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67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贾璋时常开导她,又带着她钓鱼下棋解闷儿,几日后,告别的愁苦总算是散了。

  行船时候,多有无聊。在贾璋要做功课,或是有别的事情要做时,黛玉便去读陶渊明与王摩诘的诗,或是读她从家里带出来的游记。

  有的时候她也会看看功课。

  这一年来,她已经跟着西席贾雨村贾先生略读了四书,心里很是喜欢。

  圣人之言微言大义,读起来也别有韵味。

  说起来,母亲帮璋表哥整理父亲的文稿时,她也是帮过忙的。

  可是如今斯人已逝,这世上只余她和父亲两人,却又天各一方了。

  船行了二十余日,终于到了通州码头。

  贾璋和黛玉弃舟登岸后,分别坐上了荣国府派来的两辆翠幄青绸车。

  王善保则在下面吩咐小厮长随们往后头的几辆车上抬行李、搬箱子,真真儿是好不热闹。

  此时正是早春时节,天气微寒,乳母王嬷嬷为黛玉披上了月白色的斗篷。而黛玉坐在车里,听着车轮辘辘声,心中颇为忐忑。

  她听母亲说过,京中规矩与扬州格外不同。所以,她一定要留心在意,省得别人耻笑林家的教养。

  就在她琢磨这些事的时候,马车颠簸了一下,贾璋送她的青羊玉佩也从斗篷中露了出来。

  黛玉看着那只珊珊可爱的小羊,心里突然安稳了许多。

  想到这里,她静极思动,轻轻地掀开了车帘一角,往外瞧了瞧。

  只见京城里街市繁华、人烟阜盛,热闹景致与扬州风物大有不同之处。

  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狮子后头是三面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人,正门却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3]。

  正门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车队却不在此处停留,而是又往西行。

  不多远,照样是三面大门,门前列坐小厮门房。

  此处就是荣国府了。

  马车停下了。

  黛玉心想,她这是到外祖母家了。

第49章 林黛玉初入荣国府,王夫人心绪正难平

  荣国府门口的长随小厮们见到府里的翠幄青绸车过来, 连忙迎了上去。

  贾璋从车上下来,却见到林之孝和苏佐都等在门口,他笑问道:“家里可好?芝哥儿可好?”

  二月的时候, 史湘霓生下一子,贾赦为其取名贾芝, 贾璋在扬州时就收到了贾琏派人快马送来的信件, 回京前还特意给小侄子采买了一大堆好东西。

  其中有一样, 是江南的上好丝绸,最是柔软服帖,给小孩子做衣服是舒服不过的。

  林之孝听他如此关心, 连忙回道:“回三爷的话, 家里一切都好。只老太太、老爷和太太都想三爷想得紧, 也担心姑老爷和表姑娘哀毁伤身。二奶奶母子平安,听我那婆姨说, 哥儿长得也很壮实呢。”

  两人说话间, 黛玉也戴好了幕篱, 踩着轿凳,被人扶下车来。

  黛玉看这扶着她下车的妇人头上戴回纹金扁方,身穿绫缎窄袄、长裙与青色褙子,看起来十分体面,心知这大抵是外祖母家的内管事了。

  因此轻声问道:“不知妈妈如何称呼?”

  王善保家的笑道:“去南边儿接姑娘的王管事就是我家夫君, 姑娘若愿意,叫我一声王妈妈也就是了。”

  “我是伺候大太太, 也就是您大舅母的。她为人是极和气的,姑娘见了就知道了。”

  黛玉点了点头, 叫了一声王妈妈,又道了一声好, 这才带着乳母王嬷嬷与雪雁、青雀两个丫鬟登上了荣国府准备安排的暖轿。

  贾璋见黛玉上轿,走过去朗声道:“表妹且去拜访老太太,我先去外院书房给父亲请安回话。”

  黛玉听了,摸了摸自己的青玉小羊,善解人意地道:“表哥且去,想来大舅舅也是极思念表哥的。”

  贾璋笑道:“祖母思念妹妹多时,常往扬州寄信,妹妹这一来,祖母总算是解了自己的‘相思’之苦了。”

  “我一会儿也会去给祖母请安。”

  黛玉心知,他这是在告诉自己,外祖母是很期盼她的到来的,所以不用担心。

  而且过一会子,他们这两个熟人就又见面了。

  但表哥他这个玩笑,却真真儿有些贫嘴婆舌……

  若是雪雁听了黛玉这话,一定会说姑娘你落了“讨人嫌”三个字。

  然后被黛玉恼羞成怒地罚去抄字磨墨……

  贾璋和黛玉说完话后,才转身坐上了抬舆。

  荣国府里外五进,占地极广,贾璋有时候从外面回来,身上懒怠不愿意步行,便会坐一坐抬舆。

  他本人却是不爱坐轿子的,只觉得憋闷。

  这一点倒是像极了父亲贾赦,贾赦他也打小儿不爱坐轿子,贾璋的这副檀木抬舆就是贾赦小时候用过的。

  林之孝今儿备了这抬舆,大抵是考虑到他舟车劳顿的情况。

  贾璋确实有些疲累,因此也没拒绝林之孝的好意,登上抬舆坐定后,林之孝安排的十来个衣帽周全的小厮便分成两拨跑了过来。

  一拨抬他的抬舆,另一拨去抬黛玉的暖轿。

  门子打开了东侧门,小厮们稳稳当当地把抬舆和暖轿抬进了荣国府。

  时移事异,王夫人自然也失去了让下人把林姑娘从西角门抬进来的机会。

  一来,贾璋平日里出入都走东侧门。

  总不能去了扬州一趟,他就从主子变成了管事小厮,要从西角门进府吧?

