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67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阿爹这话什么意思?俞荷偏头看着他。

  “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成故事。比如,你为什么喜欢种田,为了买地,你绞尽脑汁都想什么办法赚钱,又是怎么开店摆摊,还刺激你啃老的父亲再战科举考场——”

  你的这些哥哥们每日都要受你鞭策,战战兢兢发愤图强。

  俞荷震惊,现在就有啃老这个词了?

  俞老头沉下脸,老大这是抱怨他们,让他参加科举了?

  “原来我做了这么多好事。阿爹,你今年三十一岁,正当壮年,以你的聪明才智,拿下举人功名不在话下!再说了,您年轻有为,青春正当,就是六十岁都不老。”

  俞荷说着,戳戳阿爹保养得宜的脸,捏了捏他的鼻子,下意识抬头——看到不高兴的爷爷,和被吓得不敢出声的哥哥们。

  “阿爹,你上孝顺父母,下友爱弟妹,爱护子侄,对外教书育人,家里家外都是你操心,又何来啃老一说。阿爷,你说,是不是?”

  “你把你爹夸成了一朵花了!”俞老头笑呵呵附和。

  俞老头看了眼长子,夸道:“你爹生下来,长到大,就是他的功劳。”

  “对。阿爹是长子,是阿爷和阿奶活人的底气。啃老也是可以的。”

  俞荷安慰的拍拍俞有地的肩膀,被阿爷这么说也不生气,阿爹真是好脾气哦。

  “阿爹,等我长大了,我养你!”俞荷捏捏阿爹的耳朵,又摸摸自己的耳朵,也不知道他们父女俩的耳朵长的像不像。

  “走,我背你到村里转转!”俞有地笑着起身,背着俞荷从正屋里出来。

  成文几个赶紧换口气,好悬,只有小妹敢这么和阿爹(大伯)说话。

  “要不说,你爹,你们大伯,喜欢俞荷。”一张嘴夸的没人会不高兴。

  俞老头背着手屋里出来,心里高兴,连俞荷都觉得老大能考上举人,老大自己心里应该有点逼数!有种别怂。

  “阿爹,你多编几个竹筐背篓,有备无患。”俞有地背着俞荷院门还没出,俞荷就给他安排活。

  俞有地看看天色,放俞荷下地,两个人拿了镰刀背篓去灰土梁的竹林砍竹子。

  “俞荷呢?”马三面端一碗热乎的猪油渣来正屋,怎么不见了,才都听见她说话呢。

  “晚上吃油渣洋芋豆腐木耳包子,多蒸点明天早上当早饭。”马三面叫成文六个来吃油渣,“明天够卖就行,对联也不着急。”

  “俞荷人呢?”

  “和我爹去灰土梁砍竹子了。”成文夹一筷子油渣,嚼的嘎巴脆。

  “这两个顽童。你们吃,油渣还多着呢,不用给她留。”马三面边笑着回厨房。

  晚饭前,俞有地拖着五根金竹前面走,俞荷拖着一根后面背着小背篓慢慢走。

  俞有地回来洗手端好碗,俞荷才慢悠悠大门里进来,他们家的大门还是木栅栏,院墙到现在还没做。

  “累死个人呐!”俞荷放下竹竿,小背篓也扔在一边,小跑着进厨房给李二娘显摆。

  “阿娘,我拿了一根竹子,阿爹拿了五根。”

  “阿娘,什么饭这么香呀!”

  “肉包子。香等下吃两个。”李二娘给她倒水挽袖口,拿脸巾帮忙洗脸洗手。

  拍拍俞荷的小屁股,让她坐在灶门边烤火,李二娘把一个大包子递过来。

  “谢谢阿娘!”

  听妹妹甜甜的道谢,成文觉得自己对着这个天真会说话的妹儿,也会心软。

  “有小米粥,给你舀一点吗?”李二娘在俞荷旁边坐下,让她看自己碗里的小米粥。

  “等我吃完这个包子。”

  看着女儿不断冒着热气的头发,李二娘放下碗,摸了摸俞荷的背,棉袄热乎乎的中衣没湿,没出汗就好。

  “怎么这么晚要去砍竹子?”

  “让我爹编筐,编背篓。他也不能天天看书,得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俞荷眼中满含得意,阿爹嫌她事多,她就给他也安排点工作。

  晚上睡的时候,李二娘把话原封不动的说给俞有地听,俞有地一笑而过。

  “你们父女俩今天打什么哑谜?”

  “没什么。”

  俞老头说话算话,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把俞荷新写的《三字经》挂好,成文几个看看俞荷工整的字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练习。

  吃过早饭,除了俞有地,全家上街赶集。

  “阿爹,你中午想吃什么,我给你买回来。”俞荷特意来找她爹问。

  “带一个烧饼。”俞有地正整理自己桌子上的书,昨晚兴起,看了半夜。

  “好的。那阿爹我走啦。”俞荷笑着挥挥手,她爹现在看着挺像个读书人,摆了一桌子的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呃,都是考科举的书。

  俞荷背着自己的小背篓追上大伙,和他们一起慢慢的走在牛车旁边,驾车的俞老头也跟着大家一起走路,车上只放了几筐对联。

  “俞荷,你今天想在哪里看摊?”成文问追上来的俞荷,给她说了今天要摆摊的三个地方,南街,北街和西街肉摊边。

  “我跟小哥去南街。”俞荷笑着说,和小哥成城打招呼。

  成城做主要了50付6文的对联和一起搭配的福字窗花。

  到了白水镇,还早,俞荷跟着成城去南街,成文俞梅在西街,成义龙龙成武去北街。

  俞老头见顾大安不在摊位,俞有花一个人忙着切肉卖肉,卷起袖子就帮忙剁肉。

  “大安,连生呢?”

