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但贾茂行他,却在未到而立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一切。
听到绍治帝的封赏后,贾璋心里虽然有数,但依旧感到惊喜。
而他脸上露出了更加喜悦的表情,在绍治帝看清楚他的表情后,他伏惟叩首,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震动的颤音:“臣,谢主隆恩!”
玉轴绫锦、祥云瑞鹤的圣旨,被陆英亲手交到贾璋手中。
绫锦锦缎上,振翅翻飞的银色巨龙映入他的眼帘。
贾璋的眼睛里盈满了激动的泪水,杨宗祯和叶士高也挺起了胸膛,露出了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看到这副场景后,有的人很高兴,比如说绍治帝和贾璋的皇子学生们;有的人却在心里暗骂杨门上下全都是戏子,这么会演,怎么不去戏台上面唱两段?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答案很容易就能被人猜到。
这个人,自然就是自家虚空索敌,实际上根本没被杨宗祯放在心上的张泰维张次辅了!
在贾璋接旨后,绍治帝又吩咐陆英宣读其他旨意。
包括但不限于赐予严敬家里两个新的世职,赐予姚云起等人云骑尉的爵位,赐予参与征伐茜香的官兵银钱财货,赐予已经去世的壮士极其丰厚的抚恤金。
在陆英宣读完所有旨意后,体元殿内,文武百官起身赞颂起万岁来。
而在这之后,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4],这场庆祝大胜之欢筵,又重新沸腾起来!
第210章 阖家欢乐夫妻团聚,靖海伯府初次检阅
且说贾璋进宫前, 特派雪檀回荣国府禀告他业已归京的消息。
而在宫宴结束后,贾璋一出宫门,就看到荣国府的马车。
上车后, 只见车中茶水香囊、软枕玉杯,色色齐全, 贾璋往杯中倒了一盏清茶, 喝了一口后, 才闭目养神起来。
待马车行至荣国府门口,已经是暮色四合时分。
门口雁翅般站着家中兄弟子侄与长随管事,贾璋下车后, 众人纷纷上前行礼问安。
贾璋一手拉着贾琮, 一手拉着贾兰, 回到荣国府内。
行至荣庆堂后,众人皆生出悲喜交集之情, 未免又大哭一场, 致以庆慰之词[1]。
得知贾璋被封为世爵后, 众人更是欣悦,全都感沐皇恩,把绍治帝赐下来的旨意供到了荣禧堂内。
接风宴后,贾璋与黛玉相携回到鹤鸣苑。
至于菱哥儿,他白日里等了贾璋一整天, 在贾璋回来后,又和贾璋说了好些话。
现在, 菱哥儿已经在奶娘怀里睡着了。
夫妻两个送菱哥儿去东厢房休息,从菱哥儿卧房离开后, 黛玉对贾璋心疼地道:“三哥哥你黑了,也瘦了。”
贾璋握住黛玉的手, 安慰黛玉道:“在外奔波,黑些瘦些也是应有之事,在家里养养就好了,皎皎不用这样为我担心。”
“而且我还记得皎皎的诗,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若是能实现那样的大同世界,我就算辛苦些,又有何妨呢?”
看着贾璋漆黑如点墨的眼睛,黛玉只觉他眼中光芒极盛,明亮得犹如星子。
她对贾璋轻笑道:“三哥哥,你在战场上出谋划策,又为我朝寻到了高产良种,立下不世之功业,想来他日煌煌史册上,也会留下的你的名字的。”
“还有百姓,若那良种有用,以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被饿死冻死了。”
贾璋对黛玉笑意盈盈地道:“多谢皎皎,若没有皎皎的支持与鼓励,我也做不到这些事情呀!”
黛玉抿嘴一笑:“三哥哥,你竟然也开始油嘴滑舌起来了!”
听闻此言,贾璋极其爽朗地笑了起来。
然后,他对黛玉道:“你刚刚说,紫鹃给我们烫了极好的惠泉酒。”
“咱们且去同饮一杯吧!”
黛玉点了点头,与贾璋携手回到房间后,才命人摆好酒馔。
紫鹃端来的惠泉酒,也分列于众多酒馔当中。
夫妻二人对坐,就着清爽咸香的小菜,共饮了几盏惠泉酒。
那苏绣炕屏摆在他们身旁,屏风上面绣着明月玉楼夜景。
一阙《采桑子》诗词,被巧手绣娘绣在屏风上的空白处。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看到这阙吕本中的小词,贾璋只觉这是他与黛玉的共同心境。
只有相随无别离,待得团圆是几时?
每当贾璋想家的时候,每当贾璋思念妻儿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些思怀之诗词。
而吕本中这阙《采桑子》,亦是其中之一。
或许,这也是黛玉把刺绣屏风搬出来的原因。
这一扇屏风,这一阙《采桑子》,寄寓了他们两人共同的情感……
在贾璋在家中休息、与妻儿团聚时,工部与造办处的人也开始为贾璋这位新任靖海伯选定伯府府邸的位置。
最终,靖海伯伯府的地址还是落到了荣宁街与落英巷中间。
至于为什么会是这个位置?
