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但绍治帝赐给他这些古董文玩,装点书房,就真的是绍治帝看中、喜爱他这个臣子的表现了。
若非如此,即便绍治帝不给他这些赏赐,得到永不降等的世爵的贾璋也会对绍治帝这个君主感激涕零的。
贾璋笑道:“此处景致甚好,还有陛下赐予的恩荣,若能在此读书修文、经纶世务,那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众人听了,纷纷附和。
身为贾璋好友的黄宏更是把这些话记在心里,预备着回宫后,好把这些话全都转达给绍治帝听。
看完前院书房后,贾璋他们又穿过垂花门,去看后院正院与其他院子。
至于园子、和其他几进房屋,都被贾璋交给雪檀、黄柏等人前去检阅。
来到后院后,他们先去看正院,只见金玉琳琅富丽景象,又有绿梅松柏、青翠山石。
游廊两侧,挂着五彩琉璃灯;进入房内,更能看见雕刻的极其精致的木板夹层。
屋子里面,既有精致名贵楠木家具,又有玻璃镜、自鸣钟等稀奇物品,就连窗户上面蒙着的纱布,都是轻薄透亮又名贵异常的软烟罗……
待到傍晚归家,贾璋对黛玉笑道:“咱们的新房子漂亮得不得了,过些日子我带皎皎去赏绿梅。”
“等到春天花木复苏后,皎皎就可以去题字题匾额了。以皎皎的文采,我们的新家一定是最文雅的地方。”
“所以,还请我们林居士赏光,不要拒绝我的请求。”
黛玉笑吟吟应了贾璋的请求,又与他说了一会儿家常话。
说着说着,黛玉道:“说起新府邸,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我还没准备参加宫宴所需的礼服呢。”
贾璋笑道:“绣房绣娘们做上十天半月的衣服,也就把咱们的礼服给做出来了。”
“现在离除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呢,皎皎你完全不用着急。”
“这倒也是……”
“只是二哥二嫂已经去南边了,除夕那天,咱们菱哥儿交给谁照顾才好呢?”
对于这个问题,贾璋心里也有些苦恼。
琢磨了一会儿后,贾璋道:“让紫鹃、琮儿和惜春照看菱哥儿吧。换了旁人,我不放心。”
黛玉点了点头。
这几个人选,确实让她感到安心。
第211章 除夕夜宴贾家家事,升任经略远赴津海
在除夕当天清晨时分, 贾璋起来给菱哥儿换上厚厚的冬衣与斗篷。
在和菱哥儿说好了他和黛玉要进宫参加宫宴的事情后,贾璋才把菱哥儿抱去贾琮的院子,交给贾琮照看。
紫鹃跟着菱哥儿一起去了贾琮那里, 手里还拿了一个装着菱哥儿玩具的锦绣包袱。
至于惜春那边,黛玉也提前打好招呼了。
小姑娘很高兴地答应了黛玉的恳求。
她很喜欢玉雪可爱的菱哥儿, 也愿意在兄嫂繁忙时帮忙照看侄子。
在安置好菱哥儿后, 贾璋与黛玉夫妇二人换上绣房送来的礼服。
帮对方戴好官帽朝冠后, 才携手出门,与贾赦夫妇、贾母、贾政等长辈一同进宫参宴。
待到宴会正式开始后,体元殿内自有好一番礼仪歌舞、酒水佳肴。
正可谓:文臣武将同献礼, 君父臣子齐欢乐。
倒是有说不尽的富贵, 道不尽的风流。
而女眷那边, 亦有不少羡慕嫉妒的眼神投注到黛玉身上。
林氏她不过二十出头,就已经有了超品的诰命。
人怎么可以这样好命呢?
这些熬了大半辈子才熬出头的诰命夫人们, 看到黛玉与她们坐在一起, 甚至排在她们前面, 又怎能半点反应都没有呢?
