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紫羿叶子
第57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12
“又买了一个呀?”
回到家以后, 这不是得把存折给楚然嘛。二嫂就顺便问了一句,交接顺利吧?咋回来得晚了点儿呢?楚然就说了又买了一个楼。把大家给惊讶得不行。
“嗯,这回是个小楼儿, 不过很旧, 要住的话得重新收拾,没有半年都收拾不好的。我是打算等我生了。搬到那边住的话, 来回喂奶方便。那边儿离店里近。”
啊, 那要这么说也对。刚买的楼, 一个在汽车厂边儿上,一个在城西,都离着买卖街十几里路呢,骑自行车得半个小时。走路得一个多小时。也有公交车, 可一天坐车就得四毛钱, 不值当的, 还折腾。不如搬去那边, 给老五买辆自行车上下班呢。大老爷们儿折腾点儿不算啥, 家里有吃奶孩子的宝妈, 折腾不起。
老两口一听是为了他们孙子的,就觉得那钱花得值。
今天那金子交易得挺顺利的,只是那几个连钱都没见着,银行只给转了账, 直接给存到了折子上, 只看到折子上数字变了, 没见着钱的影儿。几个人都觉得心里不踏实,三嫂心眼儿多,拿到存折,就取了两万出来, 证明那钱真能取出来,才算是安了心。
回来就把那两万给楚然了,“我就是试试能不能取出来。先放你这儿吧,装修不是也得花钱吗?到时候你再给我,还省得我再取了。钥匙也放你这儿吧,别回去一路上我再给弄丢了。”
我这儿成了寄存处了呗?
那可不。
连二嫂也把钥匙给她一扔,吃过晚饭,摸黑跟二哥往回赶。孩子在同事家呢,她不放心。也是急着回去处理一下手头的事儿,好过来装房子,找店面。
三哥两口子也没住,挤挤巴巴的,住着也不得劲儿,家里又是老人又是孩子的,也是惦记。
两家的自行车都是借的呢,借出来三四天了,也急着回去还给人家。
这日子过得,就是这么神奇,手里拿着几十万的存折,却连个自行车都没有。
把二哥三哥两家送走,楚然和四嫂的事情还没完呢!
这不是还有那两箱子头面和珠宝呢嘛。
楚然还逗老太太,“你这一碗水端得可真够平的。我跟四嫂这一箱子,比二哥他们那十箱子都值钱呢!”
四嫂也笑。
老太太瞪楚然,“你少得了便宜还卖乖,我那不是给你的,是给我大孙子的。”
“哟,那要不是大孙子,是孙女怎么办呀?就不给啦?”
“孙女怎么就不给了?我阿玛要是不给我,你们拿啥买房子?我可跟你说,不许重男轻女,知道吗?”
要说谁最不重男轻女,那肖家老两口绝对能排在前头。这辈子可让儿子坑得不轻,没看人家吴家,两口子那样儿,人家五个闺女,就没像他们一样拉一屁股饥荒。
“知道啦,知道啦。”楚然就答应着。
回头又跟四嫂说,“明儿个把这两箱也存银行去吧?这些都是好东西,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等小雨他们长大的时候,才是它们最值钱的时候。”
四嫂跟四哥对了个眼色,“之前二哥提了让咱俩分的时候,我也不好多说。这些年,我也好,你四哥也好,多是靠着你们两口子的时候多,爹娘我们也没尽上力。这东西我们拿了,心里不得劲儿。有那些金银,小雨这一辈子都够了。这些还是给你吧。”
对于穷了太久,连一千块钱长什么样儿都没见过的人来说,其实十万还是一百万一千万,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概念的。
“这是干什么,爹娘怎么分就怎么分。明儿个存上,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你用不上,我也用不上啊。给小雨留着吧。我肚子里这个,不管男女,也就他一个,再不要了。我那一箱给他留着。”
