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第112章

作者:鸦泉 标签: 平步青云 市井生活 BG同人

  “伪证!伪证!”

  “那日我衣冠整齐、树枝簪发!是伪证……”

  “不打自招?”西门卿看着仪态已无、只剩老丑的吴有德,“为何用树枝簪发?又为何记得这般清楚?”

  “不必狡辩,拖下去即刻行刑!”

  吴有德的头颅落地时,楼台之上的人群,气氛尴尬。

  可以说,此处的人绝大多数此前都是尊敬吴有德的,毕竟是人人皆知又管学政的提学,觍颜都能说是他的半个门生。

  就在拖下去之前,他们还怒不可遏,甚至准备高声抗议西门知州,为吴提学声援。

  也就是那杀得滚滚的头颅,垒成墙的尸山,震住了他们,才没敢一开始就冲动开口。

  而也正是等了这片刻,就让他们感到脸疼。

  说功大于过?说证据不充分?还是说吴提学并非不打自招,纯粹只是记性好?

  不行,他们说不出口。

  就是说,但凡不够格上今日的审判台的在座诸位,都是中产之家或贫民出身,平时也是受人压迫的,没机会做多少坏事,心性也没坏到哪里去。

  他们真没有吴有德那样无耻。

  插空砍了一颗头,但审判还得继续下去“带富户、陈钱盛!”

  ……

  虽然出了意外,又多砍了一颗头,但之后的审判总算是完全合乎意料了。

  再没有罪大恶极者,甚至连判服劳役的都没有了,就是一些民事纠纷,陪几两银子也就完了。

  到最后三个富户和一个小吏,竟然没有一点罪过,在得了西门卿一个赔礼道歉之后,清清白白地走下了台。

  部件全乎下台的几人:毫不夸张!当时我腿都软了!

  “今日审判,就到此结束了。”

  “在诸位散场之前,本官传达一则政令:今日收缴权奸的家财中,金银通钱等充作盐军军饷,至于田地,则均分给县中无地贫民!”

  “分田名单参考县中户籍黄册,每户按人丁数目分发,但因户籍更新滞后,恐有不少遗漏者。”

  “因此,不在户的无地百姓,尽快去村长、里长或乡老处登记,汇总后报送州衙,以便得到分田!”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15 23:18:33~2023-04-18 00:14: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过路的黑猫、哦豁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笑谈中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8章 分田投效

  ◎沧州重新运转起来了◎

  虽先前有传言说, 盐军会将收缴的权奸的田地,均分给无地贫民,且传得有鼻子有眼很是笃定。

  但传言毕竟是传言, 其实许多百姓心中是不信的:田地是能传给子孙的恒产,谁人不爱?盐军难道会例外?

  但今日此时, 盐军首领西门大官人, 竟在众目睽睽之下, 明言承诺给无地贫民分田!

  而且还慷慨大方, 给不在户的贫民也分田!

  台下好些百姓,或是家中田地被西城所借口强占,成了官府佃户,或是没法过活将田地贱卖给了地主, 成了地主家的佃户。

  且他们这些佃户, 许多还是隐户, 或者家中人口没全部上户。

  这种现象还很普遍。

  听闻西门卿的话, 这些不在籍的百姓, 真是欣喜若狂!

  恨不得当即就在村长或里长面前,将自个儿户籍登记上去,这样就能多分一人的田地了!

  “我今日回村就去村长那里登记上户!”

  “俺也回去就登记, 免得迟了错过分田!”

  “真是太好了!我们家还可以多出两个人分田!”……

  而在户的百姓也很开心, 不用多做什么,就坐等分田了。

  “家中人口都在户, 我们只用坐等分田就是!”

  “真没想到, 我家田地被强买去后,这辈子竟然还能再有地!”

  “我们家的地主被判问斩了, 田地也会被拿出来均分, 那我家的田地不就又能回来了!”……

  华夏人对田地的热爱是刻在基因中的, 就算生活再艰难,只要有一亩三分地在,就又有了相信总有一天日子会好起来的希望。

  而当土地兼并严重,大多数百姓手中都没有田地的时候,农民起义也就自然发生了。

  分田令一出,先前因公审杀得头颅滚滚,百姓对盐军生出的惧怕胆寒,瞬间被压下去,来日再想起时就只剩单纯的敬畏之心了。

  至于当下此时,就只有欢欣激动了!

