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晚韶华 第9章

作者:枫荷梨 标签: 红楼梦 种田 BG同人

  到了三月初六这天,送来林家的贺礼已经堆积成山。

  地上堆满了绫罗绸缎,古董摆设,以及各种金珠玉翠,其他孤本古籍、字画珍玩

  等等,不可胜数。

  桌上堆满了各种锦盒,木匣,装的都是各式珠宝玉翠,头面首饰。

  其中一个白玉盘中装着十几个金丝银线织成的荷包香袋,黛玉随手拿起一个金银累丝嵌珍珠的香囊,细看了两眼,不禁双眉微蹙,道:“香囊荷包首重绣工花样和配色,做什么镶金嵌宝的弄的这么花哨,未免本末倒置了。”

  但凡大户人家的姑娘,自五六岁起便会开始学习应酬交际,管家理事等本事。

  黛玉已经五岁了,因此这段时日贾敏处理事情时都会带着她在一旁,开始教她一些管家理事的手段。

  贾敏看了一眼,也摇头道:“太奢靡了些。”

  随手打开旁边的一个匣子,却是满满一匣子珍珠,晶莹圆润,皆是小指头般大小,在日光下散发着淡淡光晕。

  又打开两个锦盒,一个装的是一套极精巧别致的鎏金点翠嵌红宝的头面,另一个是一对极品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双龙抢珠白玉镯。

  饶是贾敏见多识广,看着眼前的这些也有些头疼,看向一旁的林如海,犹疑道:“老爷,这也未免太贵重了,我们该如何处置?”

  林如海微微一笑,道:“都说两淮盐商富甲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都收下罢,我们不收他们反而要提心吊胆了。”

  林家不缺钱,但官场自有一套潜规则,冰敬、炭敬、三节两寿、这些都是上头默许的合法收入。

  林家富贵,林如海也不是贪图这点银子,而是在官场上行事太过清高反而会成为异类。

  因此他对这些并未婉拒,都是随大流收下,但其他的不该拿的钱他绝不会收,因此为官以来官声极好。

  这次亦是如此,即便他不想收礼,也不能将这些贺礼拒之门外,否则那些盐商们反而会以为他心存不满,所图更多。

  因此凡是送来的贺礼都让贾敏收下了,不过都另造了册子,之后每月都以为黛玉祈福的名义捐赠衣裳粮食米面柴炭到育婴堂和养济院。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如此接连忙了数日,才消停下来。

  这日,林如海下衙回来,已是掌灯时分,回到卧室,便见贾敏早已卸妆宽衣了,此时正披散着满头青丝,坐在窗前拿着小剪刀剪烛花。

  只见她眉目轻垂,一缕乌发轻散在胸前,烛光下越发衬得肤如凝脂,眉目如画。

  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美,何况贾敏本就长得极美,精致的眉目被橘黄色的烛火一衬,更是美的让人挪不开眼。

  林如海不禁想起新婚时的光景来,微微有些失神。

  贾敏放下小剪刀,一抬头才看到林如海,不禁嗔道:“老爷几时回来的,怎的也不出声儿。”

第14章 第十四回

  林如海扬起嘴角,笑道:“方才见夫人在灯下剪烛花,美人如玉,为夫一时看住了。”

  不妨他忽然说出这等调笑之语,贾敏一呆,随即脸上一热,双颊泛起红晕,嗔道:“甜言蜜语,我才不信。”

  林如海见她娇嗔软语,双眸流转间顾盼生辉,不禁心下一荡,上前搂住她的肩膀,轻声笑道:“为夫所言句句出自肺腑,夫人怎能冤枉我。”

  贾敏有些羞恼的横了他一眼,正欲说话,忽有大丫头素荷来传话,说晗竹院的小丫头来回话,说郑姨娘身子不适,想请老爷去瞧瞧。

  贾敏笑意一敛,瞅了林如海一眼,说道:“老爷去瞧瞧罢。”

  林如海神色不动,淡淡道:“身子不适便请大夫,我又不是郎中,去了也无用。”

  原来这郑姨娘是林如海去年年初纳的一房妾室,虽是小户人家的女儿,却生的鲜艳妩媚,性情娇憨,林如海不免多宠了几分,入门一年多一直没有消息,谁知却于上个月月初时诊出了喜脉。

  当时阖府皆欢喜不已,林如海与贾敏更是小心翼翼,拨了个院子给她,又安排了十来个丫头婆子悉心照料,一应用度更是紧着她来,连贾敏自己也靠了后。

  那郑姨娘到底出身小门小户,见识浅薄,初时还有些惶恐,后来见林如海待她百依百顺,渐渐的便有些轻狂起来,今儿要吃这个,明儿要穿那个,吃穿用度都要最好的,又时常借口身子不适将林如海请去她院里。

