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今天登基了吗 第94章

作者:布丁奶昔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基建 网游竞技

  镇子里的生活规律,吃得营养加上早睡早起,头发长得都快,她原本到肩膀的头发已经长到腰部,作为没有吹风机的古代,马上又进入寒冷的冬季,等头发干就太麻烦而且冷了。

  她想到这里随手叫住旁边的官差,让他帮忙把自己的头发剪短,她在脖子这比划一下,“到这里。”

  官差稍稍犹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既然是黎大人说的,官差便不再犹豫,帮大人将头发剪短。

  感受过长的发丝飘落,黎默言一阵放松,这样以后洗头发就轻松多了,就选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洗了之后在外面走两圈,头发基本就能干。

  黎默言将剪刀放回桌子,走出门前往自家木屋不远处的后山,准备将那块翡翠精气融入方解石的矿洞中。

  一接触的岩壁,翡翠精气就如水一般融入岩壁之中,很难想象刚才被她拿在手中时,这是一块坚固如石的硬物。

  她的手指在精气融入的地方摸了摸,并没有磨出什么不同,余光中有什么绚丽的东西在闪烁,她扭头看去,才发现原本深色的岩壁上,多出一块块质地净透,和石头完全不同的宝石。

  这些翡翠原石颜色有绿有红,还有少数的白色黄色与黑色,甚至还有紫色,不过大部分是绿色居多。

  原来翡翠还有这么多颜色吗,她还以为只有绿色和红的。

  黎默言从采石场那边抽来两队人,在这里挖翡翠,使用的工具也是妖兽的爪子和牙齿,等铁矿数量跟上,再慢慢换成铁镐。

  镇子内虽然有翡翠,不过没有玉雕师父,这些原石暂时无法做成首饰,那正好拿去乐坊镶嵌在音贝边上,虽然现在二级的乐坊还建不出来,可现有的材料,还是能慢慢往上装的。

  反正放着也是放着,装上也许就能有不一样的效果呢。

  太清乐坊的图纸上,装在音贝旁边的翡翠成圆形,约鸽蛋大小,围着音贝高低跳跃,翠绿配上浅红音贝的撞色,倒是非常漂亮,瞧着赏心悦目。

  虽然她没有玉雕师父,但是有蜥光啊,它切石砖都轻而易举,切个翡翠原石自然不在话下,没用多久一枚枚鸽蛋翡翠就被掏出来,在木蓉精巧的手下,被镶嵌在高台的墙壁上。

  镇民很快发现歌姬表演的高台多出来的变化,他们对着翡翠研究许久。

  “好漂亮的颜色,这么通透,莫不是翡翠?”

  “你怕不是傻的,翡翠就这样镶在外头?我看呐,这是妖兽身上的东西,和旁边那个大贝一样。”

  “你们猜那么多干啥,搞不好这就是一块好看点的石头呢。”

  大家都是从观赏的角度出发,看了一会热闹,稀奇劲过去,就不再关注木墙,转而去看高台上翩翩走出的歌姬,这次她们却没走到舞台正中,只是在高台左前角坐下,手搭在乐器上。

  “听说村子最近有个戏班加入,今日排的是四郎探母?”

  “啥村子啊,镇!现在已经是星光镇。”

  “对对,瞧我这嘴,说习惯给忘了。”

  那人急忙拍拍自己的嘴巴,星光村升到星光镇,这可是这两天大伙最高兴的事,不光叫着好听,他们从村民变为镇民,跟着与有荣焉,黎大人还给了切实的好处。

  每个人都领到两枚碧根果,虽然东西不多,却寓意着好事成双,算是一个彩头,而且短短时间里,黎大人带着他们就从村到镇,那升级成城还会远吗?

  想到这,大家都是喜气洋洋,“以前说起谁家城里有亲戚,那叫一个羡慕,觉得他家了不得,现在好啦,不用亲戚在府城,以后咱们自个就能住在城里。”

  “可不是,以前都是我羡慕别人,以后就该别人来羡慕我,找我拉关系。”

  他们说话间,有画着彩脸的人鱼贯走上高台,抬起手亮了个相,不由激动开口,“来了来了。”

  “哎呀,咱来得有些晚,这也太靠外,怕听不清啊。”

  “谁能想到今日有这么多人。”

  “将就着听吧,下次早点来就是。”

  三人小声抱怨着,突然清晰到仿佛贴着耳朵的戏曲响起,三人一怔,下意识确认自己的位置,确实是最外沿没错,接着就是不敢相信地揉耳朵,台上戏子唱功深厚,即使离得远看不清人脸,可戏腔中的感情很充沛,急促的曲调,一下就让他们感受到台上那位四郎的焦躁与愁绪。

  三人下意识收声,侧耳倾听戏曲,原本皱起的眉头松开,嘴角也不自觉含笑,边听还边抚掌,将近半个时辰的戏剧听完,他们还觉意犹未尽,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这是有铁匠铺后大人做的,早上卯时,中午末时以及傍晚酉时都会鸣钟,提醒大家时间。

  “竟过去那么久吗?”

