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32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这篇是讲怎么养鹅鸭,腌制咸鸭蛋,它这么写‘取杬木皮,洗净细茎,锉,煮汁水,率二斗及热下盐一升和之——’大哥,你快看,杬木是什么,啥是锉,接下来怎么弄?”

  俞荷见宋老太神情严肃一双老眼上下打量她,急忙喊住大哥。

  “杬木,阿爷应该知道你问问他,锉就是弄碎。宋阿奶,农书上说,用杬木细茎和盐煮水,浸泡鸭蛋一个月煮熟了就能吃。”成文先给妹妹讲,又对宋老太解释。

  “啊!俞荷真的认字?”宋老太不惦记腌咸鸭蛋的方子了,震惊的问。

  “俞荷才学几月,都是一知半解胡说八道呢,字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这杬子字她是秀才不识字只认半边,蒙对了。”

  “大哥怎么知道?”俞荷看看大哥,看看宋老太,一副被拆穿的窘迫。

  “不要瞎显摆。”成文摸摸妹妹的包包头,笑道:“宋阿奶,我阿奶厨房忙呢,你去找她烤火,这外面冷的,让俞荷冻着去!”

  马三面听到孙子的声音,笑盈盈厨房里出来,道:“宋大姐,家里年货都备齐了?怎么有空过来?”

  宋老太见大人出面,笑着说:“我早上就闻到香味,你家又做什么好吃食呢!”

  “做发糕,蒸点走亲戚的点心,刚出锅,要不要尝一尝?”马三面说是这么说,人没动。

  宋老太被话臊的有点下不来台,忙道:“不了不了,我见你们俞荷可爱,逗逗她!”

  “喔,那你们两个说话,我先忙了。”

  “不了。我鸡鸭还没喂,也要忙去。”宋老太说着就走,马三面看她出了院子,才进屋。

  “这个宋老太眼馋家里手艺,想和你套话。”见人走远,成文老成的说,“老了老了,鼻子比狗鼻子还灵!”

  “让她知道我识字也不错。”看得出来大哥很不喜欢宋老太。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白得的东西往往不知道珍惜,你也不要轻易教别人。”成文叮嘱道。

  “是。”

  大哥,书中还有颜如玉呢!

第40章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成文笑看着妹妹乖萌萌俏皮的样子,确定道:“我觉得,你没听懂我的话。”

  “听懂了听懂了的,大哥是说,经不可轻传,更不能人前显摆。”

  “对极!”

  成文放心,笑着转头去忙。

  俞荷抱着书继续看,要把这些字认全,会写,都要用老鼻子劲儿,要融会贯通就更难,就比登天容易一点点吧。

  正屋里俞有地自从宋老太和俞荷说话开始,就停笔听她们说什么,现在更没心思抄书。

  “俞荷,把书拿进来,阿爹先教你读一遍,你自己再慢慢的练字。”

  “好嘞,阿爹真好,你怎么知道我最最最需要的就是你的帮助!”俞荷抱着书朝正屋飞奔,一边夸自家阿爹。

  “阿爹,你一篇篇慢慢教,我慢慢学,过年,我还想玩一会儿,不能都读书认字!”

  “好。”

  俞有地逐字逐句读,俞荷跟着念,成文听着悄悄和三叔,夸自己爹有耐心。

  “你爹今年确实做的不错。”俞有钱小声说,赞成侄子的话。

  厨房忙了一天,终于把过年的吃食准备的差不多,明天只需要炸丸子,做麻叶,白面做面疙瘩,炸豆腐片,看着老三做烧鸡烤鸭。

  马三面睡前和俞老头商量,“过了初五,我们先河边捡石头把院墙砌好,再请人做土砖,后院盖几间房,房子怎么盖,我们仔细商量。”

  “院墙是得盖。今天宋老太忍不住问俞荷,我就觉得得砌院墙了,这半年数我们家变化大,村里人都看着呢。开年码头摆摊的人一定很多。”

  “那肯定的。都想试试赚点钱。我巴不得大家都去码头摆摊,这样我们家也不显眼。”来钱太快,心里总是不踏实。

  “睡吧。”

  大年三十,俞荷早起,分到了阿爷做的一盏圆圆的红灯笼,喜不自禁。

  “好漂亮,昨儿怎么没叫我呢!”