  因大夫说郑姨娘怀的多半是个哥儿,阖府之中无人敢掠其锋芒,连贾敏都退了一射之地。

  林如海初时还因为担心孩子去过几次,次数多了也有些厌烦起来。

  见贾敏垂眸不语,林如海叹了口气,拉着她的手轻拍了拍,柔声道:“这些年,苦了你了。”

  贾敏闻言心中一酸,想起这些年来经受的风言风语,更是满腹委屈,顿时泪如雨下。

  贾敏身为国公府的嫡女,打小便是金尊玉贵的养大,十六岁便嫁入百年书香的林家,夫君又是一等一的青年才俊,况林如海于女色上并不如何看重,成亲后对她十分爱重,虽有两个房里人,也

  都是淡淡的。

  婆母也不是尖酸刻薄之人,对她颇为看重,入门头一年便把管家之权交给了她,夫妻恩爱,婆母慈善,日子过得极为舒心,不知多少人背地里羡慕。

  谁知进门后多年无孕,如今和她差不多年纪的都已经做祖母了,她却一直未能生下一子以承宗祧,便是林如海不曾多说什么,她也觉得心里有愧。

  她知道外头风言风语传的有多难听,无非是说她为妻不贤,不能容人,致使姬妾不能有孕等等。

  可是她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她进门三年无孕后就停了姬妾的避子汤,林如海也纳了两房妾侍,林母赐了两个,她又给自己的一个陪嫁丫头开了脸放在屋里,加起来已经七个了。

  谁知多年来仍是无人生下一儿半女,她自己也是整日求神拜佛,寻医问药,这些年不知灌了多少苦汁子,直到三十二岁那年才得了黛玉一个,可是从此后也再无消息。

  子嗣之忧一直是她的心病,没有人比她更盼望林家能有一个男丁,四年前李姨娘好容易怀了孕,她欣喜若狂,拨了许多丫鬟婆子小心伺候,终于生了个哥儿,谁知养到了三岁还是没保住。

  林如海都已年过不惑了,林家却至今仍无一子以承宗祧,若是林家在一代香火断绝,她就是林家的罪人,便是到了地下也无颜见林家的列祖列宗。

  林如海也知道贾敏这些年来受了不少委屈,外人都道他至今无子是贾敏使了手段,他却从来不信。

  林家本就支庶不盛,百年来皆是代代单传,没甚亲支嫡派。

  当初林如海之父也是姬妾成群,但仍无一人生下一儿半女,便是林母也是将将三十岁上才得了林如海一个。

  林母当年也清楚此事,因而林如海多年无子,她虽然焦急,但也从未因此而责难贾敏。

  林如海拿着帕子替贾敏拭了拭泪,打趣道:“快别哭了,再哭下去眼睛都快肿成桃子了,可就不好看了。”

  贾敏闻言“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不禁捶了林如海一拳,哭笑不得道:“人家正伤心呢,老爷倒来打趣人。”

  林如海握住贾敏的手,温声道:“儿女之事本就命中注定,强求不得,不能怪你,你这些年受的委

  屈我都知道。

  你放心,郑氏这一胎不论是男是女,都抱到你身边养活,如此咱们玉儿也有了兄弟姐妹扶持,不再孤单一人。”

  贾敏闻言心中无比熨帖,心中的那一丝醋意也抛到了脑后,暗暗祈愿郑姨娘这胎是个哥儿。

  如此一来林家有了后嗣传承香火,自己后半辈子也有了依靠,黛玉也有了兄弟可以互相扶持。

  夫妻俩说了一回话,林如海转眼看到桌上拆开的信件,想起今日见到的贾家打发来送贺礼的管事,便问道:“这是岳母的信?”

  贾敏点了点头,却没有提信中写了些什么。

  原来这次贾母信中除了问候外贾敏近况外还反常的提起了宝玉,夸他怎么孝顺,怎么聪慧懂事等等。

  贾敏何等聪明,贾母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透露的意思她如何不明白?

