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欲北疆安宁,当行大王旧策,与北疆蛮夷通商合作,以牛羊马匹易我粮食器具、布匹、食盐、茶叶等。
然蛮夷见我昭国富裕,常生歹心,欲夺财富,故当以强军镇之,经济军事并举,方可使其不能为患。
因此,北疆之事当恩威并施。恩以通商合作,威以强军震慑,方能保北疆之安宁。”
不错,倒是直接抓住问题的根源了,杨秋直接抚掌大笑了起来。
“子义所言极是,胡人之弊,在于无余粮。
今鲜卑已然大败,幽州其余胡人部落纷纷向北逃窜。
值此之际,我昭国当乘胜追击?亦或要求彼方前来商谈合作?
又或助力鲜卑其他部落吞并轲比能部落?子义可有高见?”
之前所问的是对北边的大战略,如今则是问这次战争结束之后的处理方式。
每一个问题都至关重要,太史慈不由得陷入沉思,他在思索着怎样能够让昭国在此次战争当中利益最大化。
这肯定是昭王想要听到的答案。
“以臣之见,大王可放轲比能之弟阿古伊归去,令阿古伊接手轲比能部落势力,断绝其他鲜卑部落吞并轲比能部落的可能。
鲜卑不需要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单于,阿古伊回归后若想坐稳单于之位,必倚昭国扶持。
此后,阿古伊定然不敢再生异心。”
竟然将她的后续计划也猜到了,轲比能虽然死了,但轲比能下面还有庞大的势力。
难道让步度根这些人吞并?帮助这些人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显然不可能。
所以杨秋一开始计划的也是扶持轲比能亲族上位,恰好吕布俘虏了轲比能之弟,这个身份就更合适了。
“子义所言极是,但我以为,尚需添一策。
轲比能率鲜卑南下攻打我昭国,致我昭国损惨重。
今轲比能之弟阿古伊欲归,自当对我昭国有所赔偿。
故我欲遣人送轲比能之弟归去,子义以为,汝能否担此重任,助阿古伊登单于之位,且令其偿我昭国此战之损?”
在目前大家的固定印象里面,打仗这件事情,就算是赢了,其实也是亏本的。
这种亏本当然是在金钱上的亏本,发动一场几万人的大战,后方运送粮草的民夫都有数万人,这无疑需要花大量的金钱。
但有些战争是不得不打的,因为若是连这点钱都不花,到时候连命都没了。
而杨秋现在就要改变一下大家的思维模式了,把这群人打的伤筋动骨了还不够,还得让对方赔偿损失,弥补这场战争损失的金钱。
当然,北边的蛮夷胡人也是很穷的,但他们擅长畜牧业,这些牛羊马匹都可以作为重要物资交换,弥补着昭国这一次的战争损失。
不仅如此,人口现在也是很宝贵的资源,所以赔偿人口过来发展幽州的畜牧业,这也可以作为赔偿款。
太史慈最开始自然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但很快他就明白了昭王的意思。
这一刻,太史慈只觉心中瞬间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
若他能够完成此事,昭王以后必定会重用于他,这种时候他怎么可能会拒绝?
“请大王放心,臣必定完成此重任,不负大王所托。”
这事儿杨秋之前还没有想好派谁去做,既然太史慈出现了,那就看一看对方的能力能不能做好此事了。
若能圆满完成这一个试炼,杨秋未来自然会将太史慈重用于其他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辽东郡的军队自然开始向东撤回,杨秋也跟着吕布这一行人来到了辽东郡。
这个时候,邓广也赶紧来到了杨秋的身边,带领杨秋巡查辽东郡的情况。
“弘远,你做得很好,这么多新建起来的城池,还有那些井井有条的工坊,一看就花费了许多心血。
在这样一块苦寒之地做出如此大的成就,你辛苦了。”
这一路上,杨秋已经在辽东境观察了数座县城,这些全部都是新修起来的城池,里面的城市规划井井有条。
而周边的那些工坊,更是直接将辽东郡的经济发展了起来。
毕竟辽东之地有盐铁之利,大量的工坊建立起来,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直接让这一个苦寒之地发展成了一个和平繁华的地方。
当然,这个地方还不能和并州相比,但与杨秋前几年来的情况相比较,那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大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这是你一直教导我的知识,辽东之地只有冬天难熬了一点,实际上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开垦出来的荒田,一年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十石,这一块黑土地的土壤肥力实在是太优渥了。
即便涌入了这么多的人口,依然能让大家吃饱穿暖。
所以,大王明年可以不用再运送粮草过来支援辽东这地了,也许明年我们辽东还能产出大量的粮草支援大王这一边。”
开发辽东这块地,自然不是一两年就能自给自足的,所以过去这几年,昭国作为中央支援了大量的粮草过来。
而今邓广已经确定,若没有什么天气灾害,明年必定有余粮可以上缴到中央。
“这倒是个好消息,盛嘉若是听到此言,恐怕今年都能松一口气。”
毕竟过去几年,昭国虽然挣了许多钱,但花销也非常大,每年可以说是刚好收支平衡而已。
作为掌握财政大权的邓容,她自然每年都在头疼此事儿。
而辽东郡恰好是一个巨大开销的地方,前几年完全属于投资,每年只能看到有大量的金钱投资过来,完全没有一丝回本。
也就是说,辽东郡这地方完全没有给中央那边上缴过赋税。
但从明年开始,辽东郡这块地就可以开始上缴赋税了,再过几年,这地儿就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粮仓。
“大王,不只是粮草,晒盐法成功之后,前几年的盐利都用于开发辽东了,目前盐的产量已经大大提高。
未来辽东郡将会有大量的盐产出,大王是决定让商队过来买盐,还是先转运到并州?”
