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94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黛玉又请贾母点戏,贾母点了一出《麻姑献寿》。

  接着黛玉又让了让两位舅母,邢、王二夫人却不接,只让她这个寿星先点。

  黛玉这才点了一出《女驸马》,紧接着其他人也分别点了自己喜欢的戏。

  伴随着管弦呕哑声,丫鬟婆子们提着食盒过来布置酒桌,而得脸的丫鬟婆子们则是坐了下席同乐。

  没过多久,花厅里响起了歌管吟唱之声。

  众人一边看戏看杂耍,一边吃酒席,倒是乐了一晌。

  在乐声中,众姐妹们与丫鬟婆子们纷纷过来给黛玉敬酒。

  贾母见黛玉欢喜,也不拦她吃酒,但每次只许她吃一口。

  在黛玉脸色绯红时,又爱怜地搂住了她:“姐儿身体不好,不能多饮,还是换了木樨清露来喝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黛玉虽然喝得不多,但也觉得自己有些醉意。

  其他人喝的比黛玉还多。只会醉得更厉害。

  因此众人散了席,黛玉与贾母一起携手回了荣庆堂休息。

  鸳鸯、琥珀搀扶着贾母回卧室休息去了,黛玉也被青雀扶进了套间暖阁,又喝了醒酒汤。

  紫鹃、雪雁两个帮黛玉脱了大衣裳,解了首饰,让她躺下休息。

  黛玉躺下后,很快就睡着了。

  梦中却见玉楼金阙,瑞草仙花,其中有一仙人,金质玉相,惊艳绝伦。

  只可惜云气缥缈,黛玉看不大清对方的容貌,却觉得对方十分熟稔。

  揉了揉眼睛仔细看去,才发现这人的相貌与贾璋十分相似,她脱口而出道:“三哥哥,是你吗?”

  仙人却不说话,只走过来摩挲她发顶,轻声吟诵:“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黛玉刚要问这仙人吟诵青莲居士的诗词有何用意,就感到眼前一花。再睁开眼睛时,黛玉才发现刚才的种种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坐在锦墩上守着黛玉的紫鹃见她醒了,忙走过来:“姑娘,三爷过来为你庆生了。”

  黛玉听了,连忙起身打理好衣裳发髻,出门去见贾璋去了。

  她就知道三哥哥午后会过来为她庆生。

  今天早上,三哥哥就把生辰礼物给她送了过来。

  三哥哥送她的礼物是一张绿绮琴。

  她当初从扬州带来的那张琴略有些小了,三哥哥送来的这张琴正得用。

  黛玉心里对此很是喜欢。

  只是,中午的生辰宴会邀请的客人是荣宁二府女眷。三哥哥是男子,却是不能来的。

  这倒是一场遗憾。

  不过黛玉已经猜到了,他一定会在午后过来给她过生辰的。

  事情也果真如此。

  黛玉脚步轻快地走出了套间暖阁,想到自己梦到三哥哥的事。

  她心里有些羞怯,但还是勇敢地走了出去。

  黛玉此时的心情,或许与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也别无二致吧。

第73章 风筝除晦地久天长,会试出事齐王遭殃

  贾璋坐在荣庆堂外间的暖炕, 听到套间暖阁那边传来的脚步声后,便看了过去。

  只见黛玉从暖阁里走了出来。

  她身上只穿了舒适服帖的软缎衣裳,想来是换了中午宴饮时穿的大衣裳。眉眼盈盈, 神色灵动,让人见到她后, 就能想到如黛春山, 与那潺湲流水。

  贾璋心里有些柔软, 他走过去黛玉道:“恭贺妹妹芳辰,哥哥在这里祝妹妹岁岁年年占春风,富寿安康百千年。”

  黛玉向他道谢:“多谢三哥哥的祝福, 三哥哥送的琴音色很好, 我很是喜欢。”

  “妹妹喜欢就好, 我年前亦得了一张新琴。日后得闲,倒是可以与妹妹合奏了。”

  言罢, 又对随侍在侧的青雀去把黛玉的斗篷拿出来。

  黛玉听了, 不解地道:“三哥哥让青雀去拿斗篷作甚?”

  贾璋笑道:“今年妹妹过出孝后的第一个生日, 我若只送一张琴,岂不是太过敷衍小气?”

  “我还有另一份礼物给你,只是这礼物你得去外头才能看到。早春风寒,所以才让青雀去给你拿斗篷。”

  就在他们两个说话间,青雀已经捧了黛玉的翠玉色羽缎斗篷出来, 服侍黛玉穿上。

  一旁的贾璋也换上了自己刚刚脱下去的银灰色松鹤纹羽缎大氅。

  两人身后跟着一大群丫鬟婆子,一起从荣庆堂出去了。

  在前往陶园的路上, 贾璋和黛玉都想到了去年秋天时黛玉的云雁风筝好巧不巧地落到贾璋的乌篷船上的事儿,都有些出神, 因此并没有说很多话。

  待到抵达陶园湖边后,黛玉却见湖岸上矗立着一根根高挑的旗杆。旗杆上未曾悬挂旗帜, 只束缚着一只只玲珑玉骨、巧样新裁的风筝在半空中飘摇。

  黛玉抬眼望去,只见空中不但有蝴蝶、螃蟹、大鱼、蜈蚣、美人、苍鹰、云雁等常见样式的风筝,还有写了福禄寿喜等吉祥字儿的方形红纸风筝以及写了诗词歌赋的菱形彩纸风筝,真真儿是品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而黛玉她看着明净青空中艳若明霞的风筝,听着风筝上鸾铃的清脆响声,唇边不由自主地漾起了明媚的笑意。

