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69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贾母给她安排的住处是荣庆堂的暖阁,当天晚上,黛玉躺在挂了藕合色床帐的拔步床上,青雀、雪雁与贾母新赐下的丫鬟鹦哥皆在一旁伺候。

  这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二等丫头,办事妥帖、心思玲珑,又是贾家的家生子。

  贾母让她来伺候初到贾府的黛玉,念的就是鹦哥身上的这些好处。

  却说黛玉坐在床边,对鹦哥道:“姐姐是伺候外祖母的丫鬟,我才来这儿,什么都不熟,以后有劳姐姐提点。”

  黛玉话刚说完,青雀就拿出一个荷包给鹦哥,说这是姑娘给姐姐的见面礼。

  鹦哥推辞不得,只得收了。

  黛玉年纪小,对这些事情懂得不多。

  只是临行前林如海叮嘱过青雀,青雀自是一一照做。

  鹦哥收了黛玉的赏钱后笑道:“谢姑娘的赏,姑娘直接叫我名字就好了。这声姐姐,却是折煞我了。”

  黛玉遂叫了她鹦哥,心里还有好些话想问她。

  只是想到自己与鹦哥并不熟,又住了口。在青雀点燃安神香后,黛玉缓缓地入睡了。

  入睡前,还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

  那就是三表哥真是实诚君子,他告诉自己不用担心,自己就真的不用担心。

  今天他就帮忙训斥了无礼的宝二表哥,没有让她第一天来这里,就闹出事情来。

  或许她真的不用担心什么了……

  贾璋在贾母这里吃完饭后就去了东大院,进去后,就见到换了新衣服、新首饰的母亲。

  他上前请安,还没跪就被邢夫人搂到怀里,左右打量了好几圈儿:“璋哥儿高了,也瘦了。”

  贾璋笑道:“孩儿哪里是瘦了,分明只是抽条了,母亲很是不必担心。这些日子我都能挽起五力的弓了,你摸摸我的胳膊,结实得很呢。”

  邢夫人听了,摸了摸贾璋的手臂,果然很是结实。

  她这才把心放到了肚子里,然后又问贾璋在扬州吃得可好,睡得可好,有没有被人为难?

  贾璋一一答了,又和邢夫人讲了一路上的景致与江南的风光。

  邢夫人也爱听他说这些,只最后摸着自己的赤金镶玉垂丝海棠步摇道:“下次不许这样破费了。”

  贾璋一边喝邢夫人给他煮的南北杏雪梨汤,一边道:“儿子孝顺母亲的算什么破费?”

  又转移话题道:“还是母亲煮的汤好喝,厨房做不出这个味道来。去扬州这几个月我不想别的吃,就想母亲煮的汤。”

  邢夫人听了,什么破费不破费的都忘了,喜笑颜开地道:“你喜欢就好,以后娘天天煮给你喝。”

  贾璋笑道:“那孩儿却是舍不得母亲这般辛苦的。”

  当天晚上,贾璋留在东大院东厢房住了一晚。

  第二天又和父母一起用了饭,休息了几天后,才重返蒋先生的课堂。

  而黛玉也渐渐适应了贾家的生活。

  外祖母慈爱随和,待她极好。

  两位嫂子和三个姐妹也都是既钟灵毓秀,又好相处的人,整日里一起上学、写诗、做针线,却是再快活不过的。

  而且表哥他和父亲时常通信,可以帮她捎带信件,这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看到父亲笔下的“万事皆安”,黛玉就觉得无比安心。

  为了谢贾璋,黛玉还特意给贾璋绣了荷包做谢礼。

  其实贾璋送了她代表属相的青羊玉佩作为生辰礼物,她原本也是想要给他绣一个生肖的。

  但问题是贾璋属龙,这东西却是绣不得。黛玉只得换个主意,在荷包正面上绣了蟾宫折桂的花样。

  而身居两淮,在信里给女儿报平安的林如海却早在他们启程后就“病了”。

  现在整个扬州,谁不知道巡盐御史林大人得了“目赤”之疾。

  最严重的时候,林大人眼睛里一片通红,为了忍痛只得抓自己的大腿。

  最后竟不知不觉间就把自己的大腿抓破了……

  两淮盐商都把自己的视线投向了巡盐御史府,而新任两江提调甄应嘉则是在自己家里冷哼了一声。

  林如海居然是悲痛摧肝,才导致自家目赤的。

  不过是老婆儿子没了,女儿也上京了,又算什么大事!

  这林如海也不过四十来岁,再娶一个也就是了。

  如今却把自己折腾成这副模样,真是个没用的多情种子!

