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41章

作者:墨尔玉 标签: 系统 爽文 直播 BG同人

  他知道对方用兵很厉害,生怕对方出其不意跑掉,所以派李景隆出手,让他们假扮成商人进城。

  他们假称湘王朱柏在封地私造货币,要逮捕他。

  朱柏因为父皇过世,本来心情就不好,这一下直接就崩溃了:“以前那些大臣碰到暴君而被下狱,往往自尽而亡,我是太

  祖的儿子,现在父皇逝世了,我又不能去奔丧,又遭小人污蔑,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乐趣呢?”

  然后自焚而死。】

  天幕话音落下,朱家人都炸了,无数人失声。

  时局之烂,竟至如斯!!!

  朱允炆大惊失色,这叔父怎么就自焚死了?未免太过刚烈了。

  他连忙结结巴巴解释:“皇爷爷,绝对不是这样的,肯定是手下会错了我的意,逼死了叔父。我要是知道的话,一定不会让湘王殿下自焚而死的。”

  然而,天幕却说:【朱允炆后悔吗?答案是不。

  他给湘王朱柏加了一个谥号“戾”。

  根据谥法,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日戾。伤害性很大,侮辱性很强。】

  湘王朱柏:“……”

  朱允炆:“……”

第85章 朱棣:我居然能当团宠?

  湘王朱柏性情刚烈,直接拿起案上的碗,冲着朱允蚊砸了过去。

  他胸膛剧烈起伏,咆哮道: “大丈夫生于天下,当以气节为重,你削也就削,凭什么给我捏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你是要当那宋高宗不成!"

  宋高宗和秦桧正是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岳飞定了罪。谁也没想到这么荒唐的事情会发生在皇家。湘王朱柏这属于大不敬了,很多人出来拦他,让他不要冲动。宁王朱权: "你冷静一下,别急,消消气。"

  湘王朱柏:“你让我怎么冷静?我这些年在封地也算兢兢业业,没有任何不臣之心,哪点对不起他,非要给我上个恶谥,啊?"

  所有兄弟都沉默了。

  朱允蚊这做法简直杀人诛心,不仅逼死了亲叔叔,还要让他遗臭万年。如果他们是湘王朱柏,估计也要破防。

  他们心里都不免升起了唇亡齿寒之感。一年之内连搞五个藩王,按这速度,迟早会轮到自己。朱允蚊明明是朱标生的,却完全不一样。他们都有点怀疑,他是不是朱标的种了。这时,一阵哭声传来。

  原来是周王、代王、齐王这些人直接抱头痛哭: “父皇,你尸骨还未寒,太孙殿下就逼死了亲叔叔。你九泉之下见了,会如何作想啊!"

  "未来太孙殿下这么折辱我,我也恨不得自焚了去,跟湘王一样下去陪你,不受这窝囊气。"

  他们得知自己未来会被囚禁之后,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如今看到湘王惨烈的结局,更是气到爆炸。

  不趁这个机会,给朱允蚊这个仇人上一点眼药,他们就是傻子。他们嚎啕大哭,像是在给朱元璋哭丧一样。

  朱元璋被他们的哭嚷声吵得头疼: "咱还没死呢,别说尸骨什么的,晦气!都给我闭嘴。"

  他转而看向湘王朱柏,神色莫名。这娃从小长得玉雪可爱,天资聪颖,超级听话,算是他几十个儿子里最得宠的一批。

  听到自己的死讯后,湘王朱柏居然不想活了,最后不堪折辱,直接自焚,这是何等的纯孝?他扭头看了一眼朱允蚊,声音听不出情绪,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 “允蚊,你着相了。”这是个佛教用语,朱元璋当过和尚,对其信手拈来。意思是太注重表象,反倒忽视了内在。

  朱允蚊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又痛苦又畏惧,大明以仁孝治国,可自己未来逼死叔父,仁孝两个字就要打上问号。

  天幕将这件事情广而告之,他仁孝的人设彻底破碎,他气到恨不得杀人。

  他不敢跟朱元璋打马虎眼,果断磕头认错,祈求原谅: “是允蚊不孝!是允蚊不仁!皇爷爷,你罚我吧。"

