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团团
直到良妃出了月子,胤禩才不是隔着屏风与她说话,亲眼见到额娘脸色红润,精神气儿好这才放心。
良妃笑道:“在前几个月的时候,我就有种预感这胎该是个姑娘。感觉与当初生胤禩时完全不一样。”
具体怎么不一样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说得清了。
瞧见了襁褓里白雪似的小妹妹,照着这年龄差,都能将妹妹当女儿来看待了。
“虽是不一样,也同样是辛苦,儿臣给额娘送来许多补品,有上好的血燕,灵芝,还要蜂王浆,您多吃一些补一补。”
“膳食补身体,有太医看着呢,”良妃好笑道:“可不能瞎吃,你啊,别操心这些了,好好随你汗阿玛办差才是真,额娘这儿什么都不缺。”
“您补好身子,就当是为了以后随儿子享福去。”
良妃笑着点头:“额娘知道你是在关心我,但你现在每天都来瞧我,外头人可不就要说你了?”
“随他们说去,骂儿子的人多着呢,他们骂来骂去,还会意见不和互相吵起来,”胤禩道:“我大概也能知道他们又要说我什么。”
无非就是感情用事,作依恋母亲之态岂不懦弱?
“嘴皮子长他们身上,现在还盯着儿子的人,不就是一些满口之乎者也的酸儒吗?”
胤禩笑道:“在儿子写了《大秦传奇》以后,大部分文人就改观了,说儿子只要不写违背三纲五常的内容,正经写话本,他们就不骂了。”
“那他们可能不知道,在《大秦》之后,儿子要写《大唐》了。”
良妃乐了,顺着胤禩的话问道:“大唐又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
“那可就多了,从贞观之治写到开元盛世,期间可是诞生了一位女皇。”
大唐民风开放,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二程、朱熹都还没出生呢!
良妃并未专注学过经史子集,平日里兴趣来了才看一看,自然也不知道,胤禩又要写一些一定会挨骂的故事了。
到了四十岁的年纪,良妃也体会了一把儿女双全,孙子也有了,心里有了盼头,日子怎么过都是明媚的。身边多了个孩子,让寂寞的宫中生活更多了一抹亮色。
待胤禩从良妃那儿回到康熙身边,康熙刚将笔放下。
“回来了?”
胤禩应了一声:“额娘身体恢复的很好,妹妹也身体健康。”
康熙笑了:“现在不会再和朕急了吧?”
胤禩眼眸含笑的时候,真就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不急了,还好汗阿玛宽容,没有因为儿臣冒犯而生气。”
康熙总是见他把自己丑化成马公公,再瞧见他如玉君子般的模样,心情很微妙。
这样优秀的儿子,整日里佝偻着背假装是老太监一整天,为他读文书递奏折、端茶倒水,保护他安危,又忙前忙后去缓和其他兄弟之间的矛盾。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和他心意,还不邀功,整天还要被人指着骂,人们都不知道他有多优秀。
就忍不住想要更偏爱他几分,念及他这些年做了多少事,他那些奇奇怪怪的爱好与爱玩的脾性就都在容忍范围之内了。
康熙道:“朕以己度人,能明白到你是什么感受。”
他回忆起自己八岁继位,那时候额娘生病,每天侍奉在旁也没能挽回母亲的生命,九岁丧母时的悲痛与无助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
世界上最难受的便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皇考、皇额娘、皇玛嬷,还有赫舍里皇后,全都已经离开了他,他现在也已经年过半百了。
每当思念故人的时候,都会升起孤寂的感受,不知不觉,他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眉间因总是皱眉留下川子痕,显得威严又严厉。
自己“孤家寡人”,儿子们还不省心,康熙的心情就不太美妙。
他心情不美妙,就想要搞一点什么,让别人也心情不美妙一下的。
第104章 大哥捉野兔怎么都捉不着
康熙说道:“朕许久未曾考校阿哥们的学业了。”
都将心思花在怎么搞党系争斗上,哪儿还有心思来好好温习课业!
