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高杉在省亲的消息传出来后,就带人南下采买了不少名石奇种回来。
东西一运回来,就被正缺东西的吴家去给包圆了。
贾璋赚钱赚得手软,但与藏在幕后的绍治帝相比,他赚这点钱也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贾璋本人还是很相信道家的承负说的,因此在赚了这笔大钱后,贾璋也没吝啬。
不但在布置了几处粥铺给贫民施粥,还买了一块义田接济族里的穷人。
前者纯粹是为了做一个“兼爱”的好人,后者则是为了看一看族中是否还有没被他发现的人才,也好帮扶一二。
第121章 椒房内眷正式省亲,贾琮县试黛玉生辰
各位椒房内眷的娘家为了筹备省亲一事, 不但忙得席不暇暖,还挥金如土,花了海量的银子出去。
在把园子盖好, 其他各色装饰也都打点妥当后,吴天祐、孙洛等人纷纷题本递到宫中请期。
绍治帝把所有奏本都批复了, 贾璋整理折子的时候瞧见了, 这些娘娘们大多都是在元月省亲, 时间被定在朝廷休沐结束之后。
他心里寻思着可以在他发财后置办的温泉庄子里多种点蔬果,到时候兜售给这些娘娘们家里,又能赚上一笔。面上却不动声色, 按照绍治帝的吩咐代他草拟恩旨。
待到年节时候, 贾璋好生放松了几天。
直到大年初一, 才先后去叶家、杨家、原家拜年,又去一趟蒋凤举家里。
虽然蒋先生如今已经不教贾璋了, 但贾璋对蒋先生依旧执礼甚恭。
他这人有城府, 却也不是精明到没有人情味的小人, 断然不会因为现在的蒋先生对他没用就忘记蒋先生当初对他的用心的。
因此蒋家的三节两礼,贾璋从来都没断过。而且每年春节节假的时候,贾璋都会去蒋家拜年。
荣国府的新年自是过得喜气洋洋,毕竟荣国府今年的喜事不少。
贾璋三元及第,又得了新帝的青眼, 这是天大的喜事;迎春的婚事定下来,亦然令人欣喜。
那些椒房内眷之家能够迎接娘娘省亲, 也是志得意满、喜气洋洋。
只是省亲涉及皇家,这些人家不得不尽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因此昼夜不闲,这个春节过得一点也不消停。
展眼元宵在迩, 自正月初八起,就有太监出来教导礼仪,巡查关防。又有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待到省亲之日,有官爵者皆按品服大妆迎接贵人。真可谓是说不尽的太平气象,道不尽的富贵风流。
因为省亲的贵人颇多,京中元月时候天天热闹。只可惜在娘娘省亲的时候,四处闲人都被撵走了,倒是没能让京中百姓凑上这一场热闹。
而这些被绍治帝划入诸王臣党之家的文武勋戚在见过自己女儿鸾驾的气派后,也愈发笃信起自家女儿受宠了。
若不是宠妃,又怎能有资格带着这么多的内宦宫娥,坐着这么华丽气派的描金绣凤轿子回家?若不是宠妃,又哪来的金玉绸缎赏赐?
仔细算算娘娘赏下来的东西,又是金的,又是银的,又是御赐贡品,又是江南贡缎,前前后后加起来,至少也得有个七八千两。
这些东西,可全都是陛下赐下来的。
这不是宠爱,又是什么?
他们哪里知道,这纯粹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绍治帝赚了那么多银钱,自然不会对嫔御抠抠搜搜得不像话。而且这也是麻痹这些臣子的有效手段,绍治帝当然不会吝啬了。
待到省亲一事结束后,时间也到二月份了。
东鸾卫遵照绍治帝的命令暗中搜集的情报,也被东鸾卫指挥使第一时间送到了绍治帝手中。
那些不肯还债却有钱造园子的人家与不肯还债却有钱借给别人家造园子全都上了绍治帝的必杀名单。
此时不曾对外表现出杀意来,也不过是时机未至而已。
今年是县试年,因此二月份时,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会举办县试。
贾璋看贾琮读书也读到火候了,特意安排他去参加考试。
贾琮读书时没有贾璋的灵光,天赋亦不过人。但是他好就好在愿意听贾璋和西席先生的话,自己也足够努力用功。
在贾璋临时补习的作用下,贾琮第一次参加县试就榜上有名。唯一可惜的地方是贾琮的名次不算太高,虽然不是孙山,但也被排到了榜单的后半段的位置上。
但他能一举通过县试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不是谁都是贾璋这种天赋异禀之人,贾琮今年也不过才十六岁,能通过县试已经很好了。
要知道,和他同岁的宝玉迄今为止还没有把四书全都读透呢!
就连贾母都对贾琮这个孙子刮目相看,她以前对贾琮的印象就是那个文静腼腆,跟在贾璋身后不好意思说话的孩子。
没想到如今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还给自己挣了一个功名。
即便这个功名和他哥哥的功名比起来不值一提,可是除了贾璋,这府上还有谁比贾琮更争气更有潜力?
因此特意赏了贾琮两百两银子交际花用,又赐了贾琮几匹上好的料子做衣服,穿出去和同年应酬也体面。
贾政则是郁闷到借酒消愁的地步,对他来说,贾琮通过县试简直就是一记暴击。
毕竟这些年下来,贾政已经习惯了贾璋的优秀。
随着时间的流逝,贾政已经麻木地接受这件事,甚至能撑起笑脸奉承大哥贾赦两句了。
可贾琮中第是贾政绝对没有想过的事情。
在贾政的印象里,贾琮就是大房那个穿得还没贾环好,胆小得不像公子哥的大房庶子。
他哪里能想到贾琮居然也中了!