  “唱得真好啊。”

  “诶你们说,四郎最后能不能见到他的老母?”

  “还是不见了,要是老太君知道自家四儿当了敌国驸马,怕是要难过一番。”

  他们正说着,就有小厮拿着铁锣来讨赏钱,三人没多少犹豫,就从怀里摸出一枚铜板,丢入那铁锣内,毕竟人家唱得是真的好。

  这三人当中就有周德旺,他虽然驻在蜂山收蜜,但大人将原本周家村的人都调到蜂山,几人一轮班,让他也能有休憩日,才得以来乐坊听戏。

  他不由感慨,“我走南闯北那么多年,戏曲也听过不少,唯独今日唱得最好。”

  另外两人闻言疑道,“虽然好是好,可没到这种程度吧?”

  “远的不说,以前县城的小凤仙和成家班,我看不比这差,老弟啊,你听的曲子有点少。”

  周德旺被讥嘲也不恼,“小凤仙和成家班是不差,可想听他们的曲子,一张票就要二十文,想要前排楼上的座次起码要五两银子,又有多少人能听得起呢。”

  听到他这样说,其余人沉默了,这二十文还是最外面,连个椅子都没有的站票,离戏台远不说,附近还人多嘴杂,有时连戏子的声音都听不到,即使能听到,也很模糊,连唱得啥都不知道,一场看下来讲了什么故事都不知道,观看效果确实大打折扣。

  于是两人由衷道,“你说的有理。”

  周德旺对此他们的话不算意外,此刻从戏曲的情感中脱离出来,他想到一事,“乐坊我也来过几次,之前虽然有音贝,可离得太远,曲子还是会受到影响,可今日是怎么回事,那戏清晰得就如在耳边。”

  “你也发现了?我还以为是自己遇到奇事,长出一双顺风耳呢。”

  “是不是那个?”说话的人一指墙上镶嵌的翡翠,“昨日还没有的。”

  周德旺一拍大腿,“还真是。”

  “之前我还和人猜这是什么,看现在这样子,应该是妖兽身上之物。”

  周德旺听到这,内心不由充满感慨,以前他养蜂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听到妖兽二字,这代表着要死人,在妖兽恐怖的力量和无解的能力面前,人实在是太过渺小,哪会像现在这样,听到妖兽脑子里第一个反应竟是它们的肉好不好吃,身上那些有特殊能力的部位,能不能被大人利用起来,造福他们这些人。

  发现自己身上的种种变化,周德旺真情实感开口,“黎大人真是了不起。”

  其余两人的心路历程也差不多,竟听懂周德旺这八竿子打不着的话,纷纷用力点头。

  一群人对着翡翠赞叹时,黎默言正在发愁。

  今日早上起来,她只觉冷得手脚都不是自己的,走路都很僵硬,人硬硬的好像死了三天。

  虽然太阳出来后,气温很快升高,到中午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打着短袖,在太阳底下干活,可今天这种低温,是一个糟糕的讯号。

  黎默言想到这里忍不住抓了一把头发,即使明知道冬日即将来临,可她过冬的物资还没储存够。

  没有办法,领地发展太快,人也太多,想要囤够一万多人的物资,需要大量的时间,可留给她的只有短短两个月,实在是太短了。

  她在心中盘镇子现有的御寒物资,首先是玉棉树。

  诚然这棵树产出的玉棉品质好,触感佳,人穿上很舒服,可玉棉树的产量实在是太少太少。

  即使那棵奇树在肥料不断地催肥下,树冠展开足足有三百平,花开花落也从来没停息过,可对于一万多人,这点产量就完全不够看。

  而且村民不光需要棉衣,棉被、身下的垫被、棉鞋以及棉袜都需要玉棉,一个人起码要十斤玉棉才能度过冬天,就当是一万人来说,那就是十万斤玉棉,而玉棉树每日的产量才百斤,十万斤足足要生产一千天,到时候人都冻硬了。

  黎默言光是想到这件事,心中就十分焦躁,面对如此巨大的缺口,她口干舌燥,感觉张开嘴,就能直接喷出火来。

  问题太严峻了。

  即使把官差猎杀的妖兽皮毛,以及从草原那边收过来的羊毛都算上,对于一万多人而言还是杯水车薪,眼见着距离彻底入冬,到最寒冷的时候没多少天了,按照黄老五的说法,距离彻底降温只有二十日。

  二十日啊,要在这二十日里,弄到足够能让镇民安全过冬的衣物,简直比登天还难。

  黎默言想到这,忍不住举起水囊大大灌了一口水,冰凉的水从食道一路流入胃,勉强驱散身体中燃烧的焦躁,她定定神,让自己不要急,任何事只要一急,肯定要坏事。

  对于这样的情况,她不是没有准备。

  首先是草原的牧民,她已经托包部落联系其他部族,从他们那收取羊毛,草原如此辽阔,生活在其中的部族很多,想来能收到数量不少的羊毛,她得多种些红薯,到时候去换羊毛。

  其次之前从草原回来,吴崇明没跟着一起,他带着五辆空车与官差,继续往草原深处去,如果能遇到部族就换羊毛,要是没遇到,就用这次赚到的钱,前往草原外的府城去购买御寒的棉花,或者其他物资。

