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37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去吧去吧!好好休息,有事晚上说。”俞荷把160文放到爷爷给的新钱箱子里,等月底算账后剩下的交给家里。

  俞有钱杀了十只鸡,今天虽然卖了二十只也不敢侥幸多做,卖不过便宜卖能要他的命。

  晚饭是唐二婶做的红薯粥,捞了缸里的酸菜做浇头,擦的萝卜丝儿凉拌菜。

  干了一天活的马三面俞老头俞有粮成文三个,视线来来回回落在几个摆摊的人身上,看他们吃的挺香,心里不是滋味,断定俞有钱他们街上吃好吃的了。

  “成武,热米皮卖的怎么样?”

  “阿奶,有一半的利,每天留160文,工钱和家里的辣椒芝麻坛子肉都算钱。一个月结一次账。你看行吗?”

  “我没意见。”干活的又不是我,赚钱就好。

  “谢谢阿奶!”成武腼腆的笑着说。

  回屋,成武就把今天分的220文给俞有粮,说是陈米的成本,还和他娘说帮忙干活算工钱就是怎么算,要等月末。

  “你有个手艺,能自己挣钱就好。我们也不图大富大贵,只吃喝上不求人就好。”俞有粮接了钱笑出一口大黄牙,看了眼唐大丫,两口子拿着钱一起笑。

  “等你把一千五文还给我,赚的钱都自己留着,想买什么自己看着买。先让你娘先给你做身体面的好衣裳。”

  “嗯。我好好干。争取以后开个门面。”成武想起开店,浑身都是力气。他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吃食店。

  俞有粮和唐大丫相视一笑,大儿子营生问题解决了,就一个小儿子他们好好干,书读到哪里看情况,孩子再多不敢生啊。

  晚上,抄了一天书还在挑灯看书的俞有地被俞荷拉来厨房推磨。

  “阿爹,你一天到晚的看书容易把脑子看傻,晚上多费眼睛呢。你推磨休息休息吧。”

  体贴入微的好大儿可拉倒吧!哈哈,大哥也有今天,看他真按照俞荷说的坐在凳子上比划,俞有钱在旁边偷笑。

  “阿爹,你把《三字经》背一遍,我听听!”

  还提这么过分的要求,俞有钱决定不走了,坐等俞荷挨打。

  “人之初,性本善……宜勉力。”俞有地边干活边背书,成功把俞有钱哄睡了。

  俞荷给俞有钱抛个白眼儿,哼,想看她挨打,三叔的算盘打得不错。

  “阿爹,我听我大哥在背贾谊的《过秦论》,挺好听,你会背吗?”

  “秦孝公据觳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口气背完,俞有地看眼脑袋在作揖强忍着不睡的小娃娃,眉眼带笑 ,又嫌弃的看看开始打鼾的老三。家里这一大一小两个财迷,每天起的比鸡都早,睡的比狗还晚,一天到晚就知道赚钱,满心满眼的钱钱钱。

  知不知道,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啊!

  “阿爹,米浆磨的快了吗?”俞荷一惊醒了,梦全跑了,笑问。

  “还剩下一半留给你二哥自己弄。得让他保持热情坚持下去!”

  俞有地说着盖上桶,用水冲洗好石磨,打着哈欠,一脚把俞有钱吓醒,“回屋去睡,别把虱子带进厨房了!”

  吓得差点就魂飞魄散的俞有钱地上起来,看着他大哥的背影,攥紧拳头咬牙切齿半天,一低头就见小侄女捂着嘴在偷笑。

  俞有钱拨了拨俞荷松散披着的黄毛头发,质问,“你怎么也学你爹,这么晚了还不睡?梦游了吗?”

