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94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荷聪明,更爱取巧。

  想到此,赵德花一笑,俞荷家还真是藏龙卧虎。

  蒲燕算好账,赵德花领着丰厚的回报回家,要给村里人发工钱。

  “十八朵绒花卖了九两多,抱枕快二两,头花六百文,你这收益何止不错。”马三面帮忙串好铜钱,笑着说。

  俞荷数出四两,除过成本,她们一人能分一两,还不错。

  马三面一见,笑着说:“都自己拿着,阿奶要三成小吃店的收益。你们的就算了,回去还要给你哥哥们发工钱呢!”

  “谢谢阿奶,你是世界上最好的阿奶!”俞荷俞梅一人搂着马三面一个胳膊,夸人。

  “快让开,我要被你们揺散了。”

  赵娟见婆婆明明很高兴,嘴上嫌弃的不要不要,给李二娘使眼色让她看。

  “你们明天还摆摊吗?”马三面轻抚着两个孙孙的头,笑问。

  “不摆。”

  “为什么?收益这么好。”马三面惊讶的问。

  “阿奶,我们明天开杂货店,以后这些都放在店里卖。”

  “你个猢狲!”一惊一乍的吓人,马三面给俞荷小屁股上一巴掌。

  “明天我陪你们去摆摊,好好的卖绒花。”

  “耶!”俞荷蹦起来,她终于说服了她硬核的奶奶!

  “走,姐,我们去开杂货店。”

  俞荷拉着姐姐快跑。

  “小掌柜,你们总算开门了。”下午,顾掌柜站在杂货店门口,笑道。

  “顾爷爷安,您要点什么?”俞荷笑问道,这次宴客,顾掌柜有给家里搭礼,算是亲戚。

  “辣椒酱一斤多少钱?要的多便宜吗?”顾掌柜见给自己俞荷行礼,当自家小辈笑问道。

  “顾爷爷,有两种,一种是辣椒多的辣一些,一种是胡豆多的香,一个一斤200文,一个180文,你看看,要那种?”

  俞荷说着取了两个干净的土碗,从两个大缸里分别舀了两种辣椒酱。

  “你这一缸多少斤?”

  “二百斤应该有的。”要买这么多吗?

  “你们家麻辣豆腐,用的是辣的吧?”

  “是的,叔叔们干体力活身强体壮,辣的更下饭些。”俞荷笑着说。

  “两种辣椒酱,我各要两百斤,我们自己的桶装,能行吗?”

  “可以是可以,但保存的时间会缩短,要尽快用完。您要的多,去我家拉新的,今年我们做了上千斤呢。”

  “行。”

  顾掌柜现在就要,马三面通知大家回去。

  俞荷他们到家,顾家酒楼的马车也到了,顾掌柜亲自带着礼来。

  顾掌柜不喝茶要先看辣椒酱,马三面俞有粮俞荷带着他和四个小二去看仓库里的辣椒酱缸。

  唐大丫李二娘赵娟拿着秤和葫芦瓢来帮忙装。

  “这应该有三四千斤。”顾掌柜惊讶的说,这三间房全部放满了酱缸。

  “顾爷爷,我们小吃店也要用。不多。”

  马三面俞有粮打开最早做的两缸,取了点让顾掌柜尝味道。

  “各装四百斤吧,免得我还要来找你们买。”辣椒酱味道是真不错,贵人们也想吃麻辣豆腐,可俞记小吃店店面小,人多复杂,没有雅间,才打发他来问。

  俞有粮马三面装,顾掌柜也不去前院喝茶,在一旁亲眼看着。

  秤好一木桶100斤,先送回去四桶,才跟着俞有粮前院喝茶等伙计。

  “八百斤,一斤180文,卖14400!”等送走顾掌柜,唐大丫拉着俞有粮的胳膊不敢置信,我们家发财了!

  “对。”俞有粮赶紧答应,这婆子看着要高兴疯了。

  马三面李二娘赵娟也跟着高兴,这一季的辣椒没白种,居然比种稻谷能换钱。

  大人们看着卖,俞荷地里背干草回来,中院正屋给阿爷烧炕。

  天天在水里泡,阿爷的老寒腿今年犯得比哪年都要早,还每天乐呵呵早起去挖河道,说河道清淤是好事。

  还说,没准儿张家湾的河道一清,自家旱地又能灌溉种水稻了。

  顾家卖了两天麻辣豆腐,直接带火了俞家的辣椒酱和酱油。

  县里的各乡里的货郎闻风而动,找上门来要进辣椒酱和酱油。

  马三面和俞有粮留在家里,李二娘几个继续开小吃店。

  卖辣椒酱油得到的钱,让家里缓过前一阵的饥荒。

  马三面暗暗告诫自己,以后不能盲目花大钱,就这地,不买它又不会跑,早买迟买都一样,慢慢买也一样,被王大富这么一激将就买了,事后想来确实有点冲动。

  有地考上举人是大喜事,但人还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好。

  九月十五的鹿鸣宴如期举行,俞有地早起洗澡洗头换上大帽和深蓝色澜衫长靴,早早地去巡抚府门口等着。

  “张兄早!”