  不过这样也好,林如海自己废了,倒是让他少了不少麻烦……

  若是林如海一直老老实实的话,他日瑞王登基践祚,他也不是不能赏林如海一口饭吃。

第51章 装病成功应嘉中计,转任翰林黛玉忧心

  春去秋来, 转眼间又过去了几个月。

  林如海的病愈发“严重”了,不过在他的努力下,“预提盐引”并没有出现什么大差错, 朝廷财政亏空的难关总算过去了。

  但是因为林如海眼疾,时常不能视事的缘故, 盐道上的事难免会出现疏漏。

  譬如说面对两江提调甄应嘉和盐道其他官员搞的“朝廷分七两, 本官分三两”的把戏, 病重的林如海就无力去管这些事情了。

  还有那些破产的小盐商,林如海也没法子为他们做主。

  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平抑盐价,没让盐价涨的太离谱, 以至老百姓连一小袋粗盐都买不起。

  别的都可以不管, 但是盐价还是要管的。

  那些农夫灶户日夜不辍地操劳, 才攒下些许碎银。

  若是到了过年的时候都吃不上一点点粗盐,也就太可怜了。

  在这上面努力一把, 也好让皇帝感到他的实心用事, 同时还能为自己疾病加重一事找到新借口。

  于是, 在与那些如狼似虎的盐官与盐商斗过一场后,林如海的“目赤”就更严重了。

  不但眼睛愈发变红,甚至还呕了血。

  到了秋天,甄应嘉这个两江提调跑来扬州巡视。

  他又是会见盐商,又是收受贿赂, 很是会搅风弄雨。

  在接待宴席上,甄应嘉看着林如海, 不禁想起了林如海当初在金陵做知府时的风光。

  那时他对林如海又羡又妒,羡慕他有国公做岳父, 嫉妒他是探花郎,哪里能想到林如海他也有今日呢?

  他没忍住当场讥讽了林如海两句, 想给年少的自己出口气。

  没想到林如海却当场晕了过去,再醒来后,这人就看不见了。

  甄应嘉这下子被林如海将军了。

  同是圣上的江南腹心,他甄应嘉两句话把林如海气没了半条命,这难道会是什么好听的话?

  甄应嘉后知后觉地想到了母亲的叮嘱。

  甄老太太跟他说,既然林如海已经病成了这幅样子,想来林如海这巡盐御史也做不长了,还特意嘱咐过他不要再去招惹林如海。

  不看僧面看佛面,林如海好歹也是皇上钦点的人,他若把林如海弄出了事,皇上也会不高兴。

  甄应嘉那时还不以为然,此时却追悔莫及。

  为什么他不多听听母亲的话呢?

  如今出了大差错,他却无计可施了。

  林如海这个受害者也不可能帮他说话。

  甄应嘉对此心慌意乱。

  他这个两江提调的官儿就算是被撸了也没什么。

  可若牵连到了瑞王和贵妃,那就大大不妙了!

  但林如海知道,皇帝根本不会把甄家怎么样。

  他装病后就给皇帝上了请辞折子,说自己得了眼疾,难以承担盐道重任,恳请陛下允他致仕回乡。

  但是乾元帝却把折子留中了,不肯放他走,还特意赐下了各种名贵药材。

  然后就是甄应嘉公车履新,还恬不知耻地大捞特捞,甚至还捞到了他林如海头上。

  甄应嘉私下里却说,这都是皇帝默许的。

  是皇帝体恤他们家接驾把家底都接空了,这才许他收些微不足道的小礼物,也好贴补宫里的娘娘。

  无耻至极!

  或许甄家接驾时确实花了不少银子,但甄家也做了十余年的江宁织造。

  甄应嘉嘴里的银子有没有全花到皇上身上暂且不提,只说他们家这些年来把持着织造局,就足矣弥补所有亏空了。

  林如海的病更严重了,他给皇帝上书请求致仕,可是皇帝还是不允。

  林如海确实是心凉了,他想过君父无情,却没想过君父会无情到这种地步。

  诚然,皇帝抬举甄应嘉,绝不仅仅只是因为怜妾爱子之心。

  但先是两江提调甄应嘉,后是“预提盐引”改革案,皇帝简直就是在逼着他两头受气,吃夹生饭,还让他好好当差,林如海又如何不心凉呢?

  贵妃的罗裙和瑞王的宠信,哪个不比他林如海值钱?

  林如海可不像甄应嘉那般对自己的重要性充满信心。

  岳父被义忠亲王牵连时,乾元帝并没有把他也一同治罪,反而在密折上写下“卿乃忠臣,朕不疑你”的批语……

  那时候的林如海被皇帝感动的泣涕涟涟,现在想想,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收拢人心的手段而已。

  不过,他虽然一直都在递折子请辞,但在公事上,却仍旧在兢兢业业地“勉力”支撑。

  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林如海本人做贼心虚,担心皇帝发现他在装神弄鬼。

  在太医来给他看病的前一天晚上,他熬了一夜没睡,还在心里幻想着瑞王登基、甄应嘉做了国舅将他下狱、江南地区民不聊生等场景,越想越气之下,果然伤肝劳神。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