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60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他们跟着邓家百年,守护延州百年,应该安享太平,就算之中有人生出异心,也属正常。

  他从小到大的的敌人,从来不是嫡出的赵庆,也不是庶长子赵平,而是父王对邓家的忌惮和猜疑。

  如今,他走,父王和他的两个好儿子的好戏还在后头。

  “好。我都听你的。”儿子议亲了就是不一样。

  邓欢笑着说:“修建郡王府的工匠,你父王已经安排好,你不能违了他的好意。文玩字画你不喜欢那就不带,可钱粮珠宝,我儿媳妇还要用。”刚刚开府,到处都要花钱,又离的远。

  “好。”赵槿为了让阿娘高兴,提起俞荷,“阿娘,等会儿我回去写信问问俞荷,看她要不要带什么。”

  邓欢高兴的放人。“去吧,问清楚俞荷喜欢什么,阿娘给你们准备。”

  周王和王妃忙着准备儿子去西南的行李,差点把王府翻了个儿。

  赵槿在自己的院子,练武,读书,给俞荷写信,洋芋收成高他想在象州也种,不知道成不成。

  “常瑞,吩咐下去,跟我去象州的三千护卫,给他们十天时间准备,可携带家眷,不愿意去的——本王放他们自由,另择明主。”

  “是。”殿下终于行动,常瑞立刻拿着早拟好的护卫名单去军营通知。

  张全知看到突然回家的长子,一惊,很快冷静下来,问道:“怎么回来了?”

  “王爷调派我随平南郡王去象州,小王爷给我们十天的时间准备,言明可带家眷,阿爹的意思呢?”

  “你带着妻儿先去吧。你阿爷年事已高,我和你阿娘故土难离,等你那边安顿好,我们再看情况。”张全知笑着说。

  等将来郡王和小东家成了亲,他们家就是郡王妃的亲信,他的孙儿说不定能陪伴着小世子一同长大。

  “好。”

  张仁嘉回了自己的城里的小家。

  等长子离开,张全知马上通知杜泽端几个管事来延州议事。

  几天后,周王得到确切的消息,圣上赐给赵槿的工匠和随从护卫有三万多人,其中包括一千五百名囚犯,已经从盛京坐船先到象州安顿。

  “王妃该放心,鲲鹏自小聪慧,在父皇身边这八年可比我这个亲儿子都得他看重,赏赐都要越过启皇兄了。”

  “鲲鹏以会试第七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就已经在圣上心里。他能有今天,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不像有的人,骄奢淫逸,又心思灰暗,只等坐享其成,她看怕是要竹篮打水。

  “王爷,鲲鹏和我求情,不想邓家跟着奔波,我也准了。只是新到一个地方,总要有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我想问问大家,谁愿意跟着他去象州,给找一百户普通百姓迁去象州,他们的饮食习惯和我儿相似,鲲鹏有他们照顾吃食上也方便。”

  周王同意了。

  邓欢让常瑞贴出布告,在延州境内征集一百民户随迁。

  丹慧看到了这个布告,动心不已,回来就和杜婆子一起商量。

  “阿娘,这么好的机会,我不想错过,我想带着朝云朝念去找小东家。孩子读书,我们也可以在象郡替小东家开粮食店。”

  “北地民风彪悍,我一个女人没有靠山,心里总是惶惶不安。跟着郡王和小东家去西南,是上天再次给我们的机会。”

  杜婆子又何尝不知道她的难处,张全知和杜泽端是好人,可总有那些不含好意的眼睛,四周盯着她们,朝云朝念还小万一有个什么,后悔都来不及。

  “行。我去报名。”

  朝年朝勤是孤儿,也跟着杜婆子一起报了名。

  报名愿意去的都是家里孩子多,生活过不下去的穷苦人家,就算知道跟着小王爷去会成为亲信,真正的富户没人愿意离乡。

  十天,只报了九十六户。

  李侧妃得意洋洋,笑话邓王妃的算盘落空,尤其她这一动操作,将原先忠于她的王何贺周四家都推到了她和赵庆这边。

  七月初五,黄道吉日吉时,赵槿从延州出发,总共带了一万多人,三千护卫精简到五百人,包括家眷有两千多人,周王给的大工匠六千多人,九十六户普通百姓总共一千三百多人。

  一行人走陆路到达州,换邓家的船一路南下,预计到万县已经八月初二,再走十天陆路,就能到达位于大周西南边陲,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象郡。

