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穿越手札 第320章

作者:一千棵树 标签: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女扮男装 BG同人

  怀瑾扑哧笑了一声,项梁的意思是说张良把全部身家办了聘礼,怕她过去过穷日子。

  但是不好意思,她认识的张良,绝对不会把自己弄成贫苦清流的!于是安慰道:“舅父,你便放心吧,张子房是绝对不可能把我们母子俩饿死的!”

  项梁瞪大了眼,满是笑意,他故意板着脸说:“那舅父不是担心我们小莺儿会受委屈!”

  又聊了一会儿,项梁把该嘱咐的话都嘱咐了,然后就让她回去歇着了。

  怀瑾提着灯笼往回走,经过花园时,闻到一股酒香,并两个人窃窃私语的声音。

  她寻摸着过去,看见桓楚、项声、龙且正在饮酒闲聊。

  “你这秦官做的如何?”龙且正在调侃项声。

  项声只是叹气:“每日办公不过处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那岳丈,处处喜欢压人一头。”

  “委屈声哥了,只盼着那一日早些到来……”桓楚还没说完被项声嘘了一声,项声轻声告诫:“不是密会时,不要提起此话!”

  桓楚连忙举杯道歉:“是我一时忘形了。”

  龙且就笑:“声哥这稳重的性子,是随着梁叔了,天生的老成。像小叔和阿籍,不知随了谁的性子。还有妹妹……她和小叔性子相近,也不知是随谁。”

  项声想了一下自家那三个人,摇头失笑:“听说我祖母就是个疏朗爱闹的人,许是随了她吧,小叔和阿籍都是嫉恶如仇的活泼性子,妹妹也是如此”

  喝了一杯酒,桓楚咂巴着嘴:“我倒不这么觉得,妹妹……是个冷情之人,她拒绝让人亲近。嫂子常与她说笑,好几次观察,我倒瞧出一件有趣的事。在她面前,嫂子倒成了被哄的孩子,只有她接嫂子的话,而不见嫂子能接她的话。”

  “妹妹心中自有丘壑。”龙且想起自己认识的怀瑾,那当真是一个叫人惊艳的女子。

  项声神秘的笑笑,冲桓楚摇摇头:“你不知道,妹妹只是看着冷情,实际上是个重情义的人,否则小叔何故和她最要好?小叔有一次和我喝酒说过这样一句话,被她放在心里的人,便能得她十足十的真心相待。这几年她在家里,从不给我们添麻烦,哪怕你嫂子胸无点墨,她也耐心……”

  “什么人!”龙且忽回头厉声一喝。

  怀瑾忙从花影后面钻出来,笑道:“是我,适才去舅父那里,途径此处,闻到一股冷冽酒香,就忍不住驻足。”

  桓楚面上有些尴尬,看来刚刚的话都让她听去了,背后说人可见不好。

  龙且却大大方方的让座,主动给她倒酒:“可见不能背后说人,才说起你呢,你就来了。”

  “说我什么呢?”怀瑾问道,故作不知。

  项声温和的开着玩笑:“不过因你要嫁人了,在这里感慨几句罢了。父亲当真疼你,家里亲友全都过来了,阿佗周岁时,父亲也只让母亲他们过来。唉,我这个大表哥,也混得太差了。”

  “不管周岁还是成年,阿佗可永远是他孙子!而我一个女子,嫁人也就这一次,舅父肯定想着一次性好好打发了,省得日后还要赖在家里让他养。养姑娘养姑娘,养成一个老姑娘,越养越发愁。”怀瑾俏皮的吐吐舌头,惹得三人大笑起来。

  龙且仔细打量着她,举起酒樽:“婚期将至,我便先将祝贺提前送上。”

  他饮尽杯中酒,诚恳道:“祝妹妹夫妻恩爱到白头。”

  “多谢。”怀瑾饮下杯中酒,然后告辞:“三位兄长继续喝吧,怀瑾先回去歇着了。”

  夜色已深,她快步走回自己房中,侍女已困得如小鸡啄米了。

  莺儿穿着一个小肚兜,宁静的睡着,怀瑾把侍女摇醒让她回去睡觉,自己解了头发,一头倒在了榻上。

  七月七,乞巧节,又名七夕节、女儿节。

  这一日怀瑾天不亮就被拉了起来梳洗打扮,婉拒了这个时代糊墙似的妆容,怀瑾自己动手画了一个淡妆,以红色的胭脂点在眼角、面颊,接下来用大红色凤仙花制的口脂抹了嘴,最后她用朱砂笔在额头画了一个小小的花钿。

  看着镜子里面的女子,怀瑾一边窃喜自己芳华还未逝,一边想着这妆容是不是太超前了?

