷有成算。

  晚上,熬排骨鸡蛋汤,俞荷把排骨分给小谭,小谭又把肉分给小云和小念。

  “快吃。”

  “谢谢俞荷姐姐,小谭姐姐。”小念脆生生道谢。

  “不用谢。吃了锅里还有。”小谭得意的笑着说。

  顾嬷嬷早睡早起看发在两个锅里的面,能蒸馒头了,连忙叫人起床。

  吃过早饭桂英带着香婆子等五个妇女来帮忙今天的准备饭菜。

  午时,朝云上去叫宋大河等带着桌椅板凳碗筷下来吃饭。

  等人都到了,俞荷把锅里蒸的豆腐放进冷水,再切成菱形块,用猪油炒瘦肉生姜豆瓣酱,下豆腐倒进汤煮,最后倒进面水挂糊,出锅。

  麻辣豆腐当第一道菜上桌。

  “这啥菜,红艳艳,油汪汪的,真好看。”几个老人一席,还没见过这红艳的颜色。

  “是豆腐吧,快尝尝!”香婆子笑着说,“这可是东家小姐的手艺。”

  贵人小姐的厨艺,那肯定要好好尝尝。

  宋大河带着两个儿子一桌端上来一盘杂粮馒头,有人还纳闷,怎么坐席菜还没来,馒头先到了。

  先夹了一筷子豆腐的人抢着要馒头,“快,给我一个馒头,天哪,这菜太辣了,我有点吃不惯。”

  “这是小姐南方带来的辣椒酱。”

  接二连三的人要馒头,等发现的时候一盘高高的豆腐见底了,再看,旁边的人吸哈吸哈拿馒头蘸盘底的辣油吃。

  “过瘾。辣椒辣的真过瘾。”

  “好吃,这菜又辣又麻,寡淡的豆腐火辣辣的滑嫩竟在没一点豆腥味儿。”

  “东家小姐手艺高!”

  夸,嘴笨的跟着夸就对了。

  接下来是脆香萝卜丸子,肥而不腻的梅菜扣肉,没想到肉片白菜都这样好吃,连凉拌萝卜丝都这样脆甜爽口,易家这厨艺不得了。

  羊肉汤端上桌,俞荷给大家挨个儿敬酒。

  “希望我们明年一起把地种好,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发大财!”

  “我们跟着东家好好干,发大财!”桂英带着大伙儿一起说。

  “谢谢大家,大家吃菜,吃菜!”俞荷笑着说。

  最后打扫干净卫生,俞荷发给六家主妇一人一碗扣肉的时候,桂英觉得自己愿意把家里的好东西都给东家。

  俞荷此举,深得老少妇女们的欢心。

  “顾嬷嬷忙了一天,大家也早点休息,明天二十九,后天除夕。”

  俞荷回房间倒水洗漱,在炕上翘着腿想,明天早上让张全知把信寄出去,顺便带杜婆子朝云回杜家村一趟,带上那个叫杜泽端的年轻人。

  小谭进来,见俞荷已经睡着了,又蹑手蹑脚回去,门口站着两个跃跃欲试的小孩。

  “小姐睡着了,我们去找宋小雪玩吧。”小谭和顾嬷嬷杜婆子说了一声,带着两个小孩去山脚找人玩老鹰抓小鸡。

  “背上背篼,回来扫一背篼树叶烧炕。”

  “好。”小云小念也想背上自己的新背篼。

  小谭背上自己的大背篼,给两小孩一人背一个。

  锁上大门,小谭抱着扫把,带着两小孩往山上走。

  晚上,张家一大家子人吃饭,张老爹上座,张玉林忍不住的得意,说道:“小东家给她师父一个羊后腿,也给我一条,爹,你说这事咋办?”

  “你可别忘了,驴车也是人家的。”张老爹吃着软烂的羊肉泡馍,心道,这女娃子怎么这么大方,这诚意,这胸襟,何愁大事不成!

  小小的马帮,他来!

  “是是是,小东家说她养着也是养着,暂时给我当脚力。”

  “大伯,我愿意跟着你干。”张仁和是张家第三代的老二,老大张仁嘉接了张全知的班当兵去了。

  “大伯,我们也愿意。”万时兴三兄弟也跟着说。

  “你看,四个侄儿,搭上你,这已经有五个人了,你再方圆找找,我家可没孬种。”老爷子这话一出,任婆子连三个儿媳妇也不好说什么了。

  张玉林的弟弟,张玉宁,张玉杰也很想去,年轻时他们可是进过草原腹地捉过野马的,是不是温顺好马一眼便知。

  “玉宁玉杰,你们也别闲着,跟我去找马岳阳,买三十匹识途老马,早早配上鞍子肚带笼头车架子,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老爷子要亲自出马,张家上上下下跟着紧张忙碌起来。

  第二天,张全知叔侄一到,俞荷坐车进城给师父送羊腿和坛子肉。

  杜婆子抱着朝云跟着。

  俞荷留在易府陪师娘,张全知叔侄带着杜婆子祖孙,坐马车赶路去杜家村。

  看时间,要明天才能赶回来。

  “俞荷,前儿王妃还问怎么没带你去,我说你忙着呢,她说那就正月十五元宵节去王府陪她看灯。”

  邓三婶有些无奈,她这个堂妹,自小身体赢弱,是大伯倾尽心血养大护大,没想到十几年前急匆匆被圣上赐婚给周王续弦。

  这即是当今对定北侯府的嘉奖,也是切切实实的敲打。

  皇帝在问,天下都易主了,你定北侯到底是前朝的定北侯,还是大周的定北侯!

  这样一赐婚,周王受封,刚好接收定北侯府在北地的势力。

  要是周王没有嫡子,这事邓家也就认了,可偏偏他不仅有嫡子还有更受宠的庶长子和侧妃……

  “师娘,看灯这是好事,我去王妃宴席上露一手,明年我种出来的辣椒就不愁卖了。这是我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俞荷拉着邓三婶的手,神秘兮兮的小声说:“师娘,我觉得北地真是我的洞天福地,我能不能发家致富当地主,希望可都在这里了。”

  “好好好,害我白担心了,还以为你害怕不愿意去呢!”

  邓三婶这一笑,俞荷就不害怕了。

  刚才师娘像一个快要发怒的女将军,跟平时就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