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行
“程家的孩子自然他们做主,不管咱们的事。”周六郎说道,摆摆手。
“是,老爷也是这般说的。”妇人含笑说道。
半芹在周六郎身后想要说话又不敢,秦郎君则一直安静的捣花,似乎没听到他们的对话。
“还有一事。”妇人要转身,又停下,拿出一个本子,“半芹,这是那边人捎过来,说是给你的。”
半芹啊了声,起身连鞋子也不穿就下来接过,一眼看到,身子发抖眼泪也在忍不住涌出来。
她这异样让大家都看过来,连那位捣花的秦郎君也抬头看了一眼。
“娘子…娘子…”半芹哽咽出声,抓着本子跪坐在地上不能自制。
“是那傻子给的?”周六郎问道,“是什么?”
“是奴婢记下的和娘子一路行来事的本子。”半芹哭道。
周六郎哦了声不理会了,秦郎君则若有所思。
“娘子,可有话给我说?”半芹哭着抬头问那仆妇。
秦郎君皱了皱眉,看了眼这半芹丫头。
妇人摇摇头。
“你下去吧。”周六郎说道。
仆妇应声是转身,走了几步又站住,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有一事…”她转过身迟疑道。
“说。”周六郎道。
“那娘子的身边新添的丫头,也叫半芹。”妇人说道。
半芹愕然抬头,脸上眼泪纵横,怔了一刻伏地嚎啕大哭。
娘子,到底是记得这个名字的吧,她心里一定是念着自己的!
周六郎将她们都赶下去了,耳朵里才算清净一些。
“最烦这些女人哭哭啼啼的。”他说道,说完看这边秦郎君,不捣花了,若有所思,“把你哭闹的都走神了?”
秦郎君回过神笑了笑,放下手里的药杵。
“六郎。”他开口说道,“你在周家,是先见了你那傻子妹妹,才见这丫头的吧?”
“没有,我见她做什么。”周六郎说道,长袖一甩坐直身子,“一进门就见这丫头演的一场好戏,将程家的人说的一愣一愣的,真是好玩,更好的是她竟然知晓我的来意,撺掇教那傻子黑了程家那群人一把。”
他说到这里哈哈大笑,畅怀惬意。
“要不然,我还要在周家多呆一日浪费时间呢,真是痛快顺畅。”他说道。
“你没见那傻子?”秦郎君问道,皱眉。
“怎么?有何不妥?”周六郎问道。
“我觉得有些不对,但又说不上来。”秦郎君说道,斜倚而坐看着满院的菊花,“那边给这半芹捎过来的本子……”
周六郎等了半日,等来这一句话不由嗨了声。
“那是她的东西,程家不要扔回来也是正常的。”他说道。
“是啊,又给新的丫头也起了名字,还叫这个名字。”秦郎君说道。
“程家的人哄那傻子不闹的而已。”周六郎说道,“你就想着这些芝麻绿豆的事,真无聊。”
秦郎君笑了不以为意。
“如果真是那程家人的无心之举倒罢了。”他说道,“如果是那傻子的意思,那…”
“傻子?那如何?”周六郎问道。
“那这傻子,可真是个很小气很记仇的人。”秦郎君慢慢的抚着手说道。
周六郎看着他一刻,仰头哈哈笑了。
“那说不定那丫头在程家人面前说的话做的事也是这傻子教的。”他收了笑肃容说道。
秦郎君点点头。
“也说不定。”他看着周六郎说道。
周六郎再次拍膝大笑。
“桑子,也说不定我是个傻子呢!”他大笑道。
周家的院子几进深,笑声隔了又隔传不到门外。
门外的小厮正洒扫街面,一队马车急促而来,看到为首的差役开道,依仗威严,周家的小厮知道这是官宦人家,而且还身份不低的官家,便忙让开了。
“这是谁啊?”
大家互相议论,京城中最灵通的就是消息,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新任吏部相公大人陈绍。
这位少年神童,成年及第进士,内阁以及地方都曾任职历练多年的江南名士,在为母守孝三年后终于在天子期盼中重新入仕了,且直接获任六部之首,掌管官员升迁任免的吏部尚书。
陈相公大人离京三年,曾经的宅院虽然有人看守,但久不住人还是显得有些破败,当然,想要提前给修葺房子的人几乎能从家门排到城门口,但一向清正廉明的陈相公自然不会如此做。
就连来迎接的人街面上都没有,一辆简单的马车,几个随行的老仆,打发走了官府的差役,陈相公门前就如同小门小户一般不起眼。
“父亲。”年约四十五左右的陈相公亲自从车上扶下一个老者。
“爹爹。”老者身后钻出一个女童,笑吟吟的喊道,“丹娘要去街上玩!”
