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睡觉能人
采访完成之后,冯玉田对着镜头说道:“我们大家知道,判定一个城市繁华与否是要看商业的,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韶市地下城的生活条件和商业条件都非常的优越,更是因为异能者帮助建设的交通网络使得市民们出行非常方便。”
这前面的采访其实都是在为之后的搬迁仪式进行铺垫——毕竟现在全国还有很多不怕死的人不肯搬迁,非要守着自己家房子住在地面上呢。
也没过多久,搬迁仪式就正式开始了。
其实韶市的居民们很早就已经开始搬家了,要将家里的家具还有其他的杂物先搬过去,甚至还有人请了装修工人将自己在地下的房子简单装修一下,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装修方案,政府这边都是同意的。
但为了仪式感,大家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还是纷纷推着行李箱来到了现场。
今天负责发言的依然是之前的刘市长。
他先是感谢了一通为了地下城而进行公益捐赠的企业,政府建设地下城投入很多,但是当地的一些爱心企业也是捐赠了不少物资的,比如说现在所有的住户都有的空调,就有1/3的空调是一些企业自行捐款购买的。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建设的每一个人,所有的工人团队,你们辛苦了,我知道很多工人同志们现在已经离开了这里去帮助其他地区建设了,但我们韶市永远忘不了你们,是你们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建设才能够让韶市居民们免于被炎热夺去生命。”
“所有的市民们,你们辛苦了,在我们建设地下城的过程中,有很多市民来义务帮忙有的送水,有的送饭,还有的过来帮忙做一些体力活大家都是义务劳动,我们为了建设共同的家园如此努力,实在是了不起!”
他感慨地说道:“我们一直在说求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在以前我们或许会说幸福是要购买一个自己的房子,是要买一辆车,是要获得普世意义上的富裕。但现在环境灾变,我们无法像之前那样轻易地获得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变得更难了,可我们还没有丢失掉追求幸福的心性。”
“地下城现在建好了,我们头顶的土地现在地表温度已经超过了58度,在接下来还会持续地上升温度,而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庇护所,地下城会一直开放,让大家不用再受高温的苦。”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搬进新房子了,我宣布搬迁仪式开始!”
随着刘市长的发言完成,掌声雷鸣般响起,确实对于大家来说,真正的幸福还是要住在地面上,还是能够有风调雨顺那才是幸福。
可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大家对于幸福的追求就变成了能够顺利地活下去,能够有一个庇护他们不被热死的地方。
地下城真好啊……能生活在熠国可真好啊……
大家鼓完掌之后,市民们就开始正式的搬家了。
各个小区门口现在已经站满了人,而刚才刘市长的发言也是通过各个区域的大屏直播能让大家都看到,现场的人其实不多。
比如说现在的红星1号小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大家都期待地看着小区,大家说说笑笑地往里走,并没有几个人去看镜头,但是这种热闹的氛围也是不可言喻的。
除了冯玉婷以外,当地的一些媒体记者现在也都在拍摄着这个场景。
当地的记者当然也都会搬进地下城,这些人里面或许也有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冯玉婷虽然不是当地的,但也能感受到大家这种幸福。
如同刘市长所说,现在地面上的温度已经超过了43度,到中午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45度46度,别说人了,就连动物都受不了。
——韶市的动物园都已经搬到地下了!
摄影师老李面带微笑地拍摄着居民们往小区里走,并且跟着他们一起进入了一栋居民楼,这1单元1号这个家庭是他们提前已经打好商量的,可以跟着他们一起拍一拍室内的场景。
只见这屋子面积还是不小的,而且里面有三间卧室但并不是所有的屋子都这么大因为每户家庭的不同,大家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房屋来进行租住,这户人家人多,所以租的是比较大型的房子。
这房子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空调,当然只有两台空调是免费的,剩下的空调是他们前阵子请师傅来过来增装的。
——但这也不错了,这年头上哪租房子人能提前给你准备两台空调啊。
冯玉婷问这户人家的老人家,他们在这里租金是多少。
“哎呀,现在预计夏天是5个月,5个月的租金也才1000多呢,便宜得不得了哦!”