  朱元璋见状,心中叹气。到了现在,孙子还是只关注名声。可是不只是仁不仁的问题,还有能力的问题啊。削藩怎么能这么削呢。

  【朱棣面对这种情况,整个人麻了。说不定,马上刀就要落到自己头上来了。而且皇帝还派了很多人监视朱棣。

  当时,朱棣的三个儿子还在南京,朱棣想把他们要回来。

  朱棣干脆跑到闹市街头,抢路人的东西吃,讲起话来语无伦次,假装精神病人。

  他精湛的演技骗过了监视他的人。

  插句题外话,某部电视剧曾经说朱棣装疯卖傻吃了几年屎才当上皇帝。事实上,没有这种记载。那些人跟建文皇帝说:“朱棣应该是被吓疯了,他要那三个儿子回家侍疾,您看准不准?”朱允蚊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就把那三个人质儿子给放回去了。朱棣这下子松了口气,然后带着八百亲兵造反。】

  一众兄弟侧目。他们跟朱棣是竞争者,所以很嫉妒朱棣能成为永乐大帝,但现在,心里涌现丝丝敬佩之情。

  想不到浓眉大眼的四哥居然能够装疯卖傻,像韩信一样忍胯下之辱,果真是个造反的人才。

  宁王朱权忍不住说:"四哥,这吃屎实在有点过分了,你应该不会吃屎吧?"

  他的语气有点不确定。虽然天幕说史料没有记载,但空穴不来风,万一真的有这回事儿呢?朱棣深感风评被害: "……你吃,我都不会吃。"

  宁王朱权连忙说道:“四哥别生气,我就是觉得你厉害,八百兵怎么打下天下?韩信转世也做不到呀。"

  连朱元璋都投来目光,显然对八百兵很好奇。

  【有人说,朱元璋杀了很多武将,所以建文帝手下没有什么大将军了,其实不然。

  建文帝手下有耿炳文,李景隆,郭英,盛庸,平安……总之,良将辈出,个个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除此之

  外,建文帝手下兵多,粮食多,占据大义名分。

  朱棣怎么都不该赢,建文帝怎么都不该输,才对。

  可是他偏偏赢了,这本身就是个奇迹。所以靖难之役自古以来关注度都很高。很多人都在研究,朱棣怎么成功的?】

  朱家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满心满眼都是疑惑。即使是他们这些自家人,都不敢想象朱棣能够成功。

  【这就要从朱允蚊说起了。

  俗话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往表面看,朱棣造反是建文帝削藩不当造成的苦果。其实,往深层次看,这是“建文新政”的问题。

  朱元璋在位比较重武轻文,而且总兴大狱。

  朱允蚊上位之后,觉得这不好。他熟读儒家经典,觉得应该重用文官,各种制度也不应该这么残酷。然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新政"初衷是好的,但推行得太快,导致内部出现了分裂。

  在中央,南方文官集团受到重用。一部分武官被迫分出手上的权力,所以很不高兴。在民间,百姓已经习惯了朱元璋的制度,这么一改,他们很不适应。

  很多学者觉得,建文帝心里没有数。他如此年轻,也没有什么功绩,威望不如朱元璋,本来就主少国疑,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继承朱元璋的国策,适当小改就行了。

  建文帝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革,否定朱元璋的思想,导致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混乱。

  所以朱棣造反的时候,宣称: “皇上是被周围那些文人带坏了,乱改太.祖留下来的政策,必须清除掉这些文人,把大明带到正确的道路上。"

  总之,很多老派的文臣勋贵武将对朱允蚊挺有意见,干脆不怎么管这个皇家内斗了。还没打仗,朱允蚊就已经输了一半。】

  一群兄弟侧目而视,好家伙,这侄子上台就否定朱元璋,真是孝顺!