楚然又不缺这点儿东西,四嫂要是不提不念的,她也无所谓。但她这么一说,自己就更不可能要了。不但不能要,还得念着她这个心,以后有啥机会,都得想着人家,要不然自己心里就过不去。
师父也说,就那么着吧,反正都用不上,给谁都一样。
他们这不是也想着,东西分了,四嫂这辈子就得使劲儿的对公婆好,那多个人照料,他们也轻松,对老人也好不是。
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要忙的就是房子的装修,还有买铺子的事儿。
装修好办,这会儿想得好,也没那个条件。就是把墙刷上刮大白,地铺上地板或是地砖,那地板还是纯得不能更纯的纯原木的。厕所都是蹲便,装起来特别简单,就是楚然要求多点儿,再做个热水箱,隔一个小澡间,也没多费多少功夫。再就是把厨房打个灶台,加个壁柜,完事儿了。
再把床、柜,桌椅都买上,立马就能入住。连什么甲醛啥的,都没有。通几天风都是讲究人家。
反正四嫂家就是那么收拾的,二嫂和三嫂人都没来,就告诉让照着那个标准也给收拾一下就行。家具他们自己张罗。
楚然这边儿,也没装得好到哪里去,实在是没有那个条件,想买啥,都没地方买去,你有再好的想法儿,也没用。就主卧的卫生间改了一个坐便,还是从上海发的货,麻烦死个人。公用的那个老两口说什么也不让改,说是坐着上不出来。
再就是多加了一些柜子,都是师父托人买了好木头,自己做的,四哥和肖老爹给打下手。还有一些家具是买的老家具,就早些年没收的,一大部分都是统一封存在公共仓库的,有些人家没人了,东西就成了无主的。公家就把那东西都卖掉换钱。当然,没有点儿特殊渠道的,想买还都买不到。自家这不是有楚爸的老连长那个关系嘛,那边儿也听说自家发了一笔大财,买了房子铺子,有这个机会,就给师父打了个电话。那当然是不能错过。因着去的早,挑了不少好东西,怕买太多抢了别人的,没全包。那也买了十几车。当然跟总数比起来不算啥。但自家和肖家几兄弟用都够了。那三家也不要别的,就一家要了一套沙发,别的人家不要,嫌弃贵,浪费。沙发都是红木的,放客厅还是能充场面的,要不也不要。
自打买了那些东西,肖老娘在家就不干别的了,专门做各种垫子靠背靠枕啥的,还打络子,用的都是好布料好丝线,是楚然到日杂公司,花高价让人家专门从苏杭给进的货。她是大客户,常年在日杂公司批布的,要不还没这个待遇。
得亏买了王家那个宅子还有那个楼,正好有地方放这些老家具了。
装修进度挺快的,房子都是现房,做那些,说实话,有半个月都能收拾好。街边儿有好多举着硬纸板找零活儿的人,一天两块钱就抢着干,多雇上两个,干得更快。材料都是最基础的,建材公司就有卖。现在买卖街上,私营的买卖种类越来越多,买东西比早前方便不少了。
楚然这边还有裁缝铺要看,装修就都是四嫂在忙的。
裁缝铺这些天,攒下好多活儿了。雇了两个手巧会用缝纫机的女工,但她们不能独立完成一件成衣。得楚然先给剪出来布,她们只负责最后一道程度,给缝起来。
还得收拾买卖街的铺子。
那铺子还好,不用重新装修。但是太大,服装店用不完的。楚然打算分成两部分,自己用两间的铺面就够了。买卖街上整条街的老店都是二层三层的,她这铺子是二层的。一楼卖成衣,二楼做裁缝铺,刚刚好。
另外的五间,也不外租,师父打算卖家具。他做了几年的木匠,也认识不少同行,把人组织一下,他出图纸,把关,买块地,就能把家具厂开起来。
他现在是三头跑,忙得很。零件厂的活儿得干,总厂还老找他,家里这边儿也得忙活,还得抽时间做新家的家具,精力差一点儿都忙不过来。
没等房子装好呢,家里来了意外的客人。
谁呢?
肖大哥两口子。
“听老支书说,你们有法子卖金子?”
肖大嫂居然也知道求人不能空手,带了两只鸡来的,真是破天荒。
楚然才不想帮她呢,又得不到什么好儿,“哪是我们有法子。现在有黄金公司收的,是正经的国家单位,很正规。”
大嫂将信将疑,“就那么简单?”