  “阿娘,这里就是江南了吗?山好青,水好绿呀!”杜婆子一家四口,只朝念一个小女娃不晕船,她清脆的惊讶一阵高过一阵。

  丹慧忍着头晕往窗外看了一眼,呕,一下又开始吐了,半响才缓过神,道:“这里是西南,小东家就在万县。等我们到了象郡,安顿好,阿娘就带你来走亲戚。”

  无精打采的朝云朝年朝勤也打起精神来,跟着朝念往窗外看。

  不远处蓝莹莹的水面漂着几条帆船,远处青山如黛,连绵起伏,清风拂面,连浑身的燥热好像都消减了几分。

  “杜姨,这里真好,我喜欢这里。”朝勤看了眼哥哥,抢着说。

  “我喜欢小东家和小谭姐姐。”朝念连忙说。

  听着朝念无忧无忧的声音,船舱里病怏怏的人也打起了几分精神。

  接到平南郡王要在万县下船的公函,俞有地带着武太尉和丁主簿,组织周边几个村的人连夜准备了新鲜的吃食。

  赵槿的船在码头一靠岸,武太尉就带着几百条小船来送饭,先给每人发给一竹筒清凉解暑的米粥和中药,再进轻食。

  船上观察两天,没有人出现发热拉肚子的情况,第三天象州来接人的马车也到了。

  常瑞拿着花名册点名和来人一个个交接,九十几户百姓跟着兴奋,总算要到了。

  赵槿接了独属他的藕粉和干粮,带着二百个护卫先行回象州安顿。

  “小王爷,能多带一个人吗?”俞荷背着包袱,一身男子打扮骑马赶来,朝驾马车的人,笑问道。

  “当然。”

  赵槿立刻让出半个车辕,车厢里酷热难耐全放的行李包袱。

  小谭和顾嬷嬷坐马车后面追上来,跟着的还有八十几个牵马驮货的行脚商,也去象州。

  就他们两个人的时候,赵槿拿舆图给俞荷看,一边介绍道:“象州下辖八府,共有三十六个县,土地有一百六十万亩,地广人稀,人口总共七万

  多,大多数还是前些年朝廷从各处移民过来的百姓,深山里大概三万多原住民,他们一般不会下山。”

  “除了象郡附近的荒地已经开垦出来种了水稻,沿海的永平府,有大片的荒地需要人。”赵槿一边说一边图上指给俞荷看。

  “这里就是象郡,离海有八百里,这是永平府离海只有四百里,这里叫蛇口,是永平府最大的出海口,海边有采珠人生活,这两年,每年都有商人来永平府收珍珠和珍贵的渔获,渐渐形成了村镇集市。”

  这偌大的地方,足够你种,赵槿不由一笑。

  七日,到了象郡,看着依湖而建威武庄严的象州巡抚衙门,像八卦一样均匀分布古朴的房市,道路四通八达分明朝廷重视的边地重城,俞荷觉得小王爷可怜的想法一飞而散。

  “小王爷,我先告辞了,趁此机会,我先去买五十亩地。”俞荷翻身上马,笑着朝着赵槿挥手,叫小谭顾嬷嬷跟上来。

  赵槿看着她潇洒的背影,将书和舆图整理好,隐身的常瑞常青下马上前随侍左右,进了象州巡抚府。

  “小姐,这里比南镇凉快。”小谭牵着两匹马,顾嬷嬷坐马车跟着。

  俞荷仰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看着面前碧绿的湖水,不远处依山水而建的房屋,接道:“这里的天气真不错。”

  “我们去永平府看看,我总觉得那里应该有商机。”俞荷带着小谭顾嬷嬷出城,继续往南走。

  去永平府的路是新修的大路,四百里她们走了三天,向路边晒太阳的几个老者打听这路谁修的,偏打听到小王爷这两年都在永平府当知府,路和海边的村镇都是他的政绩。

  “你们外地人吧?年画娃娃一样好看的赵槿知府考中进士那年,可是当今圣上钦点的永平知府,他来我们这边已经第四年了。”

  另一个老汉笑着说:“我们也是今年才知道他是圣上的亲孙子哩。”

  老汉们豁牙齿,说的骄傲着呢!

