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第152章

作者:鸦泉 标签: 平步青云 市井生活 BG同人

  继而恼怒至极!

  “东京君臣算计至此,就不怕盐军直接反了!?或投靠辽国与金国,调转兵锋,剑指大宋?!”

  西门卿还没开口,李纲却是神情似悲似怒,道:

  “西门知州会反吗?或者说,在天下大势大变又大定之前,会反吗?”

  “会投靠辽、金,调转兵锋吗?”

  “不会。”李纲这个朝廷派遣的官吏,却笃定地自问自答。

  只是言语间不无悲哀,“大约东京的君臣们,料定了只要不将盐军逼到绝地,西门知州就绝不会反,更是绝不会投敌。”

  “西门知州爱国爱民之心,人尽皆知——包括东京的君臣。”

  李纲笑得嘲讽、悲凉又愤怒。

  “呵,于是他们便放心利用一个大宋…一个中原忠臣的爱国爱民之心,分化削弱、引狼牵制,只因为……”

  西门卿也接过李纲的话:“只因为我不会在此大变之时,反了朝廷,因为那样会让金兵更加容易趁虚而入,届时中原必将生灵涂炭。”

  李纲已经看得明白,西门知州或许不是大宋忠臣,却是中原大地的忠臣。

  辽金二国皆为蛮夷外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旦趁虚而入,必不会怜惜中原百姓。

  西门知州因此才一再隐忍,未曾像方腊一样举起反旗,反而耕耘河北沧州等地,将这块地方打造成边陲天府。

  西门辰更加愤怒了:“这不就是欺软怕硬,欺善怕恶吗?!”

  “他们既如此卑鄙,我们岂能叫他们如愿!”

  西门卿安抚地摸摸西门辰的头顶,“辰儿,莫为旁人的阴险而生怒,进而失去理智。”

  “我们要做的是坚守本心,笃定向前,谨记行事必须无愧于己心!无愧于苍生!”

  “切莫因为旁人阴险恶毒,毫无底线,我们自己便也失了底线。”

  西门辰聪慧至极,成长时就更要注意教导指引,不然偏离了煌煌正道,以后造成的破坏会比寻常乱世枭雄更大。

  西门辰虽然还是极其愤怒,但也被安抚住,只瓮声瓮气地:“辰儿记住父亲的教诲了。”

  而东京君臣有恃无恐,恐怕还有盐军分兵巴蜀,以为盐军即将被方腊十万残部耗死的原因在。

  方腊十几万残军,又成穷寇——有道是穷寇莫追,恐背水一战。

  盐军八千如何能抗,便是再增兵七千,一万五盐军对上十几万方腊残军,又能如何?

  赵佶:朝廷精锐禁军和陕西兵共十几万,都打不过方腊,你盐军才一万五,焉能抵抗?

  必然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向巴蜀增派兵力,而后被方腊残部耗死!哈哈哈!

  ……就是有那么一种人,自己菜得一批,还用自身能力去衡量别人。

  关于西门卿被加官‘范阳节度使’一事,已成定局,相关讨论也就此打住。

  自此以后,西门知州,就该称西门节度使了。

  ……

  西门卿再往巴蜀增兵七千后,就将巴蜀全权交予林冲、吴用和朱武等人了。

  只保持及时通信——等日行八百里的神行太保戴宗从监察营‘军训’毕业,与巴蜀通信就更方便了。

  之后便是静观其变。

  在坐等局势大变的同时,西门卿愈发勤勉地,快速发展盐军占据的三州一府之地。

  首先把‘义士宰相·陈生(SSR)’的满点黄金宝箱开了,继玉米之后,又开出了高产良种小麦——

  抗倒伏,抗虫害,穗大粒多且饱满,亩产约一千至一千二百斤。

  是当下寻常小麦亩产的三至四倍。

  正值河北小麦播种的时节,又将同样五百斤的SSR小麦种在官田播种。

  在‘广积粮’之余,西门卿征集徭役,并让盐军部分轮转,役夫和盐军一样包吃包住,开始大肆修桥铺路、修缮城墙堡寨。

  盐军自己有水泥厂、砖厂,也不缺钱粮——公审权奸抄来的粮食银钱都堆在仓房吃灰发霉,于是大肆基建非但没空耗民力,反而还利好百姓。

  再者,沧州盐场的港口里,海船进出愈发忙碌起来。

  不止是向巴蜀运输后勤物资,更是沟通南北——

  方腊义军和朝廷大军肆虐践踏,来来回回犁过无数遍的东南大地上,有大善人们捐赠粮种,助力百姓恢复耕种。

  也接受难民免费登船,北上谋生。

  一船又一船的劳动力,从东南补充而来,开荒耕种,当兵入伍。

  分兵出去的一万五千兵力,以极快的速度得到补充——且还是百里挑一后的有效补充。

  ……

  历史是客观的,无法轻易更改。

  从女真人在完颜部的阿骨打统一后,率领各部誓师起兵反辽时起。

  之后阿骨打连败辽兵,迅速强大,称帝建元,建立金国。

  又攻下辽国针对女真而设的黄龙府,辽国天祚帝亲率数十万大军讨伐,也被击溃败逃。

  金国乘胜追击,很快占领辽国辽阳以东州县,并一举攻下东京辽阳府。

  辽国境内又爆发多起起义,辽国奄奄一息。

  辽国在金兵进攻下岌岌可危时,宋徽宗和蔡京等人不思防备金兵,反倒认为联金攻辽、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来了!