可不就是那么简单嘛。
然后人家起身就走,那两只鸡又拿回去了。
谁也没当回事儿。就这种人,你跟她一样儿的,都掉价儿。老大好歹进屋了还知道去他爹妈的屋里看看老人,聊几句,她是问都没问过一个字,走时大呼小叫的喊肖老大走,都没说跟公婆打个招呼。
老人啥心情,楚然也不知道。反正她是不把他们当人看的,面儿上过得去,不让人挑出理来就行了。
三天之后,老大又来了,自己来的。当时师父在上班,楚然在店里,四哥也上班呢,四嫂在新房子那边儿看着装修。就俩老人在家带孩子。楚然还是晚上回家才知道的。
因为老太太哭得都不行不行的了,那不得问问嘛!
一问才知道,老大两口子那天来,问过黄金公司的地址之后就过去打听了。然后昨天来卖金子,那些银元也带着了。人家不收银元,只能再带回去。老大趁着他媳妇儿不注意,偷出来七个,今天自己出来,把那银元卖给打首饰的小贩,人家一个给他二十块钱,总共卖了一百四十块钱。都给老两口送来了,说是他给爹妈当零花儿的。老太太一细问才知道,结婚十年了,他身上就没有过一分钱过。
哪个当妈的,听着儿子过这样儿日子,能不心疼。
老大一走,哭得什么似的,一边骂肖老爹怎么就给儿子找了这么个媳妇儿,一边儿又哭儿子命苦,晚生上几年,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儿,也不至于找她。
说得楚然都挺难受的。
老大结婚的时候也二十五了,确实是大龄光棍一个,那个年月,只有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没有嫁不出去的女儿,他又是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兄弟,有人愿意嫁就烧高香,真没给他机会挑捡的。就是老二老三,不也是靠着换婚才成上家的嘛,是老三以他入赘为条件,给他二哥换了个媳妇儿的。只能说,老大的运气确实很不好,遇上这么一号。
师父也说,以前老两口被撵出去那些年,老太太干不了农活,都是老大帮着种的地,还老过去帮着打个水啥的。他和老四又不瞎不傻的,要不是因着那些,分家的时候,能同意平分吗?就是老二,当时不也是,只把那些值钱的让瞒下,金银都平分了吗?是看老大媳妇吗?还不是看老大。
再一个,老大媳妇那人,连亲爹妈都不管不顾,她眼里谁都没有,只有她自己和她的三个孩子。分给她啥,她又不会给别人去,最后还是得给几个孩子。就是不分,老两口能看着孙子孙女受穷不?
这就是一本烂账,没办法算得那么清楚的。
第58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13
二哥三哥两家的动作都不慢, 主要是为了孩子上学的。
赶在九月开学之前,家都搬过来了。
让楚然非常无语的是,一家雇了一个拖拉机, 把家当都搬过来了。
被褥啥的带过来那很正常, 能理解,可那农村用着方便的长条板凳也拿过来能干啥?还有那老式的大衣箱子,里面都能躺个人的, 当地农村几乎家家必备的,用着方便,可拿城里来, 多占地方啊。偏老人说啥也舍不得扔,本来都给做好的床不用, 把那个柜当床用,在上面放个床板,人家就那么睡。
还有又是炕桌又是地桌的, 那炕桌是真的没处用去。还有碗柜,连个门都没有,就几块板钉了一下, 再挂个布帘子。也都带着。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为啥要把锄头,柳条筐啥的都带着呢?
听那意思,吴家两老还一个劲儿的念叨着,秋收完把粮食都拉过来, 当口粮。
您也不想想,如今分了地,能打上万斤的粮食,交完公粮还得剩下好几千斤呢, 就那么大的地方,放哪啊?卧室都当粮仓用吗?这是怕家里不来老鼠还是怎么滴?
