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 第194章

作者:暮予 标签: 幻想空间 爽文 轻松 现代言情

  都知道于谨脾气好,他们这才敢逗趣两句,果然,随后于谨就笑了出来。

  “行了行了,真有事,解释起来有点麻烦,等到了地方再说。”他道,“好事。”

  丛澜挠挠耳朵,不太懂还能有什么好事。

  ·

  丛澜都快要忘记,张简方在两年前跟一所院校开展的科研项目合作了。

  这两个赛季,初晓山作为跟队的编外人员,跟着丛澜去往了不少赛事现场,也收集到了许多他们想要的数据。

  除了丛澜,这个项目组还关注了另外的三组选手,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一位运动员是全赛季跟踪。

  至于另外的国家队员,则是随机的选择性赛事跟踪。

  之所以女单选丛澜,是因为她太具备代表性了。

  丛澜:“所以,我们要测数据?”

  她看着前方那个被包裹起来的小屋子,又看了看周围的高科技装备。

  初晓山:“对!一些更精确的数据,你现有的。”

  小屋的门打开,里面是一百多个摄像头,在狭窄的空间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

  丛澜:“对密恐一点都不友好,幸亏我不是。”

  她关上了门。

  初晓山笑了起来。

  丛澜比划了一下:“这个空间不够的,跳跃做不起来,而且陆地上的数据,对于冰上没有那么大的参考性。”

  初晓山解释:“陆地训练与冰上训练的数据都要测,不是只测这一个就完事儿。”

  丛澜“哦”了一声。

  褚晓彤瞪大眼睛,走过来:“哇——我们要用到这么高科技的玩意儿吗?”

  初晓山被“玩意儿”这个词噎了一下,随即无奈点头:“是,就这玩意儿。”

  第一批的选手们都在这里了,教授他们在跟张简方等人对接,项目的科普则交给了初晓山这些学生。

  之前张简方选择跟初晓山的导师合作,不惜花费大价钱支持这个科研项目,就是因为他导师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伤害防护等等与人体科学、训练相关的领域有过一定的研究成果。

  钱少嘛,得花在刀刃上。

  跟队的学生不只是初晓山一人,来回轮班调换,总的算下来得有二十多个,这个项目也不是只他导师参与的,还有其他专业的教授。

  初晓山科普小课堂开课啦!

  他对着几个年岁比自己小,见识却不比自己少的国际级运动健将们说道:“我们开展的科研项目,主要是为了明年的冬奥做准备。花滑这个竞技运动,你们比我更了解,动作上的细微差别,就能影响整个跳跃的质量。一个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失误,会导致这个跳跃失败。”

  于谨就曾经吐槽过,日常训练时,他们这些教练有用,但不是那么的有用。

  他们能看到选手的不足,也明白哪里有失误,可是,在指导上,更多时候却是“无效”的。

  起跳要怎么压住冰刀,用多少的力,还欠缺什么……这些,他们能说,却没办法说得精确到微小数据。

  哪怕是录制视频反复观看,也很难同一时间注意到了所有的方面,更何况他们训练时只是一遍过。

  初晓山:“我们在这两个赛季,采集了你们的图像信息,与总局那边的科研所进行了合作,组成了新的团队。”

  张简方没事就跑体育总局,也不是老要钱去的,他还办了很多的麻烦事儿。

  作为桥梁进行沟通,也是他的功能之一。

  这不,他就牵线成功了这个合作,扩大了项目团队,也顺便要到了更多的总局支援。

  ——后者也很重要。

  初晓山看向右侧:“丁教练为晓彤制定的3A训练方案,过程里也有我们的参与。”

  被点名的褚晓彤呆住:“哎?”

  这是什么?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已。

  丛澜与褚晓彤的训练、比赛图像被导入到电脑,运用辅助软件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的详细数据,并将这些提供了丁教练,帮助他更快、跟精确地掌握褚晓彤的实时技术水平,对其查漏补缺。

  也是因此,丁教练得以发现褚晓彤在训练时的问题,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纠正与改善。

  3A就是在这样漫长又复杂的过程里,被他一点点带出来的。

  褚晓彤只知道丁教练很费心,但她并不清楚后面的做法,不过她一直很感激教练。

  运动员的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数据便也是动态的,如何制定出最佳的策略,这让他们团队伤透了脑筋。

  丛澜:“怪不得有时候训练场周围会有几台摄像机。”

  首体那里时不时就冒出来,她还以为是谁在记录训练视频呢。

  初晓山:“对,我们干的。”

