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迷人“B先生” 第9章

作者:山海十八 标签: BG同人

  当布兰度收集了两所学校的入学、课程、毕业考核等相关资料,仿佛目睹了中世纪的古老幽灵在牛剑上空久久徘徊不散。

  相较而言,去年即1828年,伦敦大学建立,打破牛剑独霸英格兰六百多年的格局。

  伦敦大学开创先河,让考生不必通过宗教考试就能入学,不再对学生的信仰设定限制。

  课程设置与牛剑的古典学科相反,先排除了宗教教学,而后以实用性自然科学为主。

  这是对英格兰传统大学教育思想的极大挑战。

  伦敦大学建立后却没有获得授予学生学位的权力。哪怕大法官多次申请特许状,都遭到了牛剑向枢密院提出的反对。

  足见新旧势力的对峙之激烈。

  这一边在议会选举权上保守派有让步,另一边守旧派在大学学术领域的影响力仍难以撼动。

  改革不易。

  布兰度参考上辈子所知的十九世纪英国大学改革进程,牛剑要从古典学校蜕变成现代大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直到19世纪中叶,牛剑两校内部二十多年的自行改革失败。外部力量最终强势介入,皇家调查委员会入驻后促使两所大学引发巨变。

  身处这个大乱斗时代,她没有选择更欣赏的伦敦大学,而是计划去剑桥大学。

  对班纳特先生随口一提的学校离家近,是一个能忽略不计的理由。

  真实原因是上辈子经历过现代化大学教育,这辈子想感受一把改革将至未至时期的古典大学生活。

  学院生活氛围会是什么样的?

  是因循守旧?是暗流汹涌?是新旧冲突?

  不论哪一种情况,或应了浑水摸鱼,或是风浪越大鱼越贵,想一想就有很多乐趣。

  于是,她的书桌上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

  左侧是边沁、密尔父子等教育功利主义者关于反对教会把持教育,呼吁实用性教学的论集。

  右侧则是叠放着一本本厚重的拉丁文神学书。

  想要进入剑桥,要搞清楚它的录取标准。

  最按部就班的方式是在学龄期进入英格兰的公学读书。等公学毕业后,部分学生能被牛剑录取。

  显然,布兰度走不了常规路线。

  穿越来此的两年内不宜就读公学,只能靠自主学习。以进入剑桥为目标,少不了有针对性的准备。

  根据调查,牛剑两校虽然都被古典学科占据了主流,但在倾向上也有所不同。

  牛津倾向于古典文学、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充斥陈腐气息的中世纪逻辑学。

  剑桥给了数学重视,但重视的是百余年前过时的数学理论,而其他自然科学甚至都没被列入考试课程。

  另外,学院制让牛剑两校没有统一招生考试。对于录取哪些学生,每个学院的考察标准迥异。

  布兰度已经圈定了备考几个学院。

  比如像是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她的选择名单之外,因为它的招生门槛是非伊顿公学毕业生不要。

  通过纸面资料与他人讲述所获知的现状到底隔了一层。

  很有必要实地观察一番,就算学院内部不对外人开放,也要到剑桥镇近距离感受。

  过去的几百年,每逢九月秋至,剑桥镇会举办斯图尔桥年市。

  规模很大,一度成为英国同类自由市场中的佼佼者,更吸引了来自欧洲大陆的商贩纷纷聚集。

  卖什么的都有,例如食材、布匹、酒类、马匹等等。后来越办越热闹,把各类表演团体也吸引来此现场演出。

  有传闻,牛顿在斯图尔桥年市买到了他的多棱镜。

  约翰·班扬所著的《天/路/历/程》中,名利场的原型就是剑桥镇的这个年市。

  剑桥部分师生会参与到年市买卖中,或卖蜡烛或卖书籍以及其他货物。

  布兰度在上辈子没有见过斯图尔桥年市。

  它在工业化浪潮中没落,于1934年等来被彻底取缔的命运,徒留「蒜街」这条街名作为曾经存在的痕迹。①

  得知这个世界有相同的剑桥年市,她决定等之后要去瞧瞧。

  在年市期间,不难接触出来摆摊的剑桥师生,从而了解一些学院内幕。

  仅有充分的考学计划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日常能够付诸行动。

  比如今夜聚餐结束,她没有立刻休息。

  洗完澡,取出牛顿以拉丁文撰写的原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念了起来,朗读出声的那一种。

  英国日常生活罕有使用拉丁文,但剑桥学习需要频繁运用拉丁文,那就必须将它练得滚瓜烂熟。

  见缝插针地诵读,以而达到驾轻就熟的境界。读了一个小时,时钟走向了22:45,将书放回书架。

  临睡前,布兰度瞥了一眼书架上的《法兰西文化报》、《普鲁士广场报》等报纸。

  这都是发行量较大的报刊,设有专业的广告版。她亲自写了一则招聘广告,在报纸上连续登载了几期。特意投向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与相隔较远的普鲁士。