尤其是出宫建府了的年长皇子,早不知道将幼时学的圣人之言学到哪儿去了,大清以儒为重,以汉学笼络天下文人,每回南巡都不忘招揽天下文人,表现出儒家圣人的敬重,自己也做文章,写诗词赋。
康熙眼眸深邃,他认为自己的每一位儿子都应该优秀,写文章、考经史子集更是不在话下,别以为长大了就不用学习了,成年阿哥要求最严格,谁不通过,谁就再回上书房好好念书去!
他不仅要考校阿哥们,还将翰林院的文人们都集中起来一起做文章,谁答不上来,谁就当场丢人。
康熙不仅要考他们基础知识,还要考写文章,治国之道,安民之道,将省试、殿试的往年考题都拿出来混着考人。
胤禩眼皮子直跳。
阿哥们,年长的像大哥都三十二了,还能记得十几岁时课业繁重那会儿强塞在脑子里的课业吗?
也不是谁都像胤禩这样脑子被冲击改造过,过目不忘的。
像九弟胤禟那样的,大概两三年没读圣贤书,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胤禩:“汗阿玛,您这是在为难人,儿臣也有三年没读过圣贤书了。”
“你就算是读了圣贤书,你也没读明白过,”康熙直哼哼,斥他:“君子的表象,泼猴的心。”
反正,他现在就想让大家都难受难受!
再扯个大旗,叫重天下文人,给翰林院士人表现机会,又命皇子与文臣“同乐”,让他们每天回家去都绞尽脑汁写文章,再也没精力来捣鼓些有的没的。
胤禩:“……”
写文章这事,似乎不会为难到自己,那没事了,看戏看戏!
康熙这命令一下,其他阿哥们不知道什么情况,胤禟可就头大了:“我都三年没读过那些了,之前背的早就还给先生了!”
“不是,怎么连数术都要考校,亏得我以前数术还好,做生意后没少用到。”
儒学经义是开胃菜,有惊无险考过,接着便是策论,写文章。
倒是难不倒老三,毕竟他本来就是个走文人路子的。
也难不倒做实事的老四,就是将实践体悟写到文章里,绞尽脑汁将文章写好费力了些。
其他人,好像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往年殿试题是汗阿玛亲自出题的,天文、地理、典故、德行、民生、国计……
题干就已经很长了,还要审题,写文章,儿子们一个个都傻眼了。
翰林院的文士们只当有了新的机遇,盼着在此事出头,卯足了劲写出好文章来。
摆在以前,写的不如他们还能说一句“儿臣善武,不善于文”,现在却让他们没考过的回上书房继续念书。
这就很丢人了。
说不是为难他们都没人信。
有的人想到个法子,让人给自己代笔写文章,将近几年的考题都背下,结果真正考的时候,康熙又出了新的题目,仿佛早就知道他们在提起那备考题似的。
如此折腾了一通,儿子们给折腾够呛,一个个下朝回去后看书抱佛脚,研究汗阿玛近些年的治国之策,而文人学士又喜笑颜开。没差事在身的逃不过,有了差事在身的还能逃过一劫。
一时间,大家都争着为汗阿玛分忧。
康熙:朕不是折腾儿子的人。
他那叫君父之爱如山般厚重!
文章写得好,其中也不乏有翰林院学士因此而受到皇上赏识,他们还以为皇上是开恩提拔有才之士呢!