  “夫人这么着,真好看呢!”阿燕抱着莺儿在一旁夸赞道,前阵子她丈夫被征去长城了,一家人的生活又没了着落,她只好又找来怀瑾,希望能继续带孩子。

  怀瑾没有拒绝,还说每个月能给她一两金子,这样她就能让婆婆和孩子过上好日子了。

  “快些!快些!新郎队伍已经到门口了!在闯门了!”殷氏一阵风似的跑进来。

  任氏抱着大肚子,笑道:“嫂子别急,快了、快了!”她俨然一副来监工的样子。

  头发被挽了髻,怀瑾只觉得头皮都仿佛被掀掉了,然后梳头的婆婆拿着金色的缠花金箔头饰戴在发髻上,以四柄玉笄固定住,而后又给两边耳后坠了四五根金流苏。

  如此盛装打扮下来,倒真有一丝倾城之色,怀瑾看着镜中的自己,少年时好打扮的心又起来了。

  接着怀瑾被扶着站起来,几个侍女笑着给她穿上嫁衣。

  是楚国样式的嫁衣,因此是一袭红得似火的颜色,只有衣边和蔽膝是玄色的。

  衣服上用金线绣了大片的花草鸟雀,怀瑾瞥见左边袖子上的一对鸳鸯,顿时有些羞红了脸。

  按理说不该的,她都快奔三了,孩子都生了,害羞个什么劲呢?

  可当大羽扇被塞到手里,怀瑾遮着脸走出去时,看见前方数不清的人,听见每一个人的笑声,她脸上只觉得滚烫。

  作者有话要说:

第352章 挚友亲朋证结发

  垂着眼睛,余光中瞟到许多人的笑脸,殷氏扶着她走到客堂外的空地上。至少几百双眼睛,怀瑾就开始紧张起来。

  殷氏带她站定,怀瑾把扇子往下移了一下,见到了张良。他满眼是笑,一袭红衣越发衬得他面如冠玉,绝代风华。

  怀瑾心急跳了两下,连忙垂下眼。

  “长辈醮婿——”有个高亢的声音盖过笑声、贺喜声。

  扇子把前面都遮完了,怀瑾看不到什么,只能知道旁边张良走上了前。

  大家安静的看着前面,安静了没几秒,然后又开始喝起彩来。

  “拜别亲长——”

  怀瑾紧张地看了一眼殷氏,殷氏忍着笑,拉着她的手往里走。

  直到与张良并肩站好,她偷偷瞥了一眼张良,得到对方嘲笑的眼神,她假意恼怒的瞪了一眼。

  瞥到张良跪下了,怀瑾也赶忙跪下。

  四周一时再次安静起来,张良一揖而下,朗声道:“承天恩厚,求得佳妇;长辈托付,良自珍之;今日拜别,请长者赐福。”

  项梁的声音响起:“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愿你们夫妇如此中所言,能历四季,开花结果。”

  项李氏则道:“往后你们要夫妻同心,携手并进,衍嗣绵延。”

  “多谢长者。”张良笑着接了项梁和项李氏递过来的茶水,一杯喝了一口。

  “该拜别了。”殷氏在怀瑾耳边小声提醒道。

  本是三次鞠躬的,规矩早先就已经说了,但怀瑾只是放下扇子,亲自给上座的项梁夫妇磕了三个头。

  项梁只是深切的看着她,项李氏却红了眼眶,亲自把怀瑾扶了起来,小声嘱咐:“今日出了门便是别人家的女子了,你万要谦卑和顺,好好与夫婿过日子,不要叫我与你舅父担心。”

