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来当 第103章

作者:恐龙花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基建 BG同人

  到那时,边疆受敌寇侵扰,兵卒军粮不足,边疆必失守;而国内,民众因饥饿而暴乱,纵使有贤明的君主和君子在世,亦难以解决此等困局。

  所以此等困局,天下必将大乱,野心家会趁机崛起。若此时天灾继续频发,抢粮食杀人之事将层出不穷,君子在世亦无法解救,除非能变出足够多的粮食。”

  荀彧闻言,心中一凛,他听出了杨秋的弦外之音,这是在谈论朝廷的未来。

  更糟糕的是,天子和官员还并不贤明。

  “将军何意?”

  “君莫要误会,我并非在谈论杨家军的未来。我只是想告诉君,战争实为资源掠夺。

  当天下百姓无法吃饱穿暖,天灾频发粮食产量锐减时,只有一部分人死亡,才意味着另一部分人能够吃饱活下来。

  此乃弱肉强食之道,君子贤人亦无法改变此等局面。”

  此言一出,荀彧立即沉默了下来。

  他倒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对他们士子来说,有些话不会说得那么直白。

  施以仁政,对民众进行教化,教化失败的那一部分,自然直接进行叛乱压制。

  “若按将军之意,杨家军起义造反,乃是为了抢夺粮食资源?”

  这总结倒也不能说没有道理,本质上当然是为了吃饱穿暖。

  只是人吃饱穿暖了,当然还会向往更加美好的东西,想要一直吃饱穿暖,那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所以杨秋笑着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等庶民追求饱饭暖衣,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粮食、桑麻,皆出自我等之手,躬耕力作,织布成衣,而后何以不得饱暖?

  这又不是不劳而获,而是吾辈辛勤耕耘,然世道之艰,竟不予人生存希望。

  荀郎君,汝刚刚说要君子贤人治理天下,如此天下吏治清明,横征暴敛之途将会被驱赶出去。

  可是据我所知,即使没有苛捐杂税,没有人在其中中饱私囊,每年交完赋税之后,我等小民依然无法吃饱穿暖。

  如果再加上天灾频繁,易子而食的事情甚至会是普遍现象,荀郎君,问题出在哪里?

  君子不是已经在治理这个天下了吗,为何还是不能让小民休养生息?”

  这一个问题瞬间让荀彧哑然。

  荀氏是一个大家族,族人们有些生活优渥,有些则生活贫寒,他倒不是不知道。

  身为荀氏家族的族人,其实也不会受到太多胥吏为难,毕竟家族有这样的声望,不至于被残暴之徒强征苛捐杂税。

  可即使如此,每年交完赋税之后,许多族人依然吃饱穿暖困难,需要宗族出面给予帮助。

  所以真要细说治理问题,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其实只是能让底层人吃口饭不饿死而已。

  但这已经是仁政了,因为现实是昏暗的世道更加残酷,直接逼得万千庶民饥饿致死。

  “将军之问,吾也无法解答。”

  这一刻,荀彧无奈地回答了杨秋的质问。

  无论是现实当中观察到的小民景象,还是上古先贤说的各种道理。

  都没有说过,即使君子贤人治理天下之后,小民依然吃不饱该怎么办?

  他们士子追求的只能是吏治清明,君主有德,那样的世道好像已经是最好的世道了。

  “昔日我家曾有田二十亩,天时顺遂之时,一年可得粮食约四十石。

  然田租之后,仅剩三十六石,时有强征,又需孝敬里正乡老。算赋口赋一缴,我等小民已无力饱腹暖身,故多有农户丢弃婴儿。

  汝等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曾否议及此事之解?”

  “或许应开垦荒田,修渠引水,提高耕作之术,如杨家军之所为。闻将军已使一亩之地出粮七石,是否为此道?”

  倒是引导到了她想要说的方向,于是杨秋问道。

  “当然需借百工之力,提耕作之术,扩粮食之产,驯化高产之种。然有一问,种植粮食皆需水,何故有些粮食作物更能抗旱?

  又有何法可驯化出更抗旱之种?何故有些土壤肥力较高,有些则否?这肥力究竟是何物?

  仅凭经验总结,此道并不能使粮食生产大增。若不能明其根源,技术何以进步?”

  荀彧闻此言,面露疑惑。

  “将军此言,令我困惑。能否再明言一二?”

  莫非这就是杨家军能提高粮食的原因?在杨家军这里见到的东西,很多都能让荀彧耳目一新,所以他也想听一听杨秋的见解。

  “若仅论粮食,君恐怕均经验不足,我换一种说法,君或许便能明了。

  若父母身材高大,子女亦多身材高大,然亦有两矮小之人生出高大之子,这似乎并非固定之规。

  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五官相似,皆有诸多异同,此乃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然有人能知其所以然?

  难道仅以血缘关系解释?子女何以遗传父母的相似特征,如粮食种子,何以有些能驯化出越来越抗旱之特性?

  此等知识难道不值得我们人类探究学习?”

  “至于土地的肥力,我们除了能判其松软易于种植之外,是否能明其何以种植菽后能增强肥力,这肥力究竟是何物?难道不应试验探究之出来吗?”

  杨秋的这一番言论,让荀彧想起了杨家军学堂里面那些幼童同所学的书籍。

  似曾讲过遗传之理,然进一步的解释则未明言。

  这些在生活当中最普遍的现象,好像无人能探究最具体的原因。

  “这就是将军在学堂里面开设那些生物物理化学教学的原因吗?吾虽没有全然理解那些书籍。

  但按将军之意,学习此等知识方能探究许多事情之本源?”