  寻找精通拉丁语,同时又精于法语或德语的家庭教师。

  不限性别、年龄、学历,特别要求发音优美,有文学底蕴,而且必须对神学颇有见解。

  布兰度随着休谟学习基本拉丁文,现在要找专业一对一陪练。

  不在英国找而去在法国与普鲁士寻觅的原因很简单,希望通过新来的家教掌握其本国语言的各种方言语调,也能深入认知当地的社会风俗。

  谁说家教不可能藏龙卧虎。

  上辈子读人物传记,提及爱因斯坦为了生计主动登报,自荐成为家庭教师。他的家教工作却不够顺利,一直都留不住学生,没干几年就去发表狭义相对论了。

  如今,布兰度没有妄想找到类似巨佬,就单纯希望能招聘到合心意的陪练。

  工作以一年为期,包吃住,年薪三百英镑。

  以高出市场价三倍的待遇,应该能吸引来高级人才。

  其工作内容可能不只给她做陪练,假如班纳特家的姐妹们有需要,也能向其学习。

  广告刊登了一个半月,面试了十二个人,结果不是非常理想。希望下一位应聘者能够打动她。

  *

  *

  阳光、沙滩、海浪涛涛,斯卡伯勒镇的海滨生活舒适惬意。

  如果不是休谟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着,班纳特先生觉得这是他十六年以来最安心的一周。

  过去,四女儿的病是他心底最深隐忧。

  两年前,当布兰度病愈,又担心她能否被教得出色。

  这次见面让班纳特先生彻底放心。

  虽然谈话间受伤的总是自己,但确定布兰度能独当一面,他悬在心上十六年的巨石最终落地。

  期间,休谟的律师来过,宣读休谟指定布兰度继承部分遗产的内容。

  班纳特先生也被要求到场签署相关法律文书,承诺作为父亲不监管这笔钱款,让布兰度自主安排。

  没有犹豫,直接签了。之后听布兰度提了几句,家里往后不必再给她生活费,她也会自行解决上大学的开销。

  班纳特太太后知后觉想起来读大学是要学费的。她没当着布兰度面问出口,而私下问丈夫。

  “去剑桥读书的话,每年要花多少钱?你年轻的时候没去读大学,到底是不喜欢,还是读不起?”

  班纳特先生深吸一口气,这件事怎么就过不去了。

  刚想用一贯的沉默来回避问题,发现妻子脸色显而易见地纠结起来,那是心疼钱的表情。

  “你又在胡思乱想什么?”

  班纳特先生意识到不妙,“难道你没听到布兰度说的话,大学费用不花家里一英镑,你又在心疼什么钱?是不想让她去上学吗!”

  班纳特太太立刻摇头,“不!你别乱说话!我怎么可能这样短视。上帝作证,我非常支持布兰度读大学,对全家人都有利。她的某个同学说不定就会成为你的女婿。”

  假如去剑桥读书费用昂贵,证明进入其中的学生或非富即贵或小有资产,那是多么好的结婚对象备选地。

  班纳特太太在这方面脑子转得异常快,她就是下意识有点心疼钱。

  家庭年收入两千英镑,说少不少,但说多也不多。

  全家的日常开销少不了。再说今年简21岁,伊丽莎白19岁,距离适合结婚的年龄越来越近,可她们的嫁妆刚刚存到一千英镑。

  “我只是担心大学费用太高。布兰度说了不需要家里支持,但她穷到一天只啃一顿黑面包时,我们真的能不给吗?”

  班纳特太太不了解布兰度获得的专利费究竟有多少,是不是能够负担四年的读书费用?

  说着,班纳特太太怒瞪丈夫。

  “怪你,是你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不上大学,是你没说清楚大学怎么收费。”

  班纳特先生无法再逃避问题,“太太,您是对的,是我低估了您的想象力,给它可乘之机构造出一堆荒诞猜测。”

  为了避免家庭矛盾,他少有地把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了。

  “据我所知,这二十多年去牛剑两校的上学开销没有大幅上涨,每年平均在两三百英镑。伦敦的工人们付不起这笔学费,但对我们家来说不算问题。

  当年,我没去大学的原因很简单——读或不读的最终结果,对我来说没有差别。”

  班纳特家是有能力支付学费,但每年要花费家庭年收入的八分之一左右。

  班纳特先生曾经认真思考过,如果选择读大学总该要有所收获。

  他不追求学术造诣,不好奇学院图书馆的藏书,也不求以牛剑毕业生的身份谋求一份体面工作,更对去学校结交朋友没兴趣,为什么还一定要费力申请大学去读书?

  牛剑两校都是住宿制,日常不能随意离校,每个学院还有各不相同的规则要求学生遵守。

  明知大学没有自己想要的事物,他的脑子只要没有坏掉,就不会花钱主动求管束。

  班纳特先生少有的把想法揉碎了讲给妻子听。“太太,你还有什么要担忧的?”

  班纳特太太松了一口气,“这样就好。上学一年的花销只要两三百英镑,布兰度应该能够负担得起。”

  班纳特先生看着妻子终于翻过这一页,没有把凡事总有例外讲出来,谁知道布兰度会不会有额外花销?

  这种问题不必求证,他对布兰度有信心。得空,还不如去海滩散步。刚开门,迎面而来一位陌生年轻男人,他正打算敲响大门。

  班纳特先生:“下午好,您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