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40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安史之乱。”朱高炽多余的话也不说,就拿前朝举例。

  朱高煦开始挠头,不说话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状况,万历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开始疯狂的搞钱。

  万历帝的搞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增加税的种类。

  之前张居正的一条鞭发是简化税收种类,苛捐杂税何一,减轻农民的负担。

  万历帝这一加税就是开了历史的倒车,新增的税有落地税、牙税、塌房税、门摊税等等,种类繁多。

  但是这么个加税法,又进一步的加重农民的负担,导致农民破产,农民破产后就成为了流民,流民的增加则会引发暴乱。

  万历帝也看透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与文官集团争利。】

  卡通万历帝出现,他头上几个大字,“搞钱!搞钱!”

  【万历帝效仿汉武帝的“盐铁税”,他的目标对准了“矿税”。

  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一直严禁动矿税,开矿的权利直属王朝,但主张开矿的声音一直不断,而明朝严禁开矿的理由则是防乱、防扰民。

  虽然明朝严禁私下开矿就和明朝禁海一般,但是仍旧有源源不断的人铤而走险。

  毕竟采出来的可是白花花的银子,所得利益不比海上贸易少。

  为了利益就会形成相关的利益集团,就如同海禁引发的倭寇之乱,私自开矿也会引发暴乱。】

  “爹,开矿能赚钱!”朱高煦一听开矿和禁海一样,他便觉的应该马上放开矿权,那么大明便会有更多的银子。

  朱高炽和朱瞻基一同叹气,对朱高煦相当的无语。

  “你们又叹什么气,难道我说的不对么,神迹不就是这个意思么?爹,您说是不是??”朱高煦看向朱棣,他觉得自己说的没错。

  朱棣没搭理朱高煦,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开矿和海上贸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远的不说,在《明宪宗实录》上就有关私下采矿引发暴乱的记载,而明朝的处理方式是小的暴乱当地官员私下就解决了。

  大的暴乱则会上报朝堂,让朝堂出兵解决。

  至于为何会产生暴乱呢,首先古代的开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往往一个矿坑就需要几百上千人,且他们手上都有工具,虽然不是什么刀箭,但真要叛乱也是能打的。

  开矿这事就和开盲盒一样,说不准能开出什么东西来,一但之前的勘探不准,那就是啥玩意也开不出来。

  一旦开出不矿,原本许诺旷工们的报酬就会失言,如此就容易引发暴乱。

  试想一下,若是全面下放开矿权,在技术不过硬的情况下,会引发多少暴乱。】

  朱高煦有点听不明白了,方才神迹不是说开矿和海上贸易一样么,开放海禁就没有倭寇了,但怎么开矿后还会引发暴乱??

  朱高煦特别迷茫的看向他家大哥,朱高炽看他弟这迷茫的眼神,无奈的又叹了一口气。

  “海上贸易可以保证获利,但是开矿却不行,这些风险不是民间能承受的住的。”朱高炽解释。

  “且咱们大明的矿产也不丰厚,不如倭寇国盛产矿银。”朱高炽接着道。

  朱高炽之所以这么了解,是因为之前和大臣们一起仔细研究过开放采矿权利弊。

  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大明还没有足够技术支持,得不偿失。

  朱高煦还是不理解,但是听神迹和他大哥的意思,不开矿是对的。

  “那这次文官集团阻止开矿是对的?”朱高煦满脸疑惑,他怎么不信这群官员能为大明利益着想。

  朱高煦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朱高煦】:文官集团怎么变忠臣集团了?

  【人嘛,自然是为自己利益考虑,刚刚说了盲目放开开矿权的弊端,接下来咱们看看开矿背后的利益链。

  开“黑矿”所带来的利益链其实和海禁一样,想私下开矿就要给官员们上交保护费,一层一层的保护费。

  这也是为何万历帝提出要开矿的时候,众集团一致反对,不管是东林党、阉党还是齐楚浙党全部反对,当真是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当共同的利益被触及后,敌人也能变成朋友,难得的大团结场面。

  本来是利益集团的蛋糕,但是万历帝却要全部端走,收上的矿税全部全部归在万历帝自己的小金库。】

  卡通万历皇帝再次出现,头上几个大字,“都是朕的钱!”

  而卡通的大臣则站在万历皇帝的对立面,头上几个大字,“都是我们的钱!”