  于是有了以买马为名,渡海辽东,同金国定下‘海上盟约’——

  宋金夹击辽国,金攻辽长城以北州县,宋攻辽燕云地区,共同灭辽。

  灭辽之后,长城以南州县归宋,宋廷把原先给辽的岁币转给金国。

  如果宋兵出师失期,则不履行原约,即不把燕云地区交给宋。

  按照真实历史进程,大宋会在盟约订立后,在约定与金国同时进攻辽国的时候,东南爆发方腊起义危及大宋江山,出兵南下镇压方腊起义,于是出兵失期。

  为着‘海上盟约’的第三条,西门卿虽说不是仅仅因为这,但也确实派了公孙胜南下,提前激发了方腊起义。

  又在之前得知宋金两国终于正式订立盟约之后,顺水推舟,以进兵巴蜀护卫制糖厂为交换条件,接过了宋军继续讨缴方腊残部的后续。

  于是宋兵得以及时北归,陈兵边境,只等向燕京进军。

  这次依旧如历史那样,由童贯和蔡攸率十万大军,向燕京进发。

  西门卿对名著系统想道:[这次没有大宋没有出师失期,情况会有所好转吗?]

  随着宋、辽、金,三国的战报频频传来。

  西门卿:……

  小名系统:[……]

  呵。

  作者有话说:

  【闺蜜监督日更day10】感谢在2023-08-08 23:33:45~2023-08-10 19:01: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哦豁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3章 联金灭辽(一)

  ◎以逸待劳大半年◎

  事实证明, 即使大宋这次没有出师失期,结果依旧不会有任何改变。

  西门卿布置在北方草原的情报网,并无立戈一击、给予金辽重创的战力, 但隐于民间,也能把北方的消息及时传回。

  在与大宋的海上盟约订立后, 金国对辽国的攻势便为之一新。

  “日前, 金国攻陷辽国中京大定府!”

  “近日, 金国攻陷辽国西京大同府!”

  “辽国天祚帝, 率卫兵逃入夹山!”

  “辽国在长城以北,已无立足之地!”

  而这时候,我们大宋的童贯和蔡攸所率十万大军在做什么呢?

  从重和元年秋冬,越过年关, 直至重和二年夏, 整整大半年, 将近一年的时间里。

  童贯和蔡攸率十万大军, 陈兵沧州以西, 清州、霸州、雄州以西一带,在宋辽边境,隔岸观火!

  美其名曰:时机未到, 不是出兵好时候。

  其实说穿了, 一来是童贯和蔡攸怯战,并无打胜仗的绝对信心。

  二来嘛, 就是等着金辽互相消耗——这战略听着是不是很耳熟?等金国将辽国打残了, 大宋再去捡漏。

  可真是两大聪明,这算盘珠子都蹦人金国脸上了!

  当时, 西门卿一整个无语住了:“就你两是大聪明, 金国人就都是大傻子, 替你们打白工是吧?!”

  “虽然早出手,会遇到辽国抵抗,但有金国牵制夹击,已经很占优势了,就该趁这时候抢占瓜分地盘。如此实打实抢过来的燕云十六州,到时金国便没话可说。”

  但童贯大军愣是一等再等,驻扎边境裹足不前,对外宣称:以逸待劳。

  “待你骂卖麻花的劳!”西门卿一度气得毁了形象,在属下面前也破口大骂!

  “十万大军裹足不前,不仅消耗天大数量的粮草,也会消磨掉大军的信心,养废了大军对敌的勇气,届时将不堪一击!”

  西门卿破口大骂时,不曾避着人,自然有仅存的朝廷派遣官吏递出消息。

  进而传到了童贯和蔡攸耳中,于是童贯放言:“歼灭方腊十万残部,与大败方腊百万主力,其难易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意思是:你盐军不过是瓮中捉鳖,占据主场地利优势,歼灭了方腊十万残部,焉能与我大军大败方腊百万主力相比?!

  没错,这次言语交锋发生在重和二年春天,童贯大军裹足不前的第四个月。

  彼时巴蜀战局都已大定,方腊战败自刎都江堰,七万义军残部尽数归顺盐军,或散作百姓耕种田亩,或并入盐军效力西门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