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159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不过有林如海教导、林管家帮扶,她也很快就学会了这件差事。

  林如海不止一次赞叹黛玉的聪慧。

  事实也确实如此,黛玉她的确是一个聪慧的姑娘。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养在深闺中的黛玉都能看破荣国府烈火烹油下的危机。

  这一世,因为贾璋的建议,黛玉读了更多经史游记。

  在读完这些经史游记,听过贾璋向她讲述的世情后,黛玉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起来。

  她本就是个聪颖绝伦的女孩子,在接收到这些深闺女子难以获得的信息后,黛玉整个人都得到了蜕变。

  贾璋就觉得他的黛玉妹妹知世故而不世故,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他的赤子之心是假的,黛玉的赤子之心却是真的。

  因为这些缘故,黛玉在处事的时候非常从容,处理这些内宅之事亦是举重若轻。

  如果贾璋知道黛玉的进步,他肯定会感到欣慰和骄傲的。

  可惜林如海不爱在书信里多讲黛玉之事,黛玉也惯来不会对自己本领多加夸耀。

  因此,即便贾璋多次探望过黛玉,对这些事情也只是管窥一豹、略见一斑而已。

  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情,暂且不用细表。

  只说贾璋送林如海父女归家后回转荣府,结果回家没多久后,就听到了一条让他扫兴的消息。

  因为林妹妹回家,贾宝玉大哭了一场。

  他那性情素来是只愿常聚的,最不喜欢的就是别离伤悲。

  虽然黛玉待宝玉颇为冷淡,宝玉也和黛玉不算亲近。

  但他年少时不知为什么,也曾隐隐觉得自己和黛玉合该是最亲密的。

  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那种念想就断了,他也和表姐宝钗渐渐亲密起来。

  今儿黛玉这一走,反倒勾起了宝玉许多年前的想头。

  他心中闷闷不乐,便在陶园里的紫藤花丛里哭泣。

  他那丫鬟袭人去找他,问他为什么哭,他竟直接说自己是为林姑娘哭的。

  此言一出,唬得袭人连忙捂他的嘴,让他不许继续胡吣。还说他再胡说,就要把这事情告诉二老爷去,这才吓得宝玉收了眼泪。

  宝玉的话都快把袭人的魂儿给吓没了。

  一来,黛玉和贾璋已经定亲,除了亲迎外,六礼全都走完了。若按照这层关系论,黛玉合该是宝玉的堂嫂才对!哪里由得宝玉说这等浑话?

  二来,大房的三爷可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别看璋三爷平时温文尔雅,从来都不迁怒奴婢。可若是真惹了他,遭受到的打击报复只会比大老爷二老爷他们给的惩罚还要重。

  而且林如海和贾璋两人,一个位高权重高居侍郎之位,一个三元及第御前行走备受皇帝老爷宠爱。

  这样的两个人,哪里容得还没挣下半个功名的宝玉得罪?

  袭人只得暗暗祈祷,没有人听到宝玉亲口说出来的浑话,连忙拉着宝玉把他带走了。

  不幸的是,袭人的祈祷并没有生效。

  在荣国府内,贾璋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陶园。

  因此经常来园子里散步踏青,乃至舞剑打拳。

  陶园内侍奉过贾璋的丫鬟婆子全都得过贾璋的赏赐,而且不止一次。

  因为这些赏赐,人人都甘愿做鹤鸣苑的耳报神。

  所以贾璋前脚从林家回来,后脚就从青桃口中听到陶园莳花婆子传递过来的信息。

  他心里对宝玉的所作所为很是不喜。

  贾宝玉这一哭倒是痛快了,却会害黛玉妹妹被人说嘴。

  而且玉儿是他的未婚妻,贾宝玉为黛玉哭哭啼啼什么?

  他这个堂弟不是要用有金的表姐来配,院子里面还有好些个亲密的姐姐妹妹,撕了扇子都不心疼吗?

  如今又这般作态,真是让人没得恶心!

  在给陶园仆役发下赏钱封口后,贾璋直接带着贾琮去梦坡斋找贾政讨论学问。

  伸手不打笑脸人,贾璋、贾琮这两个侄子联袂前来,口称讨教学问思念叔叔。贾政他素来以端方有礼自诩,又怎能将贾璋、贾琮兄弟二人推出门外?

  叔侄三人分宾主坐下,贾璋连皇帝和杨阁老都哄得了,自然也能哄得住一个贾政。

  在贾璋的有意引导下,梦坡斋的气氛十分融洽。

  叔侄三人话赶话就说到了科举,贾璋骄傲地道:“琮哥儿也是运气好,县试和府试都是吊车尾过的。若是院试时也有这样的好运气,今年年尾我们琮哥儿也是秀才了。”

  “不过考不上也没什么,若能考上廪生,就更给家里涨脸了,出去说亲也好听。”

  听到贾璋的话,贾琮配合地低下头红了脸,羞涩地道:“哥哥别拿我取笑了,咱们家里累世公卿,区区一个秀才,又怎能给家里增添荣耀呢?”