冯玉婷缓缓瞪大了眼睛:“那是真的很便宜呀……”
老人家笑出了一脸皱纹:“人家政府也不是为了挣钱嘛,就怕有那些个不愿意好好珍惜的小子,觉得是免费的就可以随便霍霍了。”
从老人家的口中,冯玉婷得知虽然租金非常便宜,但这房屋如果损坏到一定程度,赔偿金是非常高的。
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这种不算,如果因为故意损坏使得房屋遭到破坏,赔偿金足够让大家大出血了。
第126章
熠国所有的地下城实施的规章基本都是统一的,只是因为地下城设计图的不同租金略有差异而已。
当然也有少数人拒绝搬入地下城,一方面是听说地下城居然还要支付租金,觉得政府这是在捞钱,不愿意花费那么千把块钱。另一方面则是有着侥幸心理,毕竟住在地面上也是有空调的,只要待在空调房里问题并不大,哪怕政府已经反复强调,如果气温上升到危险的程度,会要求所有室外的职业部门停工,到时候哪怕他们住在比较繁华的市区也会相当不方便。
毕竟大家总是免不了要出门的。
但侥幸心理之所以被称之为侥幸,就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今年的天气一定会比去年热得多,哪怕别人提醒也不愿意去相信。觉得去年这样挺过来了,今年也一样可以。
如此这般下来,一些人死活不搬,政府也就不勉强了,常言道好言难劝该死的鬼,留在地面上的人还想着基层的工作人员会为他们服务,却没有想到大家都搬到地下去,地面上在某种程度真的会成为荒凉孤岛般的存在。——基层人员的命也是命啊!
如同一些城市里的钉子户在这种关键的时候不配合工作,那也只能任由他们去了。
冯玉婷采访了第1批搬进地下城的居民们,拍摄了他们在新居的第1餐午饭,之后又采访了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这才算完成今天的采访任务。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今天还有另外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乘坐地下列车回首都,并且将一路的体验感想写成一篇报道。
目前从南到北的地下线路已经*在异能者的帮助下完成了联通,但目前还没有正式通车,不过也快了,现在已经在试运行的阶段,而冯玉婷他们正是试运行的体验者之一。
他们所坐的列车是从韶市通往京市的直通列车,中间会有十几个经停站,每次停车的时间在两分钟到7分钟不等,基本跟地面的列车停靠时间一致,不过有一些城市的地下停靠站台还没有完全修建完成,因此冯玉婷他们这次停靠的站台只有几个而已。
除此以外,冯玉婷他们从铁路局科技司的副司长袁星那里得知,地下铁路运行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列车的技术改进。
众所周知,哪怕是在地面上,当列车突然进入较长的隧道,坐在火车里的人难免会有耳鸣等其他不适的状况,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头晕恶心。
地面上的隧道尚且如此,更别提完全处于地下隧道的铁路了,连着几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处于这种环境中,无论是乘客还是列车工作人员都受不了。
但地下的环境是改不了的,总归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那么唯一能够为之努力的就只有列车本身了。
坐在即将发车的高铁上,袁副司长对着镜头说道:“这一次我们在地下的各个列车都是经过重新设计升级的,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但我们努力完成了。”
他介绍道:“首先就是轻量化设计,这一次我们所有的列车采用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铝合金等,减轻列车自重,从而降低能耗和噪音,提升运行效率。优化列车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部件和重量,同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改进车门、车窗等密封结构,以及采用气密性更好的材料来实现增强车厢的气密性的目标,减少内外气压差的影响,从而缓解人体的不适。”
“而且我们这一次的列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列车的牵引系统,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调速范围宽等优点。相比传统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在节能、降噪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听到这里冯玉婷适时地开口问道:“听说这一次的列车在制动方面有了开创性的进步?”
