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第290章

作者:云霓 标签: 古代言情

忽然想起一件事,婉宁低声道:“在福建的时候,二爷可在邓嗣昌的庄子上查到了一些马匹和刀剑?”

崔奕廷清亮的目光望过去,然后摇头,“没有,怎么会这样问?”

婉宁就将孙二小姐的话说了。

崔奕廷微微思量,“邓嗣昌不过是个勋贵,要说他谋反,并没有那个本事,除非……”

除非是靠着某个藩王。

崔奕廷微微掀起了眉角。

婉宁很想知道,他想到了什么。

“说起闽浙的势家和勋贵,我倒是想起一个人。”

两个人对视一眼,婉宁心里立即就有了答案,“那个人不是被关在西门外吗?”

崔奕廷道:“先帝在的时候,端王在闽浙领兵立过军功,回京之后上了让沿海村民迁移的奏折。”

所以海商猖獗有端王的功劳。

仔细想一想,张戚程也是在闽浙一带立过战功,这些人原本都是在闽浙被提携起来的。

崔奕廷道:“如今皇上要整治闽浙贪墨官员,如果他们有这样的算计,如今也遮掩不住。”

……

“这根本就是挖了坑让我们跳进去。”淇国侯脸色铁青地望着张戚程,“说是开海禁,其实是派人在福建清丈土地。我们还将精神都放在海禁上,如今可是被打个措手不及。”

听说崔奕廷纵着妻室在福建明目张胆的大收茶叶。又结交海盗王卢江,他们还以为握住了崔奕廷的短处。

其实,根本就是崔奕廷放出来引他们上钩的。

着实可恨。

从邓俊堂出事到如今,一连串的打击不停地落在他身上,张戚程只觉得胸口有一把刀戳在那里,让他喘不过气又撕心裂肺地疼痛。

闽浙多少年的基业,就这样要功亏一篑。

没有了闽浙的官员,少了勋贵的支持。他的大事就再也没有实现的一天。

张戚程的头发都竖立起来。

“内阁、都察院都不敢再说话,那些御史言官都因为海禁在宫门外跪过了,如今也不好再上奏折。”

他们将气力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如今就等着让人随便摆布。

送走了淇国侯,张戚程站在院子里,怔怔地看着天空。

多少年的努力,就这样完了。

完了。

张戚程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耳边传来惊呼的声音。

张家一片慌乱,张戚程的病又重了几分,满屋子都是他不停歇的咳嗽声。

朝廷上下如今是一片哗然。京里的市集却依旧热闹着,大量海上来的番货让人挤破脑袋都想要买到手。

这样的繁华背后,却藏着那般的谋算。

张传凌皱着眉头。听身边的小厮禀告,“公爵爷已经病倒了,夫人让爷回去。”

他此时回去又有什么用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想要挽回已经是万万不能,他早就提醒父亲如今要休养生息,父亲对崔奕廷早就红了眼,顾不得其他。

这样怎么能成大事。

张传凌不置可否,问向随从。“崔家有什么动静?”

随从道:“这些日子崔二奶奶让人买了些东西回去。”

张传凌道:“番货?”这时候还能像寻常一样买卖东西,仿佛个没事人般。也难怪父亲要上当。

随从点点头。

崔家二奶奶,这个称呼已经在他耳边变了几次。从姚家丫头、姚七小姐、姚婉宁到那个贱人、崔二奶奶。

不管是父亲还是姐姐,从前对崔二奶奶是毫不在意,现如今却是恨之入骨,这也是种本事。

这样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在这时候买些不打紧的东西。

张传凌吩咐,“都买了什么,也给我买些送过来。”

随从应了一声,过了好久才将两样东西摆在他眼前,“好不容易买到,剩下的都被崔家买走了。”

张传凌抬眼看过去,一朵脸盆般大小的花和包裹着绿叶的东西。

“这是什么?”

“听说是,”随从仔细想了想才道,“玉蜀黍和……西番葵……那玉蜀黍听说可以吃,那西番葵就是摆着的花也没什么用处。”

既然没有什么用处,崔二奶奶为什么买这样的东西。

想要借着崔二奶奶揣摩崔奕廷,他现在却发现,根本行不通,这两个人脑子里想的事旁人别想挖出半分。

张传凌回到张家,张夫人已经哭红了眼睛,见到儿子又掉下眼泪,“你父亲的病可如何是好,再这样下去,人只怕就要折腾垮了。”

病了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张传凌吩咐管事,“父亲病倒需要静养,从今天开始,不管谁上门来,一律不见。”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 走失

婉宁让人将马车赶到庄子上,马车刚停下来,贺大年就上来道:“都种好了。”