  至少能引导大家走向一条探究科学的道路。

  “人力有限,虽可制越来越多的农具,购足够多的耕牛,开垦越来越多的荒田,这些也都能促进粮食的增产。

  但要如杨家军这般翻倍提升粮食产量,甚至未来亩产达十石二十石,此非靠贤明的君主和有德的官员治理所能行。

  而需培养农学方面之人才,此非一两人所能为,而需诸多人投入此研究之中。

  而驯化高产粮食种子,甚至需十年数十年方能见效。”

  “除农学外,这世上尚有许多知识需我们人类去了解清楚。如太阳距离我们有多远?月亮与太阳之间之距离又是多少?我们人类能否去往月球?研究此等东西其实亦有必要。”

  这些事情,荀彧小时候大概疑惑过,可是后来就觉得这些事情不值得探究了,好像变得毫不重要。

  但眼下这位女将军却说,这些事情非常重要。

  “将军所走之道是我未曾想过之道,只是是否会有些异想天开?我们人类真能去往月亮?”

  “仅凭我们自身之力,自然难以企及,然而我们可以借助工匠之智。如今我们已能借牛车之力,以载货物快速前行,日后必然有更精妙之工具,可使行进之速更胜往昔。

  君是否知晓,术士炼丹之时,偶有炸炉之变故?若能深究此现象,借火焰爆发之巨力,推一物直上云霄,又何愁不能抵达月宫呢?

  正如荀子也曾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亦曾目睹我们此处众多利用水力所制工具,如水碾、水转大纺车等。

  若能进一步巧用水力,制作出更为迅捷的工具,则抵达月宫之事,岂非指日可待?”

第65章

  这道理荀彧这几天也明白了,利用百工之力,许多事情能够事半功倍。

  只是杨将军更强调一点,那就是弄清楚具体的缘由,而不仅仅只是经验总结,工匠技术熟练。

  “将军所言令我豁然开朗,只是,将军好像还没有回答吾最初的问题?”

  荀彧此言一出,杨秋顿感尴尬,倒是把话扯远了不是,都忘了回答正经问题了。

  确实,利用百工之力,古人又不是不知道,只是他们好像不太习惯更进一步的研究具体原因,又或者不重视。

  所以工匠的技术传承只能变成私人家族传承,农学的研究只能变成小部分范围的传播,而不是大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彻底变成技术革新。

  “其实此问题我方才已作答。我重视农学与工匠,故虽免除了其他苛捐杂税,仅留田租,但实际上吾收得田租却比以前官府收得更多,皆因总产量提高之故。

  因此,有时欲使民富国强,仅着眼于吏治清明是无用的,还需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如何让土地拥有肥力?

  如何驯化出抗寒抗旱粮食种子?再如,如何提高炼铁技术,使农具更加锋利?此皆是促使民富国强。”

  “当然,若杨家军仅依赖这些田租,自然不够。目前杨家军自己在开采盐矿,设有工坊炼铁,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工坊,皆在促进工匠之力便利生活。

  而吃饱穿暖的百姓们一旦有余钱,自然会购买各种工具,此乃良性循环。”

  “世间财富之道,许多人都说要开源节流。节流之方法固然简单,然而要如何开源,实际上方法多种多样。

  吾辈之人,自然要想出更多方法来开源,而非在仅有粮食产量下研究如何让众人吃饱,那根本无法实现,饥饿必然导致混乱!”

  简而言之,那就是提高生产力,只是这么直白的说出来,两个人会沟通不良,所以杨秋只能用各种例子来举例。

  荀彧听完默然无言许久,他再一次问了一个问题。

  “吾在此间数日,闻将军有神秘师承,故将军所言此等学识,莫非皆出自将军之师传授?”荀彧试探着问道。

  那自然也只能有这一个答案了,杨秋笑着点头,并且又说了一些话来震撼眼前人的世界观。

  “其实吾师还曾言,于大海之彼岸,尚有广袤的土地,居有其他肤色、文字皆异的人类。

  而我们所居之地,实为一巨大的球体,若一直沿同一方向行进,终将回归原点。

  “而若一直向南行,彼处并无四季之分,终年炎热如夏,彼处亦有诸多国家,此等事宜,荀郎君或已知之。”

  汉朝与周边国家素有交流,故对周边情况,士子们皆略有所知。

  只是杨秋说的距离要再远一点。

  “若再向南行,跨越浩瀚的海域,便可抵达更南的土地。而彼处之季节,与我们正好相反。

  当我们处夏季之时,他们可能正是冬季。而两边季节相反的缘由,又与我们所居之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息息相关。”

  “至于南北季节差异,乃因与太阳距离不同所致,此等皆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问研究学习。

  “而天空中的云层,为何会变成雨水降落?风为何会刮到这边来?为何有些地方降雨量多一些,有些地方降雨量少一些?

  又为何有些地方有盐矿,有些地方没有?此等皆非巧合,而是皆可探究的知识。”

  “在吾看来,天灾频繁并非上苍警示。君主贤明与否,皆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此等事宜,也许与我们头顶之太阳息息相关。

  就如日升月落一般,太阳之远近、活动的过程,皆可能导致我们人类之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上一篇:森茉莉养鱼手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