  “李兄安!”

  相熟的举人结伴而来,穿统一的深蓝色澜衫,戴大帽,互相行礼,问安。

  紧随其后的监考官们穿着朝廷制服,足蹬皂靴,气质出众,彬彬有礼,阔步而来。

  与书院师生同来的赵芳龄,看到一身轩昂挺阔的俞有地,笑着上前打招呼,昨天他派人通知俞有地,今天一起进去。

  “有地贤侄,走,我们进去吧!”

  “有劳先生!”

  “不敢当,不敢当。你们现在可是杨巡抚的得意门生了。”赵芳龄笑道。

  “等会儿不要紧张,问到了坦然应对,没人问话从旁听着便是。明年可有去考会试的打算?”

  这话本不该他问,问出来了赵芳龄就想听实话。有地贤侄根基太浅,需要压一压,再刻苦钻研两年,更有把握取中。

  “明年我不打算考。人贵自知,我的学问不足以——”

  “这便也好。有没有来省府学习的打算?”

  两人说话间,一对威仪的铁甲卫士从大门进来站到各处,这是巡抚亲卫,一时间这偌大的地方变得鸦雀无声,森严而有威仪。

  “御上亲封巡抚达州等处地方赞理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杨巡抚,驾临!”

  只见近侍簇拥着一个身穿朝廷二品文官绯袍,戴七梁冠五十岁左右男子,走上高台,在主位上落座。

  “恭迎巡抚大人!”众人见礼。

  “免礼,众位,快请落座。”杨恒山看着视下一众年轻人,笑道。

  赵芳龄回到监考官的座位,示意俞有地在旁边末席落座。

  “您就是孙山啊,我是倒数第二。”俞有地刚刚坐下,旁边一个年轻带笑的声音传来。

  “我叫杨钊,还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青年抬了抬手,道。

  “在下白山县,俞有地。”

  “幸会幸会!”

  又听他玩世不恭说:“这鹿鸣宴,当真无趣得很。”

  这什么话?俞有地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跟着众人起身合唱《诗经》中《鹿鸣》篇。

  唱毕,杨巡抚训话,勉励大家勤学苦读,知行合一,将来能为朝廷分忧,为一方造福。

  接着入席用膳,每桌都一盘鹿肉做的美食,俞有地谨记规矩,不说话只听。

  “俞兄,不知道白水县有什么美食?”杨钊端着酒杯回来,又坐在俞有地身边,问道。

  看到他眼里的戏侃,年轻的公子哥,年轻气盛都不喜欢听假话,他要是敢奉承更会被人瞧不起!

  俞有地鼓起勇气说:“俞某以为所谓美食,旨在食之悦己,己乐而愿意食之。不知道,杨兄赞同否?”

  “说。”杨钊皱眉,不喜欢这文绉绉样子。

  “家母自制一辣椒酱油汪

  豆腐,鲜香而味美,是美食也。”

  “俞兄可带了酱来?”杨钊立刻来了兴趣,农家辣椒酱是有好味道。

  “带了。”

  “多谢,等宴席散了,某跟你去尝尝。”

  俞有地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把杨钊领回客栈的,麻辣豆腐自然不能假手他人,定要做出在家时一样的好味道。

  俞有地借了客栈的锅,先蒸米饭。

  等米饭马上要熟,蒸豆腐过凉水改菱形块,下重油炒辣椒酱,放葱姜炒香,下豆腐,加少许开水炖豆腐,待豆腐颤巍巍红亮亮出锅前淋面水,放明油,铲入预热好的盆中,最后放上花椒粉,葱花点缀。

  “杨兄,快来,端米饭!”俞有地端着一盆豆腐回房,再去拿碗筷米饭。

  “别说话,豆腐要趁热吃,快尝尝!”双方坐定,俞有地催道。

  热辣滚烫,麻辣咸香鲜!好吃,杨钊明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这豆腐太香,滚烫烫好吃的忍不住。

  “是美食。今儿,多谢俞兄盛情款待!”一连吃了三碗饭,杨钊放下筷子,笑道。

  “你客气了!”

  俞有钱卖了绒花,卷着钱连夜和俞有地坐邓家的船回家。

  五天后下午两兄弟蔫巴巴船上下来,一路跑到家。

  “阿娘,十二套绒花,你猜我卖了多少钱?”俞有钱一进门,见着马三面就笑着让猜,引得俞梅俞荷李二娘赵娟出来看。

  “卖了多少?”好的绒花她们一朵卖500文左右,省城肯定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