  “他现在可是我们象州的平南郡王,大伙都觉得日子更有盼头了。”

  小谭捏捏俞荷的胳膊让她认真听,又给顾嬷嬷使眼色。

  “你们是外地来做买卖的吧,去西街打听,那边还有官府没卖出去的店铺,花钱就能开业。”

  “多谢各位伯伯提醒。”俞荷拱手行礼,牵着马往西街走。

  “不用谢,谢啥,我们应该谢谢你们。”

  “看你这个娃面善,走,我们带你去办手续。”

  俞荷小谭顾嬷嬷跟着他们到了西街,宽阔的马路两边两排商铺面对面分布,果然只是开头几家商铺开门,后面有十几户一样上下两层木结构的石头房门关着。

  “狗娃子,又来一个做买卖开铺子的,都是妇孺,你给安排在虎女旁边,省的她们被欺负了。”

  “周大爷,虎女开的是妓院,这三个人看着就是正经人。刚好,这第三家李掌柜要卖房,她们就这三间怎么样!”脸晒得黝黑的狗娃子指着十字路口第三家店铺,笑着说。

  “能行呐,我给忘了!”周水根笑着说。

  一套三间房上下楼要价五十两,俞荷一口气买了四套十二间,胡狗娃子想办法给她把另外里边的三套安排在一起。

  最西边四套房挂着灯笼和彩色飘带,胡狗娃说是虎女开的妓院,专门做行商的生意。

  “多谢胡小哥帮忙。”顾嬷嬷给了胡狗娃五十文赏钱,乐得他逢人就夸新来的客商大方。

  西街的店主一下都知道,来了个冤大头,买了四套商铺,下午又听说,第一套店铺已经在招工,要开什么米粉店。

  买到商铺,俞荷在永平府休息了一天,又杀回象州,先找人牙子在城外五十里外买了二百亩相连的水稻田,花重金在离城三里的地方买到一个山头连五十亩地的庄子。

  回来继续街上打听店铺,都知道朝廷要在这里建平南郡王府,增加海防,根本没人愿意这时候往出卖店铺。

  一连问了四个人牙子,总算在南街租到五间瓦房的铺面。

  “顾嬷嬷,明天我们回家拉粮食和米粉。这间店就叫陆家平价粮食店,等丹慧六个人到了,趁着刚到的人喜欢囤粮,我们也赚一笔粮食钱。”

  “是。”小姐这样勤奋就对了。

  前头她还担心,和小王爷一起来,小姐年纪小,恐耽溺于儿女情,反而会被人看轻了。

第159章

  上一秒还高兴的顾嬷嬷,看到路边等候的常瑞,立刻收起笑容。

  常瑞上前朝俞荷行礼,笑着道:“小姐,主子备了晚膳,有要事和您商量,请上马车。”

  “顾嬷嬷,小谭你们先回客栈,我去吃个饭就回。”俞荷觉得顾嬷嬷的表情很有意思。

  小谭就愿意自己在客栈吃饭,去郡王府规矩大的没边,她觉得没意思。

  “好。”顾嬷嬷行了礼,带着小谭退一步,看着俞荷上了郡王府的马车。

  “顾嬷嬷,快,我肚子快饿扁了……”小谭拉着顾嬷嬷就跑。

  俞荷一上马车靠着舒服的坐垫就想睡觉,直到马车进了巡抚府内院,俞荷都在和瞌睡虫作斗争。

  “小姐,到了。”

  “好。”

  马车停稳俞荷揭开车帘,看到坐在凉亭里看书的小王爷,才有些微的熟悉感。

  赵槿放下书,背着手走过来,上下打量了俞荷一圈,朝常瑞吩咐道:“让厨房准备晚膳,让林辞准备热水,先带小姐去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