那自然是因为财能通神了。
贾赦和林如海不想让儿子/女儿的府邸距离家中太远,这才收买了工部与造办处的人。
而对这件事,工部与造办处的人答应得十分痛快。
毕竟,贾将军说了,他们荣国府愿意协助工部与造办处,帮助荣宁街与落英巷中间的人家搬家。
他们还愿意弥补搬迁人家的一部分损失。
所以,答应林侍郎与贾将军的请求,本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而且,靖海伯他出计定茜香,寻高产良种,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他们都是很崇拜他的。
谁不愿意给靖海伯这样允文允武的翰林学士行个方便呢?
更何况,靖海伯他还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他们又不傻,怎会在他面前做出一副不通人情的姿态呢?
因此,靖海伯伯府的地址,很快就被选定了。
那些位居荣宁街与落英巷中间的人家,在拿到工部、造办处,还有荣国府提供的丰厚补偿后,全都兴高采烈地搬到他们的新家。
在这之后,工部与造办处才集合能工巧匠、山水名家,共同修建起这座陛下格外上心的敕造靖海伯伯府来。
他们这些人,既要缮画伯府殿宇房屋,又要察度办理人丁、各行匠役。
除此之外,还要搬运移送金银铜锡、土木砖瓦等物,还要引活水入宅,还要置办山石树木、亭榭栏杆,还要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2]装点景色,真真是费尽了移山心力。
而当伯府府邸被正式修葺好后,已经是冬天了。
黄宏带着绍治帝的口谕来到荣国府,宣召贾璋去检阅刚刚建好的靖海伯府。
贾璋接下旨意后,与黄宏一起坐着荣国府的翠幄青绸车,来到靖海伯府处阅览府邸情形。
在车轮辘辘声中,马车行至新修葺的伯府门前。
却见在这条新修葺的小街正中,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大石狮子后面,又有三扇兽头大门。
红油兽头大门前,站着十来个工部与造办处官员。
而在正门上面,一块书有“敕造靖海伯府”六个大字的匾额,被人高高地悬挂在那里。
贾璋与黄宏下车后,靖海伯府门口的工部官员与造办处官员都迎上前来向贾璋行礼。
贾璋回礼后,与众人厮见,在他对这些官员进行初步的了解时,工部的小吏就已经在上官的指示下,推开了靖海伯府的大门。
而在这之后,工部官员与造办处官员簇拥着贾璋与黄宏,走进了这座刚刚修葺好的伯府检阅工部与造办处的工作成果。
因今日天青日淡,天气晴明,贾璋的心情很不错。
在走进去后,看到前院正房五间,匾额上书岁穰二字。
黄宏解释道:“伯爷,这可是陛下亲自题的匾额!陛下他老人家,对金米良种一事很欢喜呢!”
贾璋听到这话后,向北面拱手道:“此乃陛下之恩德,璋已知之!他日必定进宫,亲自向陛下谢恩!如今就只能托黄公公帮我向陛下道谢了!”
黄宏笑着应下后,又让贾璋看前院正房的装饰。
贾璋顺着他的手势看过去,只见前院正房的瓦泥鳅脊、门栏窗槅,全都凿成番花番草;水磨群墙,白玉台阶,全都雕刻着祥云雪浪。
贾璋左右一望,只觉这正房又十分清雅、万般怡人,不但不落俗套,还隐喻着他参与攻伐茜香国的功绩,贾璋看了,心中很是欢喜。
看过正房后,工部官员指引贾璋、黄宏走近路,去检阅他们这些人在前院建造的书房。
众人走过翠嶂假山,只见白石苔藓,枯树梅花,和仅能让一人通行的、九曲回环的羊肠小径。
贾璋笑道:“既然这条路近,那我们就从这条小径走过去吧。此处山石奇峻,景色甚佳,瞧着倒比大路附近好上不少。”
逶迤走至羊肠小路尽头,众人见到佳木葱郁、奇花馥郁之景,又有清流急湍点缀其内。
贾璋抬眼一看,便见雕甍绣槛,清溪凝冰,处处胜景。
只可惜树木瑶花,尽数枯萎,倒是见不到那等春日明媚景象了。
走进书房,一入门就看到五间大房,里面不止着合着地步打就的书架桌椅,又悬挂着不少名家字画。
贾璋看见后奇道:“你们工部这么有钱,还有钱给我买字画吗?这是仿的?可是我瞧着也不像啊?”
工部官员赔笑道:“伯爷,您这话就高看我们了不是?这些东西,都是陛下送给您的。”
贾璋看向黄宏。
黄宏向他点了点头:“陛下说了,总不能让你的房子光秃秃的,这才指了几样东西给你。”
到了这个时候,贾璋心里是真的涌出一丝感动出来了。
绍治帝给他赐爵,给他赐府邸,是绍治帝礼重功臣。
绍治帝给他赐匾额,是绍治帝为金米良种高兴,这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