  朱允蚊跪在地上,恍恍惚惚。朱元璋年纪大了,他随时有可能坐上皇位。他并不是条咸鱼,反而年轻气盛,想做出一番事业。

  明明他锐意改革,对天下是好事,结果反倒错了吗……

  >

  朱允蚊回过神来,连忙试图解释:“皇爷爷,你听我解释,开国的时候以杀戮为主,后来已经到了守天下的时候,当然得变更国策。"

  朱元璋其实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不然也不会让子子孙孙都按照祖训来做。

  他摆摆手: "别说了。"

  朱允蚊: “皇爷爷——”

  朱元璋罕见地发了火:“滚一边去,别搁这满嘴喷粪。都让你别说了,你听不懂人话吗。别吵我听天幕!"

  "让我听听,都把李景隆他们留给你了,你为什么会输?"朱允蚊手足无措,讷讷不言。

  他的叔叔们心中唏嘘,可能是隔代亲吧,父皇经常凶他们,但是对皇太孙可是一等一的好,几乎没红过脸。

  他们一直有点小酸,现在却平衡了。父皇的嘴臭大礼包,不能只有他们享受啊。

  【建文帝另一个重大失误就是用了大明战神李景隆。】天幕此话一出,李景隆等人都愣了。既然是失误,又为什么要叫大明战神?

  【本来那几个将军都打得挺好的,但建文帝非要换了他们,让李景隆当大将军,去征讨朱棣。白沟河之战,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大军,朱棣据说只有十万人。李景隆本该全胜,结果大败而归,损失数十万人。朝廷诸臣请求诛杀李景隆,但建文帝不允。

  后来,朱棣打到了京城,李景隆和其他人开门迎接燕军进京,史称“金川门之变”。此后,朱棣继位,是为永乐大帝,朱允蚊失踪。李景隆官拜太子太师,位列群臣之首。很多人都想不通,他到底怎么输的。所以有人猜测,李景隆要么是草包,要么是朱棣的卧底。】

  "六十万打十万,输了?!"

  天幕下,朱家人都傻了。

  宁王朱权: "父皇跟陈友谅的生死决战也不过是二十万人战胜了六十万人。四哥,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和朱棣的战绩相比,朱元璋引以为傲的事迹都拿不出手了。

  他们心里都泛起了嘀咕,战绩太夸张了,李景隆不会真是卧底吧!

  朱元璋神色莫名,看了一眼直发抖的李景隆: “你到底是奸细还是什么呀?”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而且战功赫赫,是开国名将。李文忠生下了李景隆,所以李景隆可以喊朱元璋一句舅爷爷,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朱元璋对他抱以厚望,经常督促他

  读书。李景隆也没辜负他的希望,熟读兵法,看上去是个栋梁之材。

  等到以后上战场多多打磨,应该能一鸣惊人。李景隆长得圆润,皮肤白皙,现在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跟调料盘打翻一样。

  他甩锅道: “皇上,燕王向来用兵如神,我打不过他也正常啊。是太孙殿下用错人了,我不配跟燕王打仗。"

  要么承认自己是卧底,要么承认自己是蠢材,他哪个都不想承认啊。只能把原因归结于朱棣太厉害了。

  朱元璋转而看向朱允蚊。

  朱允蚊向来养尊处优,哪里被这么公开处刑过,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实在没忍住,眼眶含泪,哭了出来。

  毕竟,他现在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朱元璋见状,深深叹息。

  做皇帝,讲究能谋善断。有的时候,谋略不是必需品,皇帝只需要找出那些懂得谋略的人,再重用他们就行了,也就是所谓的“断”。

  比如刘邦,他谋略并不出众,但他懂得识人、懂得决断。张良韩信萧何便能出头。如今,孙子不仅不能“谋”,还不擅“断”。干啥啥不行,流泪第一名。

  他干脆地骂道: "哭什么哭,就知道哭。还不想想该怎么办。"

  朱允蚊擦擦眼泪:“总之,燕王进京,实乃谋逆,乱了祖宗之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开谋逆之先河。他的治下,必定战乱频发,国力衰弱。陛下,请削燕王爵位!"

  到了现在,他已经明白了,必须趁着皇爷爷还爱他,赶紧踩死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