  “你跟阿爹认字,谁敢叫你。”万一拉着一起学怎么办,俞梅怼道,“我们在后院柴棚里做的,要不是生了火差点冻坏。”

  “谢谢姐姐。”俞荷道谢,去屋里取蜡烛,点燃,放在灯笼的底座上,红艳艳的灯笼,晚上应该更漂亮。

  龙龙提着他的方灯笼来给俞荷看,他的是五彩纸糊的,上面还简单的画了花。

  早饭后马三面带着李二娘唐大丫开始做炸货,把俞荷和龙龙从厨房里赶了出来。

  “别说话,等东西做好了,再叫你们。”

  “知道。”

  俞荷和龙龙去正屋,看到地上放着一大盆白嘟嘟表面略微泛黄的豆腐,这豆腐一定是二哥昨天晚上做的。

  俞荷见屋里没人,偷偷地掐了一块喂进嘴里,咸中略带点酸,这盐水酸浆豆腐也太好吃了吧。

  “好吃的,就这样吃,我能吃半斤。”俞荷左右上下找到阿爹裁纸的刀,擦了擦,狠狠地切了一块,还给龙龙一块,“快尝尝,真好吃!”

  龙龙浅浅的吃了一口确实好吃。

  “我们去后院拔葱,回来做小葱拌豆腐。”

  龙龙跟着俞荷去后院,俞老头在棚子里做木工,两个人又看了半天,这看看,那动动,什么都好奇。

  俞有地和俞有钱旁边赵村买了两个矮柜,回来喊人,俞荷才拔葱小跑着来看。

  “阿爹,三叔,都是给我买的吗?”矮柜子比她稍微高点,放在床头刚刚好,上面还能放个大箱子装衣服。

  “不是,你一个,我一个。一个一千钱,等会儿把钱记得给你爹。”俞有钱把自己的柜子从牛车上搬下来,接着又来搬俞荷的,俞荷的柜子刷了黑桐油,俞有钱买的没刷。

  俞有地把矮柜放在俞荷指定的地方,俞荷连忙把床底的钱箱子放了进去,合上柜门,指挥阿爹柜子上斜放了两袋一百斤的陈米。

  “阿爹,等过年我自己买锁。”

  “好。”

  俞有地洗手进厨房吃早饭。

  俞有钱担心的看着妻子的大肚子,这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出来?

  “快了,成新奶说大概正月十五左右。”赵娟也恨不得孩子早出生,她去给大家帮忙,挺着个大肚子家里人都小心翼翼什么都不让干也难受。

  “初二回娘家怎么办?”大哥教书的活多亏赵家,按理说今年赵娟走娘家得准备厚礼。

  “要不,就不回去了吧。等孩子出生再说。”赵娟摸摸肚子,小声的问。

  “那怎么行,我去问问大哥是什么章程。要是大哥还在赵村教书,我们更应该多和爹娘走动。”

  “听你的。”赵娟想了想,是这个理。大伯教书很重要,要是明年能考中,那可是改换门庭的大事。

  她这个孩子出生就是秀才家的娃,他们家也算是耕读人家,在乡里有了地位,有钱出门行走做买卖都要被人高看一眼。

  “俞荷,龙龙,俞梅,来吃炸面叶。”快中午了,马三面端着碗在厨房门口喊人,锅里咕咚咕咚排骨五花肉大烩菜散发着清香。

  “来了来了!”

  “马上!”