  “大安还在杀猪,连生和连鱼在看店。”俞有花笑着说:“还好就忙到二十三。这两天大安要杀四五头猪,忙的不可开交。”

  “让老二和老三帮忙干。”俞老头吩咐一声,本就有意帮忙的俞有粮和俞有钱去顾家帮忙杀猪搬肉。

  马三面俞老头也跟去顾家帮忙烧水烫猪毛。

  李二娘唐大丫赵娟街上转

  了一圈,买到各自要买的年货,也去顾家帮忙。

  今天二十,赶大集的人很多,俞荷和成城的小摊子才摆开就有人来问价。

  南街摆摊的乡邻都是临时买卖,他们旁边就是一个卖猪油渣炒饭的小摊,香味扑鼻。

  “好吃的猪油炒饭,三文钱一碗!”

  俞荷听到叫卖声,踮脚尖看,锅里的炒饭除了焦黄的猪油渣,还放了绿色的青菜,红萝卜,增香的蒜苗,看着很有食欲。

  “俞荷,对联便宜一点,我买两副!”吴婶笑着走过来边看边说。

  “吴婶好,12文给你送一对三文的福字,再送两文一对的窗花。”这位笑呵呵的大婶是吴大汉的妻子,喜欢她种的棉花和洋芋,是她杂货铺的常客。

  “好。也不能太占便宜。我给你介绍几个熟人。”吴婶一边掏钱,一边笑着说。

  成城听她们说话,卷起两副对联,一对福字和一对窗花。

  “这是你亲二哥吧,和你长的很像。”吴婶一边偷看一身灰长衫的圆脸少年,一边悄悄地说。

  “是我二哥,家里排行老四。他以前在县里亲戚家读书。你可能没见过。”

  “你们都长得好看。”吴婶接过成城递来的对联,笑着说,“等开年暖和,到我们湾里来玩。”

  “好啊。我爷让我们开年学凫水呢。到时候去婶子家玩。”

  “好。那你们卖着。”

  又来了两个要买对联,还要送福字的,俞荷都给卖了。

  不会儿吴婶叫了几个亲戚,给俞荷使眼色说,买两副对联送一对窗花。

  几个人合买了6副对联,得了6对窗花,欢天喜地的走了。

  “卖油糕,三文钱两个!”

  又来诱惑她,俞荷忍不了了,飞跑着去买了两个回来,垫着柿子叶给成城一个,她一个。

  “小哥,油糕要趁热吃,外酥里甜,非常好吃。”俞荷说着边吹咬了一口,果然,外面酥脆,里面红糖里还放了陈皮,一股清甜。

  成城看她吃,低头也吃了一口,有点惊讶,这糖果子竟然比县里卖的还好吃。

  “小哥,好吃吧!”俞荷笑着又跑去买了两个,一个给成城,一个自己拿着。

  “谢谢妹儿。”成城笑着说,“这油果子,是怎么做的,竟有股药香?”

第77章

  “甜食容易腻,放了陈皮,好消化一点。这个糖油糕的面皮要用烫面加糖加油和,也有讲究。等我们闲暇可以自己在家做。”

  成城笑着点头,这个油糕是他吃过最好吃的点心。

  中午时分,是街上人最多的时候,俞荷和成城的小摊子前也来了很多人。

  “买两副对联送一对福字,或者一对窗花。”俞荷卖力吆喝,成城有条不紊给客人选对联,送窗花和福字。

  两人卖完回来西街,成文这边人更多,又帮忙卖大对联。

  马三面端着一盆面条汤来送饭,成文把成义三个也叫回来。

  “阿奶,我等会先回去了。我给阿爹带饭。”俞荷边吃,还惦记着一个人在家的阿爹。

  “成城,你陪俞荷一起回去吧。路上人多,小心一点。”

  成城应好。

  吃过饭,俞荷到对面张三馒头店买了五个烧饼,热乎乎的烧饼分给成城一个,自己拿一个,边吃边往回走。

  到家,看到院子里劈竹子的俞有地,俞荷大声喊道:“阿爹,我回来了,三个烧饼你够不够吃呢!”

  “够了。”俞有地抬头看看小女儿和小儿子,笑着说:“你娘呢?”

  “阿娘爷奶他们帮大姑父杀猪呢!晚上才回来。”俞荷放下小背篓,抱柴进厨房,冰锅冷灶,阿爹连口热水都没有。

  “小哥,快帮我烧火,我给阿爹做饭。”

  俞有地看眼准备给他帮忙的成城,笑着说:“快去帮你妹妹生火,让她做简单的拌汤疙瘩。”

  “阿爹,你也进屋烤火吧!”成城走到半路,又来叫俞有地也去厨房。

  俞有地就放下手里的刀,跟着成城进厨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