  万一吴崇明失败,依旧没能带回有用的物资,那她就会去联系雷安虎,不,还是不等吴崇明回来,她现在就联系雷安虎吧。

  于是黎默言招来一个官差,让对方去奇山县城。

  最坏的情况是雷安虎那边也失败了,大不了就靠烧柴硬度过这个冬天。

  星光镇的地理位置靠南,即使入冬也不会很冷,黄老五也说他们这鲜少下雪,他活到这把年纪,一共也就见过三次雪,而且是薄薄一层,连干草都遮不住。

  这样一来,冬日白天的温度也不会很冷,而且干活时会浑身发热,镇子基本上都是体力劳动,这样一想白日就算穿得单薄些,也不是问题,重点是寒夜。

  得多做一些铁盆,入夜之后在盆里点燃木炭,人多挤在一起应当能平安度过,对了,之后要是这样做,一定要提醒村民给窗户留条缝,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这样讲思绪梳理一遍后,黎默言焦虑的心情缓解不少,看啊,她有这么多过冬的办法,哪怕是最坏的结果烧炭,也不是大问题,镇子其他不多,但木头最多,加上之前做木屋累积下来的边角料,用来烧三个月应该没有问题。

  事情思考到这,接下来要做什么就很清晰了。

  能购入御寒物资的渠道,她都已经派人在尝试,剩下的就是制作木炭。

  虽然不知道原理,但木炭反而要比木头耐烧,而且最重要的是木炭没有烟,适合放在木屋里用,否则烧木柴冒出的烟能将屋子埋了,影响睡眠事小,这种烟也是有害的,不可多吸。

  去外面开阔地方烧木柴,倒是不用怕烟,可前后左右没有木墙挡风,那就太冷了,想要感到暖和,恐怕需要点燃更大的火堆才行,所以还是用碳更好。

  只是怎么制作木炭她不懂,但镇民里面肯定有人懂,于是顾典被找了过来。

  这是一个干瘦的小老头,肤色黝黑,小老儿见到她结巴开口,“顾、顾典见过大人,我、我会制炭。”

  黎默言见他紧张便说,“老丈真是厉害,镇子那么多人,只有你会制炭,我也要仰仗老丈。”

  顾典说到自己谋生的手艺,顿时变得自信许多,嘴上却很谦虚,“不敢不敢,只是小手艺,镇子能人辈出,和他们没办法比。”

  说到这,他又唏嘘,“从我还是垂髫小儿开始制炭,眨眼就过去五十多年。”

  “熟能生巧,”黎默言抱拳,“这次就全仰仗老丈了。”

  顾典立刻跳起来,“大人快起,真是折煞我也。”

  两人又聊上几句,顾典的紧张彻底被缓和,黎默言就提起制炭的事。

  “首先要挖出一个碳窑。”顾典侃侃而谈,他带着大人在镇子里闲逛,很快来到后山附近,在山脚某处站定不动,指着一处凸起的土堆,“此处就很不错。”

  黎默言跟着看去,发现这是条只有一米高的突出土石,顾典拿起带来的锄头,就对着土石开挖,随着泥土石块不断被刨出,一个半人高的土洞逐渐成型。

  大概是刚才被夸奖的缘故,顾典此刻谈兴很高,一边做一边告诉黎默言原因,“这就是等会用来烧制碳的土窑,除这个大洞外,旁边还有挖两个小洞,顶上还要再开一个。”

  黎默言一下就猜到它们的用处,“是为了通风。”

  顾典竖起大拇指,“聪慧。*”

  他说话间,已经开始掏起旁边的小洞,黎默言算了算小洞到大洞的距离,在另外一边同样的地方,也开始挖洞,帮顾典省些力气。

  顾典挖出来的洞是拐弯的,为了通到旁边的大洞,黎默言自然也要这么挖,“这洞连的地方是靠前还是靠后?”

  “靠后,要深点才中。”

  顾典用锄头打通最后一点土,然后过来看黎默言挖的,左右打量一圈,没啥需要修改的,就又给黎大人竖起大拇指,“比我那愚笨的儿子做得好,他头次挖洞时,直直往深挖,真是一根筋。”

  黎默言见老人嘴上说得毫不留情,面上却满脸怀念,瞧着有些悲伤,想来他的儿子可能已经不在,她有心安慰几句,却见老人背过身,偷偷擦着眼睛,便体贴当做没有看见,去找来一块大石头,准备用来封住大洞的洞口。

  这么大的石头她搬不动,还是十二号帮忙驼回来。

  放在炭窑洞口试了试,刚好能堵住洞口,就先放到一旁备用,其他人已经将木头取来,往窑洞里面放,虽然没挖多深,却十分能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