袁副司长点头:“是的,这一次我们在制动的方面研发出了再生制动技术,将列车制动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回馈到电网。这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制动噪音和磨损。”
为了尽量减少在乘车时可能出现的不适,这次铁路局也是下了狠功夫了,全国一些制造火车的企业日夜赶工,真的是拼了。
话说到这里,列车已经慢慢开动了,冯玉婷也仔细地感受了一下这辆列车在地下隧道行进中声音的大小以及个人的体感。
“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乘坐的高铁列车已经发车,我个人的感觉是,虽然跟在地面行进时的感觉有所不同,但感觉差别并不是特别大,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的感觉。”
那自然是没有的,除了袁副司长所说的种种技术改进以外,列车上的空气净化和通风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改革,新风系统更是升级了一个大的层次。更别说车厢内的空调和加热系统,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车厢内的照明和视觉设计都力求让乘客减少视觉刺激和疲劳。
总而言之,光是地下交通线的铁路方面就有了与以往大为不同的进步,也算是环境影响科技的经典案例了。
看着窗外柔和的灯光光线冯玉婷他们这试运行的乘客都对列车的环境挺满意的——尤其是一想象现在在他们头顶的土地上或许还有地面上的列车在行进着就倍感神奇。
随着地下交通线的正常运行,交通便利以后,北方的地下城建设也会越来越快的。
冯玉婷面对着镜头说道:“目前气温上升得越来越快,我们相信无论是地下城还是地下交通线,都会成为保护我们生命的有力保障。”
……
刘畅戴着凉帽,穿着恒温衣物穿行在林间,现在气温上升得很快,这森林里也是越发闷热了。
刘畅是这片森林的护林员,现在正在进行每三天一次的例行巡逻。
别看现在全球灾变了,天气忽冷忽热而且还有各种传染性疾病时不时流行一波,那新型呼吸病更是让大家深恶痛绝,但这也挡不住一些人就喜欢往深山老林里面钻,拦都拦不住!
比如说刘畅现在所管的这片位于熠国西南方的森林就是很多驴友非常爱好的旅游地点。
毕竟这片森林四通八达,虽然已经围上了铁网但仍然拦不住热情似火的冒险爱好者“偷渡”进来。
这要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也就算了,但现在国民的素质实在不能够指望太多,比如说有的人进了森林里以后就忍不住喝一杯,喝完以后的酒瓶子随手一丢,太阳照射在玻璃瓶上折射出的光线一旦映射在哪棵树或者是哪一点枯叶上,以现在太阳的热度来说顷刻间就能点燃枝叶。
因此他们护林人员是最害怕气温上涨了,自从全球气温上升以后,不光是熠国,所有国家的森林火灾次数都呈指数型上涨,有的国家干脆都摆烂了,每次发生火灾以后就直接挖一个隔火带,至于隔火带以内的就随便烧了。
不过熠国对此倒是还一直维持着积极的态度,毕竟各个森林的树木也承担着不小的责任,对环境大有好处,怎么能够随便放弃呢?