  “三叔,阿爹你打不过就打不过,不要欺负我一个小孩子。我也是会记仇的。”俞荷忍不住打个哈欠,慢吞吞及拉着棉拖鞋回屋睡觉。

  俞有地回去怎么也睡不着,又把《过秦论》背了一遍又背起译注,把秦国的历史翻了一遍,春秋战国也不放过,越想脑子里的知识越来越多,人也越清醒。

  初立的大周朝,科举考试沿袭前朝办法,以经义取士,主要考察士子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书义旨的阐释和发挥,又要求立论实际相结合,童生试分县试、府试和州院试,三试都过便成秀才。

  自他二十五岁考过府试成为童生,连考3次院试皆名落孙山,是时候该好好研究研究新学政喜欢的文风和偏好,争取今年六月能中。

  家里这两个单蠢的财迷,可是把人害苦了!

  “怎么睡着了还叹气呢,快睡吧!”李二娘起来起夜,看见丈夫闭着眼一脸的仇深似海,懵乎乎的去上厕所了。

  成武睡醒,看了眼耳边的漏沙,他怎么睡了四个时辰,该干活了。急匆匆进厨房一看,米浆磨好一大半,一想就知道是俞荷帮忙,拉过椅子坐好接着推磨。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唐大丫梳妆整齐,进来帮忙儿子蒸米皮。

  等两个人把米皮做好,李二娘起来接着做简易胡辣汤,熟了一盆红艳艳的辣椒油,俞荷龙龙也起了。

  “大嫂,做点杂粮馒头,我们吃!”俞有钱进来,捞出泡了一夜的烧鸡。

  “好。”李二娘答应着,看眼进来的马三面,把厨房让给婆婆做早饭。

  全家都吃早饭,唯独不见俞有地,马三面俞老头问都没问,吃了饭带着三个孙子去忙。

  俞有钱架上牛车,带着成武俞荷龙龙二嫂五个人上街摆摊。

  生意格外好,码头早早就来了几拨抗袋卸货的壮汉,说有个南方大商人雇人去北方做茶叶生意,来去一趟半年,报酬丰厚。

  今天从外地到白水江要换船,需要雇工,码头的管事昨天到邻近的几个村里叫人,因为过年,工价给的高,一个人一天三十文。

  直冲摊位又来了几个大汉。

  “俞小哥,你好好的在码头摆摊,我们吃口热乎饭多方便。”

  “俞记这分量让人喜欢。”

  有人抱怨,有人觉得这胡辣汤米皮好吃实惠,就是远一点也没事。

  “各位大哥不着急,码头有了船,自然会有人去码头摆摊的。我们过段时间有了烤鸭也去。”俞有钱笑着说。

  “你这烧鸡也一样好吃。”

  “我怕换了地方,老顾客就不来了,家里还有些鸡呢!”

  “那是,你说的也对。”

  剩下几碗成武送给大姑俞有花和表弟们吃,洗碗收摊,大姑父去乡里收猪不在家。

  今天米少了一半,利也要少一半,成武还给俞有粮一百文。

  俞有钱的烧鸡早早卖完,马上要过十五,他准备明天开始卖二十只试试,早上卖不完下午再去码头卖卖看,有了船,码头就有了生意。

  “俞荷,忙完了吗?忙完了去换衣服,我们仨去县里一趟,去给你外婆拜年。”俞有地大清早揉着自己的手,进厨房叫俞荷。

  “阿姐和大哥不去吗?”小哥肯定不能去,害怕白家回过头来又要抢人。

  “他们不去。就我,你,你娘,我们三个去。”元宵节就在家里过。

  “好。阿爹你等等我,我马上好。”俞荷风一阵冲向自己的屋,乒乒乓乓一顿翻,难得去一趟得多买点东西,就是这钱好沉,不好带。

  “阿爹,我要跟你换钱。”俞荷没法,提着五千钱来找俞有地。

第46章

  “你要买什么?拿这么多的钱。”李二娘一把接过女儿怀里的钱箱子,打开盖子一看都是钱,便问。

  “阿爹说要带我到县里买新种子。”洋芋五两,只怕其他种子都不便宜。

  李二娘把俞荷交给俞有地出去了。

  “阿爹!给我换五两银子。”

  “你这五千文钱换不到五两,得再加二百文才行。1两银子理论上等于一千文,但实际上要比铜钱贵,因为银子难得。”俞有地一边数一边说,余光偷看这三头身的奶娃子咋办。

  “那你等等,我再去取。”

  “去吧!”俞有地捋捋刚留的胡须,严肃说。

  不会儿,李二娘就看到换了新衣的俞荷,给龙龙显摆她的五两银子。

  “想吃什么?我给你带。”走近了听俞荷问龙龙,看她把银子装好,李二娘回身进了自己屋。

  “她爹,你还真给她换钱。不怕路上丢了吗?”