  贾璋招手让那个拿着匣子的婆子过来,从她手中捧着的匣子里拿出一把小银剪刀递到黛玉手中:“玉儿妹妹,把这些风筝都放了吧。放走这些风筝后,你的烦恼、疾病和晦气就全都跟着风筝一起飞走了。”

  黛玉接过了这把精致小巧的银剪刀,心中却舍不得把这些明艳的风筝全部放走。

  这些风筝是三哥哥的一片心意,她又怎会舍得让它们随风而逝呢?

  可是三哥哥准备这些风筝,本就是为了给她除晦气的。

  她若舍不得把风筝放走,岂不是把晦气留在身边,白费了三哥哥的一片心?

  想到这里,黛玉才缓缓地把风筝线剪断,让那些斑斓璀璨的风筝一一飞走。

  天空中很快出现了好些个飘飘荡荡如同彩鸟的风筝,既自由又可爱。黛玉看了好一会儿,直到她放走的那几十个风筝都变成小黑点后,才继续剪了起来。

  只是,在剪到最后一只云雁风筝时,黛玉却迟迟下不了手。

  她合上银剪刀问贾璋道:“三哥哥,前头那些风筝,没有一百个,也得有八九十了吧?”

  贾璋道:“妹妹说的不错,我给妹妹准备了一百个风筝。刚刚妹妹已经放了九十九个了。”

  于是黛玉道:“我们还是留下最后这只风筝吧?白璧尚有微瑕,君子也不应求全责备。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好事儿呢?”

  “而且这只剩下的云雁风筝,也是三哥哥为我放纸鸢除晦的见证……”

  贾璋想了想,也觉得黛玉说得有理,遂上前亲自收了那只云雁风筝,递给黛玉收藏。

  九十九,亦是九九,音同久久。

  他从九十九这个数字,想到了地久天长。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词汇。

  黛玉接过贾璋递到她手里的云雁风筝,眼波流转,轻声笑道:“玉儿多谢三哥哥。”

  昨日湘霓姐姐点了一出《惊梦》,柳梦梅与杜丽娘的情谊确实让人感动。

  可是,她总觉得那种“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惊心动魄,反倒不如细水长流的温柔情谊。

  她垂眸看着这只风筝,愈发觉得自己想得没错,嘴上却道:“外面太冷了,三哥哥,我们回去吧。”

  贾璋点了点头,又塞给了黛玉一张小小的纸条。

  黛玉回到荣庆堂把那只云雁风筝细细收好后,才打开了那张纸条。

  贾璋在纸条上没写别的什么,只告诉了黛玉,他给她放风筝,假借了林如海的名头。

  贾璋做事向来有条理,即使这次黛玉过生日,他又即将前往国子监,所以做了些出格之事,但还是为此找好了借口。

  没错,祖母是有意撮合他和黛玉,宁荣二府上上下下也都知道这件事。

  但是他和黛玉终究还没有订婚,所以贾璋在筹备这些风筝时就假借了林如海的名字,对外宣称这件事是姑父托他帮忙做的。

  省得有人怀疑他们在私相授受……

  不过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人这样碎嘴,毕竟他们是表兄妹,身后跟着这么多婆子丫鬟,根本算不得越礼。

  在黛玉生辰结束后第五天,会试就开始了。

  自皇帝下旨让诸王署理各部部务后,齐王就一心要把手伸到了会试筹备工作当中去。

  费尽心血后,齐王终于成功了,但是他知道他不能高兴得太早。

  他的兄弟们个个如狼似虎,全都对他不怀好意。

  因此在署理会试事务时,齐王既然没有对礼部官员颐指气使,也没有半分约定门生之意,倒是让不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礼部官员松了口气。

  就连被齐王塞进贡院做同考官的年轻翰林们,都是他幕下极有清名的几个门人。

  这几个小翰林个个清正廉洁,是断然不会收受贿赂的。

  由他们去做同考官,既能扩大齐王的势力,又能最大程度地杜绝贪污舞弊之嫌猜,可谓是一石二鸟的好安排。

  齐王觉得自己的安排很妥当,在京中刚刚出现齐王舞弊的流言时,他就把自己原本拟定的同考官名单换成了现在的这一张,又费尽力气把他那些兄弟们传出来的流言给压了下去。

  如今贡院龙门落定了,齐王他也总算能够松口气了。

  可是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齐王千防万防,最后会试还是出了差错。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初齐王用死士陷害安王,致使安王被圈,他也变成了事实意义上的长子。

  而现在,这一招也被人用到了齐王身上。

  会试开考前的舞弊流言只是诱使齐王把全部心神都放到舞弊上的烟雾弹。

  齐王也确实被迷惑到了。

  这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任何人在面对科举考试时,能想到的陷害他人的办法都是舞弊案。

  但真正能让人上当的计谋总会出人意料,此科会试上出的事情,也确与舞弊无关。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