刘畅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枯叶上,他抬头一看这片森林的上端,所有的树冠其实都是相连在一起的,一旦真的发生火灾,那真的是非常难灭掉的。
他仔细地查看着自己脚下有没有可能折射光线的物件,任何垃圾都被他一个个捡进背篓里,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
好在他今天将自己的片区全部检查完毕后,发现这几天倒是挺幸运的,并没有什么驴友或者是探险主播进入这边。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另外一个片区,另一个护林员老赵这会儿正在拼了老命地逃跑——因为在另一个片区,地下的枯叶不知为何已经点燃了,最麻烦的是现在的风向吹着这火焰往森林深处刮去。
老赵一边远离这危险区域一边拿着手机拨打了消防电话……
……
余市南山森林起火的时候,时间正是快要到中午的时间,这个时候除了兢兢业业的护林员以外,大概也没几个人会去森林里。
好在当他拨通了电话以后,余市消防部队迅速地行动了,数百名消防员快速地往那边赶去,但这会儿的气温已经达到了将近47度在这个温度下去灭火实在是太折磨人了,因为消防员们穿着非常厚重的衣裳,哪怕最里面那层是恒温衣物但也抵挡不了这样的热浪。
等钟黛一边吃着午饭,一边看新闻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听说火势已经进一步的扩散了,有大约50多亩的森林已经陷入了火海。
别的地方钟黛倒不知道,但这个森林钟黛之前曾经经过,当时想要进去玩一玩,但是发现这里的林业部门反复提醒不要进入森林内部,因为森林内部很可能会出现危险情况,惜命的钟黛就干脆没有去——哪怕当时网络上疯狂的介绍案例说那地方美极了,钟黛也狠下心根本就不想去。
“现在天这么热,可怎么灭火呀?别火灭了,消防员们也全都中暑或者是得热射病了……”
坐在钟黛对面的张北宁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座山脚下就是市区,旁边还有一个旅游区,虽然说现在旅游区已经紧急疏散了,但是搞不好还真来不及,今天的风还是挺大的,无论往哪一边吹,都只可能扩散火情。”
钟黛叹了口气:“那你说我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钟黛的能力现在看来的确是非常神奇,甚至是神奇得有些过分了但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需要动手去画而不是凭借思想就能够让物品出现在现实中。
张北宁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这个你可能得去找任部长帮忙……毕竟咱们也不了解灭火应该怎样灭,总不能你人工画一个雨云在那里吧?”
那倒是问题倒不是钟黛不想换云层,而是就算钟黛画了,而那云彩也确实是很幸运地被钟黛投放到了火灾现场,但不可控性实在是太大了,连钟黛自己也不确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两人快速将饭吃完,就回到了工作间打电话给任部长。
任部长已经出差好一阵子了,前阵子天空中出现的那种绿色的确是对全球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最近这一阵子也有不少人发现了这件事,毕竟现在天空中的绿色甚至绿色掺杂着的紫色越来越不避讳了,经常在各种场合出现,一个本来普普通通的或蓝色或白色或灰色的天空突然出现了鲜艳的绿色和紫色,这不明摆着提醒大家中间有猫腻吗?
而这方面的内容确实全部都是特管部需要管理的情况,任部长这阵子就是在忙这件事呢。
钟黛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任部长也是刚刚吃完饭。
“这个你不用担心,咱们这边已经调动了无人机过去了,相信之后就能够控制住火情的,毕竟无人机不怕中暑。”
无人机灭火这种方法在挺长时间以前就已经被消防人员使用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技术上还有一些限制,但这一次任部长告诉钟黛和张北宁,因为上次钟黛帮助国家画的那一款超智能无人机,现在国家的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能够克服很多技术难关,至少这次灭火可以让直升机上了。
之前第2次陨石雨刚刚发生的时候,突然开始下起暴雪,为了防止雪下得太大造成非常严重的雪灾,钟黛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跟贺殊学习画了那种无人机,那种无人机可以携带着一些药剂或者是其他能够影响积雨云的东西自行行动,不用飞行员驾驶就能够执行任务。
任部长带着笑容说道:“其实你画的那款无人机限制还是挺多的,但是咱们国家的科学家最擅长的就是突破限制。”
总而言之,钟黛这次在火灾上确实是帮不上什么忙了,不过她之前画出的东西也算是间接帮忙了……
……
这会儿在火灾现场,刘畅也是觉得自己可能是在做梦呢,一开始听说着火了以后,他瞬间什么也不顾地爬上了附近的观望塔,去查看情况,结果一眼就看到了森林里冒出一束巨大的黑烟,那黑烟的范围一看就知道这次的火不会小,蔓延了这么大片的土地,别说大树了,连小树苗都根本无法幸免于难。
而在不远处,一群消防员已经开始在地面灭火,不过因为天气太热,刘畅远远看过去都替他们难受!
上一篇:和性冷淡魅魔成了室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