  俞有地看眼眉头紧皱的妻子意识到她的不赞同,忙劝道:“丢了就丢了,俞荷自己赚的钱,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你也太惯着她了吧。五两银子不是五文。”

  “我愿意惯着。你不也是,你说说你,天天的白出力气,给她做辣椒油做胡辣汤做卤肉炸豆腐,她赚的钱有你一半的功劳。”俞有地聪明的说。

  李二娘被俞有地说的无言以对,“那自己家的孩子,不帮她,我再帮谁!”

  俞有地笑着握住妻子的手,“咱俩一样的人,才会做夫妻。你别紧张,送完年礼,我们很快回来。租辆马车去,来回顶多两个多时辰。”

  收拾好,俞荷背着走亲戚的年礼坐车,俞有地和李二娘走路到白水镇,雇好马车才来叫忙生意的俞荷。

  “俞老弟,原来这小吃摊是你家的?”俞有地以前的同窗王文远笑着过来打招呼。

  “文远兄,过年好。是的,这摊子是我三弟和二侄儿办的。”

  “味道真不错。尤其这胡辣汤热面皮,热辣滚烫更有滋味。”

  “大哥,你先走。我陪着王大哥说话。”俞有钱见这王文远似乎有话要说,催促不理庶务的大哥赶紧走。

  “抱歉,某要到县里一趟,在此别过,回来再约。”俞有地抱拳行礼后坐上马车。

  王文远目送马车离去,也不走,就这么看着俞有钱。

  “王大哥,王有才又闹了什么笑话?”俞有钱心知肚明。

  “也没啥。今年六月的童生试和明年八月的乡试,王秀才要考乡试,——你大哥六月童生试还考吗?”

  “我不知道。我大哥你也知道的,都考3次了,次次落榜都没中。”

  王文远假模假样的咳嗽一声。

  有客人来,俞有钱去卖烧鸡了。

  这人连童生都没考上真是迂腐,每次落榜,大哥回来笑哈哈大刺刺自己说他自己名落孙山,他都听习惯了。

  王文远等了一会儿,见俞有钱一直在忙,甩袖而去。

  俞荷一上车就窝在阿爹怀里,一路睡到县里,直接去南街送年礼。

  “劳烦孙大哥等一刻钟 ,我们一会就出来了。“往日上门都混不到一顿饭,这次不吃闭门羹都算好,心中有数的俞有地,把二十文车钱给孙富贵,又给他五文钱去吃顿午饭,约好碰头的地点,看着俞荷嘚嘚去叫门。

  “外婆,我是俞荷,我和阿爹送阿娘来过十五啦,快开门!”俞荷的声音太大,左邻右舍都知道李家的大姑娘回来了。

  敲门半会儿,张氏不情愿的开门,请三人进去,站在院子里说:“阿娘去小妹家帮忙带孩子了,要二月才回来。”

  “大嫂,这是我给阿娘做的一身新衣裳,刚好夏天穿,这是给大哥二哥喝的酒,剩下的是给孩子们的米糕,还有十斤新米,既然阿娘不在,我们也就早早回去了。”李二娘笑着背篓里一样一样的取东西,就当没看到窗户里边站着的哥哥和侄儿侄女们。

  “你妹夫的学馆,今年,只收了十来个学生,往年都要收五六十个……”张氏见俞有地进门就一声不吭,看李二娘转身要走,叹气说。

  “大舅母说话好有意思,小姨夫才能不佳,收不到学生,要怪我阿娘头上了?”俞荷直盯着做作的张氏,直接道。

  “俞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