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之一路向钱 第49章

作者:紫羿叶子 标签: 清穿 洪荒 快穿 BG同人

  楚然肚子月份渐大了,店里她开始培养裁缝,做衣服其实没那么难的。手巧有基础的很快就能上手。楼上买了十台缝纫机,她出图纸,没有人上门做衣服的话,也不休息,全做标准尺雨的成衣,放在楼下卖。一楼成衣店雇上两个售货员,都是口齿伶俐会说的,再雇个店长,管总账,她不用总去的。

  隔壁的家具店,师父也是大撒手,石井子是木匠村,肖家堂兄弟好几十个,前面堂兄弟排行靠前的,儿子都比他年纪大。找上几个关系好的,再带上村里手艺好的几个木匠,就能把架子支起来。再在货站旁边买块空地,方便运木头,简单的盖个厂房,就能干活儿。这会儿的家具样式也不多,卖得最火的就是组合柜,年轻人结婚,条件允许的,都会买上一套。再就是床了,床农村是不买的,平房也都是炕,就是住楼房的才会卖。其他书架茶几沙发啥的,走得都很慢。订货了现做都来得及。主要就是各式的组合柜挣钱。

  师父只给出图纸,再把一把成品关,店都不怎么管的。给了牵头最有威信的那个堂侄子三成的股份,所有事情都是交给他管,那人也干得很开心。

  厂里也轻松一点了,新学期开学之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了,零件厂的技术科分了两个,总厂技术科分了十几个,大厂嘛。这些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脑子相当够用,还很珍惜工作机会,带这种徒弟特别好带。不太难的活也都徒弟干了,他这当师父的当然就轻松,总厂那边儿都不咋过去了。

  这不是就有空收拾胜利路的房子了嘛。房子太旧了,除了大框架,差不多都得修整一遍,之前都给改成办公室了,还都得改回来。家具差不多都得现做,自家买的那些老家具,还有楚然空间里存的,都是中式的,可那房子本来就是倭式加欧式的中和的,再弄上中式的家具?那不成了大杂烩了。顺便的,因着楚然惦记那小区的房子,他还得打听着哪一栋有可能买卖的,要怎么操作能成。到是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那边。

  楚然挺着大肚子,能干的活儿不多,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就想着家里老人年纪渐大了,特别是楚家奶奶,八十多了,再是她之前在家那两年给偷着用灵雨水改善身体,也是慢慢变老的。就买了一堆萝卜白菜黄瓜啥的,在家里做泡菜,放上灵雨水。自家日常吃着,对身体好,用坛子装上,给老家送回去,让老太太和楚爸楚妈常吃着,也好。

  现在从三盛裕往来龙城方便多了。下半年,有专门跑线儿的客车了,三天一趟。两块钱一张车票,不便宜,但是确实方便很多。

  楚大哥大嫂现在隔上两周就能来一趟,楚然这边儿又是搬家又是大肚子的,不放心来看看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大嫂不是张罗着买房子嘛,也是来看房子。每个月都有新开的小区,不到腊月土冻实了,都有开工的,有的选呢。

  在听说铺子的租金之后,嫂子也惦记着买铺子,让楚然帮着问。楚然就知道,卢家这是也没少补贴她,楚家可没钱让她买铺子的。

  如今这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政策越来越好,广播上隔三差五的就播南边儿那小渔村的事儿,不是港商就是外商的。资本家都招进来了,做小买卖的做没人管了。龙城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随处都能见到赶着马车进城卖瓜果蔬菜的农民。快秋收了,园子里的菜也都快罢园,收上来自家吃不完的,都能换钱了。再过上一个月,收秋菜的时候,来卖菜的肯定更多。

  行势这么好,有多大的能耐都给你施展空间,城郊眼头儿活的农民,现在日子可不比上班的挣得少。渐渐就有了贫富差距了。

  前面那些年藏着掖着不敢露富的人家,也都慢慢的显出来了。那些年家家都差不多,这两年再看看,最先富起来的,还是以前就有底的人家多。卢家年前修院子,盖了五间大瓦房,连三间仓房都是砖的,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好些老人儿都说呢,那酒厂要不捐出去,整个三盛裕都是人家的。

  也不只是被拱上公社首富的卢家改善大,那么大的公社呢,又是经济活跃的古镇了,藏着富的人家多着呢。要不,才分地两年,全公社盖了砖房的就好几十户,钱哪来的?