  直播间前的众帝王看着皇帝和大臣争利,本是国家的掌权者和执行者,却为了利益相互撕扯,这样的王朝迟早要完。

  【总之万历帝是下定决心要动这块蛋糕,他才不管满朝官员的反对,他们反对他们的,反正万历帝也不上朝,折子他也留中不发,总之就是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万历帝用自己这种奇葩的掌权方式,让众官员无计可施。

  像嘉靖起码还是见内阁批折子,且还会推出自己的心腹大臣来处理朝政,到了万历这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见。】

  朱厚照一时间不知该怎么评价万历,你说他摆烂吧,但是有万历的三大征,且还和文官集团“如此斗争”。

  但是你说他是明君吧,他却不处理国事,虽然万历对军事重视,但是一个王朝光有军事也不行。

  土地兼并、累打不掉的藩王以及因为海禁而阻断的贸易都是要解决的大问题。

  朱厚照真想好好和万历讨论一番,他觉得万历是有心当个好帝王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对。

  可惜万历并没有进直播间,朱厚照没有和万历对话的机会。

  【只能说万历帝原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一言难尽。

  接下来咱详细说说万历帝的矿收举措,首先是重用宦官集团。】

  “这小子竟然重用宦官集团!”朱佑樘怒斥道,而一旁的朱厚照却长长叹了一口气,实际上他挺理解万历的,当下局势,除了依附于皇权的宦官集团,万历应该无人可用。

  朱厚照希望万历所用的宦官集团别和自己重用的刘瑾一般,不然又是一身骂名。

第226章

  【但是从前朝的经验看, 宦官集团可不是那么好用的,像明武宗当年重用官宦刘瑾,最后没落什么好下场。

  那为何万历帝还要继续重用宦官呢?难道他不知宦官不靠谱么?】

  “官宦贪墨,他怎不知!”朱佑樘痛心疾首, 相比于嘉靖态度, 朱佑樘对万历就没带那么多个人偏见, 而是以长辈的视角看晚辈。

  朱佑樘觉的万历既然能打赢三大征, 自然是会识人用人,怎和他儿子当年一样糊涂。

  一旁的朱厚照有种感同身受的无力感, “无人可用。”

  朱厚照分析万历当下处境,比自己的情况还要艰难,起码自己还能出京城,到边巡培养自己的势力。

  而万历眼见出不去宫门,能用的只有太监。

  朱厚照庆幸自己有神迹指点, 又有自家父皇给自己铺路, 如今手下才有了如此多可用之人。

  朱厚照握紧拳头, 他不知万历那边能不能看到神迹改变大明朝的命运, 但自己定要逆天改命!

  朱佑樘看着他儿子眼中的神采奕奕,一时间有些糊涂, 怎么忽然亢奋起来了?

  *

  唐

  “无人可用, 何其可悲。”唐太宗李世民感叹, 同时他在思考如何让后世大唐避免重蹈覆辙。

  唐太宗李世民的表情愈发严肃, 自从神迹讲述了安史之乱后, 唐太宗李世民就再没有过笑颜。

  唐太宗李世民无时无刻的在思考该怎么扭转大唐的命运。

  【万历帝自然知道,但是谁让他手下实在无人可用, 算算到万历二十四年,万历帝已经撒手朝政九年有余。

  万历和嘉靖帝最大的不同, 嘉靖虽然不上朝但朝堂始终有他的人,若掌权的不是他的人,他立马换掉。

  而万历帝身边一个“自己人”都没有,内阁根本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因此万历帝才用宦官,他宁愿让服从自己的宦官贪墨,也不愿意让文官集团在分一点利益。】

  死仇!

  两个明晃晃的大字出现在天幕中间,尤其刺眼。

  【可以说,从皇权和臣权对立开始,扶持宦官已然是唯一的选择。

  接下来咱们看看万历帝重用宦官开矿收税的效果如何。】

  “唉……”朱佑樘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中特别不是滋味。

  说不上什么感觉,一方面朱佑樘觉得一个王朝大臣与皇帝为敌,着实不合常理。

  另一方面,朱佑樘又觉得自己当年一味妥协,和文官集团穿一条裤子,结果呢?大明朝继续走下坡路。

  朱佑樘真不知到底该如何,到底应该怎么平衡?

  【咱们以矿收的第一年为例,详细看看万历二十四年有关矿收的成果。

  万历二十四年六月,万历派遣户部郎中戴绍和锦衣卫一同去河南开矿。

  万历二十四年八月初一,派锦衣卫百户吴应麒去山西平阳开矿,同时又派遣其他官员去山东青州等地开矿。

  万历二十四年八月初十,派户部去河南叶县开矿。

  万历二十四年闰八月初一,派遣太监去青州等地开矿。

  万历二十四年闰八月初五,派太监去山东招远等地开矿。

  万历二十四年闰八月二十一,派太监去涞水等地开矿。

  ……

  不知大家听此有什么感觉。】

  *

  宋

  “大明朝有这么多矿?!”赵匡美首先发出质疑,据他所知中原地区可没有这么多矿。

  “不对劲,不可能有这么多矿。”赵匡美语气笃定。

  虽然大明是大宋的后世王朝,但是土地都是一样的,绝对没有这么多矿产。

  *

  永乐年

  “咱大明朝有这么多银子么!”朱高煦的眼睛都亮了,一种他们大明要发财的样子。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