  她是贾家的女儿,自然盼着娘家好,只是却从未想过把黛玉嫁回娘家。

  哪怕宝玉再如何出色,只要是王夫人做婆婆,她便绝对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此事说来话长,姑嫂两人之间的嫌隙可谓是由来已久。

  贾敏是贾代善夫妻的老来女,两老爱若珍宝,且她生的极好,又天资颖慧,性子伶俐异常,贾代善素来珍爱幼女,自幼便假充男儿教养,又延请名师教导,令其读书识字。

  贾敏又生得风流标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荣国府可以说是金尊玉贵,无人能比,在京中一干闺秀中亦是出类拔萃,少有人及。

  而王家因是武将出身的缘故,规矩粗疏,王家女儿都不令其读书,只以针黹女工为要,只看凤姐儿便知道了,因此王夫人姊妹几人并不曾上过学,不过读过几本书,不做睁眼的瞎子罢了。

  对于贾敏这个小姑子,王夫人心下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王夫人在娘家时也是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偏偏出嫁做了儿媳妇,一点儿也比不得做姑娘时的自在。

  按着贾家的规矩,未出阁的女儿金贵得很,媳妇却要在婆婆跟前立规矩,不止要晨昏定省侍奉翁姑,对小姑子也要体贴周到,还要操心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

  贾敏是姑奶奶,能与贾母一桌吃饭,王夫人是儿媳妇,却只能站着布菜。

  贾敏琴棋书画样

  样精通,王夫人却不过识得几个字,两人平日便说不到一处,而且相较于这个木讷寡言的二嫂,贾敏更与出身书香之家的大嫂李氏合得来。

  王夫人因贾政的两个房里人都是伶俐标致的,生平最厌风流标志的之人,心下对贾敏的才女做派也十分瞧不上。

  时日一长,姑嫂之间难免生了许多嫌隙。

  贾母在信中透露的意思是黛玉许给宝玉,亲上加亲,舅舅舅母是翁姑,又有自己这个外祖母疼着,必不会受委屈。

  可是贾敏却不糊涂,贾母虽亲,到底隔了一层,又上了年纪,又能护着黛玉几年?

  况且历来婆婆磋磨儿媳妇的事情多着呢,别人家婆婆折腾儿媳妇的手段她见的多了。

  林母性情和善,虽说没有待儿媳如亲女,但比之旁人家依旧强了十倍不止,然而饶是如此,贾敏因子嗣之事依旧受了不少委屈。

  王夫人本就与她有隙,若是做了玉儿的婆婆,自己女儿还不知要怎样受罪呢!

  想到此处,贾敏叹了口气,有些忧心道:“母亲信中说宝玉生的聪明伶俐,三四岁时就已学了几千字在腹内,可我听上回去京城送节礼的人说这孩子如今只在内帷斯混,还未正式上学,也不知母亲怎么想的。”

  宝玉小小年纪性子便如此古怪,若是娘家好生教导还罢了,日后未必不能成才,偏生她和娘家几次通信,得知贾母对之溺爱非常,宝玉如今都五六岁了,却还是只喜欢在内帷厮混,连正经学堂都没去过。

  贾敏暗暗叹息,她是贾家女,自然希望娘家子侄出息,常言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荣国府早已不复当年荣光,正应好生教导子孙,继承家业才是,然母亲行事却偏心太过,长幼不分,又一味纵容溺爱子孙,实在有些糊涂。

  偏偏她是出嫁女,又不能插手娘家的事。

  一时又想起了贾珠,这个侄儿倒是个好的,孝顺知礼,人品端方,偏偏一病没了,只希望日后宝玉的性子能扭过来。

  林如海暗暗摇头,当年宝玉衔着通灵宝玉落草的事传的沸沸扬扬,他便深觉不妥,这样的祥瑞可不是普通人消受得起的,一般人家瞒着还来不及,偏贾家还不知忌讳,大肆宣扬,也不怕上面忌惮

  。

  幸而后来宝玉抓周时抓了脂粉钗环,又一直在内帷厮混,才让上面放了心。

  不过这终究是岳家的事,他不好多说,道:“我听说今儿岳母打发人送了不少东西来,我记得咱们库房里还有几颗野山参,你明儿打发人去取了出来,给岳母回礼。”

  贾敏答应了一声,脸上不禁微微一红。

  贾家虽然打着恭贺黛玉生辰的幌子,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们真正为的是什么。

  这次送的礼物都是金玉摆设,绫罗绸缎,与贾敏往年过生日也差不离了,甚至犹有过之。

  只是贵重倒是极贵重,却没几样是真正适合黛玉的,只贾母送的一块极品暖玉玉佩与一套极精致衣裳鞋袜,以及李纨送的一具小巧精致的古琴,可以看出是用心给黛玉准备的。

  林如海莞尔一笑,往年可没见贾家特意打发人给黛玉送寿礼,今年自己才升了盐运使,贾家便急忙打发人送了贺礼来,明面上说是给黛玉庆贺生日,顺带着才是贺他升迁,果然是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

  娘家人如此行事,贾敏也有些臊得慌。

  见贾敏有些不自在,林如海轻咳一声转了话题,“我听玉儿说那贺礼中有一具古琴和两套古籍抄本,她甚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