  所以,大嫂这样儿,别人也是酸一句卢家人心眼儿多,藏住钱了,再说不出别的。都没有肖家人背后多的多呢。肖家老太太分家产,哥五哥儿得了好些金银的事儿,传得满公社都知道,这不是黄金公司报警了嘛,就给传开了。好些人在背后骂地主老财呢。但是骂也没啥用,还是酸的。

  楚然在家里不忙的时候,就陪着嫂子逛街看看房子看看行情啥的,走着当锻炼了。常出去走,对街面上一天一个样儿的变化,感受特别的清晰。

  到了秋收的时个,街上的人明显少了,都回家收粮去了。

  三哥家的摊子也暂时的收了,老家今年的地得回去收呢。两口子回去的,把孩子扔家给俩老人看着,老太太看不了,主要是吴老爹看着。二嫂都不去豆腐房了,在家里照看爹妈和几个孩子。肖家老两口也帮着照看。

  秋收一完,直接把打的玉米都磨成玉米和大碴子小碴子,带回来的成品。拉了一拖拉机,回来挨家的送。一家分上两袋子,主要是没地方放。还剩下的,三嫂出摊的时候放在边儿上顺手就卖完了。新玉米贴出来的饼子好吃,且好卖着呢。

  紧接着就是收秋菜,大葱白菜萝卜土豆就这几样,家家都是不少存。以前拿本儿买的时候,跟打仗似的得抢。现在好了,农村赶车上来卖得很多,想买多少买多少。好家伙,一家一家的,真是整车的菜往家里搬的。

  楚大哥今年也是早看好了行市,收秋菜的时候,组织了马车队,队里谁家要卖菜的,统一收上来再组织人一起进城来卖,一天几十车,进城就被抢了。来来回回的折腾了十来天,才卖完。实在是没有菜可卖的了。这不是各家还得留够了自家吃的嘛。卖完钱,当天回去就能分钱,十天,少的一家能分上几十块,多的人家都有卖了五六百的。那钱挣的,一个个眼珠子都发红,都跟楚大哥说,让来年想法子多给买菜籽,地里粮食只要留够了交公粮和做口粮的,全种上菜,真挣钱呀。到后面一个屯子也凑不出整车的,就不组织车队了,各家有还要卖的粮食菜啥的,自己想法子折腾去吧。

  之前住厂里的家属楼,地方就那么大,又是按本儿买,就那么些东西,二哥三哥家给送点儿,楚大哥家给送点儿,四嫂的弟媳妇儿是个情商高的,也给送。都放在四哥家加盖那房顶上晾。

  今年自家房子大了,房前屋后的,地方也大了,一楼不是还带着小园子嘛。这可好,吴家两老和肖家老两口卖了两大车的菜回来。是,那马车,再装也有限。可那一车白菜也快上千棵了。再加半车萝卜半车土豆十捆大葱,一开窗户,那个味儿呀。

  其实真不用自己再买的。二哥三哥家的地也收菜呢,楚大哥和四嫂娘家送的,加起来就不少了。

  还有就是,老话儿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那是一点儿毛病没有。

  就家具厂的那些亲戚老乡家里,稍稍懂点儿人□□故的,秋收过去,到农闲的时候,都会送些东西过来表达一下心意。送东西嘛,那当然是家里有啥送啥的,农村人,能送啥。都知道楚然家里吃细粮的时候多,送粮食就不合适了。那送菜的就多,这家送一袋子白菜,那个送两袋子土豆的,加起来又是不少。

  还有一些想找活儿干,来找门路的呢。找不到家里,跟亲戚啥的打听到铺子地址,直接找到店里的,找到家具厂的都有。那都得接待着,看着要是不那么没谱的,也都接纳了。找来的就没有空手的,不是菜就是自家养了鸡鸭鹅或者蛋。靠着泡子住,也有那实在穷得拿不出来啥,到泡子里打上几十斤鱼给送来的,也是心意嘛。

  积下好些个东西,那么些菜,怎么整?

  四嫂之前说做酱菜卖,这不是一直没找到铺面嘛,做酱得要地方的,才刚买了个院子,有地方做酱,可那是明年的事儿。她也是受了之前一个楼里住着的一个家属启发,那位是朝族的,就爱做个辣白菜。再加下家里的菜实在是太多了,吃不完。就说也别干等着酱做酱菜了,先做咸菜试着卖吧,卖多少算多少。

  刚好,买回来那些大酱缸,也有用处了,不用那么干放着等明年。

  这才算是把那么些菜都给消化掉了。

  腌咸菜省时间,快的当天就能吃,三天就能入味儿。慢得有半个月也腌透了。四嫂做咸菜确实有一手儿,楚然觉得要不是有灵雨水,比她做得都好吃,刚开始就是在三嫂的摊子上搭着卖,在二哥的豆腐车上也搭着卖。一天卖出来块把毛的。