  褚晓彤显然也回忆起来了以前见过的场景。

  那时候,她还跟人好奇来着,因为没看到记者主持人什么的来采访,机器边上就是几个人在摆弄,好像只是录一下,就没然后了。

  结果她现在才知道,其实是有用的,而且一直在用。只不过是直接反馈给教练罢了。

  初晓山:“用肉眼去观察,或者用摄像机拍到的视频、图片来分析,终究是有不足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动作细节,才能针对性地进行纠偏。”

  丛澜的训练和她的技术动作,被于谨总结成为经验,分享给了国家队的其他人。

  而她的相关数据,以一种更为冰冷的模样,剖析在了众人面前,直白地叙述着她的姿态、呼吸、位置、速度等一切。

  简单来说,她的技术参数,是模型。

  有用,却又不具备普适性。

  初晓山叹气:“花滑的技术动作太复杂了。”

  做起来是真的麻烦。

  丛澜若有所思。

  所以,你们是在建立一种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吗?

  她想起了意念空间里自己的小人儿模型,那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在里面训练的时候,非人类教练能够实时掌握她的身体数据变化,给出不断更改的训练方案。

  她的辣子跳、菲利普跳之所以能够那么标准、变得更好,就是因为任何错误都逃不过非人类教练的“眼睛”。

  她甚至能将这些方案带出来,在现实里使用。

  虽然不会直接给于谨,但她要做更改的话,于谨并不会直接拒绝,而是先思考丛澜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想法,觉得有理,就会赞成她。

  不过至今,于谨都没发现有什么地方是不合理的。

  他对这事儿也很纳闷,跟张简方还聊过,总教练很激动,认为丛澜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员苗子。

  于谨直接无语。

  他把这话跟丛澜重复,当时丛澜的表情跟他一样,特别的不知所措。

  丛澜:误会了不是?

  她生怕于谨也有了这个念头,当即就解释,说她这是直觉,对其他人没什么用。

  好险算是掀过了这一篇。

  初晓山还在那边说着:“我们经过这两年的分析研究,与科技公司展开了合作,联系了运动测量团队,加上一些黑科技,助力明年的冬奥。”

  软件是找科技公司专门定制,整套装置也是花了大价钱配置的,张简方赌上了部里近一半的经费。

  初晓山看了眼时间,还有空,他就干脆跟大家介绍了一下这个地方。

  “这边是视频采集分系统,主要是进行运动视频拍摄,一会儿我们去那边上冰,这里建了冰场。”他道。

  怕这群运动员不理解,他好脾气地用最简单的说辞向大家科普着。

  丛澜边听边在这里溜达了一圈,脚步轻慢,与她往日风风火火很不相同。

  最后,她确定,张简方搞出来的这个东西,真的有点偏向她意念空间里的模型系统。

  很有意思。丛澜不由笑了起来。

  高科技辅助运动,这样一个想法能进入到花滑,未来,国家队一定会变得更好。

  ·

  孩子们在冰上测试,张简方跟着十几个人在场边看那个大块头机器里反馈的数据。

  赵安泊:“你看,这里就是去年到现在,丛澜的数据变化。”

  页面上出现了一个小人模型,旁边还有不少的动态图示。

  赵安泊:“她的技术水平稳定,采集上也特别方便,一周跳、两周跳、三周跳,戴上设备也不影响。而通过这些小的传感器,我们甚至能够得到她每一秒的呼吸情况。”

  他扭头:“这些参数,都有助于我们对她的技术动作进行精细量化的评估。”

  于谨点头:“对,我之前也是收到了资料,针对性地改进了丛澜的训练方案。另外,褚晓彤的3A,最典型。”

  他是跟着老丁一起秃头的,褚晓彤这个3A出得难,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努力。

  赵安泊调出来了褚晓彤的数据,上面的模型相对来说没有丛澜的那么精密。

  “她现在三周跳的数据还没传过来,传感器有点影响她的动作,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目前使用了十七个小型传感器,重量有二百多克,快抵得上一件不加钻的女单考斯滕重量了。

  这些额外的、不怎么均匀的重量,对于褚晓彤是累赘,她测算收集数据就没有丛澜那边顺利。

  但是没关系,多来几次,总是可以的。

  赵安泊:“中间没跳起来,错误、失误,也是我们需要的。”

  张简方点头:“明白。”

  他问:“测完队内所有运动员,要多久?”

  赵安泊算了算:“丛澜能一次上三十多个传感器,但其他人不行,得分批。至少半个月。”

  他歉意地道:“器械还是有点大。”

  这已经是他们能找到的最佳设备了。

  张简方没为难他们,示意:“行,先紧着一队来,结果尽快出。后面的二队三队,还有新纳入的小队员们,排在后面,他们不急。”

上一篇:可爱多一点

下一篇:刑警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