陈相公含笑先把女童抱下交给仆妇,自己再搀扶父亲。
老者的面容有些憔悴,可见这路途奔波的确有些吃不消。
他慢慢的走上台阶,忽地停下脚,身子僵了下。
“父亲?”陈相公担心的问道。
老者站立不动一刻身子松弛下来。
“这腰有些痛,活动一下就好了。”他说道。
“让父亲奔波劳累了,儿不孝。”陈相公面带惭愧说道。
老者没说话,一只手在身后重重的揉了揉。
最近一阵一阵的麻痛越来越频繁了,是坐车时间太长的缘故吧,总算到家了,好好歇歇,这把老骨头可不敢有事,三年为母守孝已经耽搁了儿子前程,如果自己再出事,那儿子这辈子的再进一步的希望就彻底没了。
老丈,你的病要尽快治。
耳边似乎闪过一个声音。
让老者迈步的腿略停了下。
“父亲?”陈相公忧心的问道,“不如请个大夫来瞧瞧。”
老者迟疑一刻,点了点头,迈进门内。
第一章 玄妙
更新时间2013-12-25 7:55:05 字数:2159
七月半,江州进入秋季多雨期,雨已经有些凉,江州城外的玄妙山笼罩在雨中,越发显得苍翠,掩映着山下两个道观若隐若现。
如其他地方一样,有山则有仙,玄妙山有玄妙观,但说道玄妙观却有大小之分。
大玄妙观位于山脚,始建于晋时,有两门三殿,并一个戏台,小玄妙观位于山腰,依山而建,只有山门一殿,狭小却风景甚好。
相同的是两个道观都是坤道,大玄妙观一位观主仙姑带着五个女徒,小玄妙观原本只有一个观主仙姑,但前几年收养了两个孤女做小童。
玄妙山虽然秀丽,但还算不上名山胜景,按理说在这种地方,一个道观就足以,偏却有两个道观,香火可想而知,尤其是有一个道观的名声还不佳。
一个矮胖粗黑的妇人冲进山门,看到一个正从廊下走过的仙姑,就如同见了仇人般眼红。
“不要脸的小秃驴,我打…”妇人喊道冲过来。
那仙姑却面色平静,显然已经司空见惯。
“善人,我们这里是大玄妙观。”她施礼说道。“您要找的是否是小玄妙观?”
就要砸到仙姑头上的拳头停下来,妇人气喘吁吁的瞪眼一刻。
“反正你们都没一个好东西!”她最终说道,转身奔出去了。
仙姑看着妇人的背影无奈的苦笑,厅堂里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仙姑,她忙上前施礼。
“观主。”她说道。
观主点点头。
“观主,任那小玄妙观的胡闹,我们的名声也要败尽了。”仙姑苦笑道。
观主叹口气。
“又能奈如何?那是程家的供养观,不依仗香火而生,再说,又有程家撑腰,奈何奈何。”她说道,站在廊下看向半山的方向,“只是可惜了那好地方。”
空中一道滚雷滑过,吓得道姑掩耳。
“最近的雷越发的多了。”她说道。
“哪一年不是如此。”观主含笑说道,她说罢转身进去了。
那道姑再次看了眼半山露出的半边道观。
“年年如此,怎么雷不劈了它去?”她嘀咕一句。
“这地方是高祖父当年安置的,为妻子祈福,请了青城山的仙姑来坐镇,果然是万事顺遂。”丫头说道,“比那山下的大玄妙观还要灵验,所以倒忘了本名,只称呼为小玄妙观。”
夹着雨丝的风有些凉,她伸手将窗户拉上,被风吹的云卷云舒般的鸦青帷幔安静下来,其后的人影清晰的透露出来。
丫头掀起帷幔走过去,看着安静看书的程娇娘一如既往,一面看书,一只手在凭几上慢慢的划动。
也不能说一日既往,跟既往相比,娘子写字的手动作流畅了很多。
一行字写完,程娇娘停下手。
“如今坐镇的不是青城山的仙姑了吧?”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