  年前厂里家属楼分房子,师父和四哥这样儿都有自己房子的,是分不上的。四哥直接辞职了,回家之后,弄个三轮车,他在城里待时间长了,到底眼头儿练出来了。拉着那咸菜,专往饭馆送。有些饭馆饭店的,消耗少,单做咸菜太麻烦,都是直接进货,他这直接送上门的,一斤还能便宜二分钱,那当然谁方便就买谁的呗。时多时少的,每天都能送出去一些,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百八十块的。

  进了腊月,准备过年了。来家里送年货的人,也不少。山货、野味儿、猪肉羊肉啥的,自家买的,别人送的,再加上那些救着师父给做技术指导的送的,存了几大缸。老太太是今儿个炖排骨,明儿个熬鸡汤的给楚然补。为了让她吃得顺口点儿,胜利路那边儿的房子改造完,虽没入住,但是暖气都烧着呢,屋里温度很好,阳台上师父都做了木槽子,种上青菜,再烧上灵雨水,把那房子当暖棚用呢。反正是种的那小青菜,一冬天的,足够她吃的。

  楚然孕期到最后一个月了,随时可能生。她这是头一胎,一家子都可紧张呢,怕她这好不容易怀上的,不好生。别看四嫂生她家小雨的时候都二十九了,可人家那是结婚两个月,怀孕一个半月的效率,大家都觉得人家身体好着呢。就楚然这样儿,结了两年才怀上的,让人不放心。所以都格外的照顾她。

  一直到过年,也没生。

  年前老太太还说这孩子生日够小的。结果人家硬是等到大年初一才出来。

  大除夕的,四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呢,老大一桌子,可丰盛呢。她这边儿羊水破了,要生孩子。也是没谁了。

  剩下时间都忙活她了。大半夜的往医院送,到是生得快,到医院就开了五指了,没两小时,生下个白白净净的大胖丫头,七斤一两。

  还真给老太太生了个大孙女。

  八一年大年初一,省医院产科第一个新生儿。绝对的鸡头!哈哈。

  天刚亮,师父就给酒厂打电话,卢家就让人给三李屯送信。当天中午,楚大哥就开着借来的酒厂送货的货车,拉着一家,还有大包小包的,就都赶过来了。连老太太都给拉来了。老太太身子硬朗着呢,非说要来伺候月子,那就来吧。

  好在有地方住,胜利路那边儿完全住得开。

  这个年过得,都忙活她们母女俩了。

  在医院住了两天,就回家做月子了。生的不艰难,恢复得就快。

  她在家里坐月子,娘家奶奶、妈都来伺候月子了,再加上婆婆,肖老爹一看这个情况,就不在家住了,到五楼四哥家住去了。每天负责跑腿买菜啥的,干点儿零活儿。

  大哥一家和楚然住了两天就回去了。确实用不上那么些人手,家也不扔着吧。

  楚妈这一住,就看出问题来了,偷摸着就说楚然,“你平时在家就这么过日子的?”

  怎么了?

  “还怎么了?你就没发现,你一天天的,跟养大爷似的,啥也没干吗?”

  啊?

  “啊啥啊?你看看你都干过啥?早起是你公公去市场买菜的,回来是婆婆做饭,吃完饭收拾屋子也是他们的活儿。午饭晚饭也没见着你做,还得让你点菜,你说吃啥做啥。到底谁是媳妇儿谁是婆婆呀?你这样儿的,老五就没说你?”给楚妈愁的,她自己也是当婆婆,家里儿媳妇也上班,日常家务也是她干得多,可自家那儿媳妇,也没像她闺女这样儿啊。那也是下了班就做饭,在家啥活儿都伸手的,可她闺女呢,就没见动过。

  “我这不是做月子嘛。”楚然找了个理由。

  “你可拉倒吧,你这都快出月子了,啥都不影响了,我也没看你扫过一回地,浇几回花儿都是有数儿的,你还干啥了?”她又不瞎,是不是平时养成的习惯还能看不出来吗?