  可是就连这个秀才,二房眼下都没有。

  虽然对外的说辞都是贾政要给宝玉捐监生一步到位,可是到底怎么回事大家都懂。

  贾政心生怒火,怀疑两个侄子是过来挑火的。可是还没等他这份怀疑彻底成形,贾璋就又换了话题,几句好话,又把贾政捧得飘飘然了起来。

  贾琮还问了贾政几个问题,贾政一一解答,甚至满意地捋了捋胡须。

  至于为什么让贾琮去问,当然是因为贾璋水平太高,他问的问题贾政都答不上来,不能让贾政获得成就感啊!

  当天晚上,贾政还留了他们两个吃饭,叔侄三个都尽兴而归。

  直到第二天醒来,贾政想到贾璋、贾琮的出色懂事与贾宝玉的惫懒后,直接把贾宝玉叫到书房里大骂了一顿,又给贾宝玉加了能让做到头皮发麻的功课,这才解了心中郁气。

  得知贾宝玉做文章做到哭的贾璋也一解心中郁气,若是宝玉有眼泪,还是流给圣贤书吧,却不要流到不该流的地方!

  我的妹妹,什么时候需要你的眼泪了?

  却说黛玉回家后,很快就接手了林家的内务。

  在把林家的事情理顺后,黛玉才有闲暇去荣国府做客探望外祖母。

  贾母看到黛玉过来看她,心中十分欢喜。

  黛玉七岁时来到她们家里,一直在她屋子里住到十三四岁的时候才分院别居。

  每当黛玉不去上学,不去与姊妹们玩耍,不在书房里看书时,都会陪伴在她这位外祖母身边。

  祖孙两人一起画花样子,一起读书作诗,一起喝茶点香吃点心,所有的一切都那样的快活。

  贾母如今只觉她们祖孙二人过去的回忆都好像沾上了水彩般绚丽。

  这么多年下来,除了元春与黛玉,她再也没在任何一个年轻女孩子身上用过这么多的心思。

  当初让黛玉搬到菁莪馆,贾母就十分不舍,连着好几天都恍惚觉得黛玉还住在荣庆堂的套间暖阁里。

  如今黛玉跟着林如海家去了,她又怎能不思念黛玉呢?

  黛玉亦十分想念外祖母,来到荣国府后,就陪着贾母玩笑了一整天。

  直到晚上林如海过来接她,她才与贾母依依惜别。

  而和林如海一起下衙回家的贾璋也收到了黛玉校正过的书稿。

  看着书稿上面娟秀的小字,贾璋轻笑了一声。

  黛玉她真的很认真呢。

第132章 丰盈国库催动改革,内阁会议探讨火耗

  在江南官场抄出无数白银后, 绍治帝就动了进行火耗改革的心思。

  因为盐税一案,绍治帝在朝廷内部的话语权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国库里堆满了抄家得来的银子, 养廉银子的事情也不用多费心。

  除此之外,绍治帝已经命东鸾卫收集民间碎银, 并在皇庄开炉熔铸官银。

  经过潜邸幕僚与大内账房的精确计算, 绍治帝已经厘定了火耗的具体数额, 并且定下了固定的火耗数额。

  绍治帝把碎银中杂质最多的川西地区的火耗数额定为固定的火耗数额的标准。

  如此一来,即便是碎银杂质多的地区,也不用因为火耗银子贴钱, 进而导致他的改革变成弊政。

  而那些碎银杂质少的地区, 依旧能够赚上一笔银子。

  虽然比起以前的火耗, 这点银子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那火耗本就是朝廷的钱,不能因为约定俗成四个字, 就把这些钱默认为硕鼠的东西。

  绍治帝断了这些人的发财之路, 也是在替天行道。本就没有半点错误, 他无愧于心!

  而且,绍治帝觉得自己已经很仁慈了。

  毕竟他愿意对过去的火耗犯罪行为既往不咎,又愿意给那些穷苦官员发一笔养廉银子,这般仁德的君主简直就是千年难见!

  下面的官员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若是敢顶风作案, 绍治帝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雷霆震怒!

  至于绍治帝让东鸾卫的绣衣使者去收集各个地区的散碎银两,而不是吩咐潜邸心腹去做这件事也是有他的考量在的。

  东鸾卫是太上皇转送到绍治帝手中的特务机构, 因此,太上皇对绍治帝吩咐下去的事情必然也是知情的。

  在忠顺亲王和冯唐前往江南抄家前, 绍治帝就已经把这个任务分配给了东鸾卫。

  以太上皇执政几十年的经验与头脑,他不可能看不出来绍治帝打算做什么。

  而他没有因此召见绍治帝并提出反对意见, 就意味着他是同意绍治帝进行火耗改革的。

  绍治帝也明白太上皇的意思。

  有这位老人家的默许,火耗改革的最后一道阻碍就也消失了。

  在盐税案后,他对内阁阁员们的主动性增强了。

  只要太上皇不反对,他提出的意见又利国利民,底下的阁员就不会有人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绍治帝静极思动,生出再创佳绩之心也不足为奇。

  更何况,贾璋在第一次前往玉熙宫轮值时提出的养廉银子确实是燮理阴阳,调和清浊的好办法。

  有了这笔养廉银子在,地方官员在被朝廷蠲免灰色收入后也不敢轻举妄动。

  朝廷占着为民为国的大义,又给失去了火耗银子的官员发了养廉银子,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