  对于这般情形,楼台里坐的人,不免会谈论谈论。

  “这一场公审,可谓一石三鸟。一是肃清了沧州官场和民间,盐军接管起来就容易了;二是为百姓伸冤报仇,赢得了苦主的忠诚和感恩;三是杀鸡儆猴,立威于天下和百姓。”

  “不止公审,分田亦是一箭双雕啊!若公审是立威,那分田便是施恩,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如此无不臣服;而通过分田,又重新梳理了户籍,那时沧州尽在掌握”

  “西门大官人,不,西门知州,这一番恩威并施,手段了得。”

  “只是官场糜烂,西门知州又嫉恶如仇,将沧州官场杀得十不存一,哪里来的人去治理呢……”

  这话一出,气氛为之一静。

  身穿长衫的一些文人们,神情若有所思,心中暗暗有所打算,只是并不宣之于口。

  古来人才投奔,第一个和第一百个,前者是慧眼识英雄,后者是乌合之众,区别就大了去了。

  “西门知州舍得将田地分给贫民百姓,果真如传言中那般慷慨。”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换了。

  “自然,西门大官人之豪富,富可敌国,并不靠那点儿耕田出息和赋税去养盐军。那何不分给百姓呢?”

  心智是深谋远虑,手段是炉火纯青,行事是慷慨大气,财富又富可敌国。

  相比糜烂的大宋朝野,盐军似乎也颇有前景……

  自然,识人之明不是人人都有的本领,有经过今日一场公审后,而欣赏西门卿并欲投奔者。

  当然也有更多庸碌之人,潜龙在渊时,识不得真龙真身,只以为是一条阴毒的水蛇。

  “只是西门知州杀性太大,未免暴虐残忍太过,非是仁厚之人,令人畏惧如虎,若是投奔效命无异于以身饲虎。何人敢往?”

  这话说出了在场庸碌之人的心声,附和者甚众。

  而且这样残暴不仁,恐难成气候。

  在充耳的声讨之中,有一部分人或沉默不语,或虚与委蛇,与他们的想法并不相同。

  “杀性太大?罪有应得之人,杀了都是为民除害,替民报仇,照我说杀得好!”

  也有言行耿直者,直接就为西门卿辩护:

  “况且西门知州何曾屠杀过一名无辜百姓?反而攻城时高喊百姓退避,没有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正是仁厚爱民的表现!”

  “何况还将给贫民分田,令他们耕种得食,正是活人性命的仁善之举!”

  “听你这意思,竟是很推崇那西门知州?莫不是打算前去投效?”

  “是又如何!我欣赏西门知州气度为人,盐军也有仁义之军的风范,我如何投效不得?!”

  一干庸碌人等的呱噪,没甚么重要的,不必多听。

  现在紧要的是,竟然有人要和他竞争第一个投效的名额,看来回去后就得立即加快速度了。——打算投效西门知州的大小人才这般琢磨着。

  只是等到第二日,前往州衙递帖投效西门知州的人才们,见到了今日同坐一堂的熟面孔,才懊恼地发现:

  原来都是一样的打算啊!

  当然,这就是明日才会出现的场景了。

  ……

  在籍的或不在籍的无地贫民,听到要分田,都高兴激动无比!

  但还是有一类人,听到分田,只觉心痛无比,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并非那些家财被充公的受了审判的官吏和富户,及其家人们。

  而是那些私下已经卖了田地,而没去衙门办理文书的百姓们。有的不知道有这回事,有的知道但受制于地主。

  他们已经没有田地,成为了地主的佃户,却依旧还要承担那一份田赋。——这也是很常见的,地主将赋税压力转移到佃户身上。

  而到了如今,因为县衙的田册上记录着他们还有田地,不算无地的贫民,甚至又分不到田地!

  但这一类百姓,大多数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件事。

  其中少数意识到了这件事,却也不敢提出来,毕竟田地买卖易主,却没去衙门办理登记,违法的是他们。

  过错在自己,就不太好去说明这件事了,万一西门知州并不取信,觉得有人在骗田呢?

  西门卿会疏漏这一种情况吗?当然不会。

  意识到这事的百姓还好说,知道分不到田也正常,到时也能理解。

  但其中大部分是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还在和其他人一起期待分田。

  若到时却没有分到田,会不会震惊疑惑,进而心生怨尤?

  必然是会的。

  西门卿和吴用早在之前,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本官同时也知晓,有些人家的田地卖出去了,但未去县衙户房办理登记,于是事实上无地,田册上却有地,但这是不能分得田地的。”

  在台下一些百姓听闻此话,愕然焦急想要说些什么时,西门卿就就说出了解决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