  “你可长点儿心吧。说句不好听的,你们现在吃的喝的用的,都是亲家母的,你就是干不好,你勤快点儿,看着也好看哪。”就差没说,啥也不干,要你这样儿的媳妇儿干啥了。

  哎哟,这可是够冤枉人的。

  “真没您说的那样儿。你在家不也干家务吗?我奶以前不也帮你干家务?做了好几十年饭吗?”肖老娘才五十多岁,还不到六十呢,就啥也不干干待着养老吗?真那样儿,她也没意见,关键人家自己也不干哪。

  再说了,就这么大的家,打扫一下卫生,扫一下地,擦擦柜子啥的,真用不了多少时间的,也累不到。肖老娘干这个还是力所能及的,比让她干农活儿拿手多了。做饭也是,人家做得精细着呢。楚然做的,还行,她不挑。那个儿媳妇做的,人家现在可嫌弃了,嫌不够精致。

  就说这大冬天,买点儿苹果梨山楂啥的,都不容易的,吴家老两口,那是连皮都舍不得扔,核都要吃掉。人家,那得一点点儿的去了皮和核,捣碎了,熬梨膏子山楂膏子吃,又是冰糖又是炭的抛费。也不嫌弃麻烦。

  不愁吃不愁喝的,每天这些就是全部的生活内容,怎么就不能干了?

  楚妈就不爱听这个话,“我们干是帮着干,那我当初也没闲着,你嫂子现在也没闲着吧?你再看看你……”天天的,一会吃这个,一会喝那个,还得婆婆给做好了送过来。

  “我很忙的,真的。我也有买卖要干哪……”

  我真不是闲人。

  但是亲妈就觉得她很闲。

  完事儿觉得闺女不干,她帮着干干吧。就老抢着帮肖老娘干活儿,还给肖老娘打扰得不轻,把人家的程序都给弄乱了,还没法儿说。

  出了月子,楚妈是说啥也不在楚然家待了,说看着闹心。非得回家。

  回吧回吧。

  但楚然把老太太留下了,没让走。

  没天春儿呢,天还冻,楼里比老家舒服,这个楚妈没坚持。

第59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14

  计划没有变化快。

  楚然和肖玙两个, 都没有想到,他们开的第一家公司,居然会在建筑行业里。

  楚然也问过师父, 有啥计划。师父原本是想着搞金融, 研究经济规律的,国内未来的三十年甚到五十年,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也是亘古未有,国家一穷二白,刚刚从重大的运动当中脱身, 外面还被外国人想方设法的压榨欺负,怎么一点一点翻过身的, 怎么从委屈也得憋着,到谁想欺负都不行的,能挺直了腰杆子硬刚的, 政策的改变,试错纠错的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 是怎么影响经济的,老百姓的生活是怎么变迁的,都是最难得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机会,第一种身体,体会都是不一样的。他一直也没想做生意开公司啥的, 开店那就是为了改变生活质量,让那些钱动起来,对外也有个理由。没看他都不直接参与管理嘛。一个国都管过,对管企业啥的, 兴趣真没那么大的。受教育的时候,那管过的就多了。这一次,他就要算研究经济规律,日后搞投资,做个资本大佬。他这么一说,楚然也觉得挺好的。想干啥就干啥呗,有目标就行,日子就有个奔头儿。

  她自己也没想做啥女强人,干多大的事业,这服装店干得就挺满足。再想的,也就是能在胜利路的小区里多买上几栋房子,在买卖街上多买几个店面,轻轻松松的,带带孩子,以后条件更好了,出去转一转看一看,吃吃喝喝的,就挺好的。

  盖房子这事儿,也算是几个事情赶到一起,给凑成的,也算是机缘巧合了。

  开春之前,这不是得备种子化肥啥的嘛。丰收了两年,家家不用挨饿了,那真是玩了命的干,还都特别有奔头儿。恨不能把那地伺候出花儿来。也知道要想提高收成,就得买好种子,还得舍得下化肥。可那些都要钱买的,上哪弄钱去?

  肖家这哥几个的亲戚朋友这不是就都上门了。都知道他们发财了嘛。像是二嫂三嫂家那三个妹子家,来借钱买种化肥,能不错吗?一家拿两千吧。还有以前帮过家里的亲戚,叔叔大爷舅舅姨的,来了张一回嘴,能一点儿不拿吗?有借二百三百的,也有借三五百的。还没出正月呢,小一万就都借出去了。还都是不知道啥时候能还上的。心疼死了好嘛。

  二嫂三嫂家好歹两家分,四嫂家就她一个,祖家以前就出息了她大弟一个,可他就一个砖瓦厂的小会计,再出息能有多大的能耐?她小弟当兵提干了,又跟领导家的闺女订了婚,不会回来了,也帮不上家里啥。剩下她姐和妹,要借钱,能不管吗?还有她爹妈,能一点儿不管吗?就是她大弟家,盖新房子,一点儿不帮?说得过去吗?他们结婚那房子还是用得人家的砖呢,后来还钱人家也没要,又年年吃家人粮食菜的。反正是大一万拿出去了。

  几个人都羡慕楚然,她家多好啊,人口简单,楚爸楚妈俩孤儿,她哥嫂日子过得也好,用不上帮衬。

  呵呵。

  是,楚然这边儿是不用帮衬了。

  那不是还有肖家这边儿呢嘛!