看着穿着老太太命人新裁的水蓝色道袍,戴着贾璋送他的玉冠,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的贾琮,贾政只觉皇天不佑。
贾璋对比宝玉,二房输得彻彻底底;贾琮对比贾环,二房貌似也没有半点赢面。
贾政心想,难道老天就真的那么偏袒大哥吗?
或许他真得好好考虑老太太的话,把钱攥在自己手里,再同时培养宝玉、环儿和兰哥儿了。
若不听老太太的话,八成他以后想要好好养老都成问题。
贾政不能接受自己把日子过成六老太爷那副模样……
又过了几日,花朝节快到了,黛玉的生辰也快到了。
黛玉今年过的是十五岁的大生日,贾母早就和史湘霓说了,及笄的生日和平常的生日不一样,得好好地办一场。
林如海在金陵任职,不能给女儿办及笄宴,心里也很遗憾,因此早早地就随着过年的节礼一起,把他准备好的生辰礼物送到了荣国府。
除了色色齐全的生辰礼物,林如海还送了全套的赤金镶蓝宝石缠丝芙蓉头面供黛玉在及笄礼上使用。
林如海送来的这套头面上的蓝宝石个顶个的大,全都是他这些年攒下来的好东西,价值十分昂贵。
他还特意请了江南巧手匠人打磨这些钗环,在银子的催动下,匠人们把自己的手艺发挥到了极致。
在匠人们的努力下,整套头面既显得富丽堂皇,又半点儿都不落俗套。花冠上面还雕刻着黛玉最喜欢的芙蓉花,可谓是费尽了心思,足以彰显林如海的慈父之心。
因为林如海已经准备好了黛玉及笄礼上要用的头面钗环,荣国府这边也就不用准备这些东西了。
除了钗环头面之外,黛玉在办及笄礼时还需要一套精致华美的礼服。
贾母特意请了京城最好的绣娘过府为黛玉裁制礼服。
在那两位绣娘看过林如海送到荣国府的头面后,琥珀把贾母准备的一匣子圆滚滚的珍珠、一匣子珠光金银线与一匣子细碎的蓝宝石交给绣娘。
绣娘可以用这些东西装点黛玉的及笄礼服,一定要做到和林如海送来的头面相互匹配。
至于及笄礼上的宾客,除了贾母、邢夫人与史湘霓的手帕交外,还有林如海故交家的夫人。
请后者来荣国府参加黛玉的及笄礼,还是林如海在信中特意叮嘱贾母,贾母才想到的。
她一看林如海的叮嘱,就明白了她这女婿的意思。
林如海一方面希望故交家里能当黛玉的“娘家人”,给黛玉撑腰;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让荣国府,或者说是她们璋哥儿与其故交建立交际,拓展璋哥儿的人脉。
玉姐儿和璋哥儿都是她的心头肉,林如海的安排很妥当,她再无不满的。
贾母还特意在邢夫人来给她请安时提到了这件事,看到邢夫人眼睛一亮,她就知道邢夫人已经领了林如海的情。
邢夫人领了情,必然会待黛玉好。
如此一来,她和林如海都安心,黛玉过得也开心,她璋哥儿更是能少些烦恼。
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因为黛玉生日那天贾璋还需要当差,所以他前一天晚上就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了黛玉。
菁莪馆中,黛玉打开了贾璋带来的七只木匣子,盈盈笑道:“我过生辰,三哥哥怎地送来了这么多礼物?”
她看向贾璋,只见晕黄的灯火为他那双寒星一般的眼睛添了三份温润之色出来。
只听贾璋对他笑道:“我托银楼打造的点翠头面是你十五岁的生辰礼,虽然在及笄礼上,你要用姑父送的头面,但我不能因为姑父送了你这份礼物就不送了。”
“余下的礼物,补给我没见过的小黛玉。”
黛玉听到贾璋的话,心里一暖。
但是想到自己和贾璋的初见,她就忍不住想到母亲。
其实自从父亲送来头面后,她就开始思念母亲。
因为黛玉记得母亲生前说过,要给她打造一副好头面在及笄礼上佩戴,到时候全扬州城的女孩子都会羡慕我们玉儿的。
她微垂眼睑,极力掩饰自己的情绪。三哥哥当差已经很辛苦了,她不想破坏他的好心情,……
黛玉是个很聪慧的姑娘,但她瞒不过在人精里打滚的贾璋。
因此即便她在极力掩饰,贾璋也很快就发现了她的掩饰。
他略略思忖了两人间的对话,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妹妹是想念姑妈来了吗?”
黛玉藏了好些日子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来了。
贾璋拿出帕子,轻轻给她擦了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哭出来就好了,女儿思念母亲,这是人之常情。就算妹妹不愿向别人倾诉,也可以跟我说。”
“若是藏在心里忧思成疾,姑妈知道后岂不是要伤心坏了?”
听了贾璋的话后,黛玉才渐渐止了泪水。
贾璋瞧她眼角红痕,忙让紫鹃打水来让黛玉洗脸。
在黛玉洗脸时,贾璋又给他讲了几个笑林里的笑话,这才把人逗得欢喜起来。
又在菁莪馆里说了一会儿话后,贾璋就主动提出自己要离开了。
虽然黛玉院子里嬷嬷丫鬟们也有一大堆,但是这次他来没请迎春一起过来顽,还是早些回鹤鸣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