胤禔就是有差事在身逃过一劫的不用回去“补课”的,虽然文章写得不好丢人,还让太子压了一头,这让他将心里的不爽都发泄在了抄烟花柳巷上。
那座最醒目的花楼,他前去查抄时人去楼空,只留下几个什么都问不出来的小花娘。
花楼里值钱的东西也被人搬走了,胤禔可以肯定那些东西还在京城里,那么多的东西不可能一夜之间运出城的。
忙活了一通,什么都没捞到,结果三教九流汇聚的烟花柳巷还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
“简直狡兔三窟,灭了一窝又一窝,”胤禔咬牙切齿,他本以为这件事很简单,带着人去查封烟花柳巷,派人巡逻禁止拉客,谁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们不但狡兔三窟,还极会隐藏,甚至还有人假扮成良民百姓,互相对暗号以在背地里行动。
胤禔发现从明面上走,已经行不通了,因为他的队伍一旦离开,他们又会冒出来,他的人总不可能一直守着这里。
再不将那些人一网打尽,就显得他办事不力!
胤禔丝毫不知,自己在三教九流之中还传出了“阎王”的名声,探子前去报信时,匆匆忙忙会叫上一句“阎王来了!”
暗线情报网在胤禩手里,每次见胤禔玩捉迷藏,乐得与康熙分享大哥抓野兔的故事。
胤禩在等,等到那些人将“赃物”都分散在各处,等他们不断转移金山银山,关键证据沾上他们各自府中,就是收网之时。
民间,《大秦传奇》第四篇售卖后,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文人们赞美:“倾城的《大秦传奇》写至吞灭六合篇,可谓是将当年那场血雨腥风的统一之战描绘得淋漓尽致!”
“是啊,多少典籍之中的典故跃然纸上,考据严谨到不像是寻常话本,倒像是著史书。”
看客们在光与影中,看到了当时的幕僚谋士、看到了出使他国的辩才,看到了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武将。
各地的百姓风貌,文人与豪客的风姿。
这里有谋算对决,有心机比拼,有口才较量。各国之间从尔虞我诈各自拖累后腿,到警觉,外交家以唇亡齿寒之说拉拢同盟结成合纵之策以抗秦国,秦国又是如何破局的。
各国王室之间的情况对比,屡出昏君的各国王室又是如何将自己的国运葬送的,无论他们如何垂死挣扎,都挡不住秦王手下的那一支虎狼之师。
“一千九百年前还是乱世,那个造出众多英雄的古代,带来太多震撼,那时候的百姓穷苦啊,再看如今的盛世繁华,就更令人珍惜眼下。”
第四篇“吞灭六合”一直写到了大秦统一疆域,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修建道路。文末出现的天真孩童身影,又预告着人们下一篇将会是怎样的故事。
“小小的胡亥,笑着叫赵高的名字,当时的人又如何会知道,这位并不受始皇重视的纨绔公子,将会是秦二世。”
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说《大秦传奇》时,每一场都宾客满座,叫好之声不绝于耳!
这篇颇有考古之风的话本,成了流传最快的著作,很快便传遍了各地。
胤禔时常在外走动,深刻体会到了八弟在民间与文人之间究竟有多么出名!
老百姓或许不知道大清有几位皇子又分别叫什么名儿,但他们一定知道八贝勒“倾城”!
当初取这个名字的时候,不过是随口一说,结果现在老百姓们以为八贝勒就叫“倾城”。这可不得了,让人整天倾城倾城叫着,整得胤禩好像是什么蓝颜祸水似的,莫名有一种羞耻之感。
胤禩待在京城尚且被人叫着耳朵发烫,各地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也不忘将自己花心血写的著作让人送去给“书友”、“笔友”蒲留仙。
即使已经知道了他是皇子,蒲留仙仍能保持原来的交往姿态,以平常心与他探讨话本、放飞想象,实在难得。胤禩也是通过他,知道了许多底层人民的生活与需求。
蒲松龄所在的济南府淄川并不如京城那地方繁华,售卖的印书数目不多,那便手抄,还真有秀才靠着手抄《大秦传奇》而赚了不少钱。
说书的茶楼寥寥无几,可只要有人开堂说书,即使那地方再简陋,也一样有人闻讯而来。
因为总是写超出字数与规定的八股文,蒲松龄屡试不第,只是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倒是没那么深的执念了。
上一篇:完美恋人演绎计划
下一篇:快穿之哥哥才是真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