  肖家那堂兄弟就二三十个,再加上堂姐妹,表兄弟姐妹的,好嘛,好几十。也不是都跟家具厂那位似的那么能干,老实本份的占了一多半,除了种地,啥也不会,也想不到别的糊口的法子。能想到种菜的都不多。

  这样儿的,找过来了,你说怎么办?

  那借上三百二百的,还行,知道是干正事儿,不能眼看着,帮就帮了。可还有那个别不靠谱的,张嘴就要借一万两万的,是想干啥?给儿子娶媳妇盖新房子,那你自己挣去呀,凭啥用我家钱呢?还不给利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你要借上二十年,那时候一两万还是钱不?

  可你要说不借,回老家就能把你骂得猪狗不如都。

  楚然这边儿压力还小点儿,这不是又有店又有铺子还有家具厂的,买那些得花钱吧?那挣钱,一个月才挣多少?谁来借,还有个理由,是,我家有钱,可都变成房子铺子了,我横不能变卖了换钱借你吧?

  反倒是没啥压钱地方的哥几个被骂得多些。肖三哥被骂得最惨,说他一个入赘出去的,花着肖家的钱养吴家的老人,眼里还一点儿没有肖家的亲戚。白眼狼啥的。

  骂的人是少数,但总有那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还恨人有笑人无的闲人,跟着起哄。人都好个脸儿,被人家那么说,能不往心里去吗?

  老三两口子气得不行,钱没少借出去,还得挨着骂。到不如把花都花出去,占上了,谁也别挑礼。反正外人只知道他们发财了,发多大的财,没人知道实数的。那几位见证人,家里不是种着肖家的地呢,就是孩子在家具厂上班呢,谁也不会出去说那些个。

  而且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这会儿的老百姓心里,万元户都是了不起的大富人家了,发了大财,那也就是一家能分上三万两万的了不起了呗!

  这还得多亏肖大嫂呢。这人要是有钱了,啥样儿的人都有人乐意往上凑的,她那样儿的人,也有人上门借钱呢。那怎么可能借得出来?人家还不怕人知道,不是都传他们又是金又是银的分了多少嘛,人家就说了,分的就是小黄鱼,一家就分了四个,随便到哪问问,那玩意儿总共能值多少钱?加起来都卖不上五千块钱,她自家还得种地呢。不得买种子买化肥吗?别人就说不是还有大洋呢吗?人家也不说没有,直接说,那是有,分了两三千呢,有啥用?没地方卖去,换不成钱,那不就是个摆设?非要借的,她也不说不借,直接说,我借你大洋,你自己想法子卖去,一个大洋三十块钱,但我不能白借你,一年你给我一块钱的利息。谁想借都可以。

  那谁想借,不得打听打听吗?出去一打听,一个大洋,最多就值二十四五块钱,还没人会大量的收,没那么些现钱,收上十块八块的倒是行。再这么一算账,肖大嫂那利钱也太高了,跟她借钱不值当的。

  但理肖老大分了多少钱,让她这么嚷嚷的,十里八乡的都知道了。是,分了好几万呢,光大洋就值七八万。但是换不成现钱。

  他分那么些,就意味着,剩下的哥四个也是分那么些。也正是有这么个前情,楚然说他家钱都压着呢,才有人信。但老二老三老四就行,没置啥东西,还做着小买卖,有进项,那钱肯定花不了嘛。谁来借,都觉得自己只借个三头五百的,不影响啥的。

  这就倒导了,哥几个迫切的需要买房子铺子,要有一个全理的理由把钱占上,省心。

  还有一个原因是,师父在胜利路小区的半年没白待着,买下了两处私人的房产。还有三个办公楼,也有出售的意向,但是有个条件,你得帮着找好新办公地点,那我这楼就给你腾出来,卖给你。一个楼里十好几家单位,那地方也不好找。还有当家属楼分了十几家住成大杂院的那两个点地面积最大的房子,单位都同意卖,但是住户不乐意搬,那老家属楼都住满了,他们搬出去住哪?人家也说了,房子是单位的,单位说卖那也行,但你得给我们找好房子,那我们就搬。

  这话赶话的,再加上各方面的原因,赶一块儿,师父就说,既然都想要房子,房子又不好找,那咱自己盖吧。又跟那些个单位都讲好了,用新楼房换旧房子,是签了合同的。

  有的单位要求把楼盖到单位院里,地方他们自己定,能把楼盖起来就行,顺便还能多解决一些员工住房呢。小单位没那个要求,只说在办公区域内,上下班方便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