过去几年,昭国主要是开发的一些盐矿,产量虽然能自给自足,但肯定比不上在海边晒盐法来得产量高。
杨秋其实一直希望辽东郡这边的盐产量尽快提高起来,不然地盘扩大之后,到时候盐铁这种刚需就要被人所掣肘了。
只是,方法有了,地盘也有了,但这不代表产量就能提高起来,因为熟练的工人需要数年的培训,建立一个工坊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上上下下井然有序。
所以辽东郡的优势直到现在才显露出来。
“两者都需要,未来幽州、并州都将需要大量的盐,并州的产量支援不了幽州,所以到时候幽州的发展就需要依靠辽东。
而若有商队想要过来购买食盐,当然不需要绕远路跑到并州那边,到时候让他们直接来辽东郡这边购买就行。
不过,既然盐的产量已经提高了,想必南边也会有商人来,南方之人善水,如今沓津的造船厂进行得怎么样了?
未来我们的商队完全可以从大船出发去南边,南边的商队也可以开船过来,到时候很多交易货物都可以运送在船上。
这要比陆路运输实际上更加便捷,所以现在应该大量发展船只。”
杨秋这次来辽东郡考察的一个重点任务,那就是去沓津看看造船厂的成果。
当年蔡邕帮忙送完那封信之后,南边的那些士族豪强早就和昭国这边建立了商贸往来。
所以杨秋要的造船工匠也获得了些许人,最后这群人在辽东郡安家,然后在过去几年建立了一个造船厂。
据说目前已经造好一些船了,但杨秋没有亲眼所见,所以她想去看一看。
邓广自然在接下来的几天带着杨秋去往了沓津,那里是一个深海良港,南方已经有船只在过去几年从这个港口上岸了
所以这个地方也开始渐渐变得繁华起来。
而在这个地方,杨秋也亲眼见到了邓广在信件所说的一百米长的船,让人有点震撼,又有点欣慰。
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准,制作一百米长的海船,高度几十米,其实已经不算是稀奇事了,因为南方的海运非常发达。
而一旦造船业发展起来,未来就可以远洋贸易加上探险了。
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投资了这样大的人力物力,总算成果没有白费。
杨秋的心情有些激动,在她决定亲自上船想要体验一番的时候,有一个意外的人前来拜访了。
第126章
来人是东汉名士王烈,现年刚好五十岁,乃是青州平原人士。
其师从陈寔,也就是陈群的祖父。
陈寔德高望重,名倾天下,他的这位弟子王烈亦不遑多让。
王烈以品德高尚、善于教化百姓而闻名于世。
其学成之后,便在平原开设学校,广收弟子,进行教化。
据说乡里之人都信服他的品德,但凡有冲突之事,皆会前来找他断一个是非曲直。
众人都觉得此人能够排忧解难,断定是非。
所以,王烈以德行威望闻名天下。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那都是要被人礼遇的。
杨秋得知此人主动前来拜访之后,她赶紧表现出了一番谦和的态度。
毕竟,在东汉的风气里,名士社会地位极其高。
若有人做出不尊重名士的举动,其人必定会被天下人唾弃。
比如曹操,他曾杀了兖州名士边让妻子儿女一家人。
杀人或许一时爽,但后果却极为惨重。
没过多久,兖州一群士族联合起来迎接吕布入兖州,差点将曹操一锅端。
当时,兖州一大半士族都叛变了,曹操刚刚起家占据的根据地瞬间化为乌有。
若不是运气好还留下一两块地方,差点儿就要和刘备一样四处流浪了。
所以后来,曹操也不敢轻易杀名士了。
直到北方统一,大权在握之后,他才敢杀了孔融。
因此,面对这种名士,即便是军阀头子,那也是得罪不起。
毕竟,人家有能力号召天下读书人与你为敌。
而这位王烈,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此人的德行威望似乎并非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