  项李氏一辈子也没生过女儿,这还是第一次发嫁,怀瑾真心诚意的三个头,倒惹得她泪水涟涟。

  怀瑾扫过高堂,项梁、项李氏、项声、殷氏、项羽、项庄、田安、龙且、还有来吃酒的韩信夫妇……这些熟悉的面孔都带着祝福的微笑,她重新拿起扇子遮住了脸,忍着眼泪转了身。

  旁边扶她的换了人,怀瑾一眼瞟过去,却是英月。

  满是惊讶,可惜不便说话,怀瑾只以眼神询问,英月却只是顽皮的眨了眨眼。

  被搀扶着走出了项府,怀瑾专注着脚下的路,这大羽扇算是把一切都遮住了。

  出去了,怀瑾被搀扶着进了轿子,外面的帘子一放下来,她立即把扇子放了下来。

  微微一晃,怀瑾感觉坐着的轿子被抬了起来。

  她有心想看看外面,可也不好意思,一时又牵挂女儿,阿燕和莺儿坐着后面的马车,不知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一时她又想看看,这到底是不是八抬大轿,晃了许久,怀瑾都有些饿了。

  想了一会儿,她偷偷把帘子掀开一条缝,看见前头坐在马上的张良。

  不知是不是背后长了眼睛,张良忽然回头看了一眼,怀瑾慌忙放下帘子,那含笑的戏谑眼神瞬间便隔绝在外了。

  在轿子里晃了不知多久,突然停下来,怀瑾感觉自己被放了下来。

  正犹豫着,张良就过来掀起了帘子。

  轿子里全是红色的丝绸,将他的脸也映红了,怀瑾强自镇定的看过去:“怎么不走了?”

  “已经出城了,要休息一会儿。”张良朝她伸出手:“要出来看看吗?”

  她忧心女儿,迫不及待的搭上手,跟着张良出去。她把扇子放在鼻尖上,四下一扫,发觉他们正在会稽城外的一座山下。

  前来迎亲的队伍有二十多个人,有不少熟人,比如说英月,还有上次送她回会稽的那拨人。

  送嫁的,则只有项羽和几个侍女与仆人。

  “扇子放下来吧,要走三天呢,难不成时时遮着脸,吃饭怎么办呢?”英月在旁笑道。

  怀瑾面上一红,将扇子放下,英月瞧着她惊艳道:“怀瑾姐姐,你今天可真好看呐!”

  她抿了抿唇,兀自瞧了一眼张良,却见他一眨不眨的盯着自己,满目柔光。

  原伏等人见这二人仿佛眉目传情一般,都哄笑起来。

  “我去瞧瞧孩子。”怀瑾半低着头和张良说了一声,然后提着裙子去了后面。

  后面五辆大马车,三辆装着嫁妆,两辆供人休息。怀瑾过去时,莺儿正在阿燕怀里睡的打呼呢,阿燕见到她忙笑道:“小姐被马车颠得舒服,一上车就睡了。”

  “她睡得可真安心,怎么吵都吵不醒她。”张良跟过来,在莺儿脸上摸了一下,莺儿一点反应都没有。

  其他人都去树荫下面休息了,怀瑾独自和他站在这边,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他所有模样,她已经全都见过了,此时却不争气的红了脸,不知是不是嫁衣上的颜色也染了脸。

  “你这么着,真是极美的。”张良抬起她的头,跌进这双深海似的眼睛里面。

  怀瑾讷讷道:“等会我就洗掉了,等到了下邳再梳妆。”不然她这几天,皮肤不知要爆多少痘。

  明明已做过好几载的夫妻,如今她脸上的羞涩,却如刚开脸的少女。张良幽幽看了她一会儿,有些意动,转眼一瞧那头休息的人都望着这边,他也只好把悸动压下。

  怀瑾看着他幽深的眼神,察觉出他的意图,咬着唇笑道:“莫非你等不及了?”

  “知我者,姮儿也。”张良在她耳边低声道。

  他的气息喷在耳边,怀瑾一阵酥麻,她低了头,不好意思再言语。

  两人过去再恩爱,那时的如胶似漆也已逝去,他们这段关系如今正是新生时期,怀瑾感受到久违的谈恋爱的感觉,就像她还是少女时情窦初开的悸动。

  路上走了三天半,中午时到达下邳城外的驿馆,怀瑾和张良要去里面重新梳洗一番。

  送嫁的侍女重新替她梳头、穿衣,一番装扮之后,怀瑾又是出门那日一套隆重的礼服。

  重新拿上扇子,怀瑾遮住面孔,身旁搀扶的变成了英月。在驿馆坐到将近黄昏时,队伍再次出发了。

  轿子一路晃着往城里去,不过一刻钟,便落了轿。怀瑾听到琴笛合奏的《桃夭》,还有很多人在说话,不过这些声音太嘈杂了,她并不能分辨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