面对这种差距,心宽的人羡慕羡慕,也就罢了。
心窄的人,却已经开始嫉妒起来了。
黛玉注意到了这些夫人、太太们看向她的目光。
不过,她心境向来强大。
即便有人打量她, 她也依旧岿然不动。
而那些怀着恶意的眼神,也被黛玉轻描淡写的微笑挡了过去。
所谓林下风致, 大抵就是这样了罢。
而在除夕宴会结束后,绍治帝特意给贾母他们这些年高德劭的老人家派发了一份赏赐。
因为看重贾璋, 绍治帝给贾母的赏赐也格外丰厚。
这么说吧,贾母得到的赏赐, 只比宗室亲王府的太妃娘娘们差一点。
与各家王公府第的老夫人们相比,则要丰厚许多。
对此,贾母只觉心情愉悦。
她都八十多了,眼睛花了,耳朵也不好使了,与枯木朽船没有太大区别,自然不会在乎东西是否名贵了。
贾母真正高兴的地方在于,她疼爱的小孙子居然这样有出息。
璋哥儿他不但前程远大,光耀门楣,完成了代善生前转换门庭的梦想,还能让她这个老祖母都能跟着沾光。
最重要的还是璋哥儿给自己挣了一个世爵出来。
说句实在话,贾母是知道贾璋有多能干的,也曾幻想过贾璋为官做宰的场景。
但她根本就没想过,贾璋能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挣到一个超品的伯爵爵位回来。
更没想过,陛下愿意许诺贾璋,他的爵位永不降等,他的家族永世富贵。
这样的赏赐,满朝文武百官、勋戚王公,又有哪家不艳羡?
这才是真正的与国同休啊!
贾母知道这有多难得。
正是因为知道,她才这样愉悦,这样骄傲。
她的璋哥儿,与史册、戏本里面记载的那些传奇人物,并没有太大区别。
说不定千百年后,她的璋哥儿还要更加知名、更加伟大一些呢!
除夕当晚,入睡之前,贾母不禁想到,她这辈子,确实算是有福气了。
小时候,她父亲是位高权重的保龄侯兼中书令。
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儿,是父亲母亲的掌上明珠,是京城中有名的天之骄女。
那时候的日子,自然是幸福无比的。
出嫁后,她在贾家做重孙媳妇,伺候上头的婆婆和太婆婆时是有些辛苦。
但她出嫁时,贾代善就已经袭爵了。
这就意味着,贾母在十七八岁的年纪里,就已经是超品的国公夫人了。
后来,太婆婆和婆婆相继去世,贾母做了当家主母。
从那时候开始,贾母就再没受过任何委屈。
她这辈子受到过的最大打击,就是婆婆跟她抢长子贾赦的抚养权,贾代善的去世,与荣国府不可避免的衰败。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贾母已经抹平了丈夫去世的悲痛。
而因义忠亲王而产生的家族衰败,也被她疼爱的小孙子璋哥儿改变了。
如今的荣国府,焕发着勃勃生机,处处都欣欣向荣。
璋哥儿他又是这样能干,这样上进。
一想到贾璋的成就,贾母便觉此生无憾。
即便在阴曹地府里见到丈夫贾代善,她也不会感到羞愧了。
贾母并不知道在没有贾璋出现的时空里,荣国府会落到怎样的境地。
但是,只要瞧瞧近些年来欠债勋戚的下场,贾母就知道,如果没有璋哥儿,他们荣国府的下场也不会比缮国公府、齐国公府强到哪里去的。
所以,她由衷地感到幸运。
待到新年过后,袭人生下了一个哥儿。
宝玉为这个这个孩子取名为贾荇,并且很欢喜这个孩子。
看到这一切后,宝钗并不生气。
因为,在袭人生产之前,她就已经生下了宝玉这一房的嫡长子贾蔚。
而在贾蔚出生后,宝钗就不在意袭人生的孩子到底是哥儿,还是姐儿了。
只要没有庶长子,她和她孩子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威胁。
不过,即便如此,宝钗也不会让袭人亲自抚养荇哥儿的。
荇哥儿的抚养权,已经被老太太送到她手里了,哪里还有还出去的道理?
当然,宝钗也不会把袭人的孩子抱到自己院子里抚养。
她有自己的蔚哥儿,凭什么要花费时间精力,养她不喜欢的人生的孩子?
宝钗才不做那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于是,在把生子的袭人与第一个投靠她的麝月抬成姨娘后,荇哥儿就被宝钗转交给麝月抚养了。
在知道这件事情后,袭人整个人都哭成了泪人儿。
她不是难以承受母子分离的痛苦,而是不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麝月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