老人就这样儿,你还没法说。看肖老爹那意思,还觉得他三儿子家这样儿,才是正经过日子的,和吴老爹可有话聊呢!俩老头儿倒是有伴儿了,天天跟一块儿唠嗑看叶子牌。
楚然就特庆幸,得亏自家婆婆不是那样儿的,要不然她得疯了。
自家婆婆那是活儿干不了多少,但你怎么过日子,在外人看来多败家,她都不会那么觉得。
像是现在,一个楼梯,门对门住着,对面锄头板凳的放了一阳台。自家这边儿,大阳台上放着三层的架子,最上一层摆着和几十盆花草,中间一层带拉门的,可以放杂物,最下一层带着架子,可以挂小衣裳,棚顶也有大的晾衣架,可以晾衣服。阳台再没放别的东西。
客厅里又是博古架又是百宝阁的,再加上三面的木沙发和茶几,就放不下别的了。那沙发上都是老太太自己做的漂亮的垫子和背靠,身上衣服不干净都不敢往上坐的那么好看。厨房里也是,满的柜子架子,台面上就放着两个灶两个锅和一个电饭锅,再啥都没有了,干干净净的。厨房连着餐厅呢,放着六人的跟沙发配套的旧椅也是讲究。连厨房的小阳台上,放着两个瓷米缸,还有专门放菜的架子。
卧室更讲究,老两口那屋里,是个老式的雕花楠木架子床,带着白底碎花的床帘,榉木的大衣柜,楠木的矮柜还有红木的梳妆台。
唯一不和谐的是一个原木的婴儿摇床,是师父顺手做出来,给孩子用的,老太太非让放她屋里,说孩子归她哄。
除了这个,那屋里,基本是按她小时候的闺房样子布置的了。
哦,对,还多了一个小圆桌,中间养着一盆水仙,还放着干果,瓜子花生糖果啥的零嘴。
主卧是现代中式,没婆婆那屋那么古典,床是师父自己做的,大衣柜化妆台啥的都是买了旧的,但被楚然用空间里原来的东西换了一下。置物的架子也是师父做的,还做了飘窗,养着灵雨水浇的蝴蝶兰。
最小的房间,孩子还没生,几年也用不上,而且上学之后要常住胜利路那边,这间就改成了书房,带个单人床,也能住。书都是机械类的,师父这两年对外可是很努力的在“补课”,人家现在虽然没学历,但不是没文化了。
吴家两老就搬家那天来了一趟,再说什么也不过来了,说不习惯,没地方下脚,老太太眼睛不好,只说屋里太香了,她都不敢大口喘气儿。
二嫂家在二楼,没老人,带得东西没那么纯朴,可也没强多少,饭桌碗柜啥的也都带着呢。除了床是新做的,基本都是旧的。跟客厅那古董沙发一点儿都不匹配。
四嫂家好多了,他们成家就在城里了,之前加盖那小屋,也放不了多少东西,拿过来都能直接用的,又填置了一些。好歹看着像是楼房该有的样子。
搬完了家,孩子也送上学去了,肖老爹负责接送。
二哥三哥就开始张罗着开业了。
铺子一直没租着。
但又急着挣钱,就先租了民房,那磨豆腐不得有地方嘛。然后买了一辆三轮车,先流动着卖,刚开始一天两盘,没一会儿就卖完,越做越多,二哥干活不惜力,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做十盘,卖到下午才回家。能挣二十块钱。但这样,他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人是熬不住的。稳定了每天做五盘,不太熬,一天也有差不多十块钱的收入,一个月顶他之前在渔场小半年的,城里开销大,去掉开销,也顶他以前干三个月。
三哥家的面馆不能流动着卖,人俩也有招儿,去批发市场,那边儿人流大,摊临时的路边摊子。早上三轮车把炉子炭锅啥的都带上,再带个案板,材料一并带上,酱卤提前在家里熬好,面条也提前都擀出来,到地方现煮就好。两毛钱一碗,生意也很不错,一天也能挣五六块,两口子干劲儿特别足。
流动着都能挣这么些,有铺子肯定挣得更多,还方便,都急得不行,到处打听合适的铺面。
上一篇:当雷呼转世成甚尔女儿
下一篇: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