  俞荷龙龙俞梅三个边答应边往厨房跑,赵娟听的也馋,跟着门里出来。

  “阿娘,锅里什么饭这么香?”俞荷夹了一片炸面叶,一咬嘎巴脆咔吱响,眼睛往厨房里看。

  龙龙和俞梅赵娟三个只顾嘴。

  “丸子烩菜,去叫你爷,和你叔,大家来吃饭。”李二娘笑着端着半碗各色丸子出来

  给赵娟。

  中午吃过饭,成文几个贴对联,一屋一张对联都不重样,后院牛圈都贴了,灯笼挂在门口准备晚上点灯。

  俞有钱做好十只烧鸡和烤鸭,拿出买来的鞭炮和指头粗的大炮太阳下晒。

  马三面带着三个儿媳妇厨房又忙开,先白面包的猪肉饺子,再炒了菜,最后整鱼红烧这鱼今晚吃一半要留一半过年,寓意连年有余。

  下午酉时,俞家的年夜饭上桌开吃,一家十五口正房屋里分开两桌。

  一桌大人,一桌孩子,八道菜分成两份,鱼在大人这桌,饺子一桌四大盘,米饭一盆,要吃自己盛。

  “今天除夕,我希望明年我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成文几个读书出息,俞梅俞荷越长越能干,大家别拘束,自己夹菜啊。”俞重抬起酒杯,笑着说道。

  等他动第一筷子,全家开吃。

  俞荷先夹了面前的五花肉炒白菜,荤油炒的白菜清香绵软,再夹了两个饺子,蘸上混合料汁入口辛辣和着肉菜的甘甜,她一个人能吃一碗。

  冷盘有素丸子,炸面叶,发糕,凉拌洋芋丝。炒菜有红烧豆腐,红烧肉,五花肉炒白菜和红烧肥肠胃,再加上饺子和米饭管饱,这顿年夜饭相当丰盛。

  成武觉得今年这桌菜才叫过年,地主家吃的都没有自家好,成文成义连成城都只顾着吃,一桌子菜再不用担心别人不够吃。

  俞梅用公筷给俞荷夹了一块五花肉,一筷子洋芋丝,一筷子亮红的软糯的肥肠,看着她吃饺子,发糕和面叶就没给她夹。

  “姐,你自己吃。我要吃什么再给你说。”俞荷看着姐姐小大人的样子,乖巧的说。

  “好。”

  “俞荷,你们都来夹一筷子鱼。”见桌上饭菜吃的差不多了,俞老头叫七个孙子。

  俞荷象征性的夹了一筷子鱼,一家人吃了一面,等起桌,马三面把鱼翻面放到厨房里挂菜的吊篮,等明天热了吃,寓意年年有余。

  吃过饭,俞荷摸摸自己圆鼓鼓的肚子,悄悄在院子里散步。

  俞老头带着三个儿子五个孙子先去上坟,祠堂点灯,再回来自家屋里点灯上香,叫成文几个放炮。

  在就正屋坐着一家人说说明年的计划,说说闲话,一起守岁。

  李二娘端来了炸花生,炒黄豆,马三面抓一把黄豆,笑着说:“初五过了,先把院墙砌好,后院怎么盖,大家有什么想法赶紧提?”

  “牛圈要拆吗?”牛圈在正屋后面有两间,才盖好没两年,四面土胚做的两间房子,有门有窗户,很结实,比正房低一点。

  “先不拆。后面再看。”俞老头舍不得拆。

  “爹娘,你看这样行不行,后院我和二哥一人盖三间,前院留给爹娘和大哥住。二哥两个孩子,我两个,一人一间房。前院这厢房成文一间,成城一间,再一间做书房。”

  俞有地按照俞有钱说的纸上画结构图,画好后给马三面和俞老头看。

  “牛圈,当老三和成武准备摆摊吃食的大厨房,旁边再修两间给你们两家以后做小厨房,门对门修三间厢房你们两家住,牛圈修在最里面,门往后开,门口在安排鸡圈鸭圈,你们院里留个后门走路。”

  俞有钱听不得你们家你们家,好像马上他们三兄弟就要分家似的,也只得忍住。

  “住厢房,也要留出盖正房的地基,就怕以后还不够住。”俞有地在新牛圈前画了五间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