  二来,因为贾璋也在,此次来接贾璋与黛玉的人都是邢夫人派出来的。

  邢夫人从未和贾敏相处过,反倒是每年过节时收过林家的节礼。

  她本人对姑爷家的姑娘并无恶感,自然也没什么搞小动作的想法。

  而在原本时间线里,王夫人让黛玉从西角门进府,确实就像癞蛤蟆落脚面上一样,是个不咬人却恶心人的招数。

  黛玉虽是年幼的小辈,可她终归是林如海这个加封了兰台寺大夫的巡盐御史的嫡长女。

  她来外祖母家做客,又不是跑来打秋风要饭的穷亲戚,如何就要从西角门进府了。

  分明是王夫人不安好心,从一开始就想要荣国府的下仆看轻小姑的女儿……

  而黛玉她坐在车里,如何知道自己是从哪个门进来的?

  就算知道,她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又能怎样?

  难道要刚来外祖母家就挑三拣四吗?

  言归正传,因为有了贾璋的存在,那等恶心人的事也没有发生。

  在贾璋走进贾赦的书房里给他磕头请安时,黛玉的暖轿也到了二门。

  小厮们已经离开了,跟在轿子后面的王善保家的也带着几个婆子过来打轿帘,扶黛玉下轿。

  黛玉下车后,跟着王善保家的一同进了垂花门,走过抄手游廊,绕过穿堂里摆着的紫檀架子大理石插屏,越过插屏后的小小三间厅,这才到了一处极大的院子。

  这座院子面阔五间,所有房间都雕梁画栋,两边有穿山游廊厢房,屋子还外挂着鹦鹉、画眉等鸟雀,叽叽喳喳,好不热闹[1]。

  屋外台阶上坐着几个灵巧的小丫鬟,一见她们来了,都笑着迎上来:“给表姑娘请安,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又有几个小丫鬟抢着打帘子对内禀告道:“老太太,林姑娘到了!”

  黛玉被王善保家的并其他丫鬟簇拥走进房里,便见一位鬓发如银、慈眉善目的老封君迎上来。

  黛玉心知这位老封君便是她的外祖母,正要跪下拜见,就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地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屋内侍立之人见此情形,无不涕泣。黛玉闻此悲声,也止不住地哭了起来。

  屋内众人连忙上前解劝了一番,贾母与黛玉才渐渐止了哭声。

  黛玉擦干眼泪对贾母行礼,贾母心疼地把她拉了起来,让她坐在自己身边,为她介绍道:“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这是你琏二哥的媳妇琏二嫂子。”

  黛玉起身一一拜见众位长辈,只见那个刚刚接她的王妈妈已经站到了大舅母身后。琏二嫂子坐在大舅母下首,杏眼桃腮,头戴了一排白玉小簪,是个难得的美人。

  二舅母穿着秋香色衣裳,神态慈悲,像个菩萨。珠大嫂子坐在她下首,打扮的十分素净,神态端素,嘴边挂着浅浅的微笑,却望不到眼底。

  待黛玉拜见完各位长辈后,贾母心疼地摩挲着黛玉的后背,又对鸳鸯道:“请姑娘们来,今儿家里来了远客,几位姑娘不必上学去了。”

  鸳鸯忙答应了,点了两个小丫鬟吩咐她们去请三位姑娘。

  没过多久,黛玉便见到三个嬷嬷并一群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进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三人钗环裙袄,皆是一样的妆饰[2]。

  黛玉忙起身迎过去见礼,迎春几个也一一回礼。

  迎春心想,这位传说中的表妹又斯文又貌美,就是不知她好不好相处……

  探春却在心底微微叹了口气。

  看模样,老太太是极其喜欢这位林表姐的,可太太她又……

  贾母与邢、王二夫人又问了黛玉,贾敏是怎么请医服药的,路上辛苦不辛苦,这几年在家里读了什么书,吃过什么药,黛玉一一答了。

  别人听了,不过是当做故事罢了。贾母却是真心难过,听着黛玉提到贾敏生前的音容笑貌,眼里又涌出泪水来。

  她搂着黛玉道:“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先舍我去了,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众人又劝了一通,这才好了。

  情绪平复下来后,贾母又问王善保家的:“玉姐儿的行李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过来?”

  王善保家的站出来回道:“林姑娘的行李已经搬进荣庆堂了,姑娘带了乳母和贴身丫鬟,另有四个粗使的婆子,已经去收拾姑娘从南边带来的行李了。”

  给黛玉多带了两个人,自然也是林家管家与王善保打听消息后带来的连锁反应。

  青雀是个会拳脚的,原是武官之后,自幼就舞刀弄枪的。

  后来她家里人犯了事,才被发卖,被贾敏买了来,对贾敏很是忠心。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