婉宁点点头,带着童妈妈几个过去看。

田地里有几个人在忙碌,穿着青色的衣衫,在看地里长着的秧苗,卷着袖子站在田埂上。

婉宁向前走了两步,那人就转过脸来,一双眼眸神采奕奕,嘴唇微微扬起露出几分的傲气,脸上的几分硬朗在见到她时却变成了柔和的笑容,就连身上那平平常常的青衫也仿佛变得不一般起来。

“婉宁,”崔奕廷指了指前面的一片田地,“还真的改成水田了。”

品诗论画的贵公子,也能到庄子上来,看她捣鼓这些东西。

种稻田不是她的突发奇想,是在福建时看到稻种的时候就想到的,她看了不少的地方志,粮食产量大相径庭,有些地方已经用外来的稻种,粮食产量就高许多。

王卢江从海上带回来不少的水稻,如果真的有好的稻种为何不用,据他所知,从古到今的高产稻种都是这样一代代地更替才有的,从福建到京城,大片大片荒种的土地,如果都种上农物又该是什么模样。

“我想着在那边种下玉蜀黍。”

崔奕廷手上沾了不少的泥土,立即就有下人端了水过来,崔奕廷利落的洗了手和婉宁一起去看田地。

因为海禁,玉蜀黍虽然早就传到过闽浙,有人敢吃却从来没有人敢种。

婉宁笑着道:“等到开了海禁,就可以四处种玉蜀黍了。”

明明是才见到这东西,却仿佛很了解它的习性似的。

何英不明白不过就是种点东西,二爷和二奶奶为什么这样高兴。

庄子上的庄头和管事眉开眼笑也就罢了,二奶奶这样的女眷不该喜欢的是花花草草吗?

何英看了一眼陈宝。

陈宝眼睛盯着二爷手里那一穗麦穗。听说将来能结更多的粮食,他的肚子也跟着咕咕叫起来。

庄子上多种些粮食也有好处,至少不用勒着肚子吃饭了。

陈宝想到这里。嘿嘿地笑起来,笑完了。还不停地跟何英挤眉弄眼,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还是二奶奶好,有了二奶奶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庄头慢慢地说,如何照应新播的麦子,婉宁听得兴起,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等她回过神来。旁边传来崔奕廷温和的声音,“你喜欢这些东西,不如我自请去江南做农官。”

轻轻的声音从她耳边传来,细细痒痒的,婉宁抬起头,阳光在崔奕廷脸上镀了一层金黄色。

“好啊,”婉宁笑道,“管修田圩,开塞河道,救治江南水患。也够你忙的。”

在庄子上呆了小半天,回到崔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婉宁下了马车,崔奕廷就在车外等着她。两个人一起进了内院,去给崔夫人请了安就说着话去了园子里。

园子里的花几乎都开了,闻起来有淡淡的香气,婉宁想要看会儿花,又怕再过敏,就将帕子半贴在脸上。

帕子刚刚在眼前展开,就被一只修长的手接过去。

微风徐徐吹来,帕子不时地蹭着她的脸颊,夕阳西下看着满院子绿意盎然。婉宁自然而然地靠在崔奕廷的怀里。

看着她松亸的发髻,脸上灿若霞光。雪白的耳珠上随随便便缀了两只碧玉坠子却是那般的漂亮,他的心豁然就像被撞了一下。

“婉宁。”崔奕廷低头喊她。

正要说话。转过头却瞧见假山石后露出了一片宝蓝色衣袂。

婉宁没有听到崔奕廷下文,倒让他搂住腰身,轻声道:“我们回去说话。”

……

吃过晚饭,崔奕廷去书房里看公文,何英早就等在那里。

崔奕廷道:“是谁?”

何英抿了抿嘴唇,“能去园子里又穿了宝蓝色长袍的,也就只有四爷。”

崔奕征?

既然进了园子,为什么会藏在假山石后偷看,崔奕廷不由地皱起眉头。

何英低声道:“兴许,是怕扰了二爷和二奶奶说话,所以就没出来。”

假山石后面连着长廊,如果是这样走开也就是了,到底抱着什么心思让崔奕征一直站在那里偷看,虽然是他的亲弟弟,却让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话音刚落,管事来禀告,“工部尚书和户部郎中来了。”

等了一天一夜的工部尚书被请进书房,看到崔奕廷,客气了几句话,工部尚书立即放低了身段,“这件事还要依仗崔大人。”

崔奕廷官职不如他高,可如今却不是论官职的时候。

户部郎中也上前道:“崔大人,这次你可要帮帮忙,否则我这差事是办不好了。”

闽浙出了这么大的事,如今看到崔奕廷就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大家都在打听崔奕廷的喜好,更有人想要送几个漂亮的调习好的姬妾过来。

他是不可能用这样的昏招,想想那位崔二奶奶的手段,万一弄个不好被记恨上,他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