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208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绍治帝不但知道某些人的小动作,甚至还知道他们给原朴的信里是怎么写的,但他什么都没说。

  兼掌东鸾卫的陆英很清楚,陛下是在等原阁老的反应。

  十多年的师生之情实在难得,陆英只希望原阁老他不会行差踏错……

  陛下他对这份情谊还是很珍视的。

  潜邸旧臣这边在火急火燎地琢磨廷推新阁员的事情。

  杨门这边儿却一点都不着急。

  杨宗祯和绍治帝达成的默契就是,潜邸旧臣出身的阁臣要排在叶士高前面。

  如今保皇党的阁臣还没被选出来呢,他们着急又有什么用?

  更何况叶士高还需要过渡一下。

  虽然这些年叶士高在江南那边做得不错,先是因为平乱有功,升任江苏布政使,后面又因为浙江出缺,转任浙江巡抚。

  转任浙江巡抚后,叶士高稳扎稳打地改革织造局,谈成了好几笔大生意,赚了好些税银不说,还配合浙直总督打了好几场胜仗。

  但叶士高和当初的原朴一样,都没有做尚书的经历。

  所以杨宗祯还需要把叶士高塞进六部镀金。

  户部空出来的这个权力极大的尚书空缺,他们是不用想了。

  和赵树生一样,现任礼部尚书胡秋实做了陛下的纯臣。

  很快,胡秋实就要被调到户部去看守国库了。

  不过,胡秋实一走,叶士高就可以去礼部镀金了。

  等到陛下属意的潜邸旧臣成为大学士后,他就可以操作弟子们的事情了。

  是的,是弟子们,而不是叶士高一个人。

  前任礼部侍郎致仕后,杨宗祯的另一个弟子沈四象就升到了礼部,如今已经做了两年侍郎了。

  所以,杨宗祯的安排就是,叶士高先镀金入阁。

  在叶士高入阁后,他再操作沈四象升任尚书的事。

  至于他那两个考中进士儿子……

  他们两个在读书和治民这两件事上还算有些小小的天赋,但却不擅权谋之道,甚至还有点短于谋身的意思。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是阁员的种子。

  在两个儿子年轻时,杨宗祯也投入过资源,大力栽培过他们。

  但他们没出头,这就怪不得他这个父亲了。

  杨门断然不能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所以杨宗祯一定会培养自己的亲传弟子。

  杨门断然不能内斗不休,所以杨宗祯很舍得在两个儿子身上下注。

  即便打水漂,杨宗祯他也不心疼。

  他就是要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是他们自己不行,而不是他这个父亲偏心到只看重门下的亲传弟子,不看重他们这些亲生的儿子。

  贾璋和叶荆得知叶士高即将回京的消息后,高兴得不得了。

  两人亲自去市场上采买了好些东西回叶府,又请了好些糊裱匠、粉刷匠,急速收拾叶士高夫妇居住的主院,把屋子收拾得焕然一新。

  贾璋开心地道:“我们家厨房研究出了好些精致小吃,等到师父回家后,我天天给师父带吃的。”

  叶荆脸上的笑容也很明媚:“你们家菱哥儿和我们家碧姐儿都可爱得紧,母亲见到后,肯定稀罕得不得了。”

  贾璋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很赞同叶荆的观点:“师母她老人家最喜欢小孩子了,前不久还写信说她没见到菱儿和碧儿,心里遗憾极了。”

  “如今两个孩子终于可以见到思念他们的祖母了!”

  师兄弟两人对月畅饮,一想到叶士高夫妇即将回京,两人都欢喜愉悦极了。

  直到天色昏沉,贾璋和叶荆才从酒家分手,登上马车各自家去了。

  贾璋回到家后,洗漱更衣后走进内间,掀开冰鉴后,捏了一颗鲜亮的樱桃含在嘴巴里,享受那股凉意。

  黛玉瞧见了,直接把那装着樱桃的白玉碗端了出来,嗔怪地道:“怎么不拿出来缓缓再用?三哥哥愈发小孩子气了。”

  贾璋凑到她身边笑道:“师父要回来了,我很开心。笑一笑,十年少,我八成就是这样变成小孩子的。”

  黛玉听他开玩笑,轻轻地推了他一把:“整日里贫嘴婆舌的,说起来,我还没正式拜见过师父师母,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喜欢我。”

  贾璋轻笑道:“师父师母肯定会特别喜欢皎皎,我好不容易娶了皎皎这么好的妻子,还得了菱儿这样好的孩儿,他们肯定都高兴坏了。”

  “你没看到师母寄来的信吗,每次都会问,黛玉安否?菱儿安否?都没问过茂行安不安呢。”

  黛玉拿起手边的云母纨扇扇了扇,轻咦道:“这是哪来的醋味儿?莫不是三哥哥家里的醋缸倒了?”

  贾璋听她这样说,凑过去拉过她拿着扇子的手挡住了他们的脸。

  然后躲在扇子后面亲她。

  良久,他放开黛玉,看着黛玉绯红的脸颊,心满意足地笑道:“这是惩罚,我好心安慰你,你还笑话我,很是需要惩戒一番。”

  黛玉听到他冠冕堂皇的话,在心里轻轻地呸了一声。

  什么惩罚,依她看,三哥哥分明是在变着法儿地奖励自己。

  真真儿是好不要脸!

  叶先生回来后,一定要好好地检查一下三哥哥的功课,尤其是《礼记》,这本书可是重中之重!

  黛玉总觉着,贾璋的《礼记》和《仪礼》大概是全都白学了……

第177章 士高回京入宫述职,师徒重逢潸然泪下

  又过了一些时日, 叶士高接到朝廷的调令。

  因为杨宗祯早就在书信中通知过叶士高这件事,所以叶士高收到调令后,神态十分平静, 倒是让巡抚衙门的众位下官对他的养气功夫赞叹不已。

  而叶士高他有条不紊地把文书、印鉴与公务移交给其他巡抚衙门的官员,然后与老妻一起收拾行李、打点行囊。

  在参加完浙江官场的践行宴会后, 夫妻二人才坐上官船, 打好旗帜, 带着家丁健仆走水路上京。

  叶士高在路上见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之景,心里颇有几分“青春作伴好还乡”、“漫卷诗书喜欲狂”之感。

  不过他是功满还京,静待升迁, 与杜子美当时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

  待到九月初三时候, 叶士高夫妇二人抵达通州河沿岸。

  甫一下船, 他们两人就见到自家多年未见的宝贝儿子与宝贝徒弟正在岸边站着,静待他们的船只靠岸。

  没过多久, 贾璋和叶荆也见到他们下船了, 他们两人连忙跑上前去, 向他们夫妇二人磕头请安。

  叶士高夫妇连忙把他们两个扶了起来,眼中不由自主地泛出了喜悦的水光。

  一别经年,如今总算是相见了。

  这两个孩子都变成了大人模样,人也愈发稳重起来了。

  想到这里,叶士高心里有些欣慰, 又有些心酸。

  他连声说了几个好字,又问了碧姐儿和菱哥儿的事情。

  贾璋和叶荆一一答了。

  听到两个孩子都康健, 叶士高夫妇二人的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只可惜,叶士高本就是巡抚之尊, 不久后又要转任礼部尚书,然后还要被绍治帝拔擢入阁。

  像他这样的朝廷大员, 在归京后必须第一时间去宫里述职,所以他没有跟贾璋、叶荆二人慢慢聊天的时间。

  师徒父子三人还没说几句话,就不得不挥手自兹去,暂时分别了。

  叶士高踏上了进宫的马车,贾璋和叶荆二人殷殷服侍着师母/母亲坐上了叶家的翠幄青紬车,启程前往叶府。

  回到家里后,叶夫人摘了幕篱,洗漱过后,跟叶荆、贾璋二人说了好些叙旧的话,以解自己的思念之情。

  待到儿媳妇、徒弟媳妇收到消息,过来向她请安时,叶夫人毫不犹豫地抛下了儿子和徒弟,转而和两个新媳妇亲亲热热地说起话来。

  叶夫人还把她在江南积攒下来的礼物送给了叶大奶奶和黛玉。

  羊脂玉凤簪、苏绣象牙骨折扇、流光溢彩的嵌宝珍珠衫……

  一匣匣礼物被嬷嬷们捧了出来,叶大奶奶和黛玉瞧见了,心里都很是讶异。

  婆婆/师母给她们准备了这么多礼物吗?

  尤其是黛玉,她心里思考的事情和叶大奶奶思考的事情还不一样。

  在黛玉的视角里,她今天上门是来拜访待贾璋如亲子的师父师母的。

  却没有设想过会遇到这种情况。

  叶夫人的礼物实在是太多了,她不像叶大奶奶一样,是叶夫人的亲媳妇,真的收下叶夫人这么厚的礼物吗?

  于是,黛玉把自己求助的视线投向贾璋,期冀着靠谱的三哥哥能帮她下决断。

  叶夫人一瞧见黛玉在看贾璋,就猜到了这姑娘的心事。

  她笑盈盈地握住黛玉的手:“好孩子,瞧你相公作甚?我给你的礼物,你拿着就是了。”

  然后她又握住叶大奶奶的手:“荆儿媳妇也不要跟娘客气。这些年来,我都没送过你们什么好东西,这些就算是我补给你们的拿着玩的。”

  “像你们这样年轻的小姑娘,就是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好呢。一会儿就把这嵌宝珍珠衫换上,这东西正配你们今天穿的罗裙。你们这些小姑娘穿着好看,我瞧着也舒心呀。”

  黛玉听到这话后,抿着嘴笑了。

  这句话好像外祖母说的,她突然间觉得这位叶夫人好亲切……

  如果母亲还在世,大概也会说出类似的话罢。

  又过了一会儿,在叶家睡着的两个小孩儿醒了,乳母把他们两个抱了过来。

  叶夫人见到两个玉雪可爱的孩儿后,先看了看这个,又看了看这个,只觉哪个孩儿都稀罕不够,抱着菱哥儿和碧姐儿亲香了好半晌。

  直到两个孩子玩累了,被乳母抱下去吃奶,叶夫人才心满意足地撒开手,听从贾璋的劝告,回到卧房休息去了。

  就在叶夫人和晚辈们叙旧时,叶士高在玉熙宫内伏惟叩首。

  他朗声道:“臣浙江巡抚叶士高叩见